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潮 新潮:蒋梦麟回忆录 9787513323031

西潮 新潮:蒋梦麟回忆录 978751332303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梦麟 著
图书标签:
  • 蒋梦麟
  • 回忆录
  • 近代史
  • 教育
  • 文化
  • 名人传记
  • 清华大学
  • 中国近现代史
  • 学术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小马奔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23031
商品编码:1243397257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西潮 新潮:蒋梦麟回忆录

定价:56.00元

作者:蒋梦麟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133230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新增马勇五万字导读,陈平原、雷颐联袂推荐。

  内含多幅珍贵图片,精装典藏。

  首度公开哥伦比亚大学刊载《蒋梦麟传记》(英文版)。

  附录*全年表,集合著述与生平,具体到每日所为,人生脉络清晰可见。


内容提要


  他是北大任职时间*长的校长,自嘲为“北大功狗”。他是现代中国*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部长,推动教育现代化。他主持台湾农复会,成功实现农业现代化。本书是回忆录与近代史合一的经典著作,书中所反映的不仅是他的一生,更是他一生所经历的时代。

  作者记录了1842年至1941年间,近一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蒋梦麟的一生经历了从中国学究的私塾到西洋自由的学府,从古老的农村社会到近代的都市文明,从身经满清的皇朝到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他置身于中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漩涡,同时也看遍了覆雨翻云沧海桑田的世局。

目录


西 潮

序 言………………………………………………………………………3

英文版序……………………………………………………………………5

丹麦文译者序………………………………………………………………8

前言 边城昆明……………………………………………………………9

部 清朝末年……………………………………………………… 11

章 西风东渐………………………………………………… 11

第二章 乡村生活………………………………………………… 14

第三章 童年教育………………………………………………… 25

第四章 家庭影响………………………………………………… 32

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36

第六章 继续就学………………………………………………… 45

第七章 参加郡试………………………………………………… 51

第八章 西化运动………………………………………………… 57

第二部 留美时期……………………………………………………… 63

第九章 负笈西行………………………………………………… 63

第十章 美国华埠………………………………………………… 74

第十一章 纽约生活……………………………………………… 80

第三部 民国初年……………………………………………………… 85

第十二章 急剧变化……………………………………………… 85

第十三章 军阀割据……………………………………………… 97

第十四章 知识分子的觉醒………………………………………100

第十五章 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104

第十六章 扰攘不安的岁月………………………………………115

第四部 国家统一………………………………………………………122

第十七章 宪政的试验……………………………………………122

第十八章 中山先生之逝世………………………………………126

第十九章 反军阀运动……………………………………………129

第二十章 国民党之出掌政权……………………………………134

第五部 中国生活面面观………………………………………………142

第二十一章 陋规制度……………………………………………142

第二十二章 社会组织和社会进步………………………………148

第二十三章 迷人的北京…………………………………………153

第二十四章 杭州、南京、上海、北京…………………………158

第六部 抗战时期………………………………………………………166

第二十五章 东北与朝鲜…………………………………………166

第二十六章 战云密布……………………………………………173

第二十七章 抗战初期……………………………………………181

第二十八章 战时的长沙…………………………………………185

第二十九章 日军入侵前夕之越南与缅甸………………………189

第三十章 大学逃难………………………………………………191

第三十一章 战时之昆明…………………………………………195

第七部 现代世界中的中国……………………………………………199

第三十二章 中国与日本——谈敌我之短长……………………199

第三十三章 敌机轰炸中谈中国文化……………………………207

第三十四章 二次大战期间看现代文化…………………………227

新 潮

引 言……………………………………………………………………241

章 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243

第二章 改革方案的施行………………………………………………250

第三章 土地问题………………………………………………………255

第四章 大后方的民众生活……………………………………………261

第五章 中国文化………………………………………………………268

试为蔡先生写一篇简照…………………………………………………274

蔡先生不朽………………………………………………………………277

追忆中山先生……………………………………………………………279

一个富有意义的人生——他是我国学术界一颗光芒四照的彗星…………283

忆孟真……………………………………………………………………297

谈中国新文艺运动——为纪念五四与文艺节而作…………………………300

一、北京大学与学术自由…………………………………………300

二、鲁迅兄弟………………………………………………………301

三、绍兴师爷与《阿Q正传》……………………………………302

五、陈独秀与文学革命……………………………………………304

六、陈独秀的后主张……………………………………………306

七、西欧个性主义思想的引进……………………………………308

八、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310

九、台湾文艺界继承了西欧思想的遗产…………………………311

十、台湾中国文艺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312

附录一 蒋梦麟生平及著述年表简编…………………………………314

附录二 知见录…………………………………………………………336

附录三 哥伦比亚大学载蒋梦麟传……………………………………339

作者介绍


蒋梦麟

  原名梦熊,浙江省余姚县人。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家。1886年生,幼年在私塾读书,12岁进入绍兴中西学堂,开始学习外语和科学知识。后在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1908年8月赴美留学。次年2月入加州大学,先习农学,后转学教育,1912年于加州大学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攻读哲学和教育学。1917岁3月,蒋梦麟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即回国。1919年初,蒋梦麟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他长期担任总务长,三度代理校长,1930年冬正式担任北大校长。先后主持校政17年,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职时间长的一位。1964年病逝于台北。

文摘


序言



历史的十字路口:近代中国思想变迁的群像 一部跨越百年的思想史诗,一部知识精英的命运交响曲。 本书聚焦于中国近代史上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通过对一群杰出知识分子和政治活动家的深入剖析,展现了他们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挣扎、探索、最终塑造了现代中国的思想版图与政治走向。我们试图超越简单的线性叙事,力求呈现出思想交锋的复杂性、个体选择的艰难性以及时代洪流的不可抗拒性。 第一部:清末的微光与新知的涌入 故事始于晚清的黄昏,一个在传统与现代的巨大张力中摇摇欲坠的帝国。本卷着重描绘了早期的留学潮,尤其是那些远赴重洋,带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归来的青年才俊。 严复的翻译实践与“信达雅”的困境: 详细考察严复对赫胥黎、斯宾塞等西方思想的系统性介绍,分析其翻译策略如何深刻影响了中国知识界对“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早期理解。重点探讨了在引进西方科学与政治理论时,本土文化如何进行痛苦的消化与重构,以及这种重构中隐含的文化焦虑。 京师大学堂的早期构建: 聚焦于19世纪末20年代初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萌芽阶段,考察教育改革家们如何在保守势力的掣肘下,努力构建起一个区别于传统书院的现代大学机构。探讨早期教授们在课程设置、学术自由与国家需求之间的微妙平衡。 早期改良派与革命派的思想分野: 梳理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在“变法”失败后的思想转向,分析其对君主立宪的执着与妥协。同时,对比孙中山及其追随者所提出的彻底的共和理想,探讨两种路径选择背后的社会基础与理论逻辑差异。 第二部:民国初期的激荡与“德先生”“赛先生”的角力 辛亥革命的炮声未能带来长久的和平,取而代之的是军阀割据和思想的极度活跃。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思想风暴,彻底颠覆了旧有的价值体系。 “打倒孔家店”的深刻内涵: 本卷深入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群体——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对儒家伦理的批判,并非单纯的文化排斥,而是基于对国家积弱根源的深刻反思。探讨胡适的“文学改良”如何与白话文运动相结合,成为思想启蒙的有效载体。 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衰: 细致梳理了早期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路径,特别是其如何与西方自由民主的理念相结合,并在北洋时期成为知识分子批判政治黑暗的主流话语。然而,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自由主义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其影响力受到来自激进主义思潮的严峻挑战。 马克思主义的潜入与生根: 描绘了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知识界产生的巨大冲击。分析早期译介马克思主义的艰辛过程,以及它如何为一批寻求彻底解决方案的青年知识分子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框架和行动纲领。重点考察了早期共产党人和左翼知识分子如何将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初步尝试。 第三部:国民革命的高潮与学术的转向 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思想界围绕着国家前途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知识精英们被迫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前沿,参与到政治实践中去。 “第三种人”的挣扎与知识分子的站队: 面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两大政治力量的崛起,大量中间派知识分子面临痛苦抉择。本部分详述了如梁启超、蔡元培等前辈学者,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学术独立性,以及他们对国家统一与学术规范的坚守。 “科学”与“主义”的论战: 深入探讨了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围绕“科学与玄学”的论战,揭示了这场论战的深层动因:它不仅是方法论之争,更是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路线之争。探讨了科学精神如何被政治化和工具化,以及知识分子对科学理性承诺的幻灭。 抗战时期的学术与精神统一: 面对民族存亡的危机,本卷展现了知识界如何放下内部争论,将学术研究转向服务于抗战的实际需要。考察了迁徙中的大学(如西南联大)如何在物质极其匮乏的条件下,维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薪火相传,并塑造了一种独特的坚韧的学术精神。 第四部:战后思想的重塑与抉择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表面上迎来了和平,但政治的阴影已然笼罩。知识分子再次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抉择,他们的思想成果也开始服务于不同的国家蓝图。 对“全盘西化”的反思: 战后,一些学者开始对战前盲目学习西方的倾向进行深刻反思,呼唤更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探讨如何将西方理论的普适性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进行更精妙的结合。 自由主义的黄昏与文化保守主义的复苏: 记录了战后知识界对民主政治实践的期待与随之而来的失望。探讨了在新的政治格局下,部分知识分子如何转向文化保守主义,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的锚点,以应对社会秩序的瓦解。 思想光谱的极化与最终的转向: 最终,本卷将目光聚焦于解放战争后期,知识分子群体在意识形态面前的最终分流。分析了知识分子群体内部的巨大分裂,以及他们如何根据各自对国家前途的判断,做出了影响一生的职业与政治选择。 本书通过描绘这些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弄潮儿”的生命轨迹和思想碰撞,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幅清晰而细腻的近代中国思想变迁图景,理解在剧烈动荡中,现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被思想所塑造和定义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次颇为意外的阅读体验,因为我通常不太关注回忆录这类书籍。然而,《西潮 新潮》却以一种极其吸引人的方式,将我拉入了蒋梦麟先生的内心世界。我不是为了探究历史细节,也不是为了寻找某种“真相”,更多的是被一种真诚和坦率所打动。书中没有那种刻意拔高自己、回避过错的叙事,反而流露出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他对于过往经历的梳理,既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也有对个人选择与局限的认知。我特别欣赏他对于“新潮”和“西潮”的辩证思考,以及在时代洪流中如何保持独立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这不仅仅是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和沉淀。读这本书,我仿佛也在和这位智者对话,感受他的人生智慧,体会他所经历的艰难抉择。那些关于教育、关于文化、关于社会变革的论述,虽然是那个时代的背景,但其核心的思考,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启发意义。它提醒我,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是多么重要。这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故事书,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人生感悟,一份对时代的深刻观察,一份对自我价值的探索。

评分

我一直对知识分子在历史变革中的角色抱有浓厚的兴趣。蒋梦麟先生的《西潮 新潮》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观察视角。《西潮 新潮》这本书,并非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而是以一种沉静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知识分子在动荡年代的个人轨迹和内心世界。我被书中对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的细致描绘所吸引。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关乎民族存续的希望。蒋先生如何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坚守教育的理念,如何与各方势力周旋,如何为培养新一代人才而努力,这些都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并非是在寻找历史的定论,而是在感受一种精神的力量。书中对个人情感的流露,对人际关系的描绘,也让这个历史人物变得更加鲜活和真实。它不是冷冰冰的历史教科书,而是一部充满人情味、思想深度的人生画卷。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到不同的感悟,对那个时代,以及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个对个人成长历程和心路变化特别感兴趣的读者,所以《西潮 新潮》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并非抱着研究历史的目的去读它,更多的是被其中坦诚的叙述所吸引。蒋梦麟先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一种朴实的力量,能够直抵人心。我特别能感受到他对于时代变迁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在各种复杂局面下,他所做出的艰难抉择。书中关于教育理念的探讨,以及他对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的思考,都让我深受启发。我并不是一个教育专业人士,但书中关于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如何传承民族文化等话题,都引发了我对当下教育的联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在历史洪流中,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努力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如何试图为社会做出贡献。它不是一个英雄式的叙事,而是一个普通人在特殊时代的真实写照。读完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对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是对个人在时代面前的责任和选择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沉静的力量。我并非历史爱好者,也对民国时期的人物了解不多,但《西潮 新潮》这本书,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特别欣赏蒋梦麟先生的坦诚,他没有刻意去掩饰自己的过往,反而以一种深刻的自我反省的态度,审视着自己的人生轨迹。书中关于教育、关于文化、关于社会变革的思考,虽然是那个时代的背景,但其所蕴含的智慧,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我能感受到他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于民族未来的期盼,以及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他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回忆录,更是一份关于人生选择、关于理想追求、关于时代责任的深刻思考。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努力保持自己的独立精神,并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

翻开这本书,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我并非历史专家,也非教育研究者,只是一个对民国时期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读蒋梦麟先生的《西潮 新潮》,最大的感受就是身临其境。那些文字,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刻意的煽情,却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力量,将那个时代的社会图景、知识分子的内心挣扎、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坚韧,徐徐展开。我尤其被书中对教育理念的探讨所吸引,当时的大环境,外有列强环伺,内有战火纷飞,教育的走向,关乎民族的未来,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蒋先生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了他对教育的思考,如何在高压和混乱中,努力为下一代寻找一条出路,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这让我深思,在任何时代,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什么?知识的传播,人才的培养,又肩负着怎样的社会责任?书中对当时大学的运作,学术的氛围,师生关系的描绘,都充满了细节,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即便隔着悠悠岁月,那些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个人选择的迷茫,依然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这本书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看见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民国,也让我对历史的厚重感有了更深的体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