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0131
版次:1
商品编码:11043768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53
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上卷
孟德斯鸠长先生颂词
《论法的精神》解析
导言
孟德斯鸠生平和著作年表
译者附言
论法的精神
说明
序
编
章 一般意义上的法
第二章 直接源自政体性质的法
第三章 三种政体的原则
第四章 教育法应该与政体原则相适应
第五章 立法应该符合政体原则
第六章 各种政体原则的后果与民法和刑法的繁简、审判形式以及制定刑罚的关系
第七章 三种政体的不同原则的节俭法、奢*和妇女地位的关系
第八章 三种政体原则的腐化
第二编
第九章 法与防御力量的关系
第十章 法与攻击力的关系
第十一章 确立政治自由的法与政制的关系
第十二章 确立政治自由的法与公民的关系
第十三章 税收和国库收入额与自由的关系
第三编
第十四章 法与气候性质的关系
第十五章 民事奴隶法何以气候性质有关
第十六章 家庭奴役法何以与气候性质有关
第十七章 政治奴役法何以与气候性质有关
第十八章 法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第十九章 法与民族的普遍精神、习俗和风尚赖以形成之原则的关系
第四编
向缪斯女神祈求灵感
第二十章 就贸易的性质及特征法与贸易的关系
第二十一章 就世界贸易的变革论法与贸易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 法与使用货币的关系
第二十三章 法与人口的关系
下卷
第五编
第二十四章 法与各国宗教仪规和宗教本身的关系
第二十五章 法与各国宗教的建立及其对外机构的关系
第二十六章 法与它所规定的事物秩序的关系
第六编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法国公民法的起源与沿革
第二十九章 制定法律的方式
第三十章 法兰克人的封建法理论与建立君主政体的关系
第三十一章 法兰克人的封建法理论与其君主制巨变的关系
附录
主题索引
译名对照
《论法的精神(套装上下册)》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关于法律和政治思想的里程碑式的名著,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此为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许明龙的全新译本。《论法的精神》的汉译历史迄今已逾百年。已出版的译本包括严复翻译的《法意》和张雁深翻译的《论法的精神》(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为该书的全新译本。与旧译本相比,该书篇幅有较大增加,新增孟德斯鸠为撰写该书而搜集的资料,孟德斯鸠对于舆论批评的回应文章,达朗贝尔关于孟德斯鸠思想研究的文章等,书中也增加了很多常识性译著,方便非人士阅读。
孟德斯鸠,法国启蒙思想家。
《论法的精神》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关于法律和政治思想的里程碑式的名著,在历目前产生了深远影响。此为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许明龙的*新权*译本。与旧译本相比,该书篇幅有较大增加,新增孟德斯鸠为撰写该书而搜集的资料,孟德斯鸠对于舆论批评的回应文章,达朗贝尔关于孟德斯鸠思想研究的文章等,书中也增加了很多常识性译著,方便非人士阅读。
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解释世界运行规律的著作,而《论法的精神》无疑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孟德斯鸠在书中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思想体系,他将立法、行政、司法这三种权力视为相互制衡的关键,这一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至今仍是许多国家政治架构的基石。但他并非止步于此,他进一步探讨了政治自由与法律的关系,强调法律是保障自由的必要条件,同时又不能过度干预个人生活。这种精妙的平衡,是政治智慧的体现。书中关于气候、地理、风俗对国家法律和制度影响的论述,更是打破了我过去单一的、抽象的理解模式,让我认识到法律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土壤之中。这种实证主义的态度,让我觉得作者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基于对现实世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反思。
评分终于读完了这套《论法的精神》,虽然并非从头到尾精读,但翻阅和深入品读的章节已足够让我感受到其思想的浩瀚与深邃。孟德斯鸠的这部巨著,与其说是在探讨法律条文本身,不如说是在剥离法律的外衣,探寻隐藏在其下的政治、社会、文化乃至地理环境的根源。那种将法律置于历史长河中,与其他社会现象环环相扣的视角,至今读来仍令人耳目一新。我尤其着迷于他对不同政体(共和制、君主制、专制制)的分析,他并未简单地将它们划分为好坏,而是深入挖掘每种政体的内在逻辑、运作机制以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他对于权力分立的洞见,更是为后世的政治制度设计奠定了基石,这种超越时代的洞察力,足以让人惊叹。阅读此书,更像是一场与智者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次思考都引导着我去审视我们当下的社会,去理解那些看似寻常的规则背后,可能蕴含的更深层的原因。
评分坦白说,《论法的精神》并非一本轻松易读的书,它需要读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孟德斯鸠的论证逻辑严谨,旁征博引,从古希腊罗马到近现代的欧洲各国,他都能信手拈来,将历史的细节与政治的原理巧妙地结合。我特别欣赏他对“精神”这个词的运用,它不仅仅指法律条文,更包含了一个民族的灵魂、性格和价值观。这种将法律视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理解,是前所未有的。通过这本书,我开始反思我们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思考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又将走向何方。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让我对“国家”、“公民”、“自由”这些概念有了更清晰、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读《论法的精神》的过程,既是知识的累积,也是思维方式的重塑。我一直以为法律是冷冰冰的规则,但孟德斯鸠却赋予了它灵魂,让它与人的情感、习惯、甚至是身体的感受联系起来。他讨论惩罚的原则,强调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非单纯的报复;他分析奴隶制的罪恶,揭露其对人性的摧残。这些章节让我看到,法律的背后,是对人性的关怀,是对公正的追求。他对于不同民族的法律和习俗的比较研究,更是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也理解了为何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会有如此不同的制度选择。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另一扇门,让我不再局限于表面的现象,而是去追寻事物发生的更根本的原因。
评分最近有幸拜读了《论法的精神》这本巨著,深感震撼。孟德斯鸠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将法律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他并非孤立地看待法律,而是将其看作是国家整体“精神”的体现,而这种“精神”又受到地理、气候、风俗、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多元视角,让我对法律的理解不再是僵化的条文,而是充满了生命力。书中对不同政体运作的细致剖析,以及对政治自由与法律之间关系的深刻阐释,都让我对现代政治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关于权力制约的思想,至今仍然是构建稳定、公正社会的基石。虽然某些篇章的论述可能略显繁复,但整体而言,这是一部能够激发深刻思考、拓展认知边界的经典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