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自身教学经验讲述如何在家庭开展华德福教育,让孩子身心得以良好成长,从而建立一个有规律、温暖、安全且充满爱的家庭。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分析,详细解答了父母如何真正滋养孩子,如何通过自我教育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孩子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如何创造简单的生活,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自由的界限在哪里等诸多现实问题。
作者简介黄晓星,中国学习、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先行者。1995年在英国接受两年的华德福教师培训,之后在美国纽约春之谷的华德福和人智学社区研究华德福教育并获得硕士学位。2004年回国,在成都创办了中国大陆华德福学校和教师培训中心。2010年移居加拿大,在温哥华岛的华德福学校担任校董。目前,指导创办中国多所华德福学校及教师培训中心,并担任顾问。著有《华德福教育之旅》《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等。
精彩书评孩子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身为成人,我们只是孩子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尽可能让自己成为好的环境,因此孩子可以教育他自己,协调他自己的命运。
——鲁道夫?施泰纳
父母都不是完美的,只要父母在成长,孩子自然会看到并开始模仿。华德福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自我成长。父母需要不断反省、觉知,给孩子提供尽量真实而有序的环境,明确的界限和有节奏的生活。
——张俐
中国华德福幼儿教育论坛主席
目录序言 孩子选择了父母 / 1
第一部分 孩子需要哪些教育 / 1
1.家庭给孩子把握了生活的方向 / 3
2.社区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 6
3.成都华德福学校的社区生活 / 11
4.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会怎样 / 17
5.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 20
6.为什么要家庭教育 / 23
7.认识你的孩子 / 29
8.为孩子的未来做好准备 / 39
第二部分 华德福教育中的早教 / 43
1.清晰认识早教问题 / 45
2.早期教育在家庭生活中进行 / 52
3.建立华德福家庭生活的节奏 / 56
4.节日庆典对孩子生活的意义 / 64
5.跨过彩虹桥而来的访客 / 69
6.童话故事是孩子的精神食粮 / 73
7.玩耍是zui好的早教 / 80
8.给孩子天然的玩具 / 86
9.儿童玩具的意义 / 90
第三部分 从华德福学校到华德福家庭 / 95
1.家长对学校的认识 / 97
2.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 101
3.电子毒品如何毒害孩子 / 106
4.华德福教育和精神信仰 / 112
5.对爱和自由的误解 / 118
6.关于儿童学习外语这些事 / 123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体现在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新视角,它不迎合大众的快速消费习惯,反而要求读者付出耐心和专注力去解码。我曾经尝试过速读,结果发现错过了太多重要的细节和潜台词,后来不得不放慢速度,像品尝陈年佳酿一样细细咂摸。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部分尤为打动我,它摒弃了那种居高临下的现代人姿态,转而倡导一种谦卑的、融入整体的和谐共处之道,这种思想在当下显得尤为珍贵和迫切。作者的笔触细腻到可以捕捉到微风拂过树叶的声响,却又能将视角拉升到宇宙的尺度,这种在大与小之间自由切换的能力,是极其罕见的。它成功地将严肃的思辨与日常的感悟完美融合,让哲理不再高悬于殿堂之上,而是落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活脉络之中。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了一本关于某个神秘领域探索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世界认知的新大门。这本书没有直接给出任何标准答案,而是像一位老练的向导,带着读者一步步深入到一片充满古老智慧和现代思考的森林里。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似乎总能在看似不经意间,抛出一个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哲学命题,让你不得不停下来,回溯自己过往的经验和认知。我尤其欣赏它对“内在成长”的刻画,那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仿佛能让人触摸到灵魂深处的脉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那些曾经困扰我的迷茫似乎都有了新的着力点去解析。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也极其深厚,遣词造句间充满了力量与诗意,即便是最抽象的概念,也能被描绘得生动可感,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它不是一本轻松读物,更像是一次对自我存在的严肃叩问。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接触这本书时,我有些被它的篇幅和略显晦涩的开篇所震慑,感觉门槛很高。但一旦跨过那道初始的障碍,里面展现出的世界观的完整性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就足以让人心悦诚服。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强大的“内生力”,它不依赖外部的流行趋势,而是依靠自身思想的重量来吸引和留住读者。书中关于“意识形态的形成与解构”的章节,让我对很多社会现象有了豁然开朗的理解,作者没有直接批判,而是通过构建一个封闭的观察系统,让读者自己去得出结论,这种引导方式高明而有效。整本书读下来,我感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它不是提供即时的快感,而是播撒下持续生长的种子,需要时间去浇灌和发芽。对于寻求深刻、拒绝肤浅解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次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伟大旅程。
评分如果说这是一部作品,那它更像是一部交响乐,不同乐章之间的张弛有度,高潮迭起,但始终保持着一种宏大而宁静的基调。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冲突和矛盾时的手法——他从不简单地将事物二元对立,而是致力于展现事物之间微妙的平衡与相互依存。书中有一段关于“创造性实践”的描述,其详细程度和洞察力令人咋舌,它清晰地阐释了如何将抽象的灵感转化为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成果,这对于任何从事创作或需要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来说,都是一份无价的指南。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古典和沉稳,没有太多花哨的辞藻堆砌,而是用精准的结构和严密的逻辑来支撑起深远的意境,读起来有一种踏实而充实的满足感,仿佛在啃食一块质地绝佳的璞玉,每一刀下去都能看到新的光芒闪现。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一场精妙的迷宫探险。我发现它采用了多线叙事的结构,看似松散,实则暗藏玄机,每一条线索都在不同的侧面烘托着核心的主题。作者似乎非常擅长运用象征和隐喻,很多情节的转折点都设置在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瞬间,但回味起来,却蕴含着惊人的深度。比如,书中对“时间流逝”的独特处理方式,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线性和循环时间的认知,读到相关章节时,我不得不反复研读,试图捕捉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更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他们身上的矛盾、挣扎和最终的和解,都显得无比真实和可信。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入,更像是一次与不同生命形态进行的深层对话,让我对人类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