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自傳(第一捲):1872-1914

羅素自傳(第一捲):1872-191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伯特蘭·羅素 著 著,鬍作玄 趙慧琪 譯 譯
圖書標籤:
  • 羅素
  • 自傳
  • 哲學
  • 迴憶錄
  • 思想傢
  • 英國
  • 曆史
  • 人物
  • 傳記
  • 學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商務印書館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08140
商品編碼:1540823465
叢書名: 世界名人傳記叢書(新版)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5-02-01
頁數:347

具體描述

本書是英國著名哲學傢伯特蘭·羅素的長篇迴憶錄,一共三捲。 第一捲從1872年起至1914年止,記敘瞭羅素的早年歲月、傢庭背景、所受的教育、青少年時代、最初的婚姻和寫作《數學原理》一書的背景等。
伯特蘭·羅素的哲學與人生:《羅素自傳(第一捲):1872-1914》之外的思考 羅素的《自傳》第一捲,聚焦於他生命中那段至關重要的、塑造其早期思想與人格的歲月——從齣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段時期,他完成瞭從維多利亞時代貴族子弟到傑齣數學傢、邏輯學傢和早期分析哲學奠基人的蛻變。然而,要真正理解羅素的全麵思想版圖,我們必須將目光投嚮他這部自傳以外的廣闊領域,那些深刻影響瞭他,或反過來被他深刻影響的知識與社會思潮。 知識的奠基:邏輯與數學的革命 在《自傳》中,羅素詳細描述瞭他與懷特海閤作進行《數學原理》的艱辛曆程。但要理解這項工作的顛覆性意義,我們需要將其置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知識背景中。 1. 弗雷格的遺産與邏輯主義的挑戰: 羅素的早期工作,特彆是“邏輯主義”的綱領——即證明所有數學都可以歸約為邏輯——直接迴應瞭德國數學傢戈特洛布·弗雷格(Gottlob Frege)的工作。弗雷格試圖為數學建立一個完全無矛盾的邏輯基礎。然而,羅素在1901年發現瞭著名的“羅素悖論”,這個悖論揭示瞭弗雷格體係(以及樸素集閤論)的內在矛盾,這一發現是邏輯史上的一次地震。在《自傳》中,羅素描述瞭發現悖論時的震驚與隨後的重建努力。但外部視角需要強調的是,這一發現迫使整個數學界重新審視基礎,並直接催生瞭後來的類型論(Type Theory)和更嚴格的公理化集閤論。 2. 康德與亞裏士多德的幽靈: 羅素的分析哲學並非憑空齣現。它是在對康德(Immanuel Kant)的批判性繼承中形成的。康德認為某些知識(如時間、空間、因果律)是人類先驗直覺的結構。羅素,作為經驗主義和邏輯實證主義的先驅,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先驗形而上學。他認為,一旦我們剝離瞭康德附加的神秘主義外殼,剩下的就必須通過邏輯分析和經驗觀察來驗證。他的早期著作如《論指示詞》(On Denoting)便是對傳統哲學中關於“實體”和“事物”的模糊語言進行徹底清洗的嘗試。這些工作,雖然在《自傳》中隻是略有提及,卻是奠定二十世紀分析哲學分野的關鍵所在。 倫理與政治的轉嚮:從貴族到激進主義者 1872年至1914年間,羅素的政治思想正處於從保守的維多利亞式自由主義嚮激進的、反戰的社會主義立場轉變的階段。然而,他的激進主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達到瞭高潮,這部分內容在第一捲的結尾被戛然而止地中斷。 1. 功利主義的幽靈與早期自由主義: 羅素的早期政治立場深受其祖母——著名的女權主義者和功利主義者約翰·斯圖爾特·密爾(John Stuart Mill)的影響。密爾在《論自由》中對個人自由的辯護,構成瞭羅素早期對國傢乾預的警惕。但他對密爾的繼承並非全盤接受。羅素很快發現,純粹的功利主義(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難以容納對少數人、尤其是對真理追求者的絕對保護。這種內在的張力,促使他在“道德哲學”上轉嚮瞭更基於理性、更非功利主義的立場。 2. 早期女權運動與婚姻觀: 在1900年代初期,羅素積極參與瞭英國的婦女參政權運動,並與伊麗莎白·派珀(Ethel Pernel Strachey)等活動傢有密切往來。他支持女性的政治權利,但更深層次的衝突在於他對傳統婚姻製度的批判。羅素認為,僵化的婚姻契約壓製瞭個體的情感需求和理性自由。這種對性道德和婚姻製度的挑戰,是當時愛德華七世時代社會規範的巨大衝擊。盡管自傳中對這些觀點有所側述,但其激進程度在當時是驚世駭俗的,它與他邏輯上的嚴謹性形成瞭鮮明的對比。 3. 道德哲學中的“善”的本質: 羅素在《自傳》中主要關注邏輯和政治的實踐,但他的倫理學探索在同一時期也在進行。他試圖將“善”或“價值”從客觀事實中分離齣來,傾嚮於認為價值判斷是主觀的情感錶達(一種早期的非認知主義傾嚮)。這與他同時期在數學中追求的絕對客觀真理形成瞭有趣的張力——一方麵是冰冷的邏輯結構,另一方麵是溫暖而主觀的道德衝動。 羅素與歐洲知識界的交織 羅素的早期生活是歐洲大陸思想精英交往的縮影。他的思想並非孤立地發展起來的。 1. 劍橋“使徒會”的影響: 劍橋大學的“使徒會”(The Apostles)是一個高度精英化、充滿智力辯論的秘密社團。羅素、穆爾(G.E. Moore)以及後來的凱恩斯(Keynes)都是其中成員。這個社團的環境鼓勵對一切傳統觀念進行尖銳的質疑和辯論,從基督教神學到黑格爾哲學。這種環境塑造瞭羅素對傳統權威的本能反感,並培養瞭他辯論的精確性。 2. 對黑格爾主義的反動: 在羅素學習的時代,G.E. 穆爾和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海都在努力反抗當時英國思想界占據主導地位的、源自德國的黑格爾主義(即“劍橋理想主義”)。黑格爾主義強調整體性、曆史決定論和辯證法,這與羅素所推崇的清晰的邏輯分析和原子論的實在觀格格不入。羅素對黑格爾的批判,是分析哲學與歐陸哲學分野的早期標誌之一。他認為黑格爾的晦澀語言是掩蓋缺乏實質內容的工具。 3.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與和平主義的考驗: 1914年,羅素的政治立場發生瞭一次決定性的考驗。作為一位堅定的國際主義者和和平主義者,他對英國捲入戰爭的決定感到極度失望和憤怒。雖然第一捲的敘事在戰爭爆發時結束,但這一事件的後續影響——包括他因此失去劍橋教職、入獄服刑,以及他因此轉嚮瞭更廣泛的社會活動——是理解羅素後期思想的關鍵。他的和平主義源於他對理性可以解決衝突的堅定信念,這與戰爭帶來的非理性大規模屠殺構成瞭最直接的衝突。 總而言之,羅素的《自傳(第一捲)》為我們提供瞭他個人精神成長的藍圖,但要全麵把握其曆史意義,必須將其置於邏輯基礎的重構、對功利主義的超越、對維多利亞時代道德的挑戰,以及他與歐洲大陸知識體係的激烈對撞之中。這些背景因素共同構成瞭二十世紀哲學史的關鍵轉摺點。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所散發齣的那種純粹的求知欲和對真理的熱愛。作者仿佛是一位永不疲倦的探險傢,在廣闊的知識海洋中孜孜不倦地遨遊,每一次的發現都讓他興奮不已,每一次的睏惑都激勵他繼續深入。他對於數學的癡迷,對於邏輯的嚴謹,對於哲學的執著,貫穿瞭整本書的始終。我常常會因為他那些精妙的論證而拍案叫絕,也會因為他那些深刻的洞見而陷入沉思。更難得的是,他並沒有將這些復雜的思想變得高不可攀,而是用相對易懂的語言,將它們娓娓道來。我仿佛看到他一邊在書桌前苦思冥想,一邊又在與朋友們激昂辯論,他的思想在碰撞中不斷升華,他的精神在探索中不斷閃耀。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知識分子最純粹、最動人的模樣,也讓我對“思考”這件事本身,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

讀罷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作者以他真誠而坦率的筆觸,展現瞭一個真實而立體的人生。他不再是教科書裏那個遙不可及的哲學巨匠,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凡人。我看到瞭他年輕時的青澀與熱情,看到瞭他中年時的睿智與堅定,也看到瞭他晚年時的從容與淡泊。他對於社會不公的憤怒,對於戰爭的厭惡,對於和平的渴望,都讓我深感共鳴。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偉大,並非在於完美無瑕,而在於麵對不完美時依然堅持不懈的努力,在於在跌倒後依然能夠爬起來繼續前行。他對於人生意義的追尋,對於自我價值的實現,都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希望。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張陳舊而泛黃的老照片,定格瞭一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也勾勒齣瞭一個偉大的靈魂在其中跌跌撞撞、卻又堅定前行的軌跡。初讀之時,我本以為會是枯燥的曆史記錄,然而,隨著文字的展開,我仿佛親臨其境,與這位思想巨匠一同經曆瞭那些動蕩不安的歲月。從他孩提時代那些關於上帝、關於存在、關於數學的朦朧疑問,到他青年時期在劍橋那充滿智慧火花的辯論,再到他投身於政治和社會運動的激情燃燒,一切都如此鮮活,如此真實。他沒有刻意去描繪一個完美的自我,反而坦誠地展現瞭他的掙紮、他的睏惑,甚至是他那些不為人知的脆弱。那些關於愛情的甜蜜與苦澀,關於友誼的珍貴與變遷,關於哲學思辨的艱辛與啓迪,都如同涓涓細流,緩緩注入讀者心田,讓人不禁為之動容。我仿佛能感受到他筆下每一個詞語所蘊含的力量,每一次思考所迸發的火花,它們穿越時空,與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

評分

這是一場關於思想的盛宴,一次關於人生哲學的深度探索。作者以其特有的犀利視角和深刻洞察,解剖瞭那個時代的社會肌理,批判瞭陳腐的觀念,並為人類思想的進步指明瞭方嚮。他對於邏輯、數學、倫理的嚴謹求證,展現瞭他作為一位哲學傢不可撼動的基石。然而,這本書的魅力遠不止於此。更讓我驚嘆的是,他並沒有將自己封閉在象牙塔中,而是積極地介入現實世界,用他的智慧去影響社會,去呼喚正義。從他的文字中,我看到瞭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擔當,看到瞭他對真理不懈的追求,也看到瞭他對人類命運深切的關懷。那些關於戰爭的預警,關於政治的審視,關於教育的思考,都依然具有振聾發聵的力量。閱讀這本書,不僅僅是瞭解一個偉人的生平,更是與一位智者進行跨越時代的對話,從中汲取力量,開闊視野,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和我們自身的存在。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是難以言喻的。它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時代史詩,又像是一部滌蕩心靈的哲學長捲。作者以其磅礴的氣勢和深刻的筆觸,描繪瞭他在人生旅途中所經曆的種種磨難與輝煌。我看到瞭他如何從一個充滿理想的青年,成長為一位享譽世界的思想傢;我看到瞭他如何在政治風暴中挺身而齣,又如何在個人生活中飽受煎熬。他的每一次選擇,每一次抗爭,每一次妥協,都讓我感同身受,為之動容。這本書沒有迴避那些尖銳的矛盾和深刻的衝突,反而以一種直麵淋灕的方式,展現瞭人性的復雜和時代的無奈。它讓我明白,偉大的思想往往誕生於最艱辛的土壤,而真正的勇者,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敢於在黑暗中尋找光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