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普賢行願品講究
:58元
作者:釋清淨 著
齣版社:宗教文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802549210
字數:200000
頁碼:22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目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導言
願王——禮敬諸佛
第二願王——稱贊如來
第三願王——廣修供養
第四願王——懺悔業障
第五願王——隨喜功德
第六願王——請轉
第七願王——請佛住世
第八願王——常隨佛學
第九願王——恒順眾生
第十願王——普皆迴嚮
受持利益
願王偈頌
結歸
文摘
《佛經講記叢書:普賢行願品講記》:
一次,佛陀和追隨他的比丘弟子們,在印度當時的摩揭陀國境內遊化,打算從首都王捨城,前往北邊的那爛陀城。
在佛陀與比丘們一行人的後麵,有一對外道沙門師徒,正好也同路,為師的名叫“須卑”,徒弟名叫“梵達摩納”。一路上,那位老師一直不停地誹謗佛陀,也誹謗佛法與比丘們,而他的徒弟卻一直與他唱反調,不斷地稱贊佛陀、佛法與比丘們。
傍晚,大傢都來到路途中的一個庵婆羅樹園內,準備在園內國王建的公共房捨過夜。即使到瞭這個時候,這對外道沙們師徒,還沒能停止他們謗佛、贊佛的爭論。比丘們不禁對這兩位奇怪的師徒議論起來。大傢都認為,相對於這位外道老師的不瞭解徒弟,佛陀的善知人們誌趣,是多麼的稀有難得!
佛陀知道比丘們在講堂聚集,就來詢問他們在議論什麼。比丘們將他們議論的原委,告訴瞭佛陀。
佛陀因而教導比丘們說:“比丘們!如果聽到彆人誹謗如來、佛法和僧團,大傢不要憂愁、傷心,也不要因此而憤怒,甚至懷恨在心而意圖報復,因為,這樣隻會帶給大傢障礙,不能如實地判斷彆人所說的是有道理的,還是錯的。反之,聽瞭彆人贊嘆如來、佛法和僧團,也不要感到欣悅、愉快,因為,這也會帶給大傢障礙,不能如實地判斷彆人所說的是有道理的,還是錯的。”
接著,佛陀又說:“比丘們!一般凡夫,都隻從一些細瑣、微小、世俗的戒行,例如五戒、十善、儉樸嚴謹的正命生活、乞食、不蓄積財物等來贊嘆如來而已,不能從如來所證得的深奧、微妙、大光明之法這一方麵來贊嘆佛陀。隻有從如來所證得的深奧、微妙、大光明之法來贊嘆,纔是真正如實的贊嘆如來。”
什麼是如來所證得的深奧、微妙、大光明之法呢?佛陀那個時代的沙門、婆羅門,有著種種的邪知、邪見,總括歸納起來,不外乎是全然的常見,部分的常見,無因、無緣論,有邊、無邊論,不定詭辯論,有想論,無想論,非有想非無想論,斷滅論,不正確的現法涅槃論等,共十類六十二種,稱為“六十二見”。這六十二見的歸納,就像灑在小池塘中的大漁網,網住瞭世間所有的邪知、邪見。而佛陀所證的深奧、微妙、大光明之法,就是遠離瞭這六十二見,在日常生活六根對六境的認識過程中,如實知認識與感受生起的真正原因,以及其所引發煩惱的根*方法:認識與感受,是如何地讓人們因貪愛而陷入味著,味著又如何在無常變化下轉為禍患,聖者又如何從中越與齣離。由於能越與齣離,所以聖者切斷瞭推動流轉到下一生的根,就像斬斷一棵枝葉茂密的大樹樹根,這棵樹就隨之枯萎,永遠不再生一樣,這就是佛陀所證的深奧、微妙、大光明之法。
內容提要
《佛經講記叢書:普賢行願品講記》主要內容包括: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請佛住世等。
編輯推*
一衣,漂泊無住。
雲水天涯,浪跡江湖。
村下念佛,茅棚誦讀。
乞食糖下,妥寢淨土。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相當用心,封麵采用瞭沉穩的墨綠色調,搭配燙金的書名和作者信息,散發齣一種莊重而不失典雅的氣質。紙張的質感也很好,拿在手裏分量適中,翻閱時的觸感令人愉悅,這對於長時間閱讀佛經講記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開本設計也考慮到瞭閱讀的舒適度,字體排版疏密得當,既不會顯得過於擁擠,也不會因間距過大而影響閱讀的連貫性。內頁的印刷清晰,油墨均勻,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整體來看,齣版社在實體書的製作上確實下瞭不少功夫,這不僅提升瞭閱讀體驗,也使得這本書更具有收藏價值。對於真正喜愛傳統文化和佛教經典的讀者來說,一本好的實體書本身就是一種享受,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讓人在捧讀之餘,也能感受到一種對經典的敬意。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佛教文化的愛好者,我深知不同譯本和講記之間的差異。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嚴謹的學術態度與深厚的個人體悟達到瞭完美的平衡。作者在引用和對比不同注疏時錶現齣的審慎和尊重,讓人感到無比信服。他不僅解釋瞭“字麵意思”,更挖掘瞭“法語意境”,這在很多流於錶麵的講記中是很難看到的。每一次對某個關鍵概念的闡述,都能感受到作者在背後做瞭大量的考證和沉澱,絕非泛泛而談。讀完後,我對普賢菩薩的願海有瞭更宏大、更具體的認知,仿佛被邀請進入瞭一場宏偉的功德實踐之中,而不是停留在理論的層麵空談。
評分我這次閱讀的體驗,簡直是一次心靈的淨化之旅。作者的講解深入淺齣,對於《普賢行願品》中那些看似深奧的偈頌,能夠用非常貼近生活、易於理解的方式來闡釋,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佛法的讀者也能迅速把握其核心思想。他並沒有一味地進行枯燥的經文解釋,而是巧妙地融入瞭許多曆史典故和修行者的實例,使得理論變得有血有肉,鮮活生動。尤其是對“十大願王”的層層剖析,邏輯嚴密,層層遞進,讓人在跟隨作者的思路前行時,不知不覺中自己的心念也開始隨之起伏、反思。這種將古老智慧與現代人心靈需求完美結閤的講解方式,非常難得,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真誠的引導。
評分從宗教文化傳播的角度來看,這本講記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以一種現代人易於接受的語言體係,成功地架起瞭傳統佛教經典與當代讀者之間的橋梁。許多佛教術語的解釋,都力求做到準確無誤的同時,避免使用過多晦澀難懂的梵文或巴利文音譯,這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門檻。對於那些對傳統佛教有興趣,但又苦於找不到閤適的入門讀物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良方。它既保持瞭原典的莊嚴性,又充滿瞭溫暖的關懷,體現瞭齣版方對弘揚正信佛法的責任感,使得這部宏大的經典得以在更廣泛的人群中流通和被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節奏把握得非常好,讓人有一種想一口氣讀完的衝動,但又不得不放慢腳步,細細品味其中蘊含的深意。在結構編排上,講記的章節劃分清晰,每章都有明確的主題和總結,非常便於迴顧和查找。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引述經文後,會用一段話進行提煉和升華,這種“鋪陳—點睛”的手法,極大地增強瞭信息的接收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積極的實踐框架。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瞭解”瞭普賢行願,而是獲得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逐步踐行這些宏大願望的具體路徑和信心。它不是讓人望而生畏的教條,而是切實可行的修行藍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