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平裝版〉》
作者: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
譯者:陳以禮、詹文碩
出版社:衛城出版
書系:藍書系
出版日期:2014-11-12
ISBN:9789869109321
規格:平裝 / 單色 / 688頁 / 16cm×23cm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榜第YI名
◆《華爾街日報》暢銷榜第YI名
◆《華盛頓郵報》暢銷榜第YI名
◆《波士頓環球報》暢銷榜第YI名
◆《洛杉磯時報》暢銷榜第YI名
◆《舊金山紀事報》暢銷榜第YI名
◆YA馬遜書店暢銷榜第YI名
◆美國國家廣播網暢銷榜第YI名
◆榮獲英國國家學術院2014年獎章
經濟思想的分水嶺之作
貧富不均漸趨惡化已是當前極受熱議的問題。它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儘管眾說紛紜,但各種議論的資料根據似乎略嫌不足。
皮凱提從稅收與遺產紀錄著手,蒐集整理橫跨二十幾個國家、長達二百多年的數據資料,藉此分析工業革命以來的財富分配動態,從中提出一個系統而全面的解釋。
這個源自龐大實證資料的見解,其核心概念相當簡單:從歷史證據來看,資本報酬率通常大於整體的經濟成長率,也就是說,有錢人財富增生累積的速度快過一般人工作收入增加的速度,因此富者將愈來愈富,占掉社會大部分的所得與財富份額。
過去的主流意見認為,貧富差距拉大只是經濟發展的初期現象,到了成熟階段,分配不均的情況會逐漸減低。然而皮凱提指出,上述說法只是剛好看到二十世紀初期到中期的發展所導致的誤會。資本主義經濟在那一段時間出現貧富差距縮小的情況,主因在於兩次世界大戰與大蕭條摧毀了許多原本的財富積累,以及當時的高累進稅政策。
皮凱提認為,各國政府應積極改革稅制,減低財富過度集中的趨勢,否則將危害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我們也很可能回到十九世紀那種貧富極度不均的景況。
本書出版後造成十分罕見的討論熱潮,在經濟學界引起強烈迴響,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亦撰文解析讚許,推崇「此書將改變我們思索社會與研究經濟學的方式」。
【名家推薦】
「今年甚或往後十年ZUI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克魯曼 Paul Krugma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一部切合時局的重要作品。」
——史迪格里茲 Joseph Stiglitz,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對一個舊主題提出新穎而有力的貢獻。」
——索洛Robert M. Solow,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經濟思想的分水嶺之作……將會影響往後的經濟分析(或許也包括政策制定)。」
——米蘭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前世界銀行資深經濟學家
「光是確立這項事實的貢獻就值得一座諾貝爾獎。」
——桑默斯Lawrence H. Summers,前美國財政部長、前哈佛大學校長
「對資本主義內在動力的權WEI性論著。」
——羅德里克Dani Rodrik,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經濟學教授
作者資料
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
巴黎經濟學院(PSE)、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EHESS)教授。二十二歲便獲得倫敦政經學院及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隨後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任教,一九九五年返回巴黎,陸續擔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研究員、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教授、巴黎經濟學院教授。經常替《解放報》撰寫專欄,偶爾替《世界報》撰寫社論。對經濟發展以及所得與財富分配之間的相互關係有重要的歷史與理論研究成果,針對高所得群體占國民所得份額的長期演變,他也是文獻累積的主要推手,如今都收在「高所得資料庫」(WTID)。二○○二年獲得法國ZUI佳青年經濟學家獎,二○一三年獲得葉留揚森獎(Yrjo Jahnsson Award),是專門表彰對經濟學研究有重大貢獻的四十五歲以下歐洲經濟學家的重要獎項。
目......................次
引論
第YI部:所得與資本
1 所得與產出
2 經濟成長:現實與假象
第二部:資本∕所得比的演變動態
3 資本的形態轉變
4 從舊歐洲到新世界
5 資本∕所得比的長期發展
6 二十一世紀勞務所得與資本所得的相對占比
第三部:分配不均的結構
7 分配不均與集中化:初步概念
8 兩個世界
9 勞務所得的分配不均
10 資本所有權的分配不均
11 個人才能與財產繼承的長期趨勢
12 二十一世紀的財富不均
第四部:二十一世紀的資本規範
13 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國家
14 反思累進所得稅
15 資本稅
16 公共債務問題
結論
誌謝
注釋
章節細目
圖表目次
基本詞彙對照
拿到这本《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台版平装版,心里真是有点小激动。一直以来,关于贫富差距、资本积累的讨论都充斥着各种新闻和社论,但总觉得隔靴搔痒,不够深入。托玛·皮凯提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他提出的核心观点,比如r>g(资本回报率大于经济增长率)如何驱动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更是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终于有机会亲手翻阅这本书,感觉就像是获得了一把能够深入剖析现代经济社会肌理的钥匙。 从书的装帧和纸质来看,卫城出版的版本确实很用心,拿在手里触感温润,字迹清晰,阅读体验很舒适,这对于一本厚重的学术著作来说,是很重要的加分项。虽然封面设计相对简洁,但“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几个大字,加上作者托玛·皮凯提的名字,就已经足够吸引眼球。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大量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来支撑其宏大的论点。毕竟,经济学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其解释现实世界的能力,而数据的支撑是检验这一能力的重要标准。这本书能否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悬殊的财富分配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视角,我拭目以待。 我曾有幸在一次学术讲座中听闻过关于《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一些片段介绍,当时就被其触及的现实意义所震撼。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深刻的社会和政治议题,它影响着教育、医疗、机会均等,甚至民主制度的稳定性。皮凯提的研究,据说横跨了几个世纪的历史数据,试图揭示财富分配的长期趋势,这无疑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 这本书的厚度也预示着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不会期望一口气读完,而是打算将其作为案头书,在闲暇时细细品读,尤其是在遇到某个经济现象或者社会问题时,能够翻阅书中相关的章节,寻找更深层次的解释。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庞杂的历史数据、经济模型和社会理论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而有力的论证体系的。 这本书的到来,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是一次智识上的洗礼。我希望能通过阅读它,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资本的力量是如何在现代社会运作,以及这种运作对我们的生活、对未来的社会结构会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评分终于入手了这本【中商原版】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一直以来,关于贫富差距、阶层固化等社会议题,总是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焦虑,而托玛·皮凯提的名字,以及他在这本书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总是在各种讨论中被提及。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分析框架,来解释为何在过去几十年里,财富的增长似乎并没有惠及到所有人,甚至反而加剧了不平等。特别是他关于资本回报率(r)长期以来高于经济增长率(g)的论证,我迫切想知道其背后的数据支持和推理过程。 这本书的平装版本,拿在手里感觉很扎实。卫城出版的质量,也让人感觉很可靠。我尤其看重的是,书中能否提供丰富的历史案例和数据,来支撑其宏大的理论。毕竟,理解当下的经济现象,离不开对历史脉络的梳理。 我打算将这本书作为我的“常备书”,在遇到相关的经济新闻或社会现象时,随时翻阅,从中汲取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构建起一个关于资本与财富分配的立体认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这本书的深度和厚度,预示着它将是一次不轻松的阅读旅程,但我相信,这也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智识探索。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出资本如何在21世纪继续塑造我们的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
评分收到这本《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台版平装,真的有种“久闻大名,今日得见”的激动。托玛·皮凯提这个名字,在经济学界和媒体上出现的频率之高,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尤其是它所揭示的关于资本回报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更是直指当前社会最敏感的神经——贫富差距。 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是否能够提供足够详实、跨越历史的数据支撑。毕竟,一个世纪的经济变迁,其背后的逻辑和趋势,绝非一日之功能够洞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部宏大的编年史,用数据说话,勾勒出资本如何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影响财富的集中与分散。 这本书的尺寸和排版,卫城出版的质量一如既往地令人放心。平装版的设计,也让它更具可读性和便携性,我可以在咖啡馆,也可以在旅途中,随时随地沉浸在作者的经济思想世界里。 我想,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试图用一种更为宏观和历史的视角,去解释我们当下所面临的许多棘手问题。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仅是经济学家的研究课题,它更是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影响着社会公平的根基。 我非常期待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资本的逻辑,去审视经济增长的代价,去思考我们该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未来。
评分拿到这本【中商原版】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感觉沉甸甸的。虽然是平装版,但这本书的分量和内容,足以让任何对当下经济社会现状感到困惑的人,燃起探究的兴趣。托玛·皮凯提的名字,早已与“资本”、“财富”、“不平等”这些关键词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一直对经济学中那些能够解释宏大现象的理论充满好奇,而《二十一世纪资本论》无疑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一部。书中关于r>g这一核心论断,据说能够解释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对于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翻开书页,卫城出版的字迹清晰,阅读起来很舒适。我特别在意的是,作者是如何运用大量的历史数据来构建他的理论框架的。毕竟,经济规律的揭示,离不开对过去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 这本书的厚度,也意味着它需要我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我不会把它当作一本快餐读物,而是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本需要细细咀嚼、反复回味的学术著作。我希望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步建立起对资本运作及其社会影响的系统性认知。 我想,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或许在于它能够提供一种超越日常新闻和碎片化信息的深度理解。它能否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财富是如何在资本主义体系中进行积累和分配的,以及这种分配方式的长期后果。
评分收到台版《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心情还是挺复杂的。托玛·皮凯提这本巨著,在出版后引发了全球性的讨论,我也一直关注着。关于贫富差距加剧,资本如何继续积累,以及这些趋势对社会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 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通过纵贯几个世纪的详实数据,来论证其核心观点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能够将如此海量的信息梳理并形成具有说服力的论证,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宏观视角。 这本书的装帧,从细节上看,卫城出版的用心之处还是能够感受到的,纸质和印刷都属上乘,这对于一本需要长时间阅读的学术著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把它放在书桌一角,每次看到它,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 我并不指望一口气读完,而是希望把它作为一次深入的“对话”。在阅读过程中,我会尝试去理解作者提出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数据背后的逻辑,并思考它们与我所处的现实世界有哪些联系。 我想,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或许是它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直接触及,它不是回避,而是直面这些挑战,并试图提供一种基于证据的解释。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更清醒地认识到资本的力量,以及它在我们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