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武術傳統名拳縱覽:齊魯武術(附DVD光盤)
原價:26.00元
作者:王開文
齣版社:人民體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00935209
字數:206000
頁碼:25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山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這塊土地上誕生和發展起來的齊魯文化,備受世人注目。齊魯之邦自古民風淳樸,人傑地靈,産生過孔子、孟子這樣的對中華民族品格有過重大影響的偉大思想傢。這裏更是兵傢故裏,名將鄉邦,不僅尚武崇義之風熾烈,藝精德良,而且高手輩齣,遍於四方。
齊人尚武而崇智,魯人講武而守義,這些優秀品質和人文精神為中華民族的文明與進步産生瞭巨大影響。著名文化史學傢錢穆曾在中國曆史精神中談到,“山東人是中國標準人”“是正統的中國人”。
《齊魯武術》作為《中華武術傳統名拳縱覽》叢書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融可讀性、知識性、普及性和專業性於一體,史話互助,圖文並茂,簡明扼要地敘述瞭齊魯武術的曆史淵源和兵學傳統,評介瞭山東武術名人的突齣事跡,探討瞭齊魯武術與齊魯文化的共生關係,並著重對山東武術流行的主要拳種進行瞭闡論與考證。為瞭重點介紹山東特色拳種,本書有選擇性地提供瞭三個拳種4個套路的錄像資料,使用立體形象來充實文字內容。總之,本書力圖以全新的視角,引領讀者感受齊魯武術文化的原始風情與曆史沿革的總體概貌。
目錄
第一章 齊魯文化與武術概述
第一節 齊魯的由來
一、遠古時代的山東風貌
(一)燦爛的史前文化
(二)悠久的古史傳說
(三)後羿代夏與“少康中興”
(四)成湯滅夏
(五)商奄故地
(六)周族興起與武王剋商
二、齊國的由來
(一)太公望受封齊國
(二)“齊”國之得名與齊都營丘
(三)因俗簡禮與尊賢尚功的國策
三、魯國的由來
(一)伯禽封魯
(二)煬公徙魯
第二節 齊魯武術源流概述
一、齊魯武技起源
二、齊國武技概述
三、魯國武技概述
四、齊魯武技風格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五、山東武術的流變與發展
(一)秦漢時期的山東武術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山東武術
(三)隋唐五代時期的山東武術
(四)宋元明清時期的山東武術
(五)民國時期的山東武術
(六)新中國成立後的山東武術
第二章 齊魯武術文化與武術名人
第一節 齊國兵學與武術文化
一、齊國兵學及其對武術的影響
(一)齊國尚武崇智精神與兵學傳統
(二)孫子兵法與中華武術
二、齊國名將
第二節 山東武術名人
第三節 山東農民運動與武事活動
第四節 《水滸》對武術的影響
第三章 近現代山東武術流行的主要拳種
第一節 山東拳種概述
第二節 發源於山東的特色拳種
一、螳螂拳
二、孫臏拳
三、查拳
四、文聖拳
五、四通捶
六、牛郎棍
七、地龍經
八、戚門十三劍
第四章 螳螂拳舉要
第一節 螳螂拳流派與師承
一、梅花螳螂拳師承
二、七星螳螂拳師承
第二節 螳螂拳傳統經典套路例解
一、梅花螳螂拳傳統經典套路例解
(一)梅花螳螂拳示範者程顯明先生簡介
(二)梅花螳螂拳傳統經典套路例解——亂接
二、七星螳螂拳傳統經典套路例解
(一)七星螳螂拳示範者於天路先生簡介
(二)七星螳螂拳傳統經典套路例解—一崩步
第五章 孫臏拳舉要
第一節 孫臏拳師承
第二節 孫臏拳傳統經典套路例解
一、孫臏拳示範者趙永昌先生簡介
二、孫臏拳傳統經典套路例解——三十二手(過手架)
第六章 查拳舉要
第一節 楊式查拳師承
第二節 查拳傳統經典套路例解
一、查拳指導者徐國貞先生簡介
二、查拳傳統經典套路例解——四路查拳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能係統性地瞭解一下“齊魯”這片武術熱土上到底有什麼獨特的寶貝,畢竟在主流的武術介紹中,它往往是被一筆帶過的。這本書在地域特色的挖掘上確實下瞭苦功,它沒有停留在介紹那些耳熟能詳的大路貨拳種上,而是深入挖掘瞭一些相對小眾、甚至瀕臨失傳的民間技藝。書中對這些“非主流”拳種的技擊理念、口訣心法都有相當程度的收錄和整理,這一點非常值得肯定。然而,這種“包羅萬象”的取嚮,也帶來瞭一個問題:內容略顯零散,缺乏一個貫穿始終的主綫索來串聯這些不同的技術體係。讀起來的時候,感覺像是在一個巨大的武術博物館裏遊走,每到一個展櫃前都停留很久,被琳琅滿目的展品吸引,但離開後卻很難在腦中形成一個清晰的地圖。如果能在開篇就明確指齣,這些拳種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內在的技擊哲學上的關聯或演變路徑,或許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
評分這本《中華武術傳統名拳縱覽:齊魯武術(附DVD光盤)》的包裝設計非常樸實,封麵上那張泛黃的老照片,似乎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上世紀的武館場景。我原本對武術瞭解不深,隻是抱著好奇心買瞭它,想看看山東這片土地上究竟孕育齣瞭哪些獨門的拳法。翻開內頁,文字排版倒是工整清晰,但初看之下,我感覺自己像是在閱讀一本學術專著,而不是一本麵嚮普通愛好者的入門指南。大量的曆史溯源和理論闡述占據瞭相當大的篇幅,對於像我這種隻想知道“套路怎麼做,勁力怎麼發”的門外漢來說,開篇著實有些晦澀難懂。作者似乎對齊魯武術的脈絡瞭如指掌,從不同的流派淵源講到地域差異,詳盡到令人敬畏,但這種過於詳盡的鋪陳,讓我在真正接觸到核心技法之前,就經曆瞭一番不小的“知識考驗”。我甚至需要時不時地停下來,查閱一些古典武術術語的解釋,纔能跟上作者的思路。我特彆期待光盤的內容能更直觀一些,因為單純依靠文字去想象那些精妙的纏絲勁和寸勁的運行軌跡,簡直是一種摺磨。總體而言,它更像是一部為武術研究者準備的深度資料集,而非輕鬆的武術普及讀物。
評分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評價,這本書的側重點似乎更偏嚮於“文化傳承”和“學術梳理”,而非“實戰教學”。書中對拳法的描述,更多地停留在對招式名稱的羅列、口訣的引用,以及對曆史傳承人的緬懷上。例如,對某一套路中一個看似簡單的“進步搬攔捶”的解析,往往會引齣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名稱變化,以及不同流派對其中“寸勁”運用的細微差異。這種深挖固然體現瞭作者的嚴謹治學態度,但對於希望通過閱讀來改進自身技術的讀者來說,會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書中缺乏清晰的“循序漸進”的訓練計劃,沒有明確告訴你:“第一周,你需要重點練習這個;第二個月,你要著重體會那個。”它更像是一本武術傢之間的“內部參考資料”,強調的是對武術精神和理論體係的敬畏與理解。因此,如果你是想找一本能讓你明天就能在套路上有所精進的速成手冊,這本書恐怕會讓你失望;但如果你是一位醉心於武術文化脈絡和曆史細節的探尋者,那麼它無疑是一個紮實的起點。
評分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我最關注的就是那張附帶的光盤,畢竟“眼見為實”在學習武術時是多麼重要啊。然而,光盤的播放體驗隻能用“中規中矩”來形容,談不上驚艷。畫麵質量雖然是數字高清,但動作演示者的速度和角度,似乎並沒有完全考慮到初學者的認知負荷。幾套拳法的演練,快進或慢放的設置不夠人性化,常常是連貫的演示結束後,纔零星地穿插幾個關鍵動作的分解鏡頭,而且分解的講解多以書麵文本的朗讀為主,缺乏現場指導的那種即時反饋感和語氣強調。我試著跟著光盤的節奏比劃瞭幾下,發現很多細節,比如呼吸的配閤、身體重心的微妙轉移,僅憑肉眼觀察是很難捕捉到位。這本書的文字部分將那些拳種描述得神乎其神,什麼“形如鐵錘,勢如閃電”,但光盤的直觀呈現,卻讓我感覺“氣場”似乎打瞭摺扣。我更期待的是那種一人對一人,手把手糾正姿勢的教學模式,而不是這種更接近於“記錄片”性質的影像資料。這張光盤更像是一個官方的“範本”,而不是一個“教練”。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坦白說,透露著一股濃濃的時代感,那種略顯粗糙的銅版紙質感,讓我想起小時候在舊書攤淘到的那些工具書。我個人是比較偏愛現代印刷的清晰度和色彩還原度的,但這本書顯然沒有在這方麵投入太多精力。內頁的插圖部分,特彆是那些描繪拳理和經絡走嚮的示意圖,綫條非常簡單,黑白分明,雖然保證瞭辨識度,卻也犧牲瞭美觀性。閱讀過程中,我發現書中對於不同拳法之間的流派區分和技術特點的對比分析是相當細緻的。比如,它會花費大量篇幅去解釋某一個特定流派對“樁功”的獨特理解,以及這種理解如何影響其發力方式。這種對比分析,對於那些已經對武術有一定基礎,正在尋求更深層次理論支持的習武者來說,無疑是極具價值的。但對於我這種剛入門的新手,光是理解這些術語和概念就已經氣喘籲籲瞭,書本似乎沒有為我們這些“小白”設計一條平緩的引入坡道。它更像是一個已經建好的高颱,等著有能力的人自己爬上去俯瞰全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