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为什么说胎儿会学习
胎儿能感知父母的意念
胎儿期的母子感应会持续到婴幼儿期
胎儿期是心灵感应能力强的时期
如何与胎儿交流
胎儿能“看到”图像
胎儿的成长过程是什么样的
与胎儿沟通的具体做法
胎教能使孩子拥有一颗丰富的心
要给胎儿满满的爱
和腹中胎儿说话刺激其右脑发育
从胎教时就开始“培育心灵” /026
将乐观、温和传达给胎儿 /029
消除准妈妈紧张感的美人鱼体操 /032
如何听胎教音乐 /036
妈妈们的成功胎教经验分享 /039
第2章 七田真分娩法 /049
一直被忽视的新生儿惊恐 /050
呵护新生儿心灵的分娩方式 /052
让母子都舒适的分娩方法 /054
脐带停止脉动再剪断 /056
信赖自然的方式 /058
让新生婴儿感受到自由的第*次洗澡 /060
七田式分娩法相关来信选读 /063
第3章 给胎儿更好的孕育环境 /069
水关乎婴儿的健康 /070
饮用水是整个人类的大问题 /072
要饮用净化、电解之后的离子水 /074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076
胎儿对危险因素异常敏感 /079
长时间看电视的危害 /081
第4章 营养对胎教的帮助 /085
母体营养不足对胎儿的长期影响 /086
母体营养失衡可能导致孩子将来学习障碍 /088
蔬菜是胎儿最喜欢的食物 /090
补充富含钙质的食物 /092
每一位母亲都可以分泌母乳 /095
第5章 胎儿的神秘大脑活动 /099
不可思议的胎儿的“超能力” /100
胎儿的内在五感 /102
新脑教育法——让胎儿被幸福心情环绕 /104
不容忽视的胎儿感知力 /106
第6章 右脑占优势的人更能适应未来社会 /109
右脑意识已成为整个世界的关注倾向 /110
未来将不再是竞争世界,而是追求爱的时代 /112
右脑型思考可以预测未来 /113
右脑的同步调现象 /115
开启右脑会让潜意识觉醒 /116
想象可以造就未来 /118
右脑型教育旨在心灵培育 /120
一份来自七田真教育研究所的成长报告 /122
第7章 准妈妈的每月胎教计划 /129
第8章 七田真早教法的实践 /137
孕期的暗示形成性格的基础 /138
不要以为胎儿和婴儿什么都不明白 /140
早期教育是“引导”而非“灌输” /142
父母每天最少要用心陪婴儿玩2小时 /143
与孩子相处的5个基本原则 /145
消除潜意识里的不美好记忆——5 分钟暗示法 /148
人类*初的记忆——胎儿期的潜意识 /151
神奇的音波疗法 /153
开启连接左右脑的那扇门 /155
批评会使孩子不安,最终让大脑无法运转 /157
请从正面视角看待幼儿教育 /159
名牌小学入学的10 个标准 /161
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到专业的早教机构 /164
请6 岁前让孩子大量背诵 /165
教育的*高意义——独立思考 /167
哪怕每天思考10 分钟,也一定要思考 /169
让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 /171
让孩子拥有能持续努力的目标 /173
珍视孩子的好奇和感动 /175
考试成绩不等于学习能力 /176
从全体到个体的右脑记忆法 /178
拒绝“以爱之名”对孩子的伤害 /179
培育独立自主的孩子 /181
一般人都会认为刚刚出生的婴儿不懂语言,还未养成智力与感情,这时并不是教授其知识的时期。但事实是孩子从胎儿时期开始就已经通过感应母亲发出的波动来进行学习了。孩子从刚出生到 2 岁左右的这个时期,这种残留下来的感应能力是最强的。父母对孩子说话时,孩子在用耳朵听的同时,也在用感应来获取信息。
即使在婴儿还不理解语言含义的这个阶段,他也拥有能够正确感受语言含义的能力。孩子能够正确感应出母亲在说话的时候,所抱有的是正面肯定的想法还是负面否定的想法。无论母亲怎样隐藏自己的情绪,孩子仍然可以正确读取母亲心底深处的真实想法。美国的约翰·亚伦沃德博士将母子之间的这种波动关系命名为“母子间的心灵感应关系”。
母子之间最棒的关系是伴随母亲心底的安稳而来的,这样才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使他能够接收到母亲的心情。当母亲的心里充满了对孩子成长过程的不安、焦虑、怀疑等否定性的感情时,孩子就会关闭心灵的意识,以防御这些负面心情的输入。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母亲想要
传达给孩子的话语,孩子是听不到的。
这种关系不仅限于母亲与孩子之间,父亲与孩子之间也同样有心灵感应,这是重要的交流手段。如果父亲也常常对胎儿说话,那么孩子出生后,将成长为一个非常敬爱父亲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胎儿时期充分感受到了父母想要好好培育他的心情,他的心灵将会非常满足,会成长为一个对其他小朋友也非常温柔的孩子。
关于母子之间的心灵感应,俄罗斯的心理学家帕维尔·纳乌莫夫曾如此说过:母子之间的这种生物性联系是毋庸置疑的。在我们的疗养院中,母亲被安置于远离婴儿的一处地方,完全听不到婴儿的声音。即使如此,当自己的孩子哭泣时,母亲就会表现出有点神经质的样子。或者当孩子感受到疼痛时,比如说当医生抽取血液样本时,母亲会显现出不安的样子。明明此时母亲不可能知晓医生在对她的孩子做的事情。
这本书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平衡性。它既没有为了追求“大而全”而流于表面,也没有偏执于某一个单一的理论而显得片面。我惊喜地发现,它竟然能将看似分散的知识点,通过一条清晰的主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印证、互相支撑的知识网络。例如,它在介绍A方法时,会巧妙地引用B理论来佐证其有效性,这种跨领域的融会贯通,极大地提升了论证的说服力。对于我这种求知欲比较强烈的读者来说,这种体系化的构建方式,远比零散的碎片化信息来得更有价值。它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底层逻辑框架,让我不仅知道“怎么做”,更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深度思考的启发,是很多同类书籍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墨香和纸张的质感,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很有分量。装帧设计上看得出是用心了,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廉价感。我尤其喜欢它在章节过渡时采用的那些插画,虽然不是那种复杂的艺术作品,但线条和色彩的搭配非常柔和,很符合阅读时的那种宁静氛围。里头的字体选择也挺讲究,大小适中,间距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酸涩。这让我觉得,作者和出版社对“阅读体验”本身下了不少功夫,他们明白,一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装载了多少知识,还在于它能否让人舒适地吸收这些知识。尤其是那些需要反复查阅的部分,清晰的标题和详尽的目录结构,让查找信息变得异常高效,这对于我这种追求效率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可以说,光是抚摸和翻阅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提供了一种逃离电子屏幕的、非常实在的愉悦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彻底颠覆了我对专业书籍那种刻板印象的认知。作者的文字充满了生命力和温度,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场精心准备的讲座,充满了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他没有使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而是用一种平等、充满理解的姿态与读者对话。尤其是一些探讨内心感受和情绪调适的部分,作者的文字充满了细腻的洞察力,仿佛能看穿读者心底的每一个细微波动。我甚至有好几次读到动容之处,需要停下来深呼吸。这种文学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的文字风格,让阅读过程变得非常愉悦和放松。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抚慰,让我在面对未知时,感到更加从容和有力量。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叙事逻辑的处理上,真的非常成熟老道,完全没有一般工具书那种生硬的堆砌感。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跟你娓娓道来,循序渐进地引导你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初看之下,内容似乎非常庞杂,但作者巧妙地设置了一层层递进的框架,从宏观的理念阐述,到微观的操作指导,过渡得自然流畅。我特别欣赏它对复杂概念的解释方式,不是直接抛出专业术语,而是先用生活中的实例做类比,让人瞬间就能抓住核心要义。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在主动地探索和理解,每翻过一页,都有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这种结构上的精妙,确保了即便是新手读者,也能稳健地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会因为初期的困惑而中途放弃。
评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在设计上最成功的一点是其互动性和可操作性的完美融合。它并非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空谈,而是非常注重实践指导。书中穿插了大量的“自检清单”、“行动步骤分解”和“情景模拟案例”,这些设计让我可以随时将书中的内容代入到我的实际生活中去检验和调整。它鼓励读者动手操作,而不是被动接受。更妙的是,它还预留了足够的空白和思考空间,让我可以在书页旁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和个性化的调整方案,让这本书真正成为了我个人的成长档案的一部分。这种“边读边实践,边实践边记录”的反馈闭环,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转化效率,让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成为了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真实行动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