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2(增订第3版)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作者:zui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至五庭 主办
ISBN:9787519705008
定价:218元
页码:1184
开本:16
字数:1942千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4-1
编辑推荐
在各卷册中设有以下栏目:
【指导案例】分类汇总了已出版的《刑事审判参考》在法律适用、刑罚裁量、事实认定、证据采信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案例,详细阐明裁判理由,为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处理类似案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参考。
指导案例部分以刑法、刑事诉讼法条文顺序及罪名顺序进行编排,根据案例所讨论的zui主要争议问题归入相应分册,原则上,各分册所收录案例不重复。基于各分册篇幅均衡的考虑,带有类罪特殊性的程序法问题归入刑法分则各相应分册。
【刑事立法、司法规范】分类汇总了刑事法律、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刑事司法文件,并配发起草同志撰写的理解与适用文章,为司法实践中准确适用提供指南。
刑事立法、司法规范部分仍以刑法、刑事诉讼法条文为框架编排,并将每一部分的综合性文件汇总于前。在某一具体问题/罪名下,再依据文件效力级别和发布时间两条线索排序;在同一效力级别内,按照从旧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列。考虑到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司法解释溯及力的问题,本书也收录了1997年刑法修订后发布的已经废止的刑事实体法相关司法解释。
【刑事政策】分类汇总了审判中需要参考的刑事司法政策,包括zui高人民法院领导在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刑事审判工作会议讨论的问题等。
【审判释疑】分类汇总了zui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解答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具有普遍指导价值的法律适用问题,包括zui高人民法院审判长会议纪要、《刑事审判参考》编辑部对读者在刑事司法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的解答。
【经验交流】分类汇总了地方司法机关制定的刑事司法规范性文件及其背景说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对于某些问题的处理政策和意见等。
【专题论坛】分类汇总了由司法实务部门的权威专家就刑事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疑难问题进行探讨。
【实务探讨】分类汇总了有关学者和司法人员针对刑事司法工作中 须解决的疑难、复杂问题所撰写的研究文章,为刑事司法工作人员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工作思路。
【疑案争鸣】分类汇总了实践中发生的疑难案例,对其中争议问题进行分析,摆出各方观点,推动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zui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di一至五庭主办的刑事审判业务指导和研究性刊物——《刑事审判参考》的合订分解集成本。本次出版的增订第3版在2012年出版的《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增补版)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编排,根据案例所涉的核心法律问题,按照刑法总则、刑法分则各章罪名和刑事诉讼法体系重新分类编排;增补了《刑事审判参考》2011年至2013年卷刊载的指导案例、审判业务研讨文章;此外,收录了截至2014年底发布的相关刑事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性文件及其理解与适用。本册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分册,全面收录刑法分则第三章相关指导案例、司法解释及其理解与适用、相关业务指导文章等内容。
目录
指导案例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王洪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第8号]——对于生产、销售不具有生产者、销售者所许诺的使用性能的新产品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
陈建明等销售伪劣产品案[第*118号]——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产品行为如何定性
韩俊杰、付安生、韩军生生产伪劣产品案[第*143号]——为他人加工伪劣产品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鞠春香、张志明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第*165号] ——生产、销售假药行为的定罪量刑
熊漓斌等生产、销售假药案[第*115号]——生产、销售假药进行诈骗的行为如何定性
孟广超医疗事故案[第429号]——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根据民间验方、偏方制成药物诊疗,造成就诊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
王桂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销售伪劣产品、虚报注册资本案[第503号]——向药品生产企业销售假冒的药品辅料的行为如何定性
林烈群、何华平等销售有害食品案[第94号]——以工业用猪油冒充食用猪油予以销售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
俞亚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第*166号]——销售以“瘦肉精”饲养的肉猪致多人中毒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王岳超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第715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相关罪名的辨析及办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案件时对行为人主观“明知”的认定
刘泽均、王远凯等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案[第47号]——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如何具体界定
李云平销售伪劣种子案[第*109号]——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犯罪的法律适用
二、走私罪
蓑口义则走私文物案[第416号]——走私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化石的行为应以走私文物罪定罪处罚,走私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化石以外的其他古生物化石的行为不能以走私文物罪定罪处罚
岑张耀等走私珍贵动物、马忠明非法收购珍贵野生动物、赵应明等非法运输珍贵野生动物案[第616号]——具有走私的故意,但对走私的具体对象认识不明确如何定罪处罚
朱丽清走私guo家禁止出口的物品案[第744号]——走私年代久远且与人类活动无关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的行为如何定性
程瑞洁等走私废物案[第773号]——走私的废物中混有普通货物的,如何定罪处罚
应志敏、陆毅走私废物、走私普通货物案[第840号]——在走私犯罪案件中,如何认定行为人对夹藏物品是否具有走私的故意以及对走私对象中夹藏的物品确实不明知的,是否适用相关规范性文件中根据实际走私对象定罪处罚的规定
宋世璋被控走私普通货物案[第267号]——在代理转口贸易中未如实报关的行为不构成走私罪
上海华源伊龙实业发展公司等走私普通货物案[第268号]——擅自将“进料加工”的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行为的定性
王红梅、王宏斌、陈一平走私普通货物、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第336号]——以单位名义实施走私犯罪,现有证据只能证实少量违法所得用于单位的经营活动, 大部分违法所得的去向无法查清的,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
林永杰、卢志强走私普通货物案[第423号]——走私仿真枪犯罪案件中的有关鉴定和计税依据问题
广州顺亨汽车配件贸易有限公司等走私普通货物案[第873号]——在刑事案件中如何审查电子数据的证据资格以及如何认定走私共同犯罪中主、从犯
三、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管桦虚报注册资本案[第70号]——虚报注册资本构成犯罪的标准如何掌握
薛玉泉虚报注册资本案[第*130号]——开具假银行进账单虚报注册资本的行为如何定性
卜毅冰虚报注册资本案[第774号]——委托中介公司代办公司登记,约定由中介公司代为垫资,资金由中介公司实际控制,并于公司登记前取出的,如何定性
董博等提供虚假财会报告案[第285号]——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中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
于在青违规不披露重要信息案[第824号]——依法负有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对依法应当披露的重要信息不按规定披露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如何处理以及上市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违规向不具有清偿能力的控股股东提供担保的行为,如何定性
沈卫国等挪用资金、妨害清算案[第269号]——妨害清算罪的具体认定
杨志华企业人员受贿案[第320号]——筹建中的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索取财物的能否以企业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
杨文康非法经营同类营业案[第*187号]——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与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之区分
高原、梁汉钊信用证诈骗,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案[第270号]——如何理解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客观条件
翟鲁光受贿、玩忽职守案[第*14号]——银行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的行为如何定罪
四、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杨吉茂伪造货币案[第23号]——伪造美元的行为应如何适用法律
张顺发持有、使用假币案[第*188号]——购买并使用假币行为应以购买假币罪从重处罚
姚凯高利转贷案[第487号]——套取银行的承兑汇票是否属于套取银行信贷资金
高远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第56号]——利用经济互助会非法集资的行为如何定性
惠庆祥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第488号]——如何认定非法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王昌和变造金融票证案[第71号]——涂改、变造存折后再进行金融凭证诈骗的行为如何定性
张炯、李培骏妨害信用卡管理案[第386号]——刑法修正案(五)di一条的适用
李启红等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案[第735号]——如何确定内幕信息价格敏感期、建议他人买卖与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行为如何定性以及如何区分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肖时庆受贿、内幕交易案[第756号]——因获取让壳信息而指使他人购买让壳公司股票,后借壳公司改变的,是否影响内幕信息的认定
杜兰库、刘乃华内幕交易,刘乃华泄露内幕信息案[第757号]——内幕信息、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和非法获取人员的认定以及相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把握
赵丽梅等内幕交易案[第758号]——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近亲属或者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被动获悉内幕信息的,能否认定
为“非法获取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
王文芳泄露内幕信息、徐双全内幕交易案[第918号]——对利好型内幕信息公开后继续持股未卖的,内幕交易的违法所得如何认定
赵喆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案[第48号]——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抬高股票价格获利的行为如何处理
刘顺新等违法发放贷款案[第825号]——在发放贷款案件中挪用资金罪和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区分
汪照洗钱案[第286号]——洗钱罪主观明知要件的理解与认定
潘儒民、祝素贞、李大明、龚媛洗钱案[第471号]——上游犯罪行为人尚未定罪判刑的如何认定洗钱罪
刘振杰骗购guo家外汇额度案[第2号]——倒卖骗购的外汇额度行为如何定罪
王建军等非法经营案[第34号] ——骗购guo家外汇的犯罪行为如何适用法律
五、金融诈骗罪
郭建升被控贷款诈骗案[第88号]——贷款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如何把握
吴晓丽贷款诈骗案[第95号]——如何区分贷款诈骗罪和贷款纠纷
陈玉泉、邹臻荣贷款诈骗案[第*103号]——对于1997年刑法施行前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行为应如何处理
张福顺贷款诈骗案[第306号]——贷款诈骗罪与贷款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分
季某票据诈骗、合同诈骗案[第96号]——骗取货物后以空头支票付款的行为如何定罪
姚建林票据诈骗案[第*145号]——票据诈骗罪是否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
周大伟票据诈骗(未遂)案[第277号]——盗取空白现金支票伪造后使用的应如何定性
李兰香票据诈骗案[第307号]——利用保管他公司工商登记、经营证章的便利条件,以他公司名义申领、签发支票并非法占有他公司财物行为的定性
王世清票据诈骗、刘耀挪用资金案[第387号]——勾结银行工作人员使用已贴现的真实票据质押贷款的行为如何处理
张平票据诈骗案[第653号]——盗窃银行承兑汇票并使用,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是构成盗窃罪还是票据诈骗罪
颜强票据诈骗案[第861号]——城市信用社工作人员,采取欺骗手段取得客户印鉴后,以现金支票的形式将客户账户内的资金取出非法占有的行为如何定性
曹娅莎金融凭证诈骗案[第4号]——使用变造的金融凭证进行诈骗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
朱成芳等金融凭证诈骗、贷款诈骗案[第33号] ——使用伪造的银行存单作抵押诈骗银行贷款的行为如何定性
刘岗、王小军、庄志德金融凭证诈骗案[第*168号]——犯罪故意内容不一致的能否构成共同犯罪
田亚平诈骗案[第301号]——银行出纳员用自制“高额利率定单”,对外虚构单位内部有高额利率存款的事实,将吸存的亲朋好友的现金占为己有的行为如何定性
张北海等人贷款诈骗、金融凭证诈骗案[第424号]——伪造企业网上银行转账授权书骗取资金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李路军金融凭证诈骗案[第425号]——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以换折方式支取储户资金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还是金融凭证诈骗罪
张国涛信用卡诈骗案[第472号]——如何认定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范围
陈自渝信用卡诈骗案[第841号]——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案件中对透支本金产生的费用如何处理
王立军等信用卡诈骗案[第874号]——窃取他人开卡邮件并激活信用卡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
房毅信用卡诈骗案[第919号]——有效催收如何认定、透支行为发生在缓刑考验期之前但银行催收的截止期在缓刑考验期内的应当认定为漏罪还是新罪以及前罪判处的拘役与后罪判处的有期徒刑如何并罚
章杨盗窃案[第45号]——窃取并变造已付讫的国库券再骗兑的行为如何定罪
王志峰、王志生故意杀人、保险诈骗案[第*198号]——为骗取保险金而抢劫、杀人的应如何定罪
曾劲青、黄剑新保险诈骗、故意伤害案[第296号]——保险诈骗罪主体、犯罪形态的认定
徐开雷保险诈骗案[第479号]——被保险车辆的实际所有人利用挂靠单位的名义实施保险诈骗行为的,构成保险诈骗罪
六、危害税收征管罪
樟树市大京九加油城、黄春发等偷税案[第447号]——行为人购进货物时应当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未索要,销售货物后没有按照增值税征管规定纳税,从而偷逃应纳税款的,在计算偷税数额时,应当减除按照增值税征管规定可以申报抵扣的税额
中国包装进出口陕西公司、侯万万骗取出口退税案[第287号]——“明知他人意欲骗取出口退税款”的司法认定
杨康林、曹培强等骗取出口退税案[第329号]——如何认定明知他人具有骗取guo家出口退税款的主观故意
芦才兴虚开抵扣税款发票案[第*110号]——虚开可以用于抵扣税款的发票冲减营业额偷逃税款的行为如何定性
何涛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第*119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给guo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如何计算
吴彩森、郭家春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第231号]——税务机关利用代管监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高开低征”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曾珠玉等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第252号]——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又出售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邓冬蓉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第337号]——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份数和票面额分别达到不同的量刑档次的如何量刑
管怀霞、高松祥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案[第826号]——如何认定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的“情节严重”
这本《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3(增订第3版)》一看就不是那种轻松读物,封面简洁有力,直接点明了主题——最高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一庭出品,还是增订的第三版,这几个信息叠加在一起,顿时让人觉得分量十足,绝非泛泛之作。我平常就喜欢研究一些比较硬核的法律书籍,尤其是那些真正能够反映司法实践,能学到东西的。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时候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棘手的案子,总感觉理论上理解得 Geng 明白,但真到具体判案的时候,却发现还有很多细节上的考量,很多地方的处理思路需要参考。这时候,一本好的指导案例集就显得尤为珍贵了。它能够帮助我把抽象的法律条文,通过具体的案件事实和判决理由,变得清晰易懂,更能触类旁通。 这次的书名里明确提到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这可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领域。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越活跃,相关的犯罪就越容易出现,而且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对打击犯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我特别想看看最高法在这方面有哪些最新的指导和判例,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权威的、有针对性的思路。 “增订第3版”这个细节也很吸引我。说明这本书一直在根据最新的司法实践和法律发展进行更新,内容不会过时。要知道,法律的变化是非常快的,尤其是涉及到经济犯罪,侦查手段、定罪量刑的标准都可能随着时代发展而调整。一本能够持续更新的指导案例,对我们这些需要紧跟法律前沿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气质很“正”,一看就是能帮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我个人对这类著作的期待值非常高,希望它能带来深刻的洞见和实操性的指导,让我在面对复杂案件时,更有信心和依据。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第一感觉就是“硬核”。《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3(增订第3版)(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庭》,这串信息就像是给所有对中国刑事司法实践感兴趣的人,特别是关注经济领域犯罪的人,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重点标记。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法律学习,不是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而是要深入理解法律是如何在真实案例中被适用和解释的。指导案例,恰恰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最佳载体。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最高法院在处理具体案件时的考量、权衡和最终的判断依据。 尤其让我感到兴奋的是,这本书聚焦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犯罪类别,它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这些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相关的犯罪类型也在不断演变,出现了很多新的、复杂的局面。 我非常好奇,在这本“增订第3版”中,最高人民法院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新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它们是如何剖析犯罪构成要件的?在证据采信、定罪量刑上,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原则和方法?这些都是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挑战。 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权威性和专业性。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庭出品,这本身就保证了其内容的严谨度和指导性。我期待它能提供深入的分析,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法律精神,提升业务水平,成为一名更合格的法律工作者。
评分当我的目光触及到《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3(增订第3版)(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庭》这个书名时,一股专业、严谨的气息扑面而来。封面设计简洁而庄重,没有过多的修饰,直接将核心信息——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庭、指导案例、特定罪名以及版本信息——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本身就足以吸引我对法律实务有深入了解的目光。 我一直深信,理论的最终价值在于实践,而指导案例正是连接这两者最重要、最直接的桥梁。它们不是枯燥的法条解释,而是承载着具体案件事实、法律适用、裁判理由的生动载体。通过研读这些案例,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法律原则是如何在复杂的现实情况中落地生根,并最终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判决。 这本书明确指向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这无疑是我非常感兴趣且高度关注的领域。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与健康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涉及破坏这一秩序的犯罪行为,其表现形式多样,定性处理也往往具有挑战性。因此,我非常渴望从中找到权威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解读。 “增订第3版”这个后缀,更是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生命力与时效性。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更新迭代是常态,一本能够不断吸收最新司法实践经验,并进行修订完善的指导案例,其价值不言而喻。这表明本书的内容能够紧跟司法前沿,为读者提供最具时效性的参考。 总而言之,从书名本身透露出的信息来看,这是一本极具分量、含金量极高的法律专著。它代表了我国在特定刑事审判领域内的最高司法智慧,我对于能够通过它来深化理解、提升认知,充满了期待。
评分从这本书的书名来看,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与“权威”。《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3(增订第3版)(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庭》——这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像是一个标签,明确地指向了其内容的高度价值和精确性。 对于我这种对法律体系运作原理和实际判决过程充满好奇的人来说,指导案例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部分。它们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经过严谨审理、最终由最高司法机关发布的、具有约束力的案件。通过这些案例,我可以窥见法律条文在现实世界中是如何被解读和应用的。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这个具体的罪名,也是我一直以来特别关注的领域。在我们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至关重要。而围绕这个主题的犯罪,其形式和手段也层出不穷,如何准确地予以打击和规制,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重大课题。 这本书的“增订第3版”更是让我觉得欣喜。法律是活的,理论需要与时俱进。一部能够不断更新、增订的指导案例集,更能反映出其内容紧跟司法前沿,能够提供最 актуальные(最新的)的法律适用指引。这对于任何想要掌握最新司法动态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深入的案例分析,揭示那些隐藏在表面事实背后的法律逻辑和司法智慧。它应该能够为我们理解这一领域的复杂性提供清晰的路径,并为实际操作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朴实,但却透露出一种严谨和权威感。封面上“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3”的字样,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庭”的署名,瞬间就能让读者感受到其内容的专业性和重要性。我对法律类的书籍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反映我国司法实践的实务类读物。这本书的增订第三版,意味着它经过了多次的修订和完善,内容上应该更加贴合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也更具时效性。 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司法实践之间的差距。而指导案例,正是连接这两者的桥梁。它不仅仅是案例的汇编,更是最高人民法院对疑难、复杂、典型案件的处理思路和法律适用原则的集中体现。通过研读这些指导案例,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实际运用,学习到资深法官的办案智慧,从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这本书的标题中明确了其内容聚焦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这无疑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此类犯罪的类型和表现形式日益复杂,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准确界定犯罪构成,如何有效打击各类经济犯罪,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深刻的见解和权威的指导。 我尤其看重的是“增订第3版”这一信息。法律是不断发展的,司法实践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一本能够及时更新、增订的书籍,更能反映出其内容与时俱进的生命力。这让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并非停留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而是包含了最新的司法动态和前沿思考,能够为我提供最前沿的参考。 总而言之,从这本书的名称和出版社信息来看,它无疑是一本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法律专著。它代表了我国在刑事审判领域,特别是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最高司法智慧和权威解读,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获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