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易诂

焦氏易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尚秉和 著
图书标签:
  • 易学
  • 易经
  • 焦氏
  • 诂经
  • 注解
  • 传统文化
  • 经学
  • 古籍
  • 中华文化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耕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06438
商品编码:1261299591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焦氏易诂

定价:30.00元

作者:尚秉和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10806438

字数:318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秦皇焚书,不禁卜筮。易学在汉代得以发展,西汉易学始于田何,后有易学者盂喜、焦延寿、京房等数十家。汉易重象数,西汉焦延寿所撰(焦氏易林),被收录于(道藏)和(四库全书)
(焦氏易诂),是尚秉和注释(焦氏易林)后,意欲未尽而写的易学随笔和心得。《周易古筮考》前九卷,是作者从春秋至明清,两千多年来古代典籍中所存筮例所作的考证与研究,第十卷是作者自己筮例的归总。
(系辞)说:'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复,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定天下之象”,万物相杂而互变,必用象数断解吉凶。
(焦氏易林)开启易学象数之先河,未尽之处(焦氏易诂)补之,(周易古筮考)古筮例又可鉴之,实为今学象数者之大幸也。




《焦氏易诂》 卷一 论《易》之体用与传授 第一章 易之本源与体象 《易》者,天地之大道,阴阳之枢机,万物之母也。其理渊深,其象玄妙,非循常理所能尽窥。观乎河图洛书,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遂画八卦。此八卦者,乃天地万物之简形,阴阳消长之准绳,四时更迭之脉络,人事变迁之枢纽。八卦者,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也。乾为天,为父,为刚;坤为地,为母,为柔。震为雷,为动,为长子;巽为风,为入,为长女。坎为水,为陷,为中男;离为火,为丽,为中女。艮为山,为止,为少男;兑为泽,为悦,为少女。此八卦之象,譬喻万物,生生不息,循环无穷。 《易》之体,在于象、数、义。象,即八卦之形,六十四卦之卦象,其形皆有寓意,非徒卦形而已,乃天地万物之缩影。数,即卦之数,爻之数,以数理推演事物的变化,如乾之九,坤之六,皆有其理。义,即卦辞、爻辞之解释,阐述事物之变化,吉凶悔吝之由来,以及君子处事之法则。故《易》者,非止占卜之书,乃治世之大法,修身之指南,认识宇宙万物规律之宝典。 第二章 易传之形成与发展 《易》经内容,虽有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等圣人之遗绪,然成书定形,至周文王、孔子。文王演卦,作卦辞、爻辞,以阐明卦象之义,指引人事之行。孔子赞《易》,作《十翼》,曰《彀》、《象》、《说卦》、《文言》、《系辞》、《序卦》、《杂卦》。《十翼》者,乃《易》经之外衣,乃《易》经之灵魂。孔子及其弟子,以其博大精深之智慧,对《易》经之象、数、义,进行了系统之阐释,使其义理更加彰显,应用更加广泛。 《十翼》之内涵,博大精深。《彀》传,以精微之语,解释六十四卦之卦名、卦德。《象》传,释卦象、爻象,以天地万物之理,说明卦象之义。《说卦》传,论八卦之德、之象、之方位,以明天地之精气。《文言》传,专释乾、坤二卦之义,以见圣人之用心。《系辞》传,论《易》之体用,言《易》与天地、与人道之关系,是《易》学之总纲。《序卦》传,论六十四卦之排列顺序,及其推移之理。《杂卦》传,简略解释六十四卦之义,以作概览。 历代以来,治《易》者众,然其得《易》之精髓者寡。有汉之田何,魏晋之荀爽,南北朝之刘焯,唐之李鼎祚,宋之朱熹,明之来知德,清之焦循等。焦循,乃清代大学士,其治《易》之功,尤为卓著。焦氏之学,以实证见长,以考据为本,不尚空谈,力求《易》理与人事之契合,故其《易》学,别具一格。 第三章 焦氏治易之特色与贡献 焦循,字理堂,号凫藻,清代嘉兴人。其一生钻研《易》学,著有《易》系列著作,尤以《焦氏易诂》闻名于世。《易诂》者,乃焦循对《易》经及《十翼》之深刻理解与考证之集大成者。焦循治《易》,不屑于空泛之论,不拘泥于前人之曲解,而是以“诂”为核心,即以考证、训诂之方法,发前人之未发,辨前人之未辨。 焦循治《易》之特色,在于其“循理”,即循其《易》之本理。《易》者,理也。理者,变化之规律也。焦循认为,《易》之卦象、卦辞、爻辞,皆有其内在之理,不能随意解释。他以《说文解字》之考据精神,对待《易》经之文字,力求还原其本义。例如,对于一些古奥难解之字,他必溯其源流,考其演变,以求其确切之含义。 焦循在《易诂》中,尤其强调《易》与人事之关系。《易》者,非独象数之学,更是人生之学。君子之时义,贤者之进退,皆在《易》中。《易》之吉凶悔吝,并非宿命之定论,而是对事物发展趋势之预示,以及对君子行为之指引。焦循善于从卦爻之象,推演出相应之人事,其论说,既有理论之深度,又有实践之指导意义。 其贡献,一在于纠正前人之谬误,澄清《易》学中长期存在的混淆之处。二在于发掘《易》经之本义,使其更加贴近古人之原意。三在于将《易》理与现实人生紧密结合,为后世治《易》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故《焦氏易诂》,乃《易》学研究中不可多得之珍贵文献,其价值,至今仍闪耀着智慧之光。 卷二 论《易》之象数与爻位 第一章 卦象之生成与变易 《易》之卦象,源于天地阴阳之交感。乾卦代表天,纯阳;坤卦代表地,纯阴。八卦者,乃阴阳二气之不同组合。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变化,生生不息,构成万物。乾坤者,万物之父母,阴阳之始。八卦者,万物之子。 八卦相重,则成六十四卦。如乾下乾上,为乾卦;坤下坤上,为坤卦。乾下坤上,为泰卦;坤下乾上,为否卦。此种重叠,非随意而为,乃象数之理在其中。《易》之卦象,有“体卦”与“用卦”之分。“体卦”指下卦,即内卦;“用卦”指上卦,即外卦。体用合一,方成一卦。体用之生克,亦可推演事物之变化。 卦象之变易,体现在“之卦”。每一卦,皆可推演出“之卦”。如乾卦,变初爻,则成姤卦;变二爻,则成遁卦;变三爻,则成否卦;变四爻,则成观卦;变五爻,则成临卦;变上爻,则成大有卦。此“之卦”之变化,乃事物发展之不同阶段,不同方向。每一卦有其“之卦”,六十四卦,皆有其“之卦”。“之卦”之变化,亦体现了阴阳消长,刚柔互济之理。 第二章 爻位之次第与吉凶 六十四卦,每一卦皆有六爻。爻者,卦之组成部分,亦是事物之具体阶段。爻位,由下往上,初、二、三、四、五、上。初爻,乃事物之始,万物萌生之际。上爻,乃事物之终,盛极而衰之际。中爻,二、三、四、五,乃事物发展之过程。 爻之性质,有“阳爻”与“阴爻”。阳爻,为刚,为健,为进取。阴爻,为柔,为顺,为退守。卦辞、爻辞,皆是对每一爻之解释。爻辞,则更具象地说明了该爻所处之时,所处之位,以及其应有之德与行。 爻位之吉凶,与爻之阴阳,以及其所处之位有关。“当位”者,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乃为吉。如乾卦之初九,阳爻居初位(阳位),故吉。坤卦之初六,阴爻居初位(阴位),故吉。反之,“失位”者,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则为凶。但亦有“损益”、“动静”等关系,影响爻之吉凶。 “中”之观念,在《易》中尤为重要。爻居中位,即二、三、四、五爻,皆为中位。居中者,能秉持中道,不偏不倚,故常得吉。《系辞》云:“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此“三极”即指初、中、上三位,亦指天地人之道。 第三章 象数合参之推演 象与数,乃《易》之两大基石。象,形也;数,理也。无象则不明,无数则不显。象数合参,方能洞察《易》之真谛。 象,体现在卦象、爻象。数,体现在卦之定位,爻之数,以及《易》之计算方法。例如,《易》有“河洛之数”,有“纳甲之法”。焦循在《易诂》中,对《易》之象数,多有精辟之论。他认为,象数乃《易》之所以为《易》之根本,不能脱离象数而谈《易》。 “象”之推演,在于观其象,而知其意。例如,泰卦,地天交合,万物生发之象。否卦,天地否隔,万物闭塞之象。通过卦象之比拟,可以推知事物的性质与趋势。 “数”之推演,在于以数合义。例如,乾卦为三,为阳,其数皆为九。坤卦为二,为阴,其数皆为六。此数之运用,可以推算吉凶,可以推演变化。 焦循在《易诂》中,对象数之关系,有独到之见。他认为,象数乃相互依存,互为表里。象依数而生,数因象而显。推演《易》理,必须将象数结合,方能得其精髓。例如,他对于“纳甲”之说,有其独到之解释,认为此乃古人以天干地支配合卦爻之法,以推演人事之奥秘。 卷三 论《易》之义理与人事 第一章 乾坤之德与君子之道 《易》之卦首,首推乾坤。乾者,天道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坤者,地道也,包容万物,厚德载物。乾坤二卦,乃天地万物之根本,亦是君子修身立德之典范。 乾卦之德,在于“元、亨、利、贞”。元,始也,万物之始;亨,通也,万物之通达;利,和也,万物之和合;贞,正也,万物之正固。此四德,乃乾卦之精神,亦是君子应效仿之品质。君子当效乾之刚健,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精神,成就一番事业。 坤卦之德,在于“元、亨、利、贞”,与乾卦同,然其表现形式不同。坤之“元”,乃生育万物之始;坤之“亨”,乃包容万物之畅通;坤之“利”,乃万物之和谐;坤之“贞”,乃坚守正道之稳固。君子当效坤之厚德,包容大度,虚怀若谷,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精神,涵养品德,关怀他人。 乾坤二卦,象征阴阳之配合,刚柔之相济。君子之道,亦在于此。刚而不暴,柔而不弱,刚柔相济,方能通达事理,应对万变。 第二章 六十四卦之象征与人生借鉴 六十四卦,每一卦皆象征一种特定的事物状态,一种特定的社会情境,一种特定的人生境遇。从卦名、卦象、卦辞、爻辞,皆可窥见其象征意义。 例如,泰卦,天地交泰,万物和谐,象征国泰民安,人际和睦。君子处此时,应保持谦和,珍惜太平。否卦,天地否隔,万物不通,象征社会动荡,人际疏离。君子处此时,应审时度势,待机而动,避免强出头。 临卦,临下之义,象征君主或长辈对下属或晚辈的关怀与教导。君子处此时,应公正廉明,以身作则。观卦,观象之义,象征观察事物,了解真相。君子处此时,应深入细致,明辨是非。 从咸卦之“感”,到恒卦之“恒”,从随卦之“随”,到蛊卦之“蛊”,每一卦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为君子提供了行为准则和处世智慧。君子通过研习《易》经,可以洞察事物发展之规律,预知吉凶祸福之先兆,从而做出明智之决策,趋吉避凶,安身立命。 第三章 焦氏易诂对人生之启示 焦循之《易诂》,不仅是学术之钻研,更是人生之指南。其以考据为本,以求实为旨,将《易》理与人事相结合,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首先,焦循强调《易》之“循理”。事物之发展,皆有其内在之规律,不可违背。君子处事,当顺应事物之发展规律,不强求,不妄为。例如,在顺境时,不骄纵,不浪费;在逆境时,不气馁,不放弃。 其次,焦循重视《易》之“象”。象者,境也。了解事物的“象”,即可了解其“境”,从而做出恰当之应对。例如,面对困境,应像艮卦一样,止而不进,审时度势;面对机遇,应像乾卦一样,刚健有为,积极抓住。 再次,焦循推崇《易》之“时义”。“时义”者,即根据所处之时,做出适宜之行为。君子不墨守成规,亦不随波逐流,而是审时度势,灵活变通。例如,在“革”之卦,应勇于改革,推陈出新;在“随”之卦,应虚心求教,顺势而为。 最后,焦循的《易诂》,引导我们认识到《易》并非一本神秘的占卜书,而是一部揭示宇宙人生普遍规律的智慧宝典。通过深入研习《焦氏易诂》,我们可以提升自身之修养,完善自身之品德,更深刻地理解人生,更从容地面对生活。其所蕴含之智慧,超越时空,历久弥新,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与体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被誉为近代易学集大成之作的典籍,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实在令人惊叹。初翻开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厚重感,仿佛能触摸到千百年来易学流变的风霜。书中对卦爻辞的阐释,绝非简单的字面翻译,而是融入了作者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古代礼乐制度的精妙理解。尤其是在论及“时中”思想的演绎时,作者展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将晦涩的占筮原理与现实的伦理规范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原本高悬于庙堂之上的《易》学,变得可感、可触,甚至可以应用于日常的决断之中。那些引用前贤的论述,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经过作者的重新筛选和熔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理体系。阅读过程中,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悦,琢磨其中蕴含的微言大义,那种如同与一位博古通今的智者对坐论道的体验,是其他同类著作难以比拟的。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部易学著作,更是一部中华传统智慧的精粹集合。

评分

在众多的易学参考书中,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义理”与“象数”之间关系的平衡把握。很多学者偏向于数理推演,将《易》变成一门精确的数学模型;另一些学者则只重哲理阐发,使得易学失去了其工具性。然而,这本书做到了“两美兼得”。作者在阐述抽象的义理时,从不脱离具体的卦象结构和数字象征,而论及象数时,又总是能回溯到它所代表的伦理或宇宙图景。这种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它不是教你如何准确地算出一件事情的结果,而是教你如何通过易学的结构,去理解事物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和内在逻辑。阅读完后,我感到自己对整个世界的认知框架都被拓宽和深化了,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评分

说实话,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真正进入这本书的语境,因为它所采用的语言风格非常典雅、古朴,对当代读者的理解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这是一种近乎于宋明理学盛行时期的那种考据与思辨并重的文风,句子结构严谨,用词讲究,几乎没有一余的赘述。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作者对音韵和词义的考量达到了极致,每一个用词的选择似乎都经过了千锤百炼,以求达到“恰如其分”的表达。例如,他对几个关键动词在不同卦象中的细微差别进行比对分析时,其文笔之精炼,令人拍案叫绝。这本书更像是一件打磨精良的古玉,需要耐心去摩挲,去感受其内里的温润与坚韧,而非快餐式的浏览,它要求读者投入足够的敬意与时间。

评分

坦白讲,我对传统学术典籍的阅读向来抱着审慎的态度,很多时候会被繁复的注疏和艰涩的文言所困扰。然而,拿起这本书后,那种被引领进入一个清晰、有逻辑的知识体系的体验,着实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在处理那些历来争论不休的疑难点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勇气和严谨的态度。他没有回避矛盾,而是将不同的观点铺陈开来,然后以扎实的文献功底和清晰的推理逻辑,逐步导向自己最终的结论。特别是在辨析不同流派对同一卦象的不同理解时,行文如庖丁解牛,毫不拖泥带水,让人清晰地看到一条条脉络被精准地切割和梳理。这种对知识架构的精妙搭建,使得即便是初窥门径的读者,也能循着作者搭建的阶梯,稳步攀登,领略易学思想的宏大格局。它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治学的范式。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超越了单纯的术数层面,深入到了人生的哲学境地。许多易学读物止步于对卜筮方法的介绍,或者仅仅停留在对爻辞的字面解释上,但此书却将《易经》视为一部关于“变易”与“不易”的生命哲学教材。作者似乎在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有不变的原则和道义支撑着这个变化的世界。这种宏大的视野,使得阅读不再是一件枯燥的考据工作,而更像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每读完一卦的精义,都会对当下的处境乃至历史的兴衰产生一种全新的理解视角。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定力与清醒,如何顺应天时地利,而不是盲目地去抗争。这种深刻的生命体验的融入,让这部著作焕发出了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