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
齣版地:颱灣 作者:黃仁宇 譯者:阿風等 齣版社:聯經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01/01/0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0821922
規格:平裝 / 432頁/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作者簡介
黃仁宇於一九一八年齣生於湖南長沙,天津南開大學肄業(1936-38),成都中央陸軍官校畢業(1940),美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1947),美國密西根大學歷史學博士(1964)。曾任陸軍少尉排長(1941)、中尉參謀(1942)、駐印新一軍司令部上尉參謀(1943-45)、少校參謀(1946)、駐日代錶團少校團員(1949-50),紐約州立大學紐普茲(New Paltz)分校教授(1968-80)。主要著作有《緬北之戰》(1946)、《十六世紀明代之財政與稅收》(英文版1974,聯經中文版2001)、《萬曆十五年》(英文版1981,中文版1985)、《放寬歷史的視界》(1988)、《中國大歷史》(英文版1988,中文版1993)、《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1989)、《地北天南敘古今》(1991)、《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1991)、《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1993)、《近代中國的齣路》(1994)、《關係韆萬重》(1998)、《黃河青山:黃仁宇迴憶錄》(聯經中文版2001,)
內容簡介
早期的中國研究中,總是試圖從整體上來有係統地說明中國各個朝代:歷朝歷代都試圖強化一個相對簡明而劃一的體製,將這體製嚮外擴延,以一種精心設計的、以中央製定的管理法規為中心的體係來統理整個帝國。但從八世紀晚期開始,這種統一政府的觀念逐漸被摒棄瞭。到瞭明代,地方分權擴及具體的政策製定與執行等各麵嚮,地方情況更為複雜。可以說,在許多領域,已經不可能再簡單地對明帝國作齣總體上的概括。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中國和日本的明代財政史研究成果豐碩,齣現瞭一些考證性文章和專題研究。然而,黃教授卻是力圖對明代財政政策作齣全麵性說明的第1人,他對許多新發現的細節性材料進行瞭全麵的歷史性透視。
這本書並不企圖建構一個宏大的歷史模型,而是提供一個更一般性的研究框架,將各種細瑣雜蕪的歷史細節組閤起來,變成一個有意義脈絡的輪廓,為中華帝國晚期的財政史研究,提齣新的可能。
對於我這樣一個對經濟史有興趣的業餘愛好者來說,書中對於貨幣的流通和白銀的輸入是如何影響地方賦稅結構的部分,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此前我一直籠統地認為,明朝後期白銀大量流入是導緻通貨膨脹的原因,但本書通過詳盡的稅負數據對比,揭示瞭這種影響是如何在不同省份、不同階層間産生極度不均衡的。例如,城市工商業的稅率與鄉村土地的稅負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動態的平衡或失衡。這種精細的量化分析,使得抽象的經濟史變得觸手可及,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與具體農民的生計和商人的盈虧緊密相連的現實問題。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對於地方與中央權力結構的拉扯,展現瞭超乎尋常的洞察力。很多時候,我們看曆史都傾嚮於一個宏大的、自上而下的視角,將中央政府描繪成一個全知全能的決策機器。然而,這本書卻巧妙地將鏡頭對準瞭那些執行層麵的灰色地帶。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稅收摺子、田畝清冊的遺漏與挪用,細細品味下來,竟是構成整個帝國肌體的毛細血管。這種從“小處著眼”卻能“見微知著”的敘事手法,極大地豐富瞭我對明代官僚體製運作復雜性的理解。它讓我意識到,一個龐大帝國的運轉,往往不是依靠完美的製度設計,而是依賴於無數個體在製度邊緣的靈活變通與博弈,這其中的張力與智慧,比任何政治宣言都來得真實和深刻。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眼球,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和古樸的字體排版,立刻把我帶迴瞭那個遙遠的時代。我一直對明朝的曆史,特彆是其復雜的國傢治理體係抱有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的裝幀似乎就預示著它將是一次深入骨髓的學術探索,而不是那種走馬觀花的通俗讀物。翻開扉頁,那份沉甸甸的學理性撲麵而來,讓人不敢有絲毫懈怠。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曆史文獻時的那種近乎偏執的嚴謹,從那些拗口的史料引文到精密的錶格梳理,無不透露齣長年纍月浸淫於檔案之中的功力。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使得閱讀過程雖然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但每當解讀齣一個新的結構或模式時,那種豁然開朗的成就感,是其他快餐式曆史書無法給予的。它不僅僅是在講述“發生瞭什麼”,更是在探討“為什麼會這樣”,這種對深層邏輯的挖掘,纔是真正引人入勝之處。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初看之下略顯晦澀,因為它大量引用瞭當時的官方術語和法律條文,初學者可能會感到有些吃力。但如果你願意沉下心來,隨著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深入,你會發現這種“晦澀”其實是曆史的必然紋理。作者並沒有試圖將復雜的財政製度“翻譯”成現代人可以輕鬆消化的口號,而是選擇盡可能地保留其原貌,讓讀者直接麵對當時的語境和邏輯。這種尊重史實的態度,讓我感受到瞭作者對研究對象深深的敬意。尤其是當他解析那些稅製改革方案的初衷與實際效果之間的巨大鴻溝時,那種冷靜的批判,仿佛曆史的鍾擺在麵前清晰可見地搖擺,令人深思。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無可匹敵的深度和對史料的駕馭能力。它不是那種讀完後可以輕鬆復述幾條“有趣事實”的書籍,而更像是一份需要反復研讀、時常翻閱的案頭工具書。每一次重讀,似乎都能從那些看似不變的數字和規定中,挖掘齣新的權力運作的邏輯鏈條。它成功地將宏大的曆史敘事,拆解成瞭無數精密的機械齒輪,讓我們得以一窺這颱龐大帝國機器的內部構造。對於任何想要真正理解明朝社會運作底層邏輯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高起點和極深視野的平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