毛泽东年谱(1893——1949)精装版 上、中、下卷 全三册 精装 套装 全套 毛泽东全

毛泽东年谱(1893——1949)精装版 上、中、下卷 全三册 精装 套装 全套 毛泽东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毛泽东
  • 年谱
  • 历史
  • 传记
  • 政治
  • 人物
  • 中国近现代史
  • 精装
  • 套装
  • 红色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阳光润弘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7339581
商品编码:124187030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这部年谱记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一八九三至一九四九年的生平、经历和实践活动,反映了他对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特别是多侧面多角度地体现了他的科学思想体系,包括他的理论观点、战略思想、政策和策略以及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论述等,展示了他的思想发展轨迹,反映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过程,并尽可能地表现他的胸怀、情操、气度和风貌。这部年谱从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和光辉历程,走到取得全国胜利。


   作者简介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是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编辑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研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思想和生平的部门。


   目录
毛泽东年谱上
毛泽东年谱中
毛泽东年谱下

   编辑推荐
毛泽东是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经中共中央批准,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之际,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一批研究毛泽东思想和生平的专家学者历经十多年,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访问了许多当事人,吸收了近年来*近学术理论成果,隆重推出了《毛泽东年谱》(1893-1949)。
《毛泽东年谱》(1893-1949)是记述毛泽东从诞生到建国间的生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比较全面而充分地记录了他的各种活动,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决策过程,反映了他的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等。
《年谱》如实地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建党、建军、建国的功业。从这部年谱中,可以了解毛泽东在这56年间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具体到几乎每一天的情况。
《年谱》体现了资料性、学术性、传记性相统一,以档案材料为依据,采用客观记述方法,发表了大量未编入毛泽东著作集中的讲话和谈话,内容十分丰富而翔实。


   文摘

   序言

《中国革命史纲要 (1840-1949)》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中国近代史宏观叙事,重点聚焦于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它不仅梳理了重大历史事件的线性发展脉络,更致力于剖析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社会结构变动、思想文化转型以及不同政治力量的互动逻辑。全书结构严谨,叙事清晰,力求在宏大叙事与微观考证之间取得平衡。 第一部分:旧秩序的瓦解与危机的初现 (1840-1895) 本部分详细考察了清王朝在面临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时所经历的初次动摇。我们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切入,分析了这场冲突如何暴露了传统“天朝上国”体制的结构性脆弱。随后的章节深入探讨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1. 社会矛盾的激化: 探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及其复杂的社会根源。不仅仅将其视为一次单纯的农民起义,而是深入分析了其宗教思想、纲领内容与既有宗法制度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对南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 2. “自强”的尝试与局限: 聚焦洋务运动,剖析了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基础与实践路径。我们细致梳理了中国近代化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的建立过程,并辨析了“中体西用”指导思想在军事、教育、经济领域所遇到的体制性障碍,最终指出其未能从根本上挽救危局的原因。 3. 边疆危机与民族危亡: 重点分析了中法战争(特别是镇南关战役及其影响)、中俄在西北的交涉,最终落脚于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通过对战争起因、战役失利、以及《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为理解后续的激进变革提供了历史背景。 第二部分:转型期的探索与革命的酝酿 (1895-1911)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救亡图存的道路开始分化。本部分着重考察了知识分子群体在思想和政治路线上的多元探索。 1. 自上而下的改良: 详细阐述了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分析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思想,特别是他们如何利用儒家经典来构建现代国家理论。对“百日维新”的短暂成功及其被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扼杀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还原,并评估了这次失败对中国政治走向的决定性影响。 2. 思想解放的浪潮: 探讨了严复对赫胥黎、斯宾塞等西方思想的翻译与介绍,特别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对士人观念的冲击。同时,分析了新式学堂的兴起对传统科举制度的瓦解作用,以及留学潮如何成为革命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 3. 革命力量的集结: 重点描绘了兴中会、光复会等早期革命团体的活动轨迹。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理论的逐步成熟过程,特别是其对民族、民权、民生三大要素的系统论述,以及在海外和国内多次起义的尝试,为辛亥革命的爆发积累了组织和思想准备。 第三部分:共和的代价与军阀时代的降临 (1912-1927) 辛亥革命的爆发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转折,但新生的共和政体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共和的曲折开局: 叙述了武昌起义的经过,以及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随后重点分析了“宋教仁遇刺案”如何成为袁世凯破坏民主宪政的标志性事件。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复辟尝试及其最终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中国社会中残留的帝制思想残余与现代共和观念之间的剧烈冲突。 2. 无政府状态的蔓延: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是本部分的核心议题。我们分析了不同派系军阀(如北洋系、皖系、直系、奉系)的权力来源、地域基础及其互相倾轧的逻辑。在此背景下,探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维护共和的努力如何屡遭挫折。 3. 新文化的勃兴与觉醒: 重点考察了“五四运动”爆发前的思想文化氛围。新文化运动在批判传统儒家伦理、提倡“德先生”与“赛先生”方面的成就,以及其局限性——尤其是在如何为中国找到一条真正的、适合国情的救国道路这一根本问题上,展现出的迷茫与探索。 第四部分:国共合作与大革命的兴衰 (1924-1927)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现代政党政治的形成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复杂过程。 1. 革命统一战线的构建: 详尽描述了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以及在共产国际影响下,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背景、初衷与实践形式。分析了革命黄埔军校的建立及其在培养军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2. 北伐战争的推进: 考察了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军事部署、政治宣传策略(如“打倒列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以及其在短短时间内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如何使得革命形势瞬间高涨。 3. 合作的破裂与大革命的终结: 对1927年春季以来,国共两党内部矛盾的激化,特别是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发动的“清党”行动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分析了大革命失败的内外原因,特别是城市工人运动的受挫,以及农民运动在某些地方表现出的激进倾向所带来的复杂后果,这为后续十年中国革命的走向奠定了基础。 结论: 本书最后总结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所经历的深刻变革,并指出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宣告了以城市为中心、依赖于统一战线的旧式革命模式的终结,预示着中国革命必须转向以更广阔的农村为依托的全新道路。本书旨在为读者理解1927年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走向提供一个坚实的历史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封面设计到内页排版,这套《毛泽东年谱(1893-1949)》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用心”。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为了赶工期而粗制滥造的书籍,而是透着一股沉静而认真的劲儿。三册精装,无论是摆放在书架上还是捧在手里,都显得格外有分量,也更加凸显了它作为一套史料文献的庄重性。我特别喜欢它这种传统而典雅的装帧风格,没有过多的花哨,但却有一种历久弥新的质感,让人愿意静下心来,细细品读。 内容上,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史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它几乎是以一种近乎“还原”的方式,把毛泽东同志在1893年至1949年间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了下来。翻阅的每一页,都像是打开了一扇尘封的历史之窗,让我能够直接触碰到那个年代的脉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早期革命斗争时期的记载感到震撼,那些简短的条目背后,往往蕴含着惊心动魄的斗争和艰辛的探索。它所引用的文献资料之丰富,让我对事件的真实性有了极高的信任度。 阅读这套年谱,我最大的收获在于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的逻辑和人物的成长。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生平记述,更是一部展现思想形成和战略演变的百科全书。我得以窥见毛泽东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如何在这种挑战中不断思考、学习和调整。从早期对革命道路的摸索,到后期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年谱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脉络。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些关键事件的描述而陷入沉思,思考在那个时代,换作是我,又会如何选择。 对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而言,这套年谱的意义远不止于知识的增添,更在于它所传递的一种精神力量。在阅读那些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时,我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身上那种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尤其是在国家内忧外患的时刻,他所展现出的那种担当和智慧,令人肃然起敬。它让我反思,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并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 总的来说,这套《毛泽东年谱(1893-1949)》精装版,不仅在物质层面给予我极大的满足,更在精神层面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它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细细体味的史学著作,对于任何一位想要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程和毛泽东思想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我个人非常推荐,它确实是一套物有所值、且非常有价值的书籍。

评分

首先,这套《毛泽东年谱(1893-1949)》精装版的触感和视觉体验就足够吸引人。厚实的封面,温润的纸张,再加上精美的印刷,整个书的质感非常棒。拿在手里,会感受到一种踏实和厚重,这本身就预示着里面内容的分量。每一册的装帧都非常规整,无论是书脊的烫金还是封面的设计,都透着一种典雅和大气,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的,是年谱本身所承载的巨大信息量。它几乎是将毛泽东同志从出生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每一天,都用详实的史料加以记录,如同一个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对照阅读,发现书中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都非常注重细节,并且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文献,这使得它具有了极高的史料参考价值。我曾经对一些历史片段存在模糊的认识,但通过年谱的梳理,那些细节便一一浮现,变得清晰而具体。 阅读这套年谱,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视角,来理解一位伟人的成长轨迹和他思想的形成过程。我不再仅仅从宏观的事件中去认识他,而是能从他日常的思考、学习、工作和斗争中,去体会他作为一个人的复杂性。书中那些关于他在不同时期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做出决策的记载,让我对他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注意到,年谱中并没有回避他曾经经历的挫折和困难,这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这套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增加了一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对历史的好奇心,并引发了我对人生和奋斗的思考。在阅读那些充满艰辛与挑战的篇章时,我常常会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所鼓舞。毛泽东同志身上那种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让我意识到,伟大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 总而言之,这套《毛泽东年谱(1893-1949)》精装版,无论是在装帧设计还是内容呈现上,都体现了出版方的严谨与用心。它是一部极具史料价值的著作,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和一位伟大人物的绝佳窗口。对于任何一位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套书都绝对值得拥有。

评分

这套《毛泽东年谱(1893-1949)》精装版,着实让人爱不释手。首先,就其装帧而言,便足以体现出版方的用心。厚实的封面,搭配烫金的书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散发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即使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我尤其喜欢它那种传统的线装风格,每一页的装订都十分牢固,既保留了古典韵味,又兼顾了现代的实用性。 展开阅读,最大的感受便是其内容的翔实。年谱以日记式的条目,将毛泽东从出生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人生轨迹一一呈现。我特别关注了他在革命初期的那些经历,从早期组织学生运动,到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再到井冈山斗争,以及后来的长征和抗日战争,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力求客观,没有回避历史的曲折与艰难。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文献、信件、电报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录,使得内容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我常常会对照着年谱,去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感觉一下子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系,对许多模糊的历史事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于毛泽东作为一位革命家、战略家和思想家的形象有了更立体的感知。年谱不仅仅是记录他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试图去展现他“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在关键时刻他是如何思考和决策的。书中对一些重要会议的记录,以及他对局势的分析,都展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洞察力。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处理一些复杂政治斗争时的表现,既有原则性,又不乏灵活性,展现了他作为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魄力与手腕。 这套年谱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历史研究者,对于每一个关心中国近代史的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一本极具启发的读物。它让我能够穿越时空,仿佛亲身经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读到他面临巨大困难时的坚持,读到他在关键时刻的决断,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振奋感。它让我思考,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一个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带领一群人走向胜利。这种精神力量,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这套《毛泽东年谱》是一部内容翔实、装帧精美的史料巨著。它以严谨的态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伟人的成长轨迹和革命生涯。我花费了不少时间去细细品读,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革命的艰难与伟大,也让我对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希望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了解毛泽东本人思想和实践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这套《毛泽东年谱(1893-1949)》精装版,单从它的厚度来看,就知道内容的分量十足。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感觉就像捧着一部厚重的史书,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烫金的书名在光线下熠熠生辉,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非常符合这样一套记录重要历史人物生平的著作。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字体清晰,排版疏朗,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 在我深入阅读之后,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史料的详实和全面。这本书几乎是以一种“流水账”的方式,鉅細靡遺地记录了毛泽东从出生到新中国成立前,在这将近六十年的时间里的生活和工作轨迹。无论是重大的政治事件,还是个人生活中的点滴,都被一一收录。书中引用的原始文献、通信、报告等,都力求客观公正,没有进行过多的主观解读,这使得年谱本身就具有了极高的史料价值,仿佛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 通过阅读这套年谱,我对毛泽东这位历史人物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印象,而是有了一个系统而清晰的认知。我可以看到他如何一步步从一个青年学生,成长为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战略家。年谱中对于他如何应对各种复杂局势、如何制定战略方针的记载,都展现了他非凡的智慧和远见。我尤其关注了他在早期革命岁月中的艰难探索,以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决胜时刻,这些都让我对他作为一个领导者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洗礼。在读到那些充满挑战和牺牲的篇章时,我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艰辛与奋斗。毛泽东同志在面对重重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他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都深深地感染了我。它让我意识到,今天的和平与发展,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总而言之,这套《毛泽东年谱(1893-1949)》精装版,是一部集史料性、思想性和启发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的装帧精美,内容翔实,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毛泽东本人及其所处时代的绝佳视角。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特别是想要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和革命实践的读者。它绝对是一套值得珍藏和反复阅读的书籍。

评分

这套《毛泽东年谱(1893-1949)》精装版,给人一种非常稳重且有分量的感觉。从触感上来说,那厚实的封面和精美的内页纸张,都彰显出它作为一套重要史料文献的价值。我喜欢它那种朴实而又不失庄重的设计风格,没有花哨的装饰,但却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非常契合内容本身。三册一套,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看着就让人觉得很舒服,同时也意味着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阅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其史料的严谨和翔实。年谱的体例非常清晰,几乎是以日期的顺序,将毛泽东同志在1893年至1949年间的点滴活动都记录了下来。书中引用的文献、书信、电报等原始资料,非常丰富,这使得里面的记载具有了极高的可信度。我经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照着其他一些史料书籍,发现这套年谱为我提供了非常具体的佐证和补充,让我对许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这套年谱的细致阅读,我得以窥见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位革命家、思想家和战略家,其成长与演变的全过程。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他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他如何在这种个体的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思想理论。我特别关注了他在革命早期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及他如何在这种困境中找到方向,并最终带领中国走向胜利。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年谱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这套年谱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触动。在读到那些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看到毛泽东同志在面对巨大压力时的坚韧和智慧,我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也让我认识到,伟大的成就往往源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奋斗。这种精神力量,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而言之,这套《毛泽东年谱(1893-1949)》精装版,是一部内容详实、装帧精美的史学巨著。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我们描绘了一位伟人的完整图景,也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我非常推荐这套书给所有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特别是想要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程和毛泽东思想的读者。它绝对是一份值得珍藏的宝贵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