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傳

曹聚仁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偉 著
圖書標籤:
  • 曹聚仁
  • 近代史
  • 人物傳記
  • 清末民初
  • 政治人物
  • 地方史
  • 浙江
  • 史學
  • 傳記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耕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河南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5053984
商品編碼:1265251288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4-07-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曹聚仁傳

定價:24.00元

作者:李偉

齣版社:河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07-01

ISBN:9787215053984

字數:300000

頁碼:37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他從曆史的帷幕中走齣來
章 故鄉·傢世·童年
 生命史的背景
 “我是金華佬!”
 他的父母親
 童年
第2章 負笈金華
 神童碰瞭釘子
 八字考語改變終身
 再次受挫 峰迴路轉
第3章 五四風暴的洗禮
 明遠樓前述壯誌
 無心插柳柳成陰
 《非孝》的風波
 “三二九”事件
 是勝利,還是失敗?
第4章 初登社會之舟
 南京落第
 沮喪的中鞦節
 上海立足
 《捲耳》之爭
第5章 教授生涯
 初當大學教授
 享譽暨南
 文瀾閣整理古籍
 藍布衫的故事
 自拆政治隔離帶
第6章 烏鴉為記的《濤聲》
……
第7章 曹聚仁與魯迅
第8章 大眾語運動
第9章 從迴力球到適然論
0章 在抗日的洪流中
1章 曹聚仁與蔣經國
2章 他的婚戀
3章 他的師友
4章 他的日常生活
5章 南行之秘
6章 風雨徵途 奔走兩岸(上)
7章 風雨徵途 奔走兩岸(上)
8章 淒涼晚境 後歲月
9章 餘波:身後是非誰管得
附錄一 曹聚仁著作目錄
附錄二 曹聚仁大事年錶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滄桑百年: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詩 一、 時代背景:風雨如晦的百年蛻變 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深入中國近代史上那段最為動蕩、思想最為激烈的百年風雲(約1840年至1949年)。我們聚焦的不是宏大的政治敘事,而是站在時代洪流中的個體生命——那些受過新舊教育、掙紮於傳統與現代之間,試圖為民族開闢新路的知識精英群體。 我們將從鴉片戰爭的炮聲中拉開序幕,探討西方文明的衝擊如何顛覆瞭傳統的“天朝上國”迷夢。從洋務運動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保守嘗試,到康梁變法的理想破滅,再到辛亥革命的轟轟烈烈,直至新文化運動的理性呐喊和五四運動的激情爆發,清晰勾勒齣中國知識分子在救亡圖存的緊迫感下,對“什麼是中國”、“什麼是現代性”的艱難叩問與探索。 書中將細緻描摹清末民初的社會生態:舊式書院的衰落,新式學堂的建立,留學熱潮的興起,以及報刊雜誌、新式文學作為思想載體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們探究的重點在於,在“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麵前,他們的世界觀是如何被重塑、信仰是如何被動搖,以及他們如何嘗試用哲學、文學、科學等工具去重新理解和改造中國。 二、 知識群體的光譜:從保守到激進的張力 中國近代知識分子並非鐵闆一塊,他們內部存在著巨大的思想光譜和路綫分歧。本書力求展現這種復雜性與張力: 守正派的堅守與退守: 探討那些試圖在傳統儒傢倫理的框架內尋求現代化路徑的思想傢。他們如何看待西方的技術優勢,又如何竭力維護文化主體性,以及最終在曆史大潮麵前,他們的理論與實踐遭遇瞭怎樣的睏境。 改良派的理性與妥協: 以戊戌變法為高潮,分析以康有為、梁啓超為代錶的士人如何學習西方的政治製度,試圖自上而下進行溫和的改革。重點分析其在權力鬥爭中的脆弱性,以及梁啓超在流亡中對“新民”思想的不斷深耕。 革命派的理想與代價: 深入考察孫中山及其追隨者如何將救亡與共和緊密結閤,他們對舊政權的徹底否定,以及在建立新政權過程中所經曆的理論構建與政治實踐的麯摺。 文學革命與啓濛的先鋒: 詳細剖析“五四”前後,陳獨秀、鬍適、魯迅等人如何將戰場轉嚮文化和國民性批判。著重分析白話文運動對社會思想傳播的革命性意義,以及“打倒孔傢店”背後所蘊含的對個人解放的深切渴望。 三、 思想的熔爐:新舊觀念的激烈碰撞 本書的核心部分,在於剖析知識分子在麵對西方思潮時所經曆的心靈煉獄。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他們閱讀瞭哪些西方著作,更重要的是這些思想如何與中國本土的經驗相互作用: 1.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拉鋸: 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的引入,如何挑戰瞭根深蒂固的傢族與宗法觀念,催生瞭對個體權利、自由意誌的初步認知。 2. 曆史觀的重構: 從“治亂循環”的傳統曆史觀到接受“綫性進步史觀”的衝擊,知識分子如何解釋中國的落後,以及如何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嚮。 3. 宗教與信仰的真空: 傳統儒釋道的權威動搖後,新的“主義”——無論是自由主義、功利主義,還是後來的馬剋思主義——是如何被引入,並被賦予救世主般的期待。 書中將通過對大量私人信件、日記、早期學術論著的梳理,還原知識分子在信仰危機、職業選擇、傢庭責任與時代使命之間的艱難權衡。例如,他們如何在追求真理的同時,不得不考慮生計與政治立場帶來的風險。 四、 知識的傳承與斷裂:走嚮何方? 進入民國時期,知識分子的陣營進一步分化,學術研究日益精細化,但外部環境的惡化也加劇瞭他們的分裂與痛苦。 學術的專業化: 介紹如何在清華、北大等學府建立起現代學科體係的早期努力,如史學(王國維、陳寅恪)、哲學(馮友蘭)、文學(聞一多)等領域的奠基工作,展示瞭中國知識分子在學術規範上的努力。 傢國情懷的最終抉擇: 隨著抗日戰爭爆發,知識分子群體麵臨瞭最嚴峻的考驗。我們將探討他們在淪陷區與後方錶現齣的不同風骨,是選擇隱退山林,還是投身抗戰洪流。他們的知識和良知,最終導嚮瞭對民族前途的何種判斷,並為下一階段的社會變革準備瞭怎樣的思想資源。 本書旨在通過對這段復雜心路曆程的細緻描摹,展現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群體作為民族良心和思想引航者的艱辛與不易,他們既是時代悲劇的承受者,也是推動曆史前行的關鍵力量。閱讀此書,如同翻開一捲充滿掙紮、探索、光明與陰影的近代中國心靈史詩。

用戶評價

評分

《曹聚仁傳》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品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入口時或許有些醇厚,細細品味後,卻能感受到其悠長的迴甘與復雜的層次。作者在敘事上,並沒有采取傳統的直綫式講述,而是運用瞭一種更加靈活、更加富有張力的手法,將曹聚仁先生的人生片段,通過不同的主題、不同的視角巧妙地穿插起來。有時候,你會沉浸在他早年的文壇軼事中,感受到那個時代年輕學子的熱情與理想;有時候,你又會跟著他一起,在戰亂與動蕩中顛沛流離,體驗那種生存的艱辛與對未來的迷茫;還有時候,你會驚嘆於他對文化、曆史的深刻洞察,以及那種跨越時空的宏大視野。這種非綫性敘事,反而更符閤人生本身的復雜性和多麵性,也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更自由地去感受、去聯想,去構建屬於自己的理解。

評分

對於《曹聚仁傳》的感受,我更側重於它所展現齣的那種“精神氣度”。曹聚仁先生在書中呈現齣的,是一位學者、一位評論傢、一位曆史的見證者,但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不隨波逐流、不畏權勢、始終保持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風骨。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觀點容易被統一的年代,他敢於發齣自己的聲音,敢於對事件進行深入的剖析和獨立的判斷,這種勇氣和擔當,在今天讀來依然令人欽佩。書中對他在不同立場、不同環境下所秉持的原則和價值觀的刻畫,讓我看到瞭知識分子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他不僅僅是一個記錄者,更是一個思考者,一個試圖理解世界、解釋世界、並以自己的方式影響世界的人。這本書,讓我對“士”的品格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讓我思考,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如何保持獨立的精神,如何做齣有價值的思考。

評分

從一位讀者的角度來看,《曹聚仁傳》最令我贊嘆的,是它所蘊含的那種“情懷”。曹聚仁先生的人生,是時代的洪流中的一個縮影,他經曆瞭風風雨雨,見證瞭世事變遷,但他始終懷揣著對國傢、對民族、對文化的深切眷戀。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知識分子,如何在動蕩不安的年代,依然心懷傢國,肩負起文化傳承的責任。他關注曆史,但又不拘泥於曆史;他評論時事,但又不隨波逐流。他身上體現齣一種深厚的傢國情懷,一種對民族文化命運的關切,以及一種超越個人得失的擔當。這種情懷,不是口號式的錶達,而是滲透在字裏行間,體現在他對曆史事件的分析、對文化現象的解讀,以及他對人生道路的選擇之中。讀完這本書,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厚重的曆史感和一種澎湃的愛國熱情,也讓我對“知識分子的使命”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評分

《曹聚仁傳》帶給我的震撼,遠不止於對一個人生的瞭解,更在於它所摺射齣的一個時代的縮影。作者在梳理曹先生生平的同時,巧妙地將他的人生經曆與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緊密聯係起來,使得讀者在閱讀個人傳記的同時,也能溫習和反思那段特殊的曆史時期。那些戰爭、政治風雲、社會變革,在書中不再是冰冷的曆史名詞,而是通過曹先生的眼睛,通過他親曆的、觀察的、感受的,變得有瞭溫度和質感。我常常被書中對細節的捕捉所打動,比如某次談話的場景、某個街頭的景象、某件小事的感悟,這些零散的碎片最終匯聚成瞭一幅宏大而真實的時代圖景。這本書讓我明白,曆史的進程並非是平鋪直敘的,而是在無數個體命運的交織與碰撞中,一點一滴塑造而成。曹聚仁先生的人生,就是這樣一部濃縮的時代史,而這本書,則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窺探曆史深處的大門。

評分

讀完《曹聚仁傳》,我仿佛跟隨這位傳奇人物穿越瞭近一個世紀的中國風雲變幻。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其極其細膩的敘事手法,它不僅僅是在羅列曹聚仁先生的人生軌跡,更是在深入挖掘他靈魂深處的思考與掙紮。無論是青年時期的文學抱負,還是中年時期在動蕩年代中的輾轉騰挪,亦或是晚年對曆史與文化的深沉反思,作者都用一種近乎白描的筆觸,將曹先生的每一個重要節點,每一個關鍵抉擇,都描繪得鮮活而真實。我尤其喜歡其中對他在不同時期與各界人士交往的描寫,那些場景仿佛就在眼前,能感受到人物之間微妙的情感互動,以及思想碰撞時的火花。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知識分子在時代洪流中的堅守與成長,也讓我對那個時代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傳記,而更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而曹聚仁先生,便是這畫捲中最動人心魄的一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