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名著丛书:童年的秘密 中小学教辅 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教育经典名著 家教方法 儿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童年的秘密 中小学教辅 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教育经典名著 家教方法 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玛丽亚·蒙台梭利 著,单中惠马荣根 译
图书标签:
  • 外国教育名著
  • 童年教育
  • 教育理论
  • 教师用书
  • 教育经典
  • 教辅资料
  • 中小学
  • 家教方法
  • 儿童心理学
  • 教育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布克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174759
商品编码:14350696809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大32
出版时间:2005-01-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外国教育名著丛书:童年的秘密
            定价 17.80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版次 2
出版时间 2005年01月
开本 大32开
作者 (意)玛丽亚·蒙台梭利
装帧 平装-胶订
页数
字数
ISBN编码 9787107174759
重量 285


内容介绍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家。本书研究了六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列举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例子,分析了幼儿心理歧变的种种表现以及成人与儿童的冲 突,论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父母的职责。本书是作者对“童年的秘密”所做的探索和解答,对儿童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有助于人们了解儿童,了解儿童对人类的贡献。



目录

蒙台梭利与她的儿童教育观……………………………………  1 

童年的秘密………………………………………………………  1 

前言………………………………………………………………  7 

序…………………………………………………………………  9 

导论…………………………………………………………………19 

    **部分 

1.儿童时期……………………………………………………… 23 

    儿童与心理分析………………………………………………24 

    童年的秘密…………………………………………………  25 

2.被告…………………………………………………………… 28 

3.生物学的插曲………………………………………………… 32 

4.新生儿………………………………………………………… 36 

    一个不相容的环境……………………………………………36 

5.天赋本能……………………………………………………… 41 

6.精神的胚胎…………………………………………………… 43 

    实体化………………………………………………………  43 

7.心理的发展…………………………………………………… 50 

    敏感期…………………………………………………………50 

    敏感期的分析…………………………………………………54 

    观察与实例……………………………………………………59 

8.秩序…………………………………………………………… 61 

    内部秩序………………………………………………………67 

9.智力…………………………………………………………… 71 

10.生长的障碍……………………………………………………81 

    睡眠  …………………………………………………………81 

11.行走……………………………………………………………85 

12.手………………………………………………………………89 

    基本的活动……………………………………………………92 

13.节奏……………………………………………………………96 

14.人格的替换……………………………………………………99 

    热爱环境    …………………………………………………101 

15.运动……………………………………………………………104 

16.缺乏理解力……………………………………………………107 

17.爱的智慧………………………………………………………110 

    第二部分 

18.儿童的教育……………………………………………………115 

    我们的方法的起源……………………………………………119 

19.观察与发现……………………………………………………124 

    重复练习……………………………………………………124 

    自由SHOU*选择……………………………………………………125 

    玩具…………………………………………………………126 

    奖励与惩罚…………………………………………………127 

    肃静…………………………………………………………128 

    尊严…………………………………………………………130 

    纪律…………………………………………………………133 

    书写与阅读…………………………………………………134 

    对身体的影响………………………………………………138 

20.方法…………………………………………………………139 

21.娇生惯养的儿童……………………………………………145 

    正常化………………………………………………………149 


22.教师的精神准备…………………·………………………151 

23.歧变…………………………………………………………156 

    神游…………………………………………………………157 

    障碍…………………………………………………………158 

    治愈…………………………………………………………160 

    依附…………………………………………………………162 

    占有欲………………………………………………………164 

    权力欲………………………………………………………166 

    自卑感………………………………………………………168 

    恐惧…………………………………………………………171 

    说谎…………………………………………………………173 

24.对身体健康的影响…………………………………………177 

    第三部分 

25.成人与儿童的冲突…………………………………………181 

26.工作本能……………………………………………………183 

27.两种不同的工作……………………………………………187 

    成人的工作…………………………………………………188 

    儿童的工作…………………………………………………190 

    两种工作的比较……………………………………………191 

28.ZHI名品牌本能……………………………………………………195 

29.作为一个教师的儿童………………………………………202 

30.儿童的权利…………………………………………………204 

    父母的使命…………………………………………………209 

蒙台梭利生平和著作年表………………………………………211




《爱弥儿:论教育》 ——卢梭思想的光辉,点亮生命成长的智慧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如何培养一个健全、独立、有价值的生命?当今社会,教育的意义与实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反思。家长们在焦虑中寻找方法,教育者们在迷茫中探索方向。此时,重读一部被誉为“教育圣经”的伟大著作,或许能为我们拨开迷雾,找到那条通往真正教育的坦途。 让·雅克·卢梭的《爱弥儿:论教育》并非一本简单的育儿手册,也不是一套刻板的教学指南。它是一部洋溢着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辨的巨著,是作者倾注毕生心血,对人类自然天性、社会文明以及生命成长规律进行深刻洞察的结晶。在这部著作中,卢梭以其独特的笔触,勾勒出一个理想的教育蓝图,其思想的深邃与前瞻性,跨越几个世纪,至今仍闪耀着不朽的光芒,给予我们无尽的启迪。 一、 拥抱自然,回归本真:童年是自由成长的黄金时期 卢梭的核心观点,在于他坚信“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种“枷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社会文明对人性的束缚与扭曲。因此,他倡导“回归自然”,将自然视为教育的最高准则。这并非意味着要将孩子完全置于荒野,而是要遵循孩子的天性,尊重其发展的内在规律。 《爱弥儿》首先颠覆了传统教育中将儿童视为“缩小版的成人”的观念。卢梭认为,儿童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成长节奏。他们拥有纯真、好奇、渴望探索的天然禀赋。教育的首要任务,便是保护这份宝贵的“天性”,不被成人世界的偏见、习俗和不当干预所扼杀。 在书中,卢梭详细阐述了如何在不同年龄阶段,以顺应自然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从婴儿时期的身体发育、感官体验,到孩童时期的直接观察、动手实践,再到少年时期的理性思考、道德培养,每一步都充满了对儿童心智发展的细腻体察。他强调,儿童的知识不应来自于死记硬背的课本,而是来自于对真实世界的直接体验。通过游戏、游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孩子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当爱弥儿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时,卢梭不会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种“无为而治”的教育理念,恰恰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而非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对童年期自由探索的重视,与当前强调“玩中学”、“项目式学习”等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再次印证了卢梭思想的超前性。 二、 经验至上,感官为先:在实践中塑造智慧的灵魂 卢梭对理性与感官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并非源于空洞的理论,而是来自于感官的直接经验。因此,他主张“感官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户”。在《爱弥儿》中,教育过程被设计成一场充满趣味与挑战的“实践之旅”。 爱弥儿的学习,不是坐在教室里听讲,而是在生活中学习。当他需要学习测量时,他会被带到森林里,学习如何测量树木的高度;当他需要学习地理时,他会被带到野外,学习如何辨认方向、认识地形。这些经历,让知识变得鲜活、具体,与生活紧密相连。他不会去死记硬背星辰的名字,而是会去观察星空的轨迹;他不会去背诵历史的年代,而是会通过考察遗迹去感受历史的厚重。 卢梭强调,每一个感官的训练,都是对心智的启迪。通过触摸、嗅闻、聆听、观察、品尝,孩子能够获得最真实、最直接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强调经验与实践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实际能力,更能塑造他们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习惯。 他反对过早地向孩子灌输抽象的道德观念,认为道德的养成,必须建立在对“人”的深刻理解之上。只有当孩子经历了人生的各种境遇,体会了爱恨情仇,才能真正理解道德的意义,并在实践中习得真正的德行。这种“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在现实教育中,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 道德的培养:以榜样引导,以理解为基石 不同于许多将道德教育视为说教的著作,《爱弥儿》中的道德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过程。卢梭认为,真正的道德,并非来自外在的强制,而是源于内心的自觉。 在早期,爱弥儿的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负面教育”和“榜样示范”上。卢梭认为,在孩子形成独立判断能力之前,成人最重要的是避免给他们灌输不正确的观念,以及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爱弥儿的导师,就是这样一个沉默而智慧的引导者,他用自己的行为,而非言语,去影响爱弥儿。 随着爱弥儿的长大,卢梭开始引导他认识社会,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会通过“不平等的体验”,让爱弥儿感受他人的不易,从而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例如,他可能会安排爱弥儿去体验一些体力劳动,让他理解不同职业的辛苦。 卢梭特别强调“同情心”的重要性。他认为,同情心是人类最自然、最宝贵的情感,是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础。通过让他人设想,理解他人的感受,孩子才能够真正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到了青年时期,爱弥儿开始接触更复杂的社会问题,学习历史、法律、政治等知识,从而形成更成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卢梭认为,真正的公民教育,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之上的。只有理解了社会存在的必要性,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才能培养出热爱社会、贡献社会的优秀公民。 四、 情感的滋养:爱与尊重,是教育的灵魂 在《爱弥儿》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孩子深沉的爱与尊重。卢梭的教育观,其核心在于“爱”。他认为,爱是教育的动力,是连接师生、亲子关系的纽带。 他批判了那种以惩罚和恐吓为手段的教育方式,认为这种方式只会扼杀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变得胆怯、虚伪。相反,他提倡以“爱”为出发点,用耐心、理解和鼓励去引导孩子。 书中,导师对爱弥儿的关怀无微不至,他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爱弥儿生活中的伙伴、心灵的导师。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爱弥儿能够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困惑,从而建立起深厚的信任。 卢梭还强调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生活。因此,导师的角色,逐渐从主导者转变为一个旁观者和支持者,让爱弥儿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最终成为一个能够自我完善的人。 五、 历久弥新的思想,给现代教育以深刻启示 《爱弥儿:论教育》并非一本躺在书架上的古老著作,它是一本充满生命力的思想指南。在现代教育日益强调应试、功利化的今天,重读卢梭的教育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尊重儿童天性,回归教育的本质。 卢梭提醒我们,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天性,而非塑造一个符合社会期望的“标准件”。 强调经验与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死记硬背的知识不再是最重要的,而是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的能力,才能让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注重情感与品德,塑造健全的人格。 冰冷的知识无法造就一个完整的人,真正的教育,在于滋养孩子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品德,让他们成为有爱、有责任感的人。 以榜样为引,以理解为基,奠定健康的道德根基。 道德的养成,不是靠强制灌输,而是靠榜样引导和内心的自觉。 《爱弥儿:论教育》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超越了时代,直击教育的本质。它告诉我们,教育不是一场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场生命的唤醒,是一次人格的塑造,是一趟通往真正自由与幸福的旅程。读懂《爱弥儿》,或许我们就能在教育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播撒下智慧的种子。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专著,内容实在太具有颠覆性了!这本书完全跳脱了传统的“宏大叙事”,转而深入探讨了“微观尺度”和“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作者挑战了许多被奉为圭臬的现代主义规划原则,并引用了大量关于步行尺度、公共空间的心理学研究案例。比如,它用数据说明了街道的宽度如何影响邻里间的互动频率,以及低层、混合用途的社区结构如何比单调的高层塔楼更能促进社区活力。书中对“可步行性”的论述尤其精辟,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每天生活的街区设计,发现许多不便其实并非偶然,而是特定设计哲学的结果。这本书的论证逻辑清晰有力,配有大量对比鲜明的案例分析图,读起来非常引人入胜,迫使我开始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栋建筑和每一条道路,是一本对城市生活有实际指导意义的重量级著作。

评分

这本关于近代物理学的入门读物简直是太棒了!我一直觉得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遥不可及的“高深莫测”,但这本书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和图示,把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转化为我们可以理解的直观画面。作者似乎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他从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讲起,一步步引导我们进入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概念。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回避那些悖论和尚未解决的难题,反而将它们作为引人入胜的故事线索,激发读者去探索。比如,书中对“薛定谔的猫”的探讨,描述得既严谨又充满了哲学思辨的乐趣,让我不禁思考了观察者在物理世界中的角色。对于理工科背景不深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坚实的桥梁,它让你在享受知识带来的震撼之余,还能保持阅读的愉悦感,完全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宇宙奥秘充满好奇心的人。

评分

哇,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古希腊哲学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让我对西方文明的源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学术著作,而是用非常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是如何思考、如何辩论,以及他们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连锁反应。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比了不同学派之间的观点碰撞,那种思想的火花真是令人着迷。比如,书中对于“理型论”的阐述,从抽象的哲学层面落到了日常生活的实际案例中,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勉强跟上节奏,甚至开始在生活中寻找那些“永恒不变的本质”。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都变得更有条理了,看待很多社会现象也有了不同的角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人文历史和哲学思考感兴趣的朋友,它绝对能让你在精神层面得到一次酣畅淋漓的洗礼。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评论集,那文字的密度和情感的张力真是让人窒息又着迷。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梳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巨匠的作品脉络,而是聚焦于特定历史时期——革命前夜、斯大林高压统治下的知识分子精神困境。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尤其是在分析人物内心挣扎时,那种深切的同理心让人仿佛能呼吸到那个时代的寒冷空气。书中穿插了大量未曾公开的私人信件和日记片段,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些文学巨人的认知,揭示了他们在创作背后的巨大勇气和无奈。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在看文学评论,不如说是在体验一场深刻的人性探索之旅。它迫使你去直面极权对个体自由和灵魂的腐蚀,那种压抑感和反思的深度,久久不能散去,绝对是一部思想深刻的佳作。

评分

说实话,我很少看这类专注于地方志和民俗学的书籍,但这一本关于江南水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完全抓住了我。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清单式罗列,而是一篇篇充满温度的田野调查报告。作者用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那些正在消逝的手工艺——比如特定纹样的扎染、复杂精妙的榫卯结构,以及那些古老的水上戏曲的唱腔。书中的图片质量极高,色彩沉静而富有韵味,仿佛能让你闻到空气中湿润的泥土和水汽的味道。更难得的是,它记录了那些手艺人的口述历史,他们的坚守、他们的骄傲与失落,让这些文化符号立刻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人情味。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传统技艺背后,都蕴含着几代人的智慧和生活哲学,看完后感觉对“家乡”和“传承”这两个词有了全新的、更厚重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