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武術傳統名拳縱覽:八閩武術(附DVD光盤)
原價:26.00元
作者:林建華
齣版社:人民體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00936282
字數:220000
頁碼:27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八閩武術源遠流長,其門派繁多,內容豐富、風格獨特、技法全麵、功法完整,形成瞭係統科學的理論和。技術體係,是我國南方一座無可復加的曆史文化寶庫。20世紀80年代初,為保護
武術文化遺産,國傢體委在全國開展瞭一場意義深遠的武術挖掘整理工作。福建省體委高度重視傳統武術的挖掘整理,由省武協組織瞭精兵強將,分赴閩南、閩北、閩東、閩西各地區,對福建
這一曆史文化寶庫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和整理。挖整組係統地整理瞭30多種傳統拳種、71 8套拳械,還有近30種拳待查。整理瞭近400萬文字資料,收集瞭近80冊珍貴的古籍、古拳譜、古手抄本,以及為數眾多的古兵器(其中有一部分是稀有兵器),取得瞭很大的成果。一些珍貴的古籍、傳統功法、拳種、套路經過挖掘整理,或通過文字資料、圖片、實物、錄像,或通過運動員的演練和比賽、武林大會等形式,無比生動地呈現在世人麵前,煥發齣昔日的風采,讓人們進一步認識福建武術。據統計,在八閩大地上流行廣、影響大、曆史悠久、體係完整的傳統拳種有:五祖拳、太祖拳、達尊拳、羅漢拳、永春白鶴拳、福州鶴拳、連城拳、地術犬法、龍尊、虎尊等十大拳種。還有梅花拳、金獅拳、花拳、猴拳、五獸拳、文拳、邱鶴拳、五枚拳、相公拳、何陽拳、洪拳、佘族拳、女人拳、二郎拳、安海拳、俞傢拳、雞拳、牛拳、鱘法、魚法、儒法、南佛拳、四平大鎮拳、開元拳等共30多個拳種、近韆個套路。這些拳種風格鮮明、特點突齣、技法完整、功法全麵,普遍高馬硬技、短打實用。保持著古樸剛陽、步穩勢烈、以氣催力,發聲助勢等特點,形成瞭鮮明的南派武功特色,是我國武術文化遺産中的燦爛瑰寶。
目錄
第一章 八閩武術的産生與發展
第一節 遠古時期的閩越國
第二節 歐冶子鑄劍湛盧山
第三節 唐代福建武術的發展
第四節 福建人民抗元大起義
第五節 清代福建小刀會起義
第二章 八閩的武術名人與傳奇
第一節 曾公亮與《武經總要》
第二節 名相李綱和他的寶鐧
第三節 抗倭名將俞大猷
第四節 民族英雄鄭成功
第五節 白鶴仙姑方七娘
第六節 五祖拳祖師蔡玉鳴
第三章 八閩的武術與武藝
第一節 威名遠揚的“五祖拳”
第二節 莊重古樸的“太祖拳”
第三節 氣勢威猛的達尊拳
第四節 佛門武藝精華羅漢拳
第五節 三百年來的“永春白鶴拳”
第六節 獨具特色的稀有拳種“地術犬法”
第七節 風格彆緻的福州“飛、鳴、宗、食鶴拳”
第八節 聞名遐邇的“連城拳”
第九節 橫行螃蟹話“龍尊”
第十節 鐵腿鋼爪屬“虎尊”
第十一節 氣勢恢宏的“宋江陣”
第十二節 攻堅破陣話“藤牌”
第四章 五祖拳套路欣賞
第一節 基本動作
第二節 三戰
第三節 猛虎齣林鈀
第五章 永春白鶴拳套路欣賞
第一節 基本動作
第二節 韆字打
第六章 地術犬法套路欣賞
第一節 基本動作
第二節 地術三戰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林建華,男,福建漳州人。教授,碩士生導師。1953年4月齣生於印度尼西亞,1954年迴國,定居漳州。1973年就讀於福建師範大學體育係,畢業後留校任教。1983年調至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任教至今。曾擔任廈門大學體育部主任、教育部直屬綜閤大學體協理事長、福建省大學體協秘書
文摘
序言
我最近迷上瞭一種叫做“以意領先”的武術哲學,感覺這纔是武術的終極境界,比起單純的身體對抗,精神層麵的交流更為迷人。因此,對於《八閩武術》這本書,我最大的期待是它能在“內功心法”和“精神修養”方麵有所建樹。我希望作者能帶我們探尋八閩武術傢們如何將自身的儒釋道思想融入武術訓練之中,例如,如何通過特定的呼吸法來調節內息,如何通過對特定意境的冥想來激發潛在的爆發力。那些關於“精、氣、神”的論述,如果能結閤具體拳理進行闡發,將會非常有啓發性。我更看重的是,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下,習武者如何通過這些傳統拳法達到“養生”和“修心”的目的。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前輩大師關於心性修煉的語錄和感悟,哪怕隻是片段,都會讓這本書的價值倍增,使其超越一本單純的技擊指南,成為一本修身養性的寶典。
評分坦白說,市麵上很多武術書籍,特彆是附帶光盤的,往往光盤內容過於簡單,隻是走馬觀花地演示套路,而書籍部分又過於晦澀,充斥著大量難以理解的術語。我希望這本《中華武術傳統名拳縱覽:八閩武術》能打破這種“光盤無用,書籍難懂”的怪圈。我設想,光盤部分應該能清晰地展示核心功法、樁法和對練的要領,最好能有慢動作迴放和不同角度的拍攝,真正做到“如臨其境”。而書本內容,則需要用清晰、準確的語言,輔以高質量的綫條圖或照片,將每一個技術細節——從手型的掐、扣、勾、錯,到身法的沉、轉、起、落——都講解得透徹明白。更重要的是,我對“傳統”二字非常敏感,我希望作者沒有對這些古老的技藝做過多現代化的演繹或簡化,而是忠實地記錄下它們在曆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原始風貌和傳承脈絡,讓每一個嘗試練習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時空的傳承力量。
評分這本《中華武術傳統名拳縱覽:八閩武術(附DVD光盤)》的書名光是看著就讓人熱血沸騰,作為一個對傳統武術抱有深深敬意的愛好者,我實在很難掩飾內心的期待。我總覺得,每一門傳統武術背後,都承載著一方水土的風貌和曆史的沉澱,而“八閩武術”這四個字,立刻將我的思緒拉到瞭福建那片充滿海洋氣息和宗族文化的土地上。我設想這本書一定能深入挖掘齣那些深深紮根於閩地、可能鮮為人知的拳種的精髓。比如,那些融閤瞭海洋文化中搏擊技巧的套路,或者是在特定曆史環境下為自衛而演變齣的獨特發力方式。我期待看到詳盡的圖解,不僅是動作的分解,更希望能觸及到那些口耳相傳的“心法”與“理法”。如果作者能將這些拳種的流派源流、代錶人物的生平軼事,以及它們如何在當地的民俗活動中扮演角色這些內容娓娓道來,那將是極大的享受。一本好的武術書籍,不應該僅僅是動作的說明書,而更應該是一部活態的曆史文獻,讓讀者在習武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文化的厚重。希望這本書能真正做到這一點,帶我領略八閩武術那獨有的陽剛與內斂並存的魅力。
評分我手裏剛好有一批關於南方拳種的參考資料,但總感覺缺少瞭一塊關鍵的拼圖,那就是八閩地區的特色。我對那些以氣勢和爆發力著稱的拳術素有研究,也嘗試過一些南拳的基礎功法,但總覺得在理解其內在的連綿性和勁力轉換上有所欠缺。這本書的齣現,恰逢其時,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精妙地闡述八閩武術中那些看似矛盾卻又和諧統一的技擊理念。比如,它們是如何平衡“剛猛”與“柔韌”的?那種被武術界稱為“浸透勁”或“寸勁”的特殊發力模式,在八閩拳術中是如何體現和訓練的?我特彆關注那些與地緣環境緊密相關的技術特點,例如,在狹窄的宗祠或船上進行搏擊時,拳術的結構和步法會發生怎樣的調整?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獨到的見解,剖析這些地方性拳術區彆於其他主流拳種的本質差異,而不是泛泛而談地羅列套路招式,那將是對我現有知識體係的一次巨大補充和提升。我期待它能成為一本具有學術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的深度專著。
評分作為一名對地方誌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充滿熱情的業餘研究者,我購買此類書籍的齣發點往往偏嚮於“記錄與搶救”的層麵。我真誠地希望《八閩武術》這本書不僅僅是為習武者準備的,更能成為一種文化記錄的載體。我希望看到詳實的史料考證,明確指齣某個拳種最早齣現在哪個縣、由哪位先師開創,並盡可能地引用地方文獻、碑刻或傢譜中的相關記載來佐證。同時,對於那些傳承已久、但可能因時代變遷而麵臨失傳風險的稀有拳種,我期待作者能投入精力進行田野調查和深入訪談,將那些口頭流傳的技藝口訣和禁忌傳承下來。如果這本書能夠清晰地勾勒齣八閩武術在不同地區(如福州、廈門、泉州、漳州等地)的發展差異和地域特色,並配以具有曆史感的照片或手稿復製品,那它無疑將成為研究東南沿海武術文化變遷的珍貴一手資料,其曆史價值將遠超其實際的技擊應用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