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老年国画大学堂 荷
定价:24.00元
作者:曹国鉴韩嘉明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1020558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老年国画大学堂·写意花鸟画技法》是在总结作者曹国鉴五十余年写意花鸟画艺术实践和二十年老年大学教学经验基础上编写出的。本套丛书内容详实,尤其侧重于基础技法的讲解,在笔法、墨法、色法、水法及构图方面论述充实,文字与图解相对照便于初学者自学。本书为《老年国画大学堂·写意花鸟画技法》之《荷》分册。全书切中老年人学画心理,总结老年人学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融入到具体技法讲解中,使本书更具实用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曹国鉴,字慕植,祖籍安徽歙县,室名雅怡堂。1936年生。师从汪慎生先生,后又得到陈半丁、高希舜、王雪涛诸先生的教诲,画艺日趋成熟。画风受林良、陈淳、石涛、八怪及海派画家的影响。作品《雪梅图》被中南海收藏。《曹国鉴花鸟画教学》教材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原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现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画研究会会员、今日华夏艺术中心特聘画师、文化部侨联文华阁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顾问,并在新华社、外交部等十余所中央部委的老年大学任教。艺术简历刊于《中国当代书画家印款辞典》《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大辞典》。韩嘉明,女,1941年10月26日生。书画世家。自幼受故宫顾问外祖父李浚之(响泉)、湖社画家舅老爷李鹤筹(枕湖)及二舅李树智(晴湖)、母李树萱(冷云)影响修习国画。毕业于中国画研究会人物进修班,由蒋兆和、黄胄、叶浅予、黄均诸先生授课。中国画研究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辅仁美术研究会研究员。18岁作品《百蝶图》参加北京“三八节”画展获奖,并加入北京国画社,在此期间临摹了大量古代人物画作品,并坚持练习素描,从师于老一辈画家王重年教授。1959年从师于黄均教授专攻工笔人物画。并从师北京师范大学郭预衡教授修习古典文化。作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种画展,《月夜仕女》、《蝶恋花》等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选入画集。《水月观音图》于日本参展入编《中日邦交20周年现代中国书画名作展画集》。作品《嫦娥奔月》为中南海收藏。作品《竹林仕女图》选入《北京辅仁大学建校七十周年画集》。
文摘
序言
《老年国画大学堂 荷》这个书名,如同一股清泉,瞬间洗涤了我对老年生活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曹国鉴、韩嘉明这三位艺术家,他们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让我对他们笔下的荷花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人民美术出版社,这个名字代表着质量与权威,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了坚实的信心。我十分期待书中能够针对老年读者,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国画学习方法。这可能意味着,它会从最基本的笔墨练习开始,例如如何用笔触来表现荷叶的舒展,如何用墨色的晕染来营造水面的波光粼粼,如何用简单的几笔来勾勒出荷花的娇羞与挺拔。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讲解“意境”的表达的,荷花不仅仅是植物,更是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如何通过绘画来传达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或者在风雨中的坚韧不拔,这都需要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文化积淀。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大量的作品赏析,从历代名家的经典荷花图,到曹国鉴、韩嘉明两位艺术家的写意和工笔相结合的示范作品,让读者能够欣赏到不同风格的荷花之美。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构图的建议,如何通过留白、虚实的变化来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教人画画的书,更是一本引导人们在晚年生活中,重拾艺术热情,丰富精神世界,找寻人生之美的指南。
评分我一看到《老年国画大学堂 荷》这个书名,内心便涌起一股温暖而安宁的感觉。曹国鉴、韩嘉明这三位艺术家,名字就带着一种传统艺术的底蕴,让人不由得对他们笔下的荷花充满期待。人民美术出版社,这个名字在我心中代表着严谨、专业和经典,所以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我非常有信心。我特别期待的是,这本书是否会从荷花的各个角度进行深入的解析,例如,从写意到工笔,从花瓣的勾勒到叶子的晕染,再到茎的挺拔与缠绕,以及点缀其中的蜻蜓、青蛙等生动的小景。我猜想,书中一定会有非常详细的笔墨技法讲解,比如如何运用“飞白”来表现荷叶的干涩感,如何用“破墨法”来制造墨色的浓淡变化,以及如何用色彩来烘托荷花的娇艳与生命力。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大学堂”的定位,它应该不仅仅是技巧的传授,更会包含艺术的鉴赏和文化的熏陶。或许书中会穿插一些与荷花相关的诗词、典故,甚至历代名家的荷花画作赏析,帮助老年读者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能提升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对于老年朋友而言,学习国画是一项既能活动筋骨,又能滋养心灵的绝佳选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易懂的步骤和方法,让他们能够在家中也能轻松地进行国画学习,并且在创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快乐。这本书,对我来说,仿佛是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等待着我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分《老年国画大学堂 荷》这个名字,仿佛是一缕清风,吹散了我心中对于老年生活可能出现的单调与沉寂。曹国鉴、韩嘉明这四位艺术家,他们的名字在我的印象中,就代表着传统艺术的精髓与传承,让我对他们笔下的荷花,充满了敬意与好奇。人民美术出版社,更是我心目中艺术出版的权威,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有着极高的期待。我设想,这本书会非常注重引导老年读者,从最基础的国画技法入手,比如如何起笔、如何运墨、如何勾勒线条来表现荷花的形态,如何利用水墨的晕染来展现荷叶的质感与生机。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寥寥几笔,将荷花的“神”描绘出来,使其不仅仅是一个形似的花朵,更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意境的艺术品。同时,“大学堂”的定位,也意味着这本书可能会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我猜想,书中或许会穿插一些关于荷花的典故、诗词,以及历代名家的荷花画作赏析,让老年读者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绘画的教材,更是一扇开启晚年艺术生活的大门,让我在退休之后,能够找到一份精神寄托,一份艺术追求,一份悠然自得的乐趣。
评分《老年国画大学堂 荷》这个名字,让我立刻感受到一种亲切和厚重。曹国鉴、韩嘉明这四位艺术家,他们的名字本身就如同陈年的佳酿,散发着艺术的芬芳。人民美术出版社,更是国内艺术出版界的权威,所以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一定会非常人性化,充分考虑到老年读者的特点。它可能不会一开始就涉及过于复杂的技法,而是从最基础的笔墨训练入手,比如如何握笔、如何用墨、如何调色,以及如何勾勒基本的荷叶、荷梗的线条。更重要的是,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表现荷花的“神韵”,而不仅仅是“形似”。这可能包括如何用简洁的笔触捕捉荷花盛开时的娇媚,或者在风雨中摇曳时的坚韧,如何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荷叶的质感和立体感,以及如何用色彩的搭配来烘托荷花的色彩之美。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大量的范画,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大学堂”的定位,也意味着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绘画的技法,还可能包含一些关于荷花的文化寓意,比如它象征的品格,以及历代文人对荷花的赞美,让读者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能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材,更是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门,为老年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提升自我的平台。
评分《老年国画大学堂 荷》这本书,光是名字就透着一股清雅的气息。首先,我特别喜欢“老年国画大学堂”这个定位,它传递了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积极生活态度,而且“大学堂”这个词,给人一种既有深度又不失亲切的学习氛围。曹国鉴和韩嘉明两位名字的并列,让我联想到这是一本集结了两位名家智慧的书籍,他们各自的风格和对荷花的理解,在这本书中会得到怎样的碰撞与融合,着实令人好奇。而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国内顶尖的艺术出版社,其出版的书籍,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制作的精良,都毋庸置疑。我预感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教授绘画技巧的层面,它很可能会深入浅出地讲解国画中关于荷花的笔墨运用、色彩搭配、构图布局等方面的知识。例如,如何用浓淡不同的墨色来表现荷叶的层次感和体积感,如何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荷花的娇嫩与挺拔,如何通过水墨的晕染来营造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的美感。更令我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荷花文化象征意义的介绍,比如在传统文化中,荷花代表的纯洁、高洁、吉祥等寓意,以及如何将这些意蕴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对于老年读者来说,学习国画不仅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还能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这本教材的出现,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我设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会非常温和细腻,讲解过程也会循序渐进,让初学者能够轻松上手,找到绘画的乐趣。
评分《老年国画大学堂 荷》这个书名,在我脑海中荡漾开来,如同夏日池塘中微风拂过荷叶的涟漪。曹国鉴、韩嘉明,两位艺术家的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沉静的力量,让人联想到他们笔下对荷花细腻而深刻的描绘。人民美术出版社,这个名字更是保证了内容的品质与深度,让人对即将翻阅的知识充满了信任。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在国画中表现荷花的“神韵”,而非仅仅是“形似”。这意味着,书中会不仅仅停留在笔墨技巧的层面,更会深入探讨如何捕捉荷花在不同状态下的生命力,比如初春嫩芽的生机勃勃,盛夏怒放时的娇艳欲滴,或是秋风中残荷的萧瑟美。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非常详尽的笔墨技法示范,例如如何运用“积墨法”来表现荷叶的厚重与层次,如何用“破墨法”来制造水墨的淋漓之感,以及如何用色彩的搭配来烘托荷花的典雅与纯净。更令我好奇的是,作为一本“大学堂”级别的教材,它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荷花的文化内涵解读,比如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的品格,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对荷花的咏叹与赞美,让读者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教授国画技巧的工具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种对生活美学的追求,一种在晚年生活中,能够安顿身心,滋养灵魂的艺术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一抹淡淡的青荷,几笔潇洒的渲染,就勾勒出夏日池塘的宁静与生机。曹国鉴、韩嘉明这四个字,如同沉淀了时光的印记,让人联想到他们笔下的荷,那不仅仅是花,更是情怀,是岁月,是人生。人民美术出版社,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了太多经典与权威,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想象中的“老年国画大学堂”,绝非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更像是一场温情的传承,是一次跨越年龄的艺术对话。那些曾经描绘过千姿百态荷花的艺术家们,他们的经验、他们的感悟,在这本书里,定能以一种最亲切、最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每一位热爱国画的老年朋友。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于荷花不同姿态的描绘,从初生的嫩芽,到盛放的娇艳,再到风雨中摇曳的坚韧,每一个阶段都蕴含着不同的美学意境。我想象着,书中会否有详细的笔法讲解,如何用墨的浓淡干湿,如何勾勒花瓣的细腻,如何表现叶片的舒展,又如何点缀水珠的灵动。我想象着,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会如何循循善诱,引导初学者一步步走进国画的世界,让他们在挥毫泼墨间,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与艺术的魅力。甚至,我都能想象到,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翻开这本书,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雅致空间。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国画的教材,更是一份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一份对艺术追求的激励,一份对晚年时光的充实与升华。它不仅仅是教授技巧,更是在传递一种心境,一种在宁静中观察,在创作中感悟的生活态度。
评分看到《老年国画大学堂 荷》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在夏日池塘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它们洁白、粉嫩,或浓或淡,每一瓣花瓣都仿佛经过精心雕琢,每一片叶子都舒展着自然的生命力。曹国鉴和韩嘉明两位艺术家,名字自带一种沉稳与厚重感,让人不禁对他们笔下的荷花产生无限遐想。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出品,更是品质的保证,这意味着这本书在内容、编排、印刷等方面都将达到相当高的水准。我非常好奇,作为一本面向“老年”读者的国画教材,它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解读荷花的艺术?是侧重于写意,还是兼顾工笔?是讲解基础的笔墨技法,还是深入探讨构图与意境的营造?我想象书中会详细介绍如何勾勒荷花的茎、叶、花,以及花苞的不同形态,如何运用水墨的晕染来表现荷叶的质感和水分,如何用写意的笔触来捕捉荷花飘逸的风姿。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大学堂”,它一定不仅仅停留在绘画技巧层面,更会融入对荷花背后文化意蕴的解读,比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象征,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对荷花的赞美与寄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作品范例,从名家真迹到作者的示范,让我们能够直观地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练习建议,帮助老年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国画的要领,克服可能存在的体力和视力限制,让他们能够轻松愉快地享受绘画的乐趣。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个能够唤醒内心艺术热情,丰富晚年生活,带来精神寄托的宝藏。
评分《老年国画大学堂 荷》这个书名,立刻在我脑海里勾勒出一幅画面:一群老年朋友,围坐在一起,在阳光洒落的窗边,在淡淡的墨香中,挥毫泼墨,描绘着美丽的荷花。曹国鉴、韩嘉明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艺术家的沉静与从容,让我对他们笔下的荷花,充满了敬意与好奇。人民美术出版社,这块金字招牌,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更加放心。我设想,这本书的重点,可能在于如何将国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荷花,以一种适合老年读者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可能意味着,它会弱化一些过于复杂的技法,而更侧重于对荷花整体神韵的捕捉,对笔墨基础的讲解,以及对构图的简明引导。我尤其期待书中会提供一些经典的荷花构图范例,比如“一池荷叶”,或者“荷花三景”等等,并详细讲解如何通过线条的疏密、墨色的浓淡来营造空间感和层次感。同时,我也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针对老年读者视力、手部灵活度等特点的绘画建议,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画笔、墨、纸,以及如何调整坐姿、握笔方式等,让绘画过程更加舒适和便捷。而“大学堂”这个词,也暗示了书中可能不仅仅是技法的传授,更会融入一些关于荷花的文化内涵,比如荷花在诗词、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所代表的君子品格。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份送给所有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老年朋友们的礼物,它不仅能让他们学到一门技艺,更能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一份充实、一份乐趣。
评分《老年国画大学堂 荷》这个书名,带有一种淡雅而悠远的东方韵味。曹国鉴、韩嘉明这三位艺术家,他们的名字本身就如同几笔写意,勾勒出了艺术家的风骨与追求。人民美术出版社,这个名字更是质量的保证,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引导老年读者进入国画的世界,特别是描绘荷花这一富有文化意蕴的题材。我猜想,书中会循序渐进地讲解最基础的笔墨运用,例如如何控制笔的力度来表现荷叶的筋络,如何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营造荷花花瓣的通透感,以及如何用色彩的晕染来表现荷叶的晶莹剔透。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捕捉荷花的“气韵”,也就是荷花内在的精神气质。这可能包括对荷花不同形态的观察与理解,以及如何通过笔墨将这种理解转化为画面中的生命力。而“大学堂”的定位,也让我联想到,书中可能不仅仅是绘画技巧的传授,还会包含一些关于荷花的文化知识,比如它在中国传统文学、诗歌、绘画中的地位,以及它所象征的君子品格,这样可以让老年读者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精神滋养。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安度晚年,如何让生活充满艺术情趣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