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法学方法论
定价:55.00元
作者:卡尔·拉伦茨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3-09-01
ISBN:978710003729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德国法学家卡尔·拉伦茨的一部重要著作,亦是法学理论方面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主要介绍了十九世纪初至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德国的法学理论及方法论。
台湾学者陈爱娥女士所译的这版为节略后的学生版,目的是使读者能够从著者宏大的叙述中辨析源流,迅速获得德国法学理论及方法论的印象和梗概。
正如第五版的“法学方法论”,六版也是以节略的“学生版”来发行的。节略的部分是论及历史、批判性部分的前四章,其主要处理十九世纪初到一次大战结束之间,德国的法律理论及方法论。缩简后的陈述始于介绍本世纪初的利益法学及评价法学。该章及继其之后的体系性部分,则未加变更的进入学生版中。
德国法学中的自明之理及其方法论上的进行方式,直到今天仍有很大的部分植基于19世纪的学术上,例如萨维尼,耶林及其后继者的理论。因此,对于深入理解(包括今日的)方法论上的努力者而言,其仍是不可或缺的。学生版主要是为了满足下述读者的要求:他们希望能比较迅速地获得一个梗概,因此有可能被远远“绕道”到19世纪的本书篇幅所惊退。全文版及学生版都各有其购买者,由此显示,对两者的需求都存在。
目录
学生版序
《法学方法论》导读——代译序
引论
章 现代方法上的论辩
节 由“利益法学”到“评价法学”
第二节 关于法律之评价标准的问题
第三节 规范的内涵及事实的结构
第四节 寻求正当的个案裁判
第五节 类观点学与论证程序
第六节 法律拘束与涵摄模型
第七节 关于体系的问题
第八节 法哲学上关于正义的讨论
第二章 导论:法学的一般特征
节 法的表现方式及研究此等方式的学科
第二节 作为规范科学的法学、规范性陈述的语言
第三节 作为“理解的”学问之法学
第四节 法学中的价值导向思考
第五节 法学对于法律实务的意义
第六节 法学在知识上的贡献
第七节 方法论作为法学在诠释上的自我反省
第三章 法条的理论
节 法条的逻辑结构
第二节 不完全法条
第三节 法条作为规整的组成部分
第四节 多数法条或规整的相会(竞合)
第五节 法律适用的逻辑模式
第四章 案件事实的形成及其法律判断
节 作为事件及作为陈述的案件事实
第二节 选择形成案件事实之基础的法条
第三节 必要的判断
第四节 意思表示的解释
第五节 实际发生的案件事实
第五章 法律的解释
节 解释的任务
第二节 解释的标准
第三节 影响解释的因素
第四节 若干解释的特殊问题
第六章 法官从事法的续造之方法
节 法官的法的续造——解释的赓续
第二节 法律漏洞的填补(法律内的法的续造)
第三节 借“法益衡量”解决原则冲突及规范冲突
第四节 法律计划之外的法的续造(法律的法的续造)
第五节 “判决先例”对形成“法官法”的意义
第七章 法学中概念及体系的形成
节 外部的体系(或称抽象概念式的体系)
第二节 类型及类型系列
第三节 “内部的”体系
简写表
文献详目
中德词汇对照表
人名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如同一次精密的解剖,将法律这一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一层层剥开,展示其内在的骨骼和脉络。我一直认为,理解法律的精髓,关键在于理解其方法论。拉伦茨的这部《法学方法论》,正是对这一核心命题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阐释。他并没有拘泥于具体的法律部门,而是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探讨了法学研究的普遍规律和逻辑。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法律事实”、“法律规范”和“法律推理”等基本概念的深入分析,这些看似基础的内容,却构成了理解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石。通过作者的阐述,我得以清晰地认识到,每一个法律判断的生成,都离不开一套严谨的逻辑链条。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提升了我对法律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法律,如何去“分析”法律,以及如何去“建构”法律。
评分这本《法学方法论》让我深深地陷入了对法律世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阅读之前,我一直认为法律就是一套冰冷的条文和规则,是用来约束和惩罚的工具。然而,通过这本书,我开始理解到,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背后的方法论,在于那些制定、解释和适用法律的人们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工具。作者以一种严谨而清晰的笔触,层层剖析了法学研究的基石,从最基本的概念辨析,到复杂的理论建构,都展现出一种哲学的高度和人文的关怀。特别是关于法律解释的章节,让我豁然开朗。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法条,在作者的引导下,逐渐显露出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可能性。我开始意识到,法律并非静止不变的石头,而是充满活力的活水,需要我们用智慧去理解,用理性去驾驭。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法学著作,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如何论证的哲学指南,它重塑了我对法律的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法律图景。
评分作为一名对法律抱有浓厚兴趣的非法律专业人士,我怀揣着一颗想要深入理解法律本质的心,而《法学方法论》这本书,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我一直对法律的“为什么”和“怎么用”感到好奇,比如为什么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法律框架下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以及法律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发挥作用的。拉伦茨的这部著作,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系统性的梳理,解答了我许多长久以来的疑问。它并非高高在上地宣讲理论,而是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思考。通过对法律概念的精准定义,对法律思维模式的清晰描绘,以及对法律适用过程中所面临挑战的深入剖析,我开始感受到法律背后蕴含的理性与秩序。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法律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其严谨的条文,更在于那些支撑这些条文背后不断发展的思想和方法。它让我看到,法律并非遥不可及的禁区,而是可以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理解,触及和把握的。
评分当我翻开《法学方法论》的扉页,我预设会读到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然而,这部著作带给我的,却是一场思维的盛宴。作者以一种极其严谨而又充满智慧的方式,引领我进入了法学方法论的奇妙世界。我一直对法律如何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社会规则感到好奇,而这本书,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法条,而是深入探究了法律的生成机制、解释原则以及适用逻辑。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法律思维”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将法律人的思考方式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让我得以窥见法律的内在生命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有“原来如此”的顿悟,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法律概念,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清晰而富有层次。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法学方法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法律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让我看到了法律背后更广阔的哲学思辨和人文关怀。
评分对于法律人而言,掌握一套有效的方法论至关重要,而拉伦茨的这部《法学方法论》无疑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平台。我一直觉得,许多人在学习法律时,往往过于注重记忆条文和案例,却忽略了“为何”和“如何”。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短板。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法律概念,而是深入探讨了法学研究的内在逻辑和认识路径。从确定法律命题的意义,到法律推理的结构,再到法律规范的体系化,作者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对照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存在盲点。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法律实践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这本书提供了系统性的分析框架,帮助我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寻找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它让我明白,法律工作并非简单的机械操作,而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和智慧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运用和发展方法论来应对复杂的现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