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師談係列9:中國書畫
定價:36.80元
作者:鄭昶 陳師曾 宗白華
齣版社:安徽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212060268
字數:329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81kg
編輯推薦
1.一部 文字優美、學養深厚 的書畫鑒賞知識寶典;
2.輯錄瞭陳師曾、 鄭昶和 宗白華 三位大師的書畫研究成果;
3.曆數自遠古至今,曆代 畫史脈絡、技法沿革、題材變遷 以及重要的 畫派、畫傢 等,集大成之書畫知識普及讀本。
內容提要
本書按時間順序編排,輯錄瞭鄭昶、陳師曾和宗白華三位大師的書畫研究成果,全書提綱挈領地介紹瞭三代以下至明清兩代的書畫藝術的曆史,梳理瞭曆代書畫史脈絡、技法沿革、題材變遷以及重要流派的一些代錶性畫傢、書法傢的風格,而且非常注重中國書畫發展曆程中內在的淵源關係,不失為一部文字優美、學養深厚的書畫知識普及讀本。
目錄
章 書法
第二章 中國書法裏的美學思想
一 用筆
二 結構
三 章法
第三章 繪畫
第四章 中 國人物畫之變遷
第五章 文人畫的價值
第六章 漢之畫學
一 概況
二 畫跡
三 畫傢
第七章 魏晉之畫學
一 概況
二 畫跡
三 畫傢
第八章 南北朝之畫學
一 概況
二 畫跡
三 畫傢
第九章 隋之畫學
一 概況
二 畫跡
三 畫傢
第十章 唐之畫學
一 概況
二 畫跡
三 畫傢
第十一章 五代之畫學
一 概況
二 畫跡
三 畫傢
第十二章 宋之畫學
一 概況
二 畫跡
三 畫傢
第十三章 元之畫學
一 概況
二 畫跡
三 畫傢
第十四章 明之畫學
一 概況
二 畫跡
三 畫傢
第十五章 清之畫學
一 概況
二 畫跡
三 畫傢
編後記
作者介紹
陳師曾(1876—1923),又名衡恪,號朽道人、槐堂,江西義寜(今修水)人。陳寶箴孫,陳三立(陳散原)長子,陳寅恪之兄。善詩文、書法,尤長於繪畫、篆刻。其山水畫注重師法造化,從自然景觀中汲取創作靈感;寫意花鳥畫畫風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畫以意筆勾描,注重神韻,帶有速寫和漫畫的紀實性;風俗畫多描繪底層人物。著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之研究》、《染蒼室印存》等。
鄭昶(1894—1952),字午昌。我國“五四”時期的一位學者型畫傢,山水、人物、花卉兼長。主要著作有《中國畫學全史》、《中國美術史》。1929年編著齣版的35萬言《中國畫學全史》,蔡元培譽之為“中國有畫史以來集大成之巨著”。
宗白華(1897—1986),曾用名宗之櫆,字白華、伯華,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著有《宗白華全集》及美學論文集《美學散步》、《藝境》等。
我對這本書的評價可以概括為:結構精妙,引人入勝,但又不失重量感。作者在組織這些大師的觀點時,似乎運用瞭一種類比和對照的巧妙手法,使得原本可能互不相關的思想碰撞齣瞭火花。例如,當談及某位注重結構嚴謹的書法大傢時,馬上會引入另一位強調“自然天成”的寫意花鳥畫傢的觀點作為映照,這種張弛有度的處理,讓讀者在保持對單一思想深入理解的同時,也能夠宏觀地把握中國書畫藝術的多元與包容性。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是理解瞭藝術上的“真誠”究竟意味著什麼。那些被奉為圭臬的教誨,核心都在於“求真”——對自然之真、對性情之真、對時代之真。書中記錄的幾段對談,簡直可以摘錄下來作為座右銘。語言風格上,它摒棄瞭學院派的刻闆,采用瞭接近口述史的親切敘事方式,讀起來非常流暢,仿佛這些藝術大傢正坐在你的對麵,娓娓道來他們的藝術人生和創作感悟。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藝術錶達,在文字中得到瞭完美的體現。它不像某些藝術書籍那樣,用密集的術語或晦澀的理論來建立自己的高牆,而是以一種極其謙遜的姿態,將那些真正的“大師之聲”毫無保留地呈現齣來。其中關於“氣”的探討,是全書的亮點之一。不同大師對“氣”的理解,有的側重於“生命力”,有的側重於“哲思”,有的則偏嚮於“筆勢的連貫”。作者的功力體現在,他能精準地捕捉到這些看似微妙的差異,並清晰地勾勒齣它們之間的內在邏輯聯係。讀到後來,我不再是單純地閱讀文字,而是在腦海中構建起瞭一個由筆墨、意境、哲學構成的立體模型。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在一次漫長而深入的藝術冥想,它要求讀者放慢速度,細細品味那些看似簡單卻飽含深意的詞句。對於那些追求心靈深度而非錶麵技巧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本案頭必備的寶典。
評分令人驚喜的是,這本書在探討傳統藝術精神的同時,並未將目光局限在過去。它非常巧妙地將曆史的經驗與現代社會對藝術的焦慮進行瞭對話。書中的幾位大師對於藝術如何承載“文人情懷”的看法,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注意力分散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他們強調的“慢工齣細活”和“內心世界的充盈”,是對現代快餐式文化的有力反撥。書中收錄的幾段關於“筆墨的局限與超越”的辯論,展現瞭藝術思想的活力和持續的生命力,讓人看到中國書畫藝術絕非是僵死的教條,而是一個不斷自我更新的有機體。作者的編排功力使得整本書的節奏感把握得非常好,既有對宏大命題的探討,也有對具體創作細節的關注。這種博大精深與實用細節的完美結閤,使得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資深從業者,都能從中汲取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營養。這絕對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並在不同人生階段都能讀齣新意的佳作。
評分這本關於中國書畫大師見解的文集,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藝術靈魂深處的窗戶。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梳理和轉述這些大師觀點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剋製而又充滿敬意的筆觸。讀來絲毫沒有枯燥的理論堆砌感,反而是如同親耳聆聽前輩教誨般親切而富有啓發性。書中對於“筆墨當隨時代”這一核心議題的探討尤為深刻,不同流派的大師們雖然風格迥異,但對藝術生命力的追求卻齣奇地一緻。我清晰地感受到,真正的藝術創新並非憑空捏造,而是建立在對傳統深厚理解之上的“化古為我”的過程。特彆是其中幾位近現代大師關於寫意精神的論述,讓我對水墨畫中“氣韻生動”的理解從概念層麵上升到瞭可感知的直覺層麵。那些關於用墨濃淡乾濕的細微差彆,如何映射齣畫傢內心的波瀾與胸襟,被描述得淋灕盡緻。這不僅僅是一本藝術理論書,它更像是一份心靈修煉的指南,引導著讀者去發掘自己與筆墨之間的內在聯係。讀完之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筆想去實踐,那種被激發齣的創作衝動,是任何單純的技法書都無法給予的。
評分翻開這冊書,撲麵而來的是一股老派文人特有的沉靜與犀利。作者顯然對中國藝術史有著極為紮實的功底,但他高明之處在於,他沒有陷入曆史的繁復細節中,而是精準地抓住瞭那些能夠穿越時空的哲學命題。比如,書中對“師古不泥古”的闡釋,我讀來頗有醍醐灌頂之感。幾位老先生對自我個性和時代精神融入創作的看法,簡直是為當下所有彷徨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藝術工作者指明瞭方嚮。他們的言語裏,沒有一句是空泛的口號,每一句都是曆經數十年藝術實踐沉澱下來的真知灼見。書中對於“意在筆先”的強調,也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去對待創作的草率態度。它教導我們,在動筆之前,必須在心中構建起一個完整、高遠的意境世界。這種對內在精神世界的極緻關注,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單純的“書畫鑒賞”,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構建獨立完整人格的文本。那種行文間的韻味,自帶一種曆經風霜而不減其銳氣的獨特魅力。
評分書很好,值得購買
評分書很好,值得購買
評分書很好,值得購買
評分書很好,值得購買
評分書很好,值得購買
評分書很好,值得購買
評分書很好,值得購買
評分書很好,值得購買
評分書很好,值得購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