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
:39.00元
作者:雷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08642604
字数:212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网络爆贴,天涯点击量超过30万,首页头条推荐。
《现场》专业地还原了事件原本的细节,是生动、鲜活、严肃、深刻的事件备忘,呈现一个公众不曾认知的真实中国。
《现场》用大量**手的客观资料,记录了许多影响中国的重大事件,以及对事件的深刻理性的思考,从大事件的角度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兼具人文关怀和社会学价值。
吴小莉、闾丘露薇、刘春、梁文道、胡彬、曹景行、鲁健……联合推荐
《看见》之后,又一本直指真相、震撼人心的中国社会备忘录。
内容提要
一个连续七年深入新闻一线现场记者的大事件观察侧记,地震、泥石流、溃坝、奥运……一位与汪洋、孟建柱、孟学农、李毅中、郭伯雄等众多政要名流面对面的采访者的真实感受;一位受网友欢迎的新闻记者职业生涯的回顾和总顾。
真实的现场细节的还原、线材料,呈现一个公众不曾认知的真实中国,她的笔触生动、鲜活、严肃、深刻,带给我们思考和反思,为时代留下个体的注脚。
当我们翻开关于那些曾经影响无数人命运的事件的记录,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人,也看到一个个事件原本的面目,我们将更深刻地理清事件与人、人与人,以及我们与国家的关系,了解我们这个国家,了解我们身边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的与我们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大事,知道它们如何发生,我们又该怎样面对。
崔永元说:我希望五六十年以后终于有一本被大家公认的书,不管它是宏观叙述的还是细节叙述的,大家认为它是真实的。
相信,《现场》就是这样一本书。
目录
序 不一样的雷宇/胡彬
自序 做一颗滚动的石子
部分 多难如何兴邦
章 玉树的深度
第二章 煤,血煤
第三章 悲城舟曲
第四章 雅安十日
第二部分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边
第五章 阳光下的罪恶
第六章 一场奶粉引发的震荡
第七章 大连惊天爆炸
第三部分 个体与时代
第八章 蚁族:我不是失败者,只是还没成功
第九章 忧伤的村庄
第十章 我们时代的建筑
第十一章 奥运来了
第四部分 另一个世间
第十二章 大阅兵
第十三章 朝鲜:神秘之门渐开
第十四章 走入非洲
第十五章 台北,北京,有多远?
跋 在这里读懂记者/刘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一绝,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线梳理,而更像是一个精心布局的交响乐章。每一章节的切换,都像换了一个频道,但主题和情绪的暗线却始终贯穿着始终。你会从一个极端紧张的公共事件现场,瞬间被拉回到某个不起眼的小城镇的日常琐事中,但很快就能明白,后者正是前者的土壤。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在于她能让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点连接起来,揭示出中国社会内部运作的某种内在逻辑和周期性。我常常在想,要写出这样有温度、有深度的报道,背后的田野调查工作量是多么巨大。这种“在场感”,是任何二手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评分从文风上来说,这本书展现了一种罕见的、介于严肃报道文学和深度人物特写之间的独特风格。它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既有快节奏的现场冲突,也有慢火慢炖的背景铺陈。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遣词造句精确,不带多余的赘饰,但情感的张力却十足。读到某些段落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仿佛作者的眼睛就是我的眼睛,她的思考就是我正在进行的思考。这种高密度的信息和情感输出,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但回报却是巨大的——它让你真正理解了“现场”二字的重量,以及那些记录者所付出的心力。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咀嚼,并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有新感悟的报道文学佳作。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非虚构作品应该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表象,直达核心。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喜欢故作高深地使用晦涩的语言,反而选择了清晰、有力的白描手法。这种平实叙事带来的冲击力,远胜于华丽的辞藻堆砌。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敏感话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和智慧——她让你自己去得出结论,而不是强行灌输某种观点。这种叙事上的留白,恰恰为读者留出了思考的空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主动的探索过程。读完之后,脑子里不是一堆零散的碎片信息,而是一张更加立体、更有层次感的中国社会运行图景。这不仅仅是关于“新闻事件”的记录,更是关于“时代精神”侧影的捕捉。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视角太独特了,完全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地记者深入到那些我们平时只能在新闻摘要里看到的“现场”里。作者的笔触精准而冷静,没有过多的煽情,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事件背后复杂人性的深刻洞察。读起来,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尘土和紧张感,感受到那些无声的对峙和微妙的权力博弈。她不仅仅是在记录发生了什么,更是在剖析“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些事件对个体命运产生了怎样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关于基层治理和突发事件处理的细节描写,非常扎实,让人对宏大叙事下的微观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复杂现实的棱镜,让读者能够绕过官方的滤镜,去触摸那些更为鲜活、甚至有些粗粝的真相边缘。那种深入一线、不回避问题的勇气,非常令人敬佩。
评分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但这种震撼并非源于猎奇,而是源于对现实复杂性的再认知。作者捕捉到了很多容易被主流媒体忽略的“中间状态”的人群和故事。他们不是绝对的受害者,也不是简单的既得利益者,而是身处变迁洪流中,努力寻找平衡点的普通人。书中对个体在巨大社会结构下的挣扎与适应的描写,极其细腻,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阴影。例如,书中对某些特定群体心理状态的捕捉,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对这个群体长期以来的刻板印象。这使得阅读体验从“了解外部世界”深入到了“反思内心认知”的层面,无疑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