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盘快思X投资慢想 当理查·蒙格遇见达尔文》 港台原版 金融投资
原书名:Investing: The Last Liberal Art, 2nd Edition
作者:羅伯特·海格斯壯(Robert G. Hagstrom)
譯者:陳民傑
出版社:寰宇 
出版日期:2017/06/0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451932
叢書系列:智慧投資
規格:平裝 / 33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 百萬暢銷鉅作《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作者海格斯壯zui新力作!
● 挑戰查理.蒙格「多元思維框架」具現化的大膽嘗試
● 全書將串起達爾文《物種起源》發想、牛頓「萬有引力」思維、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解析、福爾摩斯的邏輯推演乃至於查理.蒙格普世智慧,是顛覆傳統投資思維的野心之作!
● 這絕對不是一本告訴你如何選股的書,但對於投資你將會有嶄新的思考方式!
  羅伯特.海格斯壯認為,我們越來越習慣凡事以zui快的速度滿足需求,特別是投資。因此,本書將反其道而行,他將帶領讀者探索經濟學以外一系列領域的基本投資概念,包括物理學、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甚至是文學。舉例來說,書中說明了達爾文進化論如何挑戰效率市場,以及如何將文學的閱讀策略有效地應用於投資研究。
  基於查理.蒙格著名的「多元思維框架」概念,海格斯壯認為做出良好的投資決策不能僅靠充分的金融理論及知識,必須在普世的博雅教育中學習新知以融會貫通,方能在zui後一門的人文學科──「投資」中真正脫穎而出。
  特別收錄【聖約翰學院名著選讀書單】
  聖約翰是一所以「名著選讀學程」(Great Books program)而聞名的人文教育綜合大學,該校學生將閱讀文學、哲學、神學、心理學、物理學、生物學、政治學、經濟學與歷史等領域的經典名著,可以說是貫徹查理所謂學投資前,先融會普通知識的根本概念。
名人推薦
  作者在本書裡面,成功的讓讀者學習查理.蒙格「多元思維模型框架」和「跨領域思考」這兩個重點思維,這個成就非常驚人!──雷浩斯 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我在書中的「心理篇」獲得前所未見的投資靈感!查理.蒙格曾建議想在投資成功的人,應該大量閱讀不同的學科,就像在《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中提到各領域的博雅知識,真正啟發大眾了解投資的本質。──霍華.馬克斯 《投資zui重要的事》作者、橡樹資本管理公司創辦人
  成功的投資需要持續的努力和敏銳的心智。事實上,你還可以使用一套完整的系統而非僅持一支螺絲起子來達成投資的目標,就像本書中海格斯壯採用多學科的思維方法,為你提供來自各研究領域且令人嘆為觀止的想法。有機會的話,我很希望能提早二十五年就閱讀到這本書。──麥可.莫布新 《魔球投資學》作者
作者簡介
羅伯特.海格斯壯 Robert G. Hagstrom
  美盛集團(Legg Mason)投資顧問職行長
  紐約時報暢銷著作《勝券在握》(The Warren Buffett Way)(中文第三版中譯:《巴菲特的勝券在握之道》)作者,本書全球至今銷售超過百萬冊。被《時代》雜誌譽為「許多人觀摩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卻無人比海格斯壯描寫得更好。」
  海格斯壯致力於投資著作,並包含了多本闡述巴菲特投資理念的作品。其作品包括:
  The Warren Buffett Portfolio: Mastering the Power of the Focus Investment Strategy
  The Essential Buffett: Timeless Principles for the New Economy
  The NASCAR Way: The Business That Drives the Sport
  The Detective and the Investor: Uncovering Investment Techniques from Legendary Sleuths
譯者簡介
陳民傑
  1980年生,馬來西亞人,曾任職報社編輯、記者,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目錄
推薦序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普世智慧的藏寶圖   雷浩斯
序 投資:zui後一門的人文學科 
 
第yi章 多元思維模型框架 來自查理.蒙格的普世智慧       
第二章 物理學 牛頓所學到的,就是歷史一再重複的事實   
第三章 生物學 無時無刻都在上演著生存競爭,只有適者生存   
第四章 社會學 我可以計算天體的運行,但無法計量人心的瘋狂       
第五章 心理學 投資人必須接受的是,往往無法察覺到自己正在做出壞決策   
第六章 哲學 無序不過就是對秩序的誤解       
第七章 文學 誰說福爾摩斯不能教我們投資?
第八章 數學 一位坐在敞篷車裡的女孩,勝過電話簿裡的五位   
第九章 決策 學習操盤高手的快思慢想   
 
謝詞       
聖約翰學院名著選讀書單   
參考書目
序
推薦序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普世智慧的藏寶圖
  市面上有關巴菲特的書很多,但是寫到查理.蒙格的書卻很少,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查理.蒙格太難懂了。」
  查理.蒙格幾乎可以被稱為世界上zui有智慧的人,如果你看過他在南加大的演講稿,就能感受到他令人費解的深邃智慧,他每年在Daily Journal的年度問答會就像是蒙格版的波克夏股東會,網路上流傳問答筆記深受所有投資人的歡迎。
  查理.蒙格推崇的「普世智慧」,就是將所有的問題採取「系統化思考」的解決方案,而一個巨大的系統之內必定包含許多的子系統,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將子系統一一拆解,並且探索其結構,同時又要看出關聯性。
  我將這樣的普世智慧稱為「查理.蒙格學說」,他分為七個主要重點:
  「多元思維模型框架」、
  「能力圈」、
  「反過來想」、
  「人類誤判心理學」、
  「檢查表」
  「跨領域思考」、
  「魯拉帕路薩(lollapalooza)效應」。
  本書的作者羅伯特.海格斯壯zui著名的是他撰寫的《勝券在握》系列書,但是比起《勝券在握》,我對這本《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的評價更高,這本書並不是在探討查理.蒙格的生平或者替他的論點做闡述,而是談如何實踐「查理.蒙格學說」。
  作者在這本書裡面,成功的讓讀者學習查理.蒙格「多元思維模型框架」和「跨領域思考」這兩個重點思維。這個成就非常驚人,要在一本書內完成這個巨大的工作可以說是近乎不可能,但他還是辦到了!
  我特別喜歡本書第三章生物學的部分,其中生物學與經濟學類比的觀點解答了我許多思考上疑惑,第四章群眾智慧與烏合之眾的論點更是深入地解釋了集體行為如何提高或降低輸出功率。第七章的文學篇則讓你能更徹底提高閱讀的效益。
  實踐「查理.蒙格學說」是很困難的,而本書如同一個鷹架,讓你更輕鬆地搭上「查理.蒙格學說」的巨大階梯。透過這本書,你無疑能讓自己的思考更接近蒙格想表達的意境,但你必須一個一個章節的逐步閱讀,才能理會作者想談的思考模式。
  如果你從未探索過「查理.蒙格學說」,本書會讓你感到困惑,甚至認為這本書只是一堆知識的集合體。如果你致力於追求「查理.蒙格學說」所倡導的普世智慧,你會發現這本書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寶庫,值得你花長久的時間深入探討其中的智慧。zui後你會發現,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其實是zui快的道路。
 
 雷浩斯
 價值投資者  財經作家
序
投資:zui後一門的人文學科
 
  二〇〇〇年,我寫了一本書,以人文學科的觀點來理解投資,當時書名是《框架:投資新視野》(Latticework: The New Investing)。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曾在課堂上講述如何追求他所謂的「普世智慧」,這本書的觀點深受他的啟發。如果你不知道誰是查理.蒙格──他是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副董事長,也是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資事業的合夥人,而巴菲特可說是當今世界zui成功的投資人。
  我刻意以「框架」為書名,是為了與查理的思維拉上關係。他所提出的概念「多元思維模型框架」,在投資領域裡眾所周知,有極高的辨識度──至少我是這麼想的。後來我才了解,作者擅長的是寫出作品,而書名的構思與作品的宣傳則是行銷人員的專業。《框架》出版後的第二年,出版社決定以新書名《投資:zui後一門的人文學科》(Investing: The Last Liberal Art)(中文版: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重新推出平裝版。結果怎麼樣?這本書的人氣激增。後來,當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建議我重新校訂後推出第二版的時候,我立即答應。
決定再版,是因為我非常肯定這本書的知識與價值;但更重要的是,我在過去這十年來又累積了不少新知識(至少對我而言是新的知識)。舉個小小的例子,這個新版本中的參考文獻增加了將近一百筆新書目。
  這本書的整體架構維持不變。我們探討物理學、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以及文學領域中主要的心智模型。新的版本增加了一個領域──數學。書的結尾則是關於「決策」的章節。讀過第yi版的讀者,將會再次看到當中的許多經典模型,但每一個章節裡新加入的材料,也會讓你得到實質的新知識與新體悟──這也證明了學習是個持續的過程。
  各位必須牢記一件事:這不是一本告訴你如何投資的書。你不可能在其中找到任何教你選股或管理投資組合的逐步指南。然而,讀完之後如果你願意多花些時間思索這些相當具挑戰性的觀點,對於投資你將會有全新的思考方式,對市場與經濟的運作也會有更清晰的了解。這樣的洞察力不是來自經濟學和金融學教科書,而是得自各個似乎並不相關的學科裡所蘊含的基本事實;而這些都是典型的博雅通識教育中所包含的學科。
  為了建立這樣一種全新的理解,你將會跟著我瀏覽這些學科,探究當中每一個領域的基本核心概念。有時候,我們會從歷史的角度綜覽某個學科,看看該領域的一些概念如何形成、如何發展;然後,我們再來檢視這些概念跟投資市場的關聯。一次閱讀一個章節、進入一個領域,認識一些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偉大思想;我們將從中整合出全新且獨樹一幟的眼光來看待投資。
  我必須坦承,這本書的寫作過程是艱辛的。因為我必須深入鑽研每一個學科,提煉出其中精髓,並且濃縮成一個篇幅有限的章節。這本書採取的是一種概括式且相對簡易的論述方式,這是出於必然而不是缺失。如果你是任何一個學科的專家,你可能會有所批評,或認為我遺漏了某些重要的概念。但你必須明白,如果不這麼做的話,這本書的每個章節會長達百頁,zui終完稿的篇幅可能相當於一部百科全書了。寫作過程中,我相信,相較於把完整內容呈現給少數願意閱讀專業論文的人,以簡短的方式把其中的啟示帶給大多數人才是這本書更重要的目標。因此,我希望你能了解,這本書的內容不得不把每一個學科的闡述限制在zui基本的概念傳達。
  即使如此,許多讀者仍有可能覺得這本書不容易閱讀,挑戰可能不低於我寫作時所面對的。以下兩個層面構成了閱讀的挑戰。第yi、某些章節的內容可能來自你所不熟悉的學科,因此讀起來讓你想起大學時期的密集研討班。無論如何,我希望當中的新觀念能夠帶給你一些刺激,讓你值回票價。第二、因為每個章節所呈現的是完全不同的學科領域,所以你或許得讀到zui後一頁,才能看清這本書帶給你的好處。這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每一個章節都為你帶來一層新的想法。我嘗試點出串連各章節的核心概念,但我的注解無法替代你仔細閱讀與反思後所得到的啟示。
  閱讀這本書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求知慾,以及耐性。我們越來越習慣凡事以zui快的速度滿足需求,因此這本書顯得如此不合時宜。然而我相信,要提升對事物的洞察力,是沒有捷徑可循的──你總是必須從基礎開始。
  透過通識學科來洞悉投資,其核心就在於這種建立在廣泛基礎上的理解。只把目光鎖定在會計、經濟及金融領域,並且掌握這些學科的基本知識,這樣是不夠的。要得到更理想的投資回報,我相信你需要更多知識。心理的求知慾驅動著我們去發掘與運用新的洞見──無論諸如「杜威十進位編碼」這樣的知識乍看之下是多麼地毫無關連。
  投資失誤通常來自於投資者的迷惑。在我看來,我們到目前為止所得到的基本投資知識,尚未足以讓我們全面了解市場的運作,以及投資者在市場裡的行為。難怪我們會迷惑;也難怪我們會失手。當我們不了解某個事物,則往往有一半的機率會做出錯誤決策。如果這本書能夠提升你對於投資市場運作的理解,即使只有一點點,那麼成功的機率也就會往你的方向傾斜一點點。
 
 羅伯特?海格斯壯
 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維拉諾瓦
二〇一二年九月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港台原版”这几个字吸引的,总觉得原汁原味的译本能更好地保留作者的本意。拿到手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有一种沉稳的大气,不像有些国内出版物追求短平快,它更注重思想的深度和广度的铺陈。它不是一本速成手册,而更像是一部需要细细品味的哲学著作。我特别欣赏它在探讨风险管理时所展现出的审慎态度。作者似乎在反复提醒我们:市场永远是对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规则,并建立一个能够穿越周期的体系。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都需要结合自己的实践去消化和吸收,它提供的是一套思考的工具箱,而不是标准答案。我发现,自从开始运用书中的某些“慢想”原则后,我对待短期波动的反应明显迟钝了,这听起来或许是件坏事,但在投资领域,这恰恰是进步的标志——因为你学会了把注意力放回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书架,发现这本书已经被我翻得有点旧了,但它在我心中的地位依旧无可替代。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巧妙地将投资哲学与自然界的进化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宏大而又微观的视角。读起来完全没有枯燥感,反而有一种抽丝剥茧的乐趣。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决策偏差”的分析,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案例,生动地展示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在信息过载和压力之下做出非理性选择的。这让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往的每一次重大投资决策,发现很多失误并非源于信息不足,而是思维框架出了问题。它教会我,投资的战场,首先是内心的修炼场。与那些只谈论技术分析的书籍不同,这本书更关注的是“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好地进行投资。那种深度和广度,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但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起点和持续精进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在股市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量身定做的“清醒剂”!我记得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那种直击灵魂的文字给震住了。它不是那种堆砌着晦涩难懂金融术语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坐在你面前,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剖析着投资世界的本质。我尤其喜欢它探讨的那些关于“人性弱点”的部分,比如我们总是倾向于追涨杀跌,总想着一夜暴富,而这本书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这些盲点。它没有给我任何“必胜秘诀”,反而让我更加敬畏市场,明白了长期主义和独立思考才是真正的护城河。每次读完,都感觉内心深处的那种浮躁被沉淀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静的洞察力。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让你赚多少钱,而在于它能帮你避免多少“愚蠢的错误”。读它,就像给自己安装了一个强大的“情绪防火墙”,让我在面对市场波动时,能多一份淡定和从容。强烈推荐给所有在投资之路上感到迷茫的朋友们,它会带你找到真正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次深度的“精神按摩”,让人在喧嚣的市场噪音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清晰。我过去常常陷入各种“信息焦虑”,总觉得不看盘、不关注热点就会落伍。但这本书的“慢想”哲学,恰恰是治愈这种焦虑的良药。它用达尔文式的眼光,审视投资的“生态系统”,强调环境适应性和长期生存能力远比短期的爆发力重要得多。我喜欢作者那种不急不躁、娓娓道来的态度,仿佛他已经看透了市场的所有起伏,现在只是耐心地引导我们去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可以立刻变现的技巧,它的回报是缓慢而深远的——它重塑了你的思维模式,让你从一个投机者,逐渐蜕变为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这本书是那种,你可能需要隔一段时间就重读一次的案头常备书,每次重温,都会有新的感悟和体会在里面。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极其巧妙,每一章都像是一块精心打磨的拼图,最终构成了一幅关于理性投资的全景图。我是一个比较注重逻辑和体系的读者,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停留在描述现象,而是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驱动力——无论是市场结构、人类心理,还是历史的循环。有一段论述关于“能力圈”的界限划分,对我启发极大。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亏钱,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圈,或者说,太容易被外界的热闹声音诱导,去触碰那些本不该碰的领域。这本书的语言虽然深刻,但绝不晦涩难懂,它有着一种跨越文化障碍的普适性智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金融世界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集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更清晰地预判潜在的风险点和价值洼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