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广东方言与文化探论(B1)
原价:36.00元
作者:邵慧君,甘于恩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306029492
字数:268000
页码:2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广东各地方言(尤其是粤语)语音、词汇、语法研究为主,兼及词语考释、方言与文化之关系,旨在探讨与呈现广东方言特性,深入认识广东方言特点,为总结具有汉语特色的语言学理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全书分四编:第一编着重研究粤语语音特点,加深对粤语总体特点和各地特色的认识;第二编探讨粤语词汇与语法特点,对广东部分地区方言的单复数形式、词汇系统、人称代词、形容词重叠以及特殊句式进行详细考察;第三编对一些重要词语的语源进行探究,追寻粤语词语的发展变化;第四编讨论广东方言与文化的关系,回顾和展望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粤语研究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研究。本书对提升方言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更好地开展岭南文化研究具有颇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语音
 粤语小称变音与“儿”尾综述
 韶关本城话中的变音
 广东茂名粤语小称综论
 广东四邑方言语音特点
 广东西江流域粤语语音特点概述
 粤西茂名粤方言语音特点综论
 粤方言阳声韵尾及入声韵尾的分化模式及成因初探
第二编 词汇语法
 广东四邑方言词汇特点
 广东西江流域粤语词汇及语法特点概述
 廉江市粤客词汇相似度的计量分析
 广东粤方言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形式
 广东四邑方言代词系统的综合考察
 广东四邑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的综合研究
 广东四邑方言的“减”字句
第三编 词语考释
 广州话“听日”的语源
 广州话“寻日”的语源
 释“办馆” 
第四编 方言与文化
 广东方言与岭南文化
 广州方言与广府文化
 潮汕方言与潮汕文化
 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
 20世纪90年代广府文化研究概述
 20世纪90年代潮汕文化研究概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粤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后记
作者介绍
邵慧君,女,1966年生,上海人。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校级培养对象。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师从汤珍珠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至1994年就读于暨南大学中
文摘
序言
这次阅读体验,可以说是对我认知边界的一次拓展。我原以为自己对这个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本书中提供的许多新颖的视角和前沿的研究成果,让我感到知识的海洋是多么的浩瀚无垠。作者似乎对全球范围内的最新动态都有所追踪,并在关键节点引入了跨学科的交叉论证,这种兼容并蓄的态度非常值得称赞。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和案例分析也极其扎实可靠,每一个论点都有据可循,而非空穴来风。我发现自己时不时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些挑战性问题,这促使我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式,从一个更批判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递,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世界更深层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我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和活跃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组织结构,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它不是简单的线性叙述,而是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作者在章节的划分上考虑得非常周全,每一个部分都承接上文、开启下篇,过渡自然得仿佛浑然天成。更令人称道的是,书中对不同主题的侧重点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广度的覆盖,又兼顾了深度的挖掘,避免了泛泛而谈的弊病。特别是当涉及到复杂的分析模型时,作者没有直接堆砌公式,而是先用清晰的图表和流程图进行可视化展示,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门槛。我特别喜欢那种“宏观铺垫——中观展开——微观聚焦”的写作节奏,让人能始终把握住全局,又不至于遗漏重要的细节。这种精妙的结构设计,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该领域的读者,也能快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是被作者的学术背景所吸引的,毕竟在相关领域,ta可是有着相当的声望和独特的见解。然而,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的,是其行文的逻辑性和流畅度。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深奥、晦涩的理论,用一种极其平易近纳、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出来。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没有遇到需要反复回读才能理解的段落,这在学术著作中是相当难得的。尤其是在阐述核心观点时,作者总能巧妙地穿插恰当的比喻和生动的案例,使得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变得具象化、可感知。这种叙事手法的成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读者的尊重。我感觉作者不是高高在上地“教导”我们,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向导,引导着我们一步步探索知识的殿堂。读完第一章后,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促使我连续熬夜把它读完,实在是因为文笔太引人入胜了。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定价虽然不算便宜,但综合其装帧质量、内容深度和学术价值来看,性价比是无可挑剔的。我通常对那些定价虚高的书籍持保留态度,但对于这本,我心甘情愿地认为物超所值。它不是那种读过一遍就束之高阁的“速食”读物,而是那种可以反复研读、每次都能获得新体会的“常青树”级别的著作。我甚至已经开始考虑,是否应该购买一个精装典藏版来收藏。对我而言,投资一本真正能提升自我、拓宽眼界的书籍,永远是值得的。这本书带来的知识复利效应是长期的,它已经悄然融入了我的日常思考和工作方式之中。如果说有什么遗憾,大概就是希望作者能尽快推出后续的姊妹篇吧,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Ta在其他领域的更多洞察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中透着现代感的色调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记得当时是在一家独立书店里偶然发现它的,书脊上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闪烁着低调而又迷人的光芒,让我忍不住想把它拿起来翻阅。内页的纸张选材也颇为考究,触感细腻,油墨的印刷质量上乘,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装帧的工艺看得出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拿在手上分量适中,既有实体书的厚重感,又方便携带。特别是扉页的设计,简约却不失韵味,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旅程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整体气质,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知识的书籍,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一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良苦,这种对书籍品质的坚持,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甚至会特意把它放在客厅的书架上,作为空间装饰的一部分,因为它本身的美感就足以成为一道风景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