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昆蟲小百科 [7~8歲]

兒童昆蟲小百科 [7~8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英典,風車編輯群 编
图书标签:
  • 昆蟲
  • 科普
  • 兒童
  • 百科
  • 自然
  • 動物
  • 科學
  • 益智
  • 7-8歲
  • 知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風車
ISBN:9789862230725
版次:1
商品编码:16001048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09-09-10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商品尺寸:15×17.2 cm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適讀年齡:4歲以上
淺顯易懂的《兒童昆蟲小百科》,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孩子來閱讀。我們為孩子挑選出多達93種昆蟲,企畫分成四大類,讓孩子能夠瞭解昆蟲的生活習性、生長環境及特徵。精心規畫的每一個類別,吸引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進入不可思議的昆蟲世界。
每篇皆附精美、清晰的昆蟲攝影寫真,每一張照片都是專業攝影師的心血,用心捕捉難得一見的精采畫面。閱讀這本《兒童昆蟲小百科》,彷彿置身昆蟲世界,係每位孩子皆不能錯過的一本書喔!

目录

一、雄壯威武之甲蟲:
台灣大鍬形蟲....9 台灣肥角鍬形蟲.....11 黃腳深山鍬形蟲.....13 扁鍬形蟲......15
鬼豔鍬形蟲.....17 豔細赤鍬形蟲......19 鹿角鍬形蟲......21 深山扁鍬形蟲......23
兩點鋸鍬形蟲.....25 獨角仙.....27 白縞天牛............29 桑天牛.........31
黃星天牛........33 虹紋鏽天牛.... 35 黃星姬深山天牛...37 單條深山天牛.......39
斯文豪天牛........41 茶胡麻天牛..... 43 大白條天牛..... 45 星天牛.........47
黑天鵝絨天牛....49 闊帶大胡麻天牛...51 闊帶胡麻天牛.......53 台灣白條天牛.......55 台灣瘤條天牛....57 大衛星天牛...........59

二、裝死保命之昆蟲:
條胸長角象鼻蟲.....63 大褐象鼻蟲......65 絨尾象鼻蟲....67 烏背象鼻蟲.......69
銅艷白點花金龜....71 白紋象鼻蟲......73 小十三星瓢蟲...75 十星瓢蟲...........77 虹彩叩頭蟲.....79 斑櫛角叩頭蟲...81 台灣青銅金龜....83 二星龜金花蟲.......85
台灣吹粉金龜...87 台灣黑金龜...89 巴蘭陷紋金龜....91黑斑陷紋金龜....93 綠艷青銅金龜...95大紫艷金花蟲....97 大琉璃金花蟲......99 大黑星龜金花蟲...101

三、穿著漂亮衣裳的蛾類:
姬透目天蠶蛾.....105 皇蛾.......107 黃豹天蠶蛾.......109 枯球羅紋蛾.........111
台灣長尾水青蛾....113 盾天蛾......115 豆天蛾.........117 鬼臉天蛾..............119
葡萄天蛾........121 背線天蛾......123 白薯天蛾.......125 茜草白腰天蛾..............127 栗六點天蛾........129 斜綠天蛾.......131 桃六點天蛾........133枇把六點天蛾......135 台灣鷹翅天蛾......137 閃光苔蛾.....139 大麗燈蛾.......141 黃腹鹿子蛾...........143 台灣鐮翅綠尺蛾..........145 黑線黃尺蛾....147

四、採蜜、放屁、日唱、夜唱….的昆蟲:
白條蔭蝶.......151 斯氏紫斑蝶.......153 樺斑蝶......155 黃斑蛺蝶.......157
紅邊黃小灰蝶...159 長尾波紋小灰蝶....161 青斑鳳蝶....163 紅紋鳳蝶.....165
葉足緣椿象.........167 褐翅椿象........169 黃盾背椿象.....171 瘤緣椿象.......173
紅脈熊蟬.........175 台灣騷蟬.......177 薄翅蟬..........179 蟪蛄..........181
台灣皮竹節蟲......183 台灣蛛蜂........185 大螳螂........187 寬腹螳螂........189
台灣剪斯........191 台灣棘腳斯........193 台灣騷斯.........195 台灣大蝗......197
瘤喉蝗.........199

精彩书摘

《兒童昆蟲小百科》滿足孩子喜愛探險的心,讓孩子徜徉於豐富多元的昆蟲世界!猜猜看,會裝死的昆蟲是誰呢?你知道蛾類有分成很多種嗎?最喜歡唱歌的是什麼昆蟲呢?
由於台灣的地形特殊、氣候多變加上擁有豐富的植物相,使得台灣成為「世界昆蟲寶庫」及「蝴蝶王國」,目前已豋記且經命名者,約有一萬八千種,學者專家估計約有三萬種之昆蟲尚待人們去發掘、研究。昆蟲世界裡,任何一種昆蟲均各自擁有著奇特的生存本領,只要你拿起《兒童昆蟲小百科》及放大鏡,就可以進入牠的奧祕世界。
看看樹幹上這隻昆蟲,裝扮得雄壯威武的樣子,頭部前方的角就像鹿角一般,你知道牠是誰嗎?牠又有「大力士」之稱呼喔! 還有那會欺騙敵人的昆蟲,哈!牠只要遇到敵人來了,牠就會「裝死」來欺騙敵人,而且每次都會成功喔!夠厲害吧!還有,每天都穿著漂亮衣服的蝴蝶、蛾等,牠翅膀上的鱗翅粉除了防水之外,還可以保護牠的生命喔! 《兒童昆蟲小百科》中有近百種迷人的昆蟲,讓我們一起去戶外觀察昆蟲吧!
記得,也要把牠的特殊行為記錄在本子裡喔! 台灣大鍬形蟲-常出現於中、低海拔之樹林地帶,成蟲活動於5月至9月,喜棲於樹幹、樹叢上,植食性及食腐果,具趨光性,為保育類之昆蟲,不得採集、買賣,屬晝、夜行性之昆蟲。特徵: 體型大,顎及內齒均粗大。 台灣肥角鍬形蟲-常出現於中、低海拔之樹林地帶,成蟲活動於5月至9月,喜棲於樹幹、樹叢上,植食性及食腐果,具趨光性,夜晚於白色路燈下為容易觀察之地點,屬夜行性之昆蟲。特徵:翅鞘上有刻點及直向條紋。



前言/序言


圖書簡介:《環球奇聞錄:探尋消失的文明與未解之謎》 類型: 歷史地理探秘、考古學、文化人類學 目標讀者: 對世界歷史、地理、考古學、未解之謎感興趣的廣大讀者群,特別是熱衷於深度探索與批判性思考的成年人和資深青少年讀者。 --- 書籍概述 《環球奇聞錄:探尋消失的文明與未解之謎》並非一本關於自然科學或生物知識的書籍,它將讀者的目光從微觀的昆蟲世界徹底抽離,轉向宏大而深邃的人類文明史長河,聚焦於那些在歷史的迷霧中悄然逝去、至今仍困擾著學術界的偉大謎團。 本書是一部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史詩級探險筆記,它匯集了全球範圍內最引人入勝的失落文明、神秘遺跡、未解語言以及懸而未決的歷史事件。我們將拋開教科書中簡潔的敘事,深入挖掘那些被主流歷史敘事邊緣化、充滿爭議和浪漫色彩的知識領域。 我們相信,歷史的魅力不僅在於已被證實的事實,更在於那些激發我們想像力、促使我們不斷提問的「未知」。本書旨在引導讀者像真正的歷史偵探一樣,運用現有的證據、合理的推論,去重新審視那些被時間掩埋的輝煌與失落。 核心章節詳述 全書結構分為五大板塊,每一板塊都代表著一類不同維度的「失落」與「未解」。 第一部:沉沒的黃金時代——失落的巨型文明 這一部分著重探討那些因天災、戰爭或內部崩潰而徹底消失,卻留下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宏偉遺產的古老文明。 1. 亞特蘭提斯:哲學與地理的交會點 我們不會簡單地重複柏拉圖的描述,而是深入分析從地中海到加勒比海沿岸,全球範圍內被聲稱與亞特蘭提斯相關的考古發現。本章探討了「大洪水」理論的全球性迴響,以及現代地質學和海洋學如何嘗試定位(或否定)傳說中的島嶼大陸。我們將比對米諾斯文明(克里特島)的維索斯火山爆發與亞特蘭提斯傳說之間的潛在聯繫。 2. 瑪雅的午夜:古典期的突然崩潰 瑪雅文明以其複雜的曆法、精確的天文學和壯觀的金字塔聞名,然而,在公元九世紀前後,其古典期的主要城邦卻在數十年內被叢林吞噬。本章深入剖析了氣候學家提供的乾旱證據、人口壓力模型,以及對「國王」體制的內部瓦解的分析。我們將考察蒂卡爾、帕倫克等重要遺址的最新發掘成果,試圖重構那場慢性的、自我毀滅的衰亡過程。 3. 印度河谷的寂靜:哈拉帕與摩亨佐-達羅 這個與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同期發展的次大陸文明,擁有城市規劃的先進性,卻缺乏大型宮殿或戰爭記錄。最令人費解的是,其文字至今未能被完全解讀,文明也未留下明確的滅亡標記。本章側重於對其排水系統、標準化度量衡的研究,並探討雅利安人遷徙假說與文明消亡之間的因果關係。 第二部:符號的迷宮——未解的文字與編碼 文字是文明的靈魂,但有些文明的聲音卻永遠地凍結在了石碑和陶片上。本章致力於破解那些拒絕被現代人理解的古代密碼。 1. 線形文字A:米諾斯文明的低語 相較於成功解讀的線形文字B(與早期希臘語相關),線形文字A仍然是一團迷霧。我們將對比現存的銘文,討論它是否代表一種完全不同的、早於印歐語系的語言,並探究其在克里特島宗教儀式中的作用。 2. 巨石陣的低語:岩畫與符號 雖然巨石陣本身是建築奇蹟,但更神秘的是遍佈歐洲數千個史前遺址的重複性符號系統。本章探討這些符號是否構成了一種早期的「 proto-writing 系統」,以及它們與太陽、月亮運行的關聯。 3. 復活節島的羅洪戈文獻(Rongorongo):島嶼的孤立悲歌 太平洋上這塊孤立的土地,其木製文字是世界上僅存的幾種獨立發展的文字體系之一,至今仍無人能流暢閱讀。我們將分析近現代試圖通過民俗記憶或動物圖形來解碼的嘗試,並討論其內容可能與島上資源枯竭的歷史之間的聯繫。 第三部:工程的奇蹟——超越時代的技術 這些遺址展示了遠超其所處時代的工程學和天文學知識,挑戰了我們對古代技術發展線性的理解。 1. 埃及金字塔的建造之謎:超越坡道理論 本書不滿足於介紹標準的斜坡理論,而是詳細分析了現代工程師們提出的各種替代方案:內部坡道、水力升降系統、以及利用尼羅河洪水的可能。我們將仔細考察拉美西斯時代的工人村落證據,試圖拼湊出動員數萬人進行超巨型結構建造的後勤管理體系。 2. 巴爾貝克:羅馬工程的極限測試 黎巴嫩的巴爾貝克神廟群,特別是其基礎部分使用的巨石(如著名的「孕婦石」),其重量和精確度令人震驚。本章探討了羅馬人如何克服重力,將數百噸重的石塊移動並精確安放在數十米高處的實際操作細節。 3. 秘魯薩克塞華曼的鎖子甲牆 印加帝國的石牆以其「乾砌法」聞名,石塊之間連刀片都無法插入。但薩克塞華曼的巨石塊之間的接縫處理,體現了一種超越傳統的切割與塑形技術。我們將分析對這些安山岩進行超高精度加工的工具和方法。 第四部:歷史的盲點——被遺忘的帝國與邊緣人物 本部分聚焦於那些曾擁有強大實力,卻在後世歷史記載中被邊緣化、其影響力被嚴重低估的群體。 1. 赫梯帝國:青銅時代的超級大國 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裡,赫梯人與埃及法老並駕齊驅,控制著安納托利亞和近東的貿易路線,並發明了早期的鐵器技術。然而,公元前1200年「青銅時代崩潰」後,他們迅速消失在歷史中,其首都哈圖沙的檔案雖然被發現,但其文化影響力遠未被充分認識。 2. 庫什王國:非洲的雙重法老 位於尼羅河上游的庫什,其領土一度統治了埃及(第二十五王朝)。這段「黑色法老」的歷史,經常在埃及學研究中被輕描淡寫。本書將重申庫什在冶金、貿易和文化傳承方面對非洲乃至地中海世界的重要性。 3. 黃金國的呼喚:亞馬遜雨林中的複雜社會 現代考古學開始證實,亞馬遜雨林並非如早期歐洲探險家所描述的「原始荒野」,而是擁有大量高度組織化、使用「黑土」(Terra Preta)改良土壤的密集聚落。本章將探討這些在殖民初期因疾病而迅速消亡的複雜社會結構及其對雨林生態的長期影響。 第五部:自然法則的悖論——未解的地理與生物謎團 本章將視角轉向那些仍在現代世界中掙扎求存的、挑戰生物學常識的現象或地點。 1. 貝爾姆三角區的持續爭議 我們將從氣象學、磁場異常和洋流角度,嚴謹地分析「百慕大三角」報告的可靠性,並對比不同時期發生的船隻和飛機失蹤事件,區分哪些是自然現象,哪些是純粹的都市傳說。 2. 尼斯湖怪與雪人:跨文化神話的地理依據 本書不會斷言這些生物確實存在,而是分析這些長期困擾人類的「傳說」在特定地理環境中產生的社會心理動因。我們將探討尼斯湖深水的生態條件與可能存在的巨型水生動物的假說,並與喜馬拉雅山區的雪人傳說進行對比分析。 3. 活化石的倖存者:深海熱液噴口生態系統 介紹那些在極端環境下(高壓、高溫、無光)繁榮發展的生命形式,它們挑戰了我們對能量來源和生命極限的傳統認知,展示了生命在地球上頑強的適應能力。 寫作風格與特色 《環球奇聞錄》採用嚴謹的學術考證與引人入勝的敘事手法相結合的風格。我們引用了來自考古學期刊、歷史文獻(如希羅多德、普魯塔克)以及現代探險家的第一手報告。 本書的目標是提供一個開放式的結論。對於許多謎題,我們不會強行給出單一答案,而是呈現所有主要理論、它們的證據鏈和相互矛盾之處,最終將判斷權交還給讀者,鼓勵讀者保持批判性思維,認識到歷史和科學研究的複雜性。本書是一份獻給所有熱愛探索未知、挑戰既有觀念的求知者的邀請函。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位非常注重阅读体验的家长,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装帧设计上的用心良苦。现在市面上的童书,很多为了追求低成本,纸张薄得跟报纸似的,一不小心就容易撕裂,孩子翻起来小心翼翼的,乐趣大打折扣。这本书的纸张厚实,覆膜工艺处理得当,触感温润,而且最关键的是,它采用了大量的跨页大图设计。有些昆虫,比如体型较大的甲虫或者色彩斑斓的飞蛾,占据整整两页的篇幅,那种视觉冲击力是小图完全无法比拟的。我女儿尤其喜欢观察那些昆虫的“着装”——那些结构色和色素色的区别,在这样大的篇幅下,细节毕现。另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是它的索引和术语表。虽然是给孩子看的书,但它并没有回避专业名词,而是将这些词汇放在了书的最后,用非常简洁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这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动工具。我们可以指着书上的某个部分问孩子:“你还记得‘变态发育’是什么意思吗?” 这种回顾和巩固,让学习变成了一种带着成就感的互动游戏。这本书的排版疏密得当,留白充足,完全没有那种知识点拥挤带来的压迫感,让孩子在阅读时始终保持放松和愉悦的心情,这一点非常重要。

评分

老实说,我是一个比较挑剔的家长,我买书的时候会非常仔细地对比不同出版社的同类产品。这本书能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趣味性”和“知识密度”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很多书要么太偏向故事性,知识点零散不成体系;要么就是知识点堆砌,读起来像字典。而这本《儿童昆虫小百科》,它在介绍每一种昆虫的环节,都会穿插一些小小的“你知道吗?”或者“冷知识角”。这些小花边虽然不是核心内容,但它们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趣味性。比如,它提到有一种臭虫,它的“臭味”其实是一种化学信号,用于警告捕食者。这种看似“八卦”的知识,反而让孩子记住了这种昆虫的自我保护机制。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对昆虫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也有所提及,比如益虫和害虫的区分,以及它们对农业生态的重要性。这使得孩子在学习纯粹的自然知识之余,还能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初步概念。这本书的耐读性非常高,孩子不是看一遍就束之高阁的,而是会反复翻阅,每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细节。从整体设计到内容呈现,这绝对是一本能陪伴孩子度过小学阶段的、高质量的昆虫启蒙读物,物超所值。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真正站在了7、8岁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上来构建内容的。很多科普书,在解释“为什么”的时候,往往会陷入复杂的物理或化学原理,这对于刚接触自然科学的孩子来说,是巨大的挫败感来源。然而,这本书处理这些难题的方式极其高明——它更多地关注“是什么”和“怎么样”,用类比和故事来解释现象,而不是强求孩子理解背后的深层机制。比如,讲到蜘蛛结网,它侧重于描述网的结构如何巧妙地适应了猎物的飞行轨迹和冲击力,而不是去分析丝液的化学成分。这种务实和侧重于观察结果的叙事,极大地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避免了“知识点卡壳”的现象。此外,这本书的互动性设计也值得点赞。它在章节末尾设置了几个“小小观察家任务”,比如“去户外寻找一只正在啃食树叶的幼虫,画下它的颜色和条纹”,这种将书本知识引导到真实生活中的做法,是培养未来科学家最好的启蒙。我发现,自从有了这本书,我家孩子看花园里的草地和灌木丛的眼神都变得不一样了,充满了探索欲和审视感。它成功地把“看”和“理解”连接起来了,这才是好的科普读物应该具备的素质。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家那个对所有会爬的、有翅膀的小家伙着迷的小家伙量身定做的!我们家那个对毛毛虫、蝴蝶的蜕变过程简直是痴迷,每天都要缠着我问个没完没了。我之前也买过一些图鉴类的书,但是要么就是文字太深奥,完全是给大人看的科普书,要么就是插图太卡通化,根本看不出昆虫的真实结构和细节。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真的是眼前一亮。首先,它的开本设计非常适合小孩子的小手抓握,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不会轻易损坏。最让我满意的是它的内容编排,它没有那种枯燥的知识点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叙事方式来介绍每一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比如,它讲到蚂蚁搬家的时候,会用“小小探险家在执行一项伟大的搬运任务”这样的比喻,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抓住了。而且,书里的图片质量高得惊人,那种高清的微距摄影,让你感觉好像能直接用放大镜观察到昆虫身上的绒毛和复眼结构,这一点对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敬畏感太重要了。我儿子最喜欢的部分是“昆虫的超能力”那一章,介绍了比如蝉如何用声音交流,瓢虫的“毒液”伪装等等,这些新奇的知识点总能让他惊呼连连。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把握得非常好,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童趣,完全符合7、8岁孩子能够理解和吸收的程度。它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次引人入胜的自然之旅的向导,非常成功。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少儿百科”类的书籍都抱有一种怀疑态度,总觉得它们为了迎合低龄读者,会牺牲掉知识的准确性和深度。但是,这本让我彻底改观了。它的知识体系搭建得非常扎实,虽然是给小学低年级孩子看的,但它介绍的昆虫分类、生态位关系,甚至是一些简单的生命周期图解,都清晰明了,完全经得起推敲。我发现它在细节处理上做得尤其出色。比如,介绍蜜蜂的“八字舞”时,它不仅展示了动作,还用箭头和简短的文字解释了舞动角度代表的花源方向和距离,这种将复杂行为可视化、数据化的处理方式,即使是我这个成年人读起来都觉得非常受教益。它的色彩运用也十分巧妙,背景色不会过于花哨,最大程度地突出了主体昆虫的形态和色彩,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而且,这本书似乎很注重环保教育的渗透,在介绍某些昆虫的栖息地时,会不着痕迹地提醒孩子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比如“保护好这片草地,才能看到更多美丽的蝴蝶”。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比生硬的说教有效得多。我儿子最近看完了关于蜻蜓的部分,竟然开始在自家阳台上学着“观察水生昆虫的幼虫”,这说明书真正激发了他的实践欲望,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记忆上。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一本普通的读物范畴,它更像是一个微观世界的钥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