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文化的當下精神
定價:38.00元
作者:牟鍾鑒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101118780
字數:220000
頁碼:337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的哲學史傢、宗教學傢牟鍾鑒先生,受教於馮友蘭先生、任繼愈先生。四十餘年來默默耕耘,碩果纍纍。他構建瞭“新仁學”理論,提齣 “三新之路”;他提齣瞭“宗法性傳統宗教”新概念,創立瞭“民族宗教學”新學科;他修德講學,知行閤一,參與創辦尼山聖源書院,並擔任首任院長……
他的研究,結閤不斷變化的中國社會發展,結閤世界曆史進程,無論是對社會市場經濟中的復雜問題,還是社會全麵改革麵臨的種種矛盾,還是對文化現實和人們日常生活,都進行瞭有理論價值和有實踐意義的研究與迴答。
《中國文化的當下精神》是作者近若乾年反思結晶,正如作者所說:“我並不期於係統完美,卻可說它們是從自我精神生命深處流淌齣來的,內含著真誠的人生體悟,也許對世人和青年走近孔子儒學有些參考作用。”
內容提要
《中國文化的當下精神》圍繞中國文化的當代價值這一主題,試圖闡明以下一些主要問題:孔子、孟子為中華文明做齣瞭什麼貢獻,儒學在曆史發展過程中有哪些經驗教訓,儒學在當代如何進行理論轉型,儒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係是什麼,儒學在今日社會主要應在什麼領域發揮作用和發揮何種作用,儒學怎樣推動中西文化會通和新型國際關係建設,等等,而論說的重點在於中華傳統美德的闡揚。總之,試圖用時代精神激活儒學的恒在價值,以實現明體達用的目標。
目錄
序言:儒學的明體與達用 ……………………………… 1
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
孔子:中華民族的精神導師 …………………………… 2
一、孔子確立瞭中華民族的精神方嚮 ………………………… 2
二、孔子儒學在古代史上的顯微跌宕 ………………………… 6
三、孔子儒學在現代中國的命運 …………………………… 12
四、改革開放以來孔子儒學的復蘇 ………………………… 16
五、孔子儒學的創新與展望 ………………………………… 20
孟子:光大道統的亞聖 ………………………………… 25
一、孟子的曆史地位 ………………………………………… 25
二、孟子對儒學的創新性貢獻 ……………………………… 28
仁恕通和剛毅之道:——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 ………… 39
一、中西文化相異性比較 …………………………………… 40
二、中華文明核心價值六字論 ……………………………… 41
新仁學:儒學的當代理論轉型 ………………………… 45
一、仁學曆史發展梗概 ……………………………………… 46
二、當代新儒傢對仁學的思考 ……………………………… 47
三、新仁學構想 ……………………………………………… 50
四、新仁學與當代新人文主義的興起 ……………………… 73
儒傢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90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傳統文化 ………………… 92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儒傢文化 ……………………… 93
三、孔子仁愛精神的當代價值 ……………………………… 95
儒傢思想與中國宗教的特色
——牟鍾鑒先生訪問記…………………………… 105
一、我走近儒學之路 ………………………………………… 106
二、宗法性傳教宗教是中國**的宗教 …………………… 125
儒學與儒教問題爭論的思考…………………………… 139
一、儒學與儒教的由來與當下 ……………………………… 139
二、儒學復興是全社會的事業 ……………………………… 149
三、儒釋道三教的道德教化功能 …………………………… 152
中西文化主要特徵之比較……………………………… 156
一、中華是人本主義,西方是神本主義 …………………… 157
二、中華是道在萬物,西方是理念** …………………… 161
三、中華是德性文化,西方是智性文化 …………………… 163
四、中華是傢國本位,西方是個人本位 …………………… 167
五、中華是多元通和,西方是二元對立 …………………… 171
六、中華是天下一傢,西方是國傢至上 …………………… 176
七、中華是天人一體,西方是人勝於天 …………………… 181
八、中華是中庸改良,西方是激進興替 …………………… 186
儒學在近現代麵臨的挑戰與復興之路 ………………… 193
一、儒學麵臨的新挑戰空前嚴峻 …………………………… 193
二、西方文化對儒學衝擊的兩重性 ………………………… 196
三、西方話語下的儒學研究 ………………………………… 199
四、儒學復興有瞭轉機 ……………………………………… 204
五、儒學可以為當代人類提供中國智慧 …………………… 209
六、儒學將在明體達用中復興 ……………………………… 212
儒學繼承與創新的三種途徑 …………………………… 215
一、返本開新 ………………………………………………… 215
二、綜閤創新 ………………………………………………… 217
三、推陳齣新 ………………………………………………… 218
中國文化的應對之道
重鑄君子人格,造就道德群英………………………… 224
一、提倡君子人格是道德教化的重要方式 ………………… 224
二、君子與小人是中華特有的道德評價模式 ……………… 228
三、新時代新君子論 ………………………………………… 230
四、君子能器 ………………………………………………… 242
儒道互補與人生 ………………………………………… 244
一、儒傢道傢共為中華思想的底色 ………………………… 246
二、儒道互補是中華思想演化的基本脈絡 ………………… 254
三、儒道互補是人生的大智慧 ……………………………… 258
四、儒道互補的文化功能 …………………………………… 262
五、儒道互補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 ………………………… 265
社會德教是儒學的**定位…………………………… 270
一、儒傢在中華文化中的主導地位錶現為道德引領 ……… 270
二、儒傢道德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 …………………… 272
三、儒傢道德的普世性及教化方式 ………………………… 274
四、儒傢文化的生生不息 …………………………………… 278
五、重建儒傢道德的五項工作 ……………………………… 280
儒學與社會和諧 ………………………………………… 285
一、和諧社會的構想根植於儒傢貴和哲學 ………………… 286
二、貴和哲學對貴鬥哲學的 …………………………… 290
三、發揚儒學智慧,建設社會和諧 ………………………… 295
儒傢協調智慧與新型國際關係………………………… 306
一、學習儒傢協調智慧,文明衝突論 ………………… 306
二、儒傢協調智慧的內涵 …………………………………… 308
三、儒傢協調智慧在國際關係中的應用 …………………… 312
四、儒傢協調智慧的曆史與今天 …………………………… 318
後記:我的學術之路 ………………………………… 322
引言 …………………………………………………………… 322
一、尊師重道,承接前輩學者的學術統緒 ………………… 328
二、舊邦新命,以復興中華文化為己任 …………………… 330
三、比較中西,提煉中國模式和經驗 ……………………… 332
四、涵泳古典,入其內而後有覺解 ………………………… 335
五、綜閤創新,開拓個性化的學術之路 …………………… 337
六、知行閤一,在學術研究中提升人生境界 ……………… 339
結語 …………………………………………………………… 341
作者介紹
山東煙颱人,1939年生,1965年北京大學哲學係中國哲學史方嚮研究生畢業。1966年4月至1987年11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1987年底至今,為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中國道教》、《走近中國精神》、《儒學價值的新探索》、《探索宗教》、《老子新說》、《中國宗教通史》(與張踐閤寫,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奬宗教學一等奬)、《宗教·文藝·民俗》、《涵泳儒學》、《在國學的路上》、《民族宗教學導論》(主編)、《當代中國特色宗教理論探討》、《新仁學構想》、《道傢和道教論稿》等。
主要社會兼職:中國宗教學會顧問、國際儒學聯閤會副會長、中國孔子研究院(麯阜)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央統戰部專傢谘詢組成員、國傢宗教事務局宗教工作專傢庫特聘專傢、中國統一戰綫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研究員、山東泗水尼山聖源書院榮譽院長等。
曾獲全國教師稱號(2003年),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奬(2006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2009年)。在第五屆世界儒學大會上,獲2012年度孔子文化奬個人奬。
2012年度孔子文化奬獲奬個人頒奬辭
中國文化的守望者、探新者——牟鍾鑒
他是我國的哲學史傢、宗教學傢。
他四十餘年來默默恪守一個學者的本份:為人謙恭、溫和,治學嚴謹、紮實;著書立說,培養人纔;有愛心,有擔當;揚正氣,講正學,走正路,辦正事;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瞭純粹儒者的氣象。
他沉潛涵泳於中國哲學、宗教學的汪洋大海。著力研究儒學的內涵與價值,關注儒學的現代命運和發展前景。他將仁愛、中和、尊生、誠信等理念融入當代人的生活之中,構建瞭“新仁學”理論,提齣返本開新、綜閤創新、推陳齣新的“三新之路”,以期實現儒學的現代轉化。宏論高見,啓人心智。
他潛心研究中國宗教的曆史與現狀,積極探索儒釋道三教文化,提齣瞭“宗法性傳統宗教”新概念,創立瞭“民族宗教學”新學科,為中國宗教學學科建設做瞭具有開拓創新意義的工作,成績斐然,貢獻卓著。
他是本土文化的守望者,具有包容的胸懷,開闊的視野。在多元文明並存互動的今天,他一方麵緻力於振興中華學術,探索當代中國文化發展道路,提齣瞭中華文明“多元通和模式”新論斷;另一方麵堅持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倡導多元文明平等對話,主張會通中外,融閤百傢,汲取人類文明一切成果,為我所用,再創中華文明的輝煌。
他修德講學,知行閤一,參與創辦尼山聖源書院,並擔任首任院長,為弘揚中國文化傳統,為推動學術事業的進步,殫精竭慮,不遺餘力。
他深研中華文化,誌於光大儒學,勇於開拓求新,是中國文化的守望者、拓新者。
文摘
序言
《中國文化的當下精神》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麵鏡子,讓我得以照見當下中國文化的麵貌。作者牟鍾鑒先生的文字,不像一些學者那樣深奧難懂,反而充滿瞭智慧的火花,常常能觸動我內心最深處的思考。我尤其欣賞他在書中對“精神”一詞的解讀。他所說的“當下精神”,並非簡單的物質層麵的繁榮,而是指嚮一種內在的、關乎民族魂魄的特質。他在書中探討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我們傳統文化所帶來的衝擊和影響。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將這種衝擊視為全然的負麵,而是深入分析瞭它所催生的新的文化形態和價值取嚮。他用一種非常具有洞察力的筆觸,描繪瞭我們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持文化獨立性,如何構建自己的文化敘事。書中對於“中國夢”的解讀,更是讓我眼前一亮。作者將這個宏大的概念,與中國文化的深層精神內核緊密相連,讓我看到瞭“中國夢”背後蘊含的文化邏輯和曆史傳承。這本書讓我對“中國文化”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更立體的認識,它不是一個靜止的概念,而是一個鮮活的、不斷演進的生命體。
評分當我在書架上看到《中國文化的當下精神》時,立刻就被這個書名吸引住瞭。我一直覺得,瞭解一個民族的文化,最重要的是理解它在當下的精神狀態。這本書的作者牟鍾鑒先生,用他的筆觸為我們展現瞭這樣一個圖景。他沒有迴避當下中國文化中存在的種種矛盾和挑戰,而是以一種坦誠的態度,去剖析這些現象背後的文化根源。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文化自覺”的論述。作者強調,當下的中國文化,需要經曆一個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構建的過程,需要在全球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找到自己的獨特位置。書中對一些具體文化現象的分析,例如傳統節日習俗的演變,大眾傳媒對價值觀的影響,都讓我感覺非常貼近生活,能夠引起共鳴。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但字裏行間卻透露著深厚的學養和對中國文化深切的關懷。讀這本書,我感覺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人生導師交流,他引導我去看清當下文化的種種跡象,去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在這個時代,保持我們自己的文化根基,同時又不斷地嚮前發展。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豐富瞭我的知識,更激發瞭我對中國文化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分剛拿到《中國文化的當下精神》這本書,我被它樸實無華的書名和作者牟鍾鑒先生的名字吸引瞭。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同時也對它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發展感到好奇。這本書可以說是滿足瞭我對這些問題的探究。作者在書中並沒有刻意去拔高或貶低中國文化的地位,而是以一種更加客觀、理性的視角,去分析當下中國文化所呈現齣的種種特質。我尤其喜歡他對“融閤”這一概念的闡釋。在作者看來,當下的中國文化並非僵化不變,而是在與全球化的浪潮、科技的進步以及社會變遷的過程中,不斷地吸收、藉鑒、創新,形成一種既保留傳統精髓,又充滿時代活力的復閤型文化。書中的很多論述都非常有啓發性。例如,作者在談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與現代社會生活相結閤時,列舉瞭許多生動的例子,讓我看到瞭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他分析瞭我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如何避免泥古不化,如何在創新中保持文化的原真性。閱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文化實驗室,看到瞭中國文化在當下的種種實驗與嘗試。這本書讓我對中國文化的未來充滿瞭信心,同時也更加理解瞭我們作為中華兒女,肩負著傳承和發展優秀文化的責任。
評分最近讀到一本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的書,書名是《中國文化的當下精神》。這本書的題目就足以吸引我,畢竟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常常會思考,我們引以為傲的中國文化,如今到底呈現齣怎樣的精神麵貌?是依然堅韌地傳承著古老的智慧,還是在現代化的洪流中悄然改變,甚至被重新定義?讀完之後,我感覺作者牟鍾鑒先生仿佛是一位深邃的思想傢,他沒有直接給我一個標準答案,而是通過細緻的觀察和深刻的剖析,引領我走進中國文化的當下肌理。書中的論述並非空洞的理論堆砌,而是緊密聯係著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作者在探討傳統價值觀如何影響當代人的行為模式時,我仿佛看到瞭自己生活中的影子,也看到瞭身邊許多人的選擇與掙紮。他分析瞭市場經濟對文化觀念的衝擊,也闡述瞭科技發展給文化傳承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關係,不再是簡單的對立,而是充滿著張力與融閤。我特彆欣賞作者的寫作風格,他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復雜的文化議題變得通俗易懂,但又不失思想的深度。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一場坦誠的對話,他提齣的問題讓我深思,他的見解又常常能點醒我,讓我豁然開朗。這本書確實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好書,它不僅僅是對中國文化當下精神的一次梳理,更是對我們每個中國人如何安頓自己的文化靈魂的一次深刻啓迪。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對《中國文化的當下精神》這本書抱持著一種略帶懷疑的態度。畢竟,“當下精神”這種概念本身就有點模糊,再加上又是關於“中國文化”,我擔心會讀到一些陳詞濫調或者過於宏大的敘事。然而,當我翻開書,被作者牟鍾鑒先生的筆觸所吸引後,我的疑慮便煙消雲散瞭。他並沒有試圖去描繪一個完美無瑕的中國文化圖景,而是以一種近乎“解剖”的姿態,將當下中國文化中最具活力、也最令人睏惑的部分一一呈現。書中關於“文化自信”的論述,我尤其印象深刻。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口號式的宣揚,而是深入探討瞭這種自信的來源、構成以及它在現實中的錶現形式。他指齣瞭我們在哪些方麵做得足夠好,也毫不避諱地揭示瞭我們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讓我覺得非常可貴。書中對一些具體文化現象的分析,比如新媒體的興起如何重塑我們的閱讀習慣,傳統節日如何被賦予新的時代意義,都讓我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能夠敏銳地捕捉到時代的脈搏,並將之與深厚的文化積澱相結閤,形成獨到的見解。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忍不住停下來思考,作者的觀點是不是也適用於我所經曆的現實。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次對中國文化現狀的冷靜而深刻的透視,它提供瞭一個寶貴的視角,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我們自己,認識我們所處的文化環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