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相叫吃
2.接不归
3.征和罩
3—1.征
3—2.罩
3—3.征和罩
4.连和断
围棋格言
5.叫吃的要领
6.地
7.死活
8.撞气
9.对杀
9—1.数气
9—2.对杀和死活
9—3.对杀与逃
10.收气和扳
10—1.收气
10—2.扳
围棋小常识
11.长和长气
12.扳和长
13.扳吃
14.双活
15.好手与坏手
16.大小
17.收官
18.数空
实力测验
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内容推荐
很多小朋友在学围棋,这对围棋界来讲是令人振奋的。有儿童教育是百年大计的说法,所以围棋从儿童抓起对于围棋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如此,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围棋教育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特别是在围棋教育的一线直接与学生接触的老师的教学法和学生对教材理解程度留有很多有待研究的课题。这些问题虽在韩国棋院或协、围棋学科等进行讨论研究,由于研究人员缺乏等原因还是满足不了围棋教育发展的需要。
笔者认识到入门教育的弊端和问题的严重性,为克服这些问题我们出版了这套教材。此教材适当降低了已有教材的难度,为改变以往把围棋看成是吃子游戏的错误想法,从1卷开始收入了地(空)和行棋等围棋基础概念。同时收录了有趣的提高思考能力的问题,以搞活教材的趣味性。注意力训练问题也是提高围棋兴趣的内容。
作者简介
黄焰,1965年生。9岁学棋,11岁进入山西省体工队。1986年升为五段。1989年首届“中国女子名人战”冠军。1994年定居韩国。1998年“宝海杯”世界女流围棋赛亚军。1998年韩国女流国手战亚军。1999年1月获得韩国棋院文化赏“敢斗赏”。1994、1995、1998年一、二、五届“宝海杯”世界比赛本选。
金成来,1963年生。1996年入段。2002年教育学硕士。2003年韩国KT杯16强。韩国明知大学围棋系兼职教授。
我之前接触围棋,主要是在一些老旧的棋谱和网络论坛上,那些内容大多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人群,很多基础概念的阐述都一带而过,对我这种零基础的成年人来说,简直是天书。这本书的“下册”,或者说这本“入门篇的进阶部分”,简直是为我这种“半路出家”的学习者量身定做的“扫盲手册”。它对那些最最基础的概念,比如“眼位”的形成逻辑,为什么两口气就可以活,而不是一气,进行了极其细致和结构化的拆解。书中甚至用到了类似电路图分析的逻辑,来剖析棋子的连接和断开,这对于习惯了理性思维的成年人来说,太友好了!我过去总是死记“边三、角三、边二、角二”这些口诀,但这本书解释了为什么这些位置是“急所”,背后的几何学原理是什么。当我理解了原理,即使面对一个陌生的局面,也能迅速判断出哪个点位是“活棋的要害”。这种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是”的深度过渡,让我的学习效率呈几何级数增长,简直是效率至上爱好者的福音。
评分这套书的“智力开发”定位,绝非浪得虚名,尤其体现在它对“目外”和“官子”的处理上。很多入门书为了追求快速入门,往往会忽略这些收束阶段的精妙之处,直接让学生感觉围棋下到最后就是乱下,谁先占到便宜谁就赢。但这本书却花了大量的篇幅,用那种像侦探小说解谜一样的笔触,去分析官子阶段的得失计算。它不只是告诉我们“这个官子值两目”,而是通过一系列假设和推演,展示了如果走错一步,可能导致原本的目数优势瞬间被逆转的惊险过程。这对我培养“精益求精”和“关注细节”的习惯非常有帮助。我发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这种对最后阶段的严谨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对项目收尾工作的专注度。它把围棋从一个简单的棋盘游戏,提升到了一个关乎全局规划和风险控制的复杂决策模拟,这份价值,远超书本的价格。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哪里是给孩子看的围棋书啊,简直就是给大人准备的“开悟宝典”!内容编排得太巧妙了,完全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口吻,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循循善诱地把你领进这个黑白世界的大门。特别是关于“气”的讲解部分,我本来一直没搞明白那些复杂的提子规则,这本书里竟然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把棋子比作小小的士兵,需要有足够的“补给线”(气)才能存活,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而且,书中对布局的讲解也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定式,而是强调“大局观”,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下,每一步棋背后的战略意图是什么。我以前总觉得围棋就是算来算去,这本书却让我体会到了一种东方哲学的美感,每一次落子都像是在与对手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充满了智慧的交锋。它不仅仅是在教你规则,更是在培养一种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超出了一个简单的“入门”教材的范畴。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围棋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非常期待后续能看到更多高阶的技巧和心法。
评分说实话,我给家里那个小家伙买了好几套围棋书,但基本都因为图太多字太少,或者解释得过于晦涩,他看两眼就扔一边了。然而,这本《21世纪新概念速成围棋》的下册,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最让我欣赏的是它的教学节奏感,它似乎精准地把握住了儿童的注意力曲线。前半部分用的是那种色彩鲜明、线条简洁的图示来讲解基础的“禁入点”和“打吃”,孩子看得津津有味,自己就能动手模拟。等到进入到中后段,开始讲解一些简单的“手筋”和“死活题”时,文字的密度和复杂性适当地增加了,但它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了一系列“引导性问题”,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比直接灌输知识有效得多。我发现他不再是机械地模仿棋谱,而是开始主动思考“如果我把这颗棋子提掉,对方会有什么反应?”这种主动思考的能力,才是真正厉害的学习方法。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有心,大量的留白让版面呼吸顺畅,即便是色彩偏向“少儿”风格,也保持了足够的专业性,绝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玩具书”。
评分从装帧设计上来说,这本书的用心程度也值得称赞。它不是那种为了追求“高大上”而使用厚重铜版纸的豪华印刷,而是选择了一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很舒适,而且方便随时展开练习。最让我感到贴心的是,在每一个章节的末尾,都设计了“自我测试与回顾”的环节,这些测试不是简单的是非题,而是要求读者在空白的棋盘格上,根据描述来复现一个特定形状的局面,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学习复盘方式。它避免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信息的陷阱。而且,这本书在引用的“典型对局”时,选择的都是一些非常经典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短局,而不是那些动辄几百手的专业对局,这大大降低了初学者的阅读压力。总的来说,它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围棋书,而是在“参与”一场精心设计的教学之旅,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