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岁怎样让孩子更聪明 家庭教育书 婴幼儿教育智力开发 育男孩养育儿方法专注力训练游戏书

0-5岁怎样让孩子更聪明 家庭教育书 婴幼儿教育智力开发 育男孩养育儿方法专注力训练游戏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吉尔·斯塔姆 著
图书标签:
  • 0-5岁
  • 婴幼儿教育
  • 智力开发
  • 家庭教育
  • 育儿方法
  • 专注力训练
  • 男孩养育
  • 早教
  • 亲子阅读
  • 游戏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阔步专营店
出版社: 贵州教育
ISBN:9787545610666
商品编码:12977974122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95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大脑因使用而改变。当一个人频繁的使用大脑的特定区域时,这一区域就会得到加强。了解大脑的阶段性发育特点,我们就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刺激这些特定区域,从而有效提升孩子的脑力,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在本书中,拥有25年婴幼儿教育经验的专家,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吉尔·斯塔姆为我们提供了建议:

笔者分享了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的尖端大脑研究成果,将复杂的神经科学知识变为简单易懂的52条婴幼儿大脑发育金知,告诉父母和幼教工作者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更好的互动,激发孩子大脑成长,培养出更聪明的孩子。



         作者简介

 吉尔·斯塔姆,美国新方向婴幼儿脑力开发研究机构创始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教授,畅销书作家。她在婴幼儿大脑开发领域有着chao过25年的研究经验,先后多次应邀在一些国际大脑研究论坛做主题发言,并在多家学习及大脑开发研究机构担任科学顾问,被认为是“国际婴幼儿大脑研究领域的殿堂级人物”。



         目录

 

前言 写给所有父母的大脑读本001

Part1关于大脑007

大脑是如何发育的008

大脑的发育次序011

大脑的组成部分013

大脑的发育节点及相关活动014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015

大脑的共有特性018

di二部分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021

与大脑发育相关的时间点及活动022

学习,联系,思考和应用023

di三部分大脑发育面面观027

1. 用则进,废则退028

2. 了解大脑各部分的发育次序030

3. 不要急于求成,大脑的改变是个持续的过程035

4. 不同程度的压力会让大脑产生不同反应037

5. 将新知识与孩子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040

6. 许多技巧都取决于发现规律的能力042

7.“肚皮时间”为何受到儿科医生的推崇047

8. 积极采取能跨越身体中线的活动049

9. 健康的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好处是性的052

10. 抵御“快速解决”的诱惑054

11. 认识早期育儿的回报056

12. 理解大脑寻求新奇之物的倾向058

13. 理解游戏与学习的显著联系060

di四部分培养孩子的注意力063

14. 利用情感因素改善孩子的注意力064

15. 以趣味眼动游戏调动孩子的眼睛066

16. 当婴儿不再需要便捷保护设备时,请移除它们069

17. 给孩子预测的机会074

18. 电视不适合婴幼儿观看076

19. 理解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意义079

20. 有意识地延长孩子的注意力周期081

21. 简化教室或育儿场所,创造舒心的视觉环境083

22. 通过大量锻炼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086

23. 为孩子提供稳定、可靠和具有挑战性的环境092

di五部分建立情感联系095

24. 理解始终不渝的爱的力量096

25. 迅速回应婴儿的需求099

26. 爱抚能稳定孩子的情绪,促进孩子的健康103

27. 贴近孩子,给他们安全感107

28. 在日常生活中真诚地表达对孩子的爱与尊重109

29. 乐于读书给孩子听111

30. 引导孩子通过触摸来获得日常经验115

31. 重要亲友的照片能带给孩子安全感118

32. 双语教育从母语开始120

33. 借助音乐增进与孩子的联系124

34. 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一味夸他聪明128

35. 谨慎使用“智能设备”131

36. 风险决定不了命运135

37. 锻炼自己的正念思维137

di六部分与孩子正确有效地交流143

38. 理解面部表情的力量144

39. 多说! 多说!多说!147

40. 以自然的说话方式与婴儿交流149

41. 与孩子说话时发音要清晰,孩子会听才会说152

42. 对语言能力尚未发育的孩子,使用手势语与其交流155

43. 练习乐器比单纯地聆听音乐更有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160

44. 对幼儿使用鲜明的色彩,但不可过度使用163

45. 通过模仿来学习165

46. 理解孩子对玩偶的喜爱169

47. 重复读一本书172

48. 一定要借助实物教孩子新词汇174

49. 给孩子读的书、唱的歌曲要有韵律、节奏和重复感176

50. 大声朗读可以培养孩子的概念化思维178

51. 在早期阅读方面要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180

52. 借助视觉化手段向孩子介绍新信息184

结语186

致谢188域的殿堂级人物"。 


作者简介

  吉尔·斯塔姆,美国新方向婴幼儿脑力开发研究机构创始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教授,畅销书作家。她在婴幼儿大脑开发领域有着超过25年的研究经验,先后多次应邀在一些国际大脑研究论坛做主题发言,并在多家学习及大脑开发研究机构担任科学顾问,被认为是"国际婴幼儿大脑研究领域的殿堂级人物"。 

精彩书摘

  儿科医生们一直都建议让婴儿采取仰卧的睡姿,以预防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父母们更应该接受这一重要建议。但让婴儿体验俯卧的感觉同样重要。因此,在白天,父母应有意识地将婴儿摆成肚皮朝下的姿势,以促进婴儿的整体发展。 
  比如说,如果婴儿的肚皮朝下,他们抬头时颈部和脊背上方的肌肉就能得到加强。婴儿滚动、坐起和爬动时都需要使用这些肌肉。借助这些部位的发达肌肉,婴儿就能转动头部,观察周围的情况,从周遭环境中获得不同的感受。"肚皮时间"能帮助婴儿获得更强的颈、背部肌肉及更多的认知角度,从而促进他们身体和大脑的发展。 
  在孩子醒着的时候,多鼓励孩子做一些需要肚皮朝下才能进行的活动,因为多数宝宝都没有足够的"肚皮时间"。 
  我应该做什么? 
  ●在"肚皮时间"密切看护婴儿,确保他的安全。 
  ●由于很多婴儿并不熟悉肚皮朝下的感觉,一开始他们可能会哭闹。你可以先把婴儿肚皮朝下横放在你的膝盖上,当婴儿适应之后,再慢慢把它放到地板上的被子或毯子上。每天可为婴儿留出5~10分钟以俯卧姿势玩耍的时间。婴儿练习这一姿势的时间越久,就越会喜欢它。 
  ●在婴儿出生后的第1年,安排一定的"肚皮时间"尤其重要。有意识地在这一时间与婴儿进行有趣的互动,这有助于他更好地适应肚皮朝下的重要姿势。适合其年龄的彩色玩具以及你贴近的面孔往往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当孩子醒着的时候让他肚皮朝下有助于预防他圆形的头部变得扁平。如果婴儿大部分时间都采取仰卧的姿势,就很容易因压迫头部而让头变得扁平。但是请放心,婴儿头部的变形并不会影响他的认知能力。 
  很多动作都需要交替使用左右脑。爬行可以作为婴儿学习这些动作的良好开端。走路、跑步、攀爬、跳跃、骑自行车等,都需要协调地交替运用左右两侧的肢体。大脑左半球控制着右侧的腿、胳膊和手,而大脑右半球则控制着左侧的腿、胳膊和手。 
  当左右肢的交替运用跨越了虚拟的身体中分线——中线(Midline)--时,大脑两个半球之间就会持续地交换信息。这种锻炼会使大脑两个半球的联系更加紧密,身体的动作也会更流畅、更迅速、更轻松。具体到爬行上,这会使婴儿的爬行逐渐成为自发动作,几乎不再耗费什么脑力。这样一来,婴儿就可以将省下来的精力用于其他方面。 
  尽管爬行好处多多,但有些孩子会跳过这一阶段,直接开始走路。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孩子们有很多跨越身体中线,锻炼左右肢协调能力的机会。你可以设法在他们玩耍时调动他们的动作,使其动作跨越身体中线。与此同时,请留意那些因自己的孩子走路早而感到洋洋得意的家长。他们往往会以为自己的孩子更聪明。但事实上,走路早本身这一事实什么也说明不了。 
  爬行对婴幼儿的发育十分有利,因为它不仅能同时调动左右大脑半球,还能增强沟通大脑左右半球的胼胝体的功能。 
  我应该做什么? 
  ●鼓励幼儿采取肚皮朝下的姿势。这对于锻炼支撑身体爬行的肌肉群极为有效。 
  ●为幼儿营造大量在地板上活动的机会。这些活动不仅应包括爬行,还应包含滚动和四处移动探索等。 
  ●对学龄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安排更多能锻炼身体协调能力的运动。例如,在玩"我说你做"的游戏时,可以让孩子做出将双手交叉于胸前或用双手交叉触碰膝盖等动作。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很喜欢跟着音乐跳舞,市面上很多CD都包含专为锻炼幼儿不同的大肌肉群而设计的伴舞歌曲。歌舞训练也会促使幼儿同时使用大脑的两个半球。 
  …… 

前言/序言

  每个关爱孩子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与育儿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有人以简洁而精准的方式去解答。本书将原本十分复杂的,与大脑早期发育相关的科学知识转化为一系列简单可行的步骤,借助这些步骤,父母们将能更好地促进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发育成长。 
  本书主要包含52个幼教理念,因此,如果能每周阅读和思考其中一个理念,你可以轻松地消化本书的内容。我想强调的是,每个抚育孩子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境况,而且,由于对早期大脑发育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科学话题,父母们对幼儿大脑的认知水平也参差不齐(或许也相当有限)。本书会指引你以科学研究者在与幼儿相关的社会情感和智力发育等方面的发现为依据,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人际关系。 
  过去十多年来,人们不断听说科学家们所发表的、详实记录儿童大脑发育状况的各种报告。但问题在于,尽管科学家们实际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自己的成果,但他们很难以清晰、简明、易懂的方式告诉人们如何将这些重要的信息应用于实践中。因为他们要么过于专业,尽用术语,让人理解起来费时费力;要么就是仅仅提供一些宽泛的结论,缺少必要的细节,让读者在利用信息时感到无从下手。 
  本书则简洁明了地为读者呈现了来自神经科学领域的主要发现,这些发现将帮助父母或其他看护者更好地理解"关于大脑"这部分的内容。而对大脑的基本了解又能反过来帮助他们理解为何某些特定的行为、环境和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大脑健康成长。 
  zui关键的一点是,本书所包含的观点、指引和建议看似简单,却能让你与孩子的互动更为细腻精准。育儿质量的提高是件需要积极努力的事。如果看护者能理解自己对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影响,他们便能获得几项益处。 
  首先,看护者们会积极主动地创建有利于幼儿发育成长的环境和活动。当你有明确的意图时,你采取自己所期待的行为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加。说到人类行为,我们知道,如果你有明确的计划并对自己期待的结果有清晰的理解时,你自然会更为努力地促使这一结果的发生。 
  其次,一旦幼儿教育者理解了为何他们应采取某些行为,他们所提供的早教品质也会显著提升。在美国,大多数州的教育部门都强调幼教机构要为孩子的入学准备(School-readiness)付出努力,制定规划。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入学准备的观念都集中表现为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赋予他们某些技能。然而,教育决策者制定的早教政策似乎都基于这么一种误解,那就是,如果学前儿童能在更早的年龄获得所谓"应获得"的技能,那么入学准备的目标就能达成。事实上,这些技能本身并不是入学准备中zui重要的因素。正相反,若要让孩子们掌握家长和幼教人员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为他们准备的各项技能,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发育充分的大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孩子大脑发育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入学准备的概念呢?在学习时,孩子首先需要将注意力足够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任务上,然后才能学习与之相关的信息。孩子首先需要具备充分的自控能力,才能抑制自己分心的冲动,专注于某项任务。 
  而孩子的专注力则与他感知到的安全感有关。这包括他对自己身体安全的认知,也包括相信自己被他人所爱带来的安全感。他需要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如果孩子的第1份人际关系是慈爱温暖的,那么他会适当地扩大自己的人际圈以接纳更多人。孩子同样需要听到大量直接对他说的话语。这些话语不仅应包括描述环境中具体事物的词汇,还应包括描述人际关系与他的感受的词汇。孩子们既需要发展自己的理解技能,也需要发展自己的表达技能。有意识地与幼儿交流,为他们创建丰富的语言环境,提供他们的大脑能够吸收的基本信息,这些行为能帮助孩子为迎接正式的学校教育做好准备。 
  在日常工作中,早教从业者和父母应思索自己该如何关注这三大领域:专注力,情感联系及交流。本书将就这些重要的方面为读者提供简洁精炼的建议。读者可以将这些建议贯彻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或据此制定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策略。 
  本书所提供的信息均经过我与亚利桑那州数千名早教服务和教育从业者、看护者、家庭保育人员和家庭成员长达25年的实践检验。在此过程中,我于1998年创立了以传播与早期大脑开发相关的信息为宗旨的机构-"新方向幼儿大脑开发学院"。目前该院已成功地将本书中蕴含的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传授给近八万人。

《儿童潜能唤醒:0-5岁家长必读的智力开发与情商培养指南》 开启孩子天赋之门的钥匙,点亮智慧人生璀璨的开端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您的宝宝就如同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宇宙,等待着您的悉心呵护与引导,去探索、去发现、去绽放。0-5岁,这段生命中最关键、最脆弱也最宝贵的时光,是孩子大脑发育、心智成长的黄金时期。如何抓住这稍纵即逝的良机,为孩子搭建坚实的成长基石,点燃他们与生俱来的智慧火花,塑造健全的人格,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自信、从容、闪耀?《儿童潜能唤醒》正是为您精心打造的权威指南,它将引领您深入了解孩子的成长密码,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化身为孩子最得力的成长伙伴。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育儿技巧手册,而是一次深入孩子心灵世界的探索之旅,一次科学育儿理念的系统梳理。我们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轨迹各不相同。因此,本书的编写宗旨是提供一套普适性强、可操作性高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帮助家长因材施教,发掘并最大化孩子的个体潜能。我们将从孩子大脑发育的科学原理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婴幼儿时期认知、语言、情感、社交等各项能力发展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为您量身定制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案。 深入洞察儿童大脑发育的奥秘,科学引导智能飞跃 婴幼儿时期的大脑,如同海绵般贪婪地吸收着来自外界的一切信息。本书将带您走进儿童神经科学的奇妙世界,了解大脑皮层、神经元连接、突触形成等关键发育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记忆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我们不会充斥着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详实的案例,让您轻松掌握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感官体验是智力开发的基石: 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到本体感觉和前庭觉,孩子的每一次感官探索,都是在构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框架。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丰富的环境创设和多感官的互动游戏,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如何利用不同质感的玩具、色彩鲜艳的绘本、有趣的童谣,来刺激宝宝的感官,促进大脑神经元的连接。 语言能力是思维的翅膀: 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思维的载体。本书将指导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有效的亲子对话、早期阅读、讲故事等方式,极大地提升孩子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我们将探讨不同年龄段孩子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孩子积累词汇,理解句子结构,甚至开始进行简单的叙述和提问。 认知发展是智慧的火种: 从简单的物体识别,到数数、形状、颜色、空间概念的理解,再到初步的因果关系和推理能力的萌芽,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科学的游戏和活动,帮助您在玩乐中引导孩子认识世界,理解事物的本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介绍蒙特梭利、皮亚杰等著名儿童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并将其转化为家庭实践的具体指导。 情商的土壤,滋养出健康快乐的灵魂 智力固然重要,但一个情商高的孩子,更能适应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更幸福的人生。本书将把目光投向孩子的情感世界,指导您如何成为孩子情绪的“翻译官”和“引路人”。 情绪认知与管理: 帮助孩子认识并命名自己的情绪,理解情绪的产生原因,并学习健康的表达和管理方式。我们将提供实用的方法,教您如何在孩子哭闹、生气、沮丧时,给予恰当的回应,帮助他们平静下来,学会自我调节。 同理心与社交技能: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分享、合作、解决冲突。本书将介绍一些简单的社交游戏和情景模拟,帮助孩子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的智慧。 自信心与独立性: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允许他们犯错,并适时给予肯定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将探讨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勇于追求自己的目标。 专注力训练:开启高效学习与深度思考的密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专注力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本书将特别强调专注力训练的重要性,并提供一系列家长可以轻松在家进行的训练游戏。 “玩”出专注力: 我们相信,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本书将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引导性的专注力训练游戏,例如“找不同”、“搭建积木”、“分类游戏”、“记忆游戏”等。这些游戏不仅能锻炼孩子的集中注意力,还能同时提升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环境的引导: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专注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书将提供关于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空间的建议,并探讨如何通过固定的作息时间、减少干扰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角色的重要性: 家长在孩子专注力培养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我们将指导您如何通过耐心、鼓励和示范,帮助孩子逐渐延长专注时间,克服分心,养成专注的习惯。 精选育儿方法,全方位呵护孩子成长 本书将融合古今中外的育儿智慧,为您呈现一套系统而全面的家庭教育方法。 正面管教的艺术: 我们倡导不惩罚、不贴标签的正面管教理念,教您如何通过积极的沟通、设定界限、引导行为,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性,而非恐惧和对抗。 亲子关系是最好的教育: 强调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如何通过共读、共玩、共处,建立温暖、信任、尊重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基石。 了解男孩与女孩的差异(但不过度标签化): 在强调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同时,也会适度探讨男孩和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某些普遍性差异,例如在某些兴趣发展、行为模式上的倾向,并提供相应的引导建议,但绝不进行刻板的性别标签化。核心在于理解和尊重个体差异,提供最适合孩子的支持。 激发内在驱动力: 如何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本书将提供一系列方法,帮助家长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 本书的独特价值: 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每一项建议都基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前沿研究,同时又紧密结合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易于理解和操作。 全方位覆盖: 从智力开发到情商培养,从专注力训练到良好习惯的养成,本书几乎涵盖了0-5岁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 游戏化学习: 将枯燥的育儿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亲子互动游戏,让学习和成长充满乐趣。 家长赋能: 致力于让每一位家长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智慧、最得力的引路人。 这本书不为您提供“神奇药水”,因为它不存在。它为您提供的是一把开启孩子智慧之门、心灵之门的“金钥匙”,以及一套循序渐进的“地图”和“指南针”。 无论您是新手父母,还是经验丰富的家长,无论您面临着怎样的育儿挑战,《儿童潜能唤醒》都将是您案头不可或缺的陪伴。让我们一起,用爱与智慧,点亮孩子璀璨的童年,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智慧与品格基石,让他们自信地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是冲着“智力开发”这几个字去的,毕竟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呢?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是它对“男孩养育”这一块的独到见解。市面上大部分育儿书都是泛泛而谈,但这本书似乎对男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着非常精准的把握。它深入剖析了男孩子天生的运动需求和探索欲,并提供了大量安全、健康的“释放能量”的方法。我之前总觉得儿子太好动,总是在家里跑来跑去让我头疼,读完后才知道这是他们大脑发育的正常需求。书中关于如何引导“破坏欲”转变为“创造欲”的章节,简直是神来之笔。我试着用书里提到的“拆解玩具”游戏来替代责骂他弄坏东西的行为,结果不仅他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我还能借此机会教他认识齿轮和结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接地气,带着一种过来人的坦诚,读起来毫无压力,仿佛正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聊天,而不是在啃一本教科书。它让我对“养育男孩”这件事,从一种负担感,转变成了一种充满期待的冒险。

评分

作为一位对精细动作和专注力训练情有独钟的家长,我曾买过好几本号称能提升孩子注意力的书籍,但大多内容重复、可操作性极差,要么是让孩子死记硬背,要么是色彩过于花哨但实操性不强。这本书在这方面完全是泥石流般的存在。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专注力发展的五个阶段,并且为每个阶段匹配了不同难度的“游戏”。我特别欣赏它将“专注力训练”和“日常生活”无缝结合的能力。比如,书中提到了一个“安静的等待游戏”,仅仅是让孩子在等待水烧开的几分钟里,观察水面气泡的变化,这比任何刻意的“坐好”训练都有效。它教我们的不是如何“强迫”孩子集中注意力,而是如何“创造”一个让孩子自愿投入注意力的环境。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远比生硬的规则有效得多。书中的插图和活动建议非常注重趣味性,即便是最简单的穿珠子游戏,它也给出了如何增加难度和变化性的建议,让这个活动可以持续玩好几个月而不腻。对于追求深度学习体验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育儿路上的一盏明灯!我原本对0到5岁这个关键期了解得非常有限,总觉得“顺其自然”就好,但读完后才发现自己错失了多少黄金机会。书中关于早期认知发展的论述极其深入浅出,它没有堆砌那些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大量的、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立刻操作的实例,教我如何捕捉孩子每一个细微的好奇心,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学习契机。比如,关于颜色和形状的启蒙,它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游戏化”方法,而不是枯燥的卡片认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强调了“高质量的陪伴”胜过任何昂贵的早教课程,这极大地缓解了我作为职场父母的焦虑。当我按照书中的建议,将家里的客厅变成一个“感官探索角”后,我发现原本注意力只能维持五分钟的宝宝,现在能沉浸在一个简单的积木搭建游戏中半小时以上。那种成就感,远非任何外部赞美所能比拟。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从一个被动应对孩子行为的家长,转变成了一个有意识、有策略的引导者。它让我明白,所谓的“聪明”,并非是超前学习算术或英文,而是建立强大的学习底层能力——专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绪管理能力。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家庭教育”本质的重新定义。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怎么“做”某件事的书,它更像是一本帮你建立“育儿哲学”的指南。我过去总是在纠结于各种早教理论的冲突中摇摆不定,一会儿信蒙特梭利,一会儿又想尝试裴斯泰洛齐。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框架,让你学会辨识哪些是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而不是盲目跟风。它用一种近乎哲学的口吻探讨了“玩耍的意义”——玩耍不只是消磨时间,而是孩子与世界建立联系、处理情绪和发展高级思维的唯一途径。书中对于如何应对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情绪爆发,给出的建议充满了同理心和智慧,它强调的不是立即制止哭闹,而是先接纳情绪的流动。这种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教育方式,让我和孩子的互动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现在,即便是面对常见的“发脾气”时刻,我也能保持更多的耐心和清晰的思路,不再感到手足无措。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控的家长,我非常看重一本书的逻辑性和内容的严谨性。这本书在梳理“婴幼儿教育”脉络时,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它的章节安排犹如一条清晰的河流,从生理基础(睡眠、饮食对大脑发育的影响)过渡到心理发展(依恋关系的建立),最后才是技能的训练。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让读者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育儿技巧。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引用的研究成果都很新颖,并且作者会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去解释复杂的神经科学概念,比如“神经可塑性”是如何在我们日常的亲子互动中被塑造的。它没有过度美化育儿过程,而是坦诚地讨论了父母自身成长的必要性——只有父母先管理好自己的焦虑和知识盲区,才能真正有效地引导孩子。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作为一本“育儿书”的定位,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观察者和陪伴者”的成长手册,让我对未来几年的家庭教育规划有了非常清晰和充满信心的蓝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