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氣平:勇於改變才會進步-講理就好8

理直氣平:勇於改變才會進步-講理就好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蘭 著
图书标签:
  • 沟通技巧
  • 情绪管理
  • 自我提升
  • 思维模式
  • 人际关系
  • 成长
  • 心理学
  • 说理
  • 影响力
  • 改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遠流出版公司
ISBN:9789573266358
版次:1
商品编码:16007702
包装:平裝
丛书名: 大眾心理學叢書
开本:25開
出版时间:2010-05-01
页数:272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閱讀、生命教育、資訊教育、創造力教育這四個政策,在我離開教育部後的十年,一直持續在推動,雖然有時政府的力道不足,但民間的活力無窮,在台灣各角落有自發性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推手是洪蘭老師。她以上山下海的行動把優質教育的理念散佈到許多學校,並且把很多人生的實例寫在專欄裡,這些文章散在各報章雜誌,集結為「講理就好」系列,由基因到神經系統,到行為表現,到教學現場的教與學,有系統的為將來的教育藍圖鋪陳更卓越的理論基礎。
──曾志朗

韓愈說:「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我想盡力兩者都做。
不論文章也好、政治

作者简介

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作博士後研究,於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一九九二年回台,先後在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任教,目前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前後去過台灣大大小小超過一千所的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除積極投身科學生根及閱讀推廣工作,十多年來致力於譯介心理學、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已翻譯四十本書,並於各大報章雜誌發表文章,相關寫作專欄集結成十四本書,曾獲選為金石堂書店年度出版風雲人物。

目录

推薦序/曾志朗
自序
第1篇 品格力
1 童蒙養正,受益終生
2 林則徐的沉著與膽識
3 不是本能的事都需要教
4 讓孩子一開始就沒有機會走歪路
5 受教育越多同理心消失得越快
6 電腦世代孩子缺的是規範
7 品德教育要大家一起來
8 用辣妹宣揚品德、品質、品味?
9 有了品格其他德行自會出現
10 誠信是一切的核心
11 心中的尺不可變
12 學生需要有楷模
13 培植自重自愛的轉機
14 志工帶給孩子同理心
15 天生我材必有用,化作春泥更護花
第2篇 學習力
1 成功者的背後一定有個好老師
2 偏鄉更需要好老師
3 讓學習彈性不疲乏
4 《成績單》:一則杯葛分數的故事
5 零時體能運動的啟示
6 一本書改變了一個孩子
7 怎麼罰,學問大
8 讀報累積詞彙
9 一點巧思,無趣變有趣
10 用運動提昇學習力
11 給偏鄉的孩子一個機會吧!
12 動腦才能有志竟成
13 「窗明几淨」大有關係
14 老師不是經師,是人師
15 老師是最好的志業
16 青春期是閱讀的最好時機
17學習重在思考,不是記憶
第3篇 競爭力
1 食衣住行處處有創意
2 標準答案:扼殺創造力的元兇
3 創意時代的腦力競爭
4 不要再截長補短
5 讓孩子像大自然的蘋果樹
6 用不同的尺衡量不同的孩子
7 有國際觀才有競爭力
8 先做給人家看
9 實做是通往教養的大道
10 不會表達就沒有競爭力
11 生命自己會找出路
12 失敗比不曾試過好
13 學生也要敬業
14 勇敢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15 行動三分財氣
16 不知過去,怎知未來?
第4篇 神奇的腦
1 大腦會依外界的刺激改變
2 強烈影像的殺傷力
3 學習的兩大要件:情緒與動機
4 後天的學習可改變先天的設定
5 看得見、摸得著的心智結構
6 長期受虐會改變大腦結構
7從改變想法來改變心情
8 快樂掌握在自己的意念中
9 期待可以打敗焦慮
10 大腦對「自己人」的差別待遇
11 大腦會主動修正認知失調
12 判斷力的腦科學實驗
13 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第5篇 溝通力
1 孩子說謊時要感化他
2 訓練口語能力從閱讀著手
3 用欣賞的眼光看你的孩子
4 作文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
5 多讀書才寫得出好文章
6 作文的基本功
7 教育孩子談話的藝術
8 請給孩子指出另一條可行之路
9 你有沒有在乎過我?
第6篇 生命力
1 給年輕人生命的理想
2 鼓勵孩子們做志工
3 知足,就會快樂
4 做善事受益最多的是自己
5 替學童打開藝術教育的門
6 能惜福,就不會有煩惱
7 耐心等待孩子成長和成熟
8 感恩帶來幸福與滿足
9 父母快樂,孩子才會快樂
10 稱讚與鼓勵go a long way
11 參與:一定要在場才會贏
12 讓孩子從實做中了解人生的意義
13 台灣的生命力在民間

精彩书摘

這本書中所收集的文章,是我過去一年多來在聯合報、國語日報、天下及遠見等雜誌上所寫的專欄。算一算,竟然是我寫的第十四本書了。人真是不琢不成器,編輯若不催,稿子也寫不出來,催急了,坐在桌子前面,一邊寫,一邊改,總是不滿意。(一九七八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艾沙克.辛格〔Isaac Singer)曾說:「字紙簍是作家的益友。」)雖然不滿意,期限到了,無奈何,只好硬著頭皮繳出去。不知為何,一旦印成鉛字後,越看卻越好,有時還很驚訝自己怎會神來一筆,難怪俗語說:「文章是自己的好,太太是人家的好。」也難怪英國文學家毛姆(Somerset Maugham)會說:「人們要求批評,但是他們要的是讚美(People ask for criticism but they only want praise.)。」人真是誅心啊!
事實上,不論文章也好、政治也好,沒有批評就不會有進步,只是很少人有李光耀那樣的胸襟,當香港人批評新加坡人沒有服務的DNA時,他不慍不怒的說:「漏氣不會死,沒氣才會死。」的確,唯有深度自我期許的社會才樂於檢討;唯有檢討之後積極有效的行動,才能使自己進步。人最怕守成、安於現狀不肯改變,事情只有做了才會知道哪裡要改進。年輕人其實不怕犯錯,只要不犯第二次錯就好;現在社會上瀰漫著多做多錯的心態,這是要不得的。現在的人也習慣空口說白話,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要知道那是紙畫大餅,充不得飢的!講得再好聽都抵不上一個執行力,天下事只有實際動手去做了,才有成果出來。我們都聽過南海和尚的故事,一個已經朝聖回來了,另一個還在計畫未出發。凡事躊躇不前,只會蹉跎掉一生。
最近跟幾個企業家在談未來人才的培育,他們都一致認為這一代的年輕人如果要和別人競爭,第一要有穩定的情?(包括接受批評的雅量),其次是嚴守自律,第三是抗壓性高,第四是閱讀能力強。嚴長壽總裁最近在微軟的一場公開演講中則說,服務的熱情和敬業的態度是二十一世紀競爭最重要的條件。
哪個大學畢業、在校考第幾名,出社會以後已經無人在乎了,它充其量在面試時使你加分,但是就業後一切靠自己的能力,所謂「不會行船順風翻,會行船能使風八面」。過去文憑是通往理想工作的護照,現在頂多是簽證,使你進入市場而已,一切還是要看自己的能力。有能力才會勝任,能勝任才會敬業。工作是深刻喜悅的來源,人一定要喜歡自己的工作,才會有成就出來,人生才有意義。本書中有好幾篇文章都在反駁明星學校和名次的迷思,人只要不畫地自限,每個人頭上都有一片天。
這本書能出版還要感謝燒菜給我吃的好友李珀校長和張杏如執行長。《金銀島》的作者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說:「朋友是你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只要有朋友,我們就非無用之人,若被人所愛,我們就是不可或缺(indispensable)了。」朋友豐富我們的人生,好朋友尤其是一輩子的福賜。這些朋友每次有好吃的都沒有忘記我,她們叫我專心寫稿、譯書,她們負責打理我家冰箱。受到朋友這樣的肯定,我怎敢不努力翻譯、努力寫作呢?
目前台灣教育還有很多的迷思尚待破除,大人也仍有許多的觀念尚待改變。韓愈說:「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我想盡力兩者都做,讀者若能從這些文章中得到一些新知、一絲喜悅、一點啟發,就不枉這些大忙人燒菜給我吃了。

前言/序言


好的,为您撰写一本名为《理直氣平:勇於改變才會進步-講理就好8》的图书简介,此简介将详细描述一本与该主题相关,但内容不涉及“理直氣平:勇於改變才會進步-講理就好8”这本书本身的书籍内容,力求详实且自然流畅。 --- 图书名称:《跨越藩篱:论持续学习与适应性思维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价值》 作者: [此处可留空或填入一个虚构的学者名称,例如:陈弘毅 博士] 出版日期: [虚构日期,例如:2024年秋季] 字数: 约 1500 字 --- 跨越藩篱:论持续学习与适应性思维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价值 内容概述 在二十一世纪,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经历着结构性的转变。技术迭代、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以及社会文化观念的快速演变,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环境(VUCA世界)。在这种背景下,固守既有认知框架或僵化的思维模式,已成为个人发展乃至组织进步的巨大桎梏。 本书《跨越藩篱:论持续学习与适应性思维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价值》,旨在深入探讨个体如何建立起一种积极、灵活且富有弹性的心智结构,以应对并驾驭这些复杂挑战。 本书并非空泛地鼓吹“拥抱变化”,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与实操路径,用以理解“学习”的本质——即从经验中提取规律并修正行为模式的终身过程——以及“适应性思维”如何将这种学习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力。我们聚焦于个人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的迭代、情绪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在面对冲突与挫折时的调节作用,以及如何在跨文化、跨领域的交流中,保持开放性并促进深度理解。 第一部分:认知的边界与心智模型的构建 人类的认知系统天生倾向于寻求确定性与效率,这导致了我们迅速形成了一套默认的“心智模型”来解释世界。这些模型在日常的低复杂度环境中运作良好,但在面对颠覆性创新或范式转移时,往往会成为我们进步的绊脚石。 第一章:无形的藩篱——默认认知模型的局限性。 本章剖析了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决策质量。我们将详细阐述“确认偏误”、“锚定效应”和“现状偏差”如何在专业领域(如项目管理、战略规划)中造成系统性失误。重点在于识别这些偏差如何阻止我们客观地接收新的、与现有信念相悖的信息。 第二章:解构与重塑——心智模型迭代的机制。 如何系统性地审视和挑战我们根深蒂固的假设?本章引入了“双回路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的概念,强调不仅仅要学习“如何做”(Single-Loop),更要反思“为什么要这样做”(Double-Loop)。我们将介绍具体的工具,例如“思维实验”(Thought Experiments)和“多视角分析法”,指导读者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动态性的认知工具箱。 第二部分:适应性思维的要素与实践 适应性思维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套包含情绪管理、沟通技巧和风险容忍度的复杂能力组合。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能否有效处理不确定性,决定了个人和团队的韧性。 第三章:情绪的导航仪——韧性与挫折恢复力。 真正的适应性始于对内在状态的深刻理解。本章探讨了压力、焦虑和“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学基础。我们侧重于培养“成长型心态”(Growth Mindset)而非“固定型心态”(Fixed Mindset)。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专业人士如何在重大失败面前,将负面情绪转化为建设性的反思动力,而非陷入自我否定。 第四章:跨界沟通的艺术——在异质环境中寻求共识。 现代挑战往往是跨学科的。本书强调,适应性不仅体现在对新知识的吸收上,更体现在能否有效地与持有截然不同知识背景的人群进行有效对话。本章深入探讨了“同理心沟通”(Empathic Communication)的技巧,包括如何有效倾听非语言信号,如何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阐述复杂概念,以及如何在意见不合时,将焦点从“对错”转移到“共同目标”上。 第五章:从经验到洞见——行动研究与反馈循环的建立。 适应性并非纸上谈兵,它需要通过持续的实践和及时的反馈来验证和固化。本章详细阐述了“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的方法论,教导读者如何设计微小的、可控的实验来测试新的行为模式或策略。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快速、低成本的“计划-执行-观察-反思”(PDCA)循环,确保每次行动都能转化为可操作的知识积累。 第三部分:组织层面的适应性文化构建 个体层面的转变,若要转化为组织的长期优势,必须融入到集体文化中。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关注如何将个体适应性思维推广到团队和机构层面。 第六章:容错空间的哲学——鼓励有益的失败。 创新与适应性必然伴随着风险和失败。本书分析了那些成功实现转型的组织,它们是如何在组织结构和绩效评估体系中,为“负责任的尝试”设置安全网的。我们探讨了如何区分“可接受的失败”(Learning Failures)与“不可接受的失误”(Preventable Errors),并倡导一种去污名化的反馈文化。 第七章:拥抱复杂性——系统思维的力量。 面对现代社会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如供应链、气候变化、社会治理),线性思维已不再适用。本章介绍“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的基本原理,指导读者跳出单一事件的观察,理解变量间的反馈回路和潜在的杠杆点。只有理解了系统的整体运作机制,才能做出真正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的干预。 结语:成为终身行动者 《跨越藩篱》最终旨在激励读者,将“适应”从一种被动的反应,转变为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生命实践。在知识半衰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们最大的资产不是我们已经知道什么,而是我们学习和适应新事物的速度和能力。本书提供了一张蓝图,帮助读者装备自己,不仅能在风暴中屹立不倒,更能乘风破浪,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尤其是如何在面对不同意见时,保持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看到《理直氣平:勇於改變才會進步-講理就好8》这本书,名字就深深吸引了我。这个书名点出了两个核心:一是“理直气平”,二是“勇于改变”。我理解“理直气平”不仅仅是吵架时据理力争,更是一种处事的态度,一种在保持原则的同时,尊重他人的能力。而“勇于改变”则暗示了这本书会引导读者进行自我突破,去学习新的沟通方式。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教我如何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能够迅速冷静下来,找到问题的本质。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难以“理直气平”,是因为我们过分在意自己的情绪,或者被对方的情绪所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并学会如何有效管理它们。同时,我也想知道,如何才能在保持独立思考的同时,又能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从而达成一种共识。这本书的出现,给我带来了希望,我相信它能够帮助我摆脱过去那些不愉快的沟通经历,开启一段更加和谐、有效的人际关系。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朴实,但却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书名《理直氣平:勇於改變才會進步-講理就好8》乍一看,可能觉得它是一本关于辩论技巧的书,但深入思考一下,它所探讨的远不止于此。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似乎从未停止,而很多时候,这些摩擦的根源,往往在于我们无法“理直气平”地处理分歧。我常常反思,为什么有时候明明是自己占理,却在争论中败下阵来?或者,即使赢得了争论,却失去了珍贵的友谊。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点亮了一盏灯。我希望它能够深入剖析“理直气平”的内在逻辑,不仅仅是技巧上的指导,更能触及到心理层面的调整。比如,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建立自信,如何在不被他人情绪裹挟的情况下,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副标题“勇於改變才會進步”更是给我一种激励,它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旅程。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理直气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积极改变。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一种能够化解冲突、增进理解的沟通方式,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更加游刃有余。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了:《理直氣平:勇於改變才會進步-講理就好8》。我最近刚好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提升沟通技巧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读物,看到这个名字,直觉就告诉我,这可能是我一直在找的那本。尤其“理直气平”这四个字,戳中了我的痛点。我们生活中,有多少时候因为情绪激动,明明占理,却把事情越搞越糟?又或者,因为害怕冲突,选择委曲求全,最终让自己憋屈不已。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一种在坚持自己立场的同时,又能保持平和心态,通过“讲理”来解决问题的途径。我非常期待它能教我如何区分“对事不对人”,如何在讨论中保持冷静,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沟通很重要”,但具体怎么做,如何落地,却感到迷茫。这本书的副标题“勇於改變才會進步”,更是点出了核心——改变,是进步的前提。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让我不再是那个只会争吵或忍气吞声的自己,而是能够成为一个更成熟、更有智慧的沟通者。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那种“理直气平”的智慧,看看它如何帮助我“勇於改變”,从而真正地“進步”。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理直氣平:勇於改變才會進步-講理就好8》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市面上很多心灵鸡汤式的励志书那样空泛的口号,而是直击核心——“理直气平”和“勇于改变”。在如今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时代,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同时又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成了一门重要的学问。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人在争执中显得那么有条理,那么令人信服,而有些人却总是越描越黑?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我非常期待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理直气平”的艺术,不仅仅是如何说话,更是如何思考,如何理解。比如,如何找到争论的焦点,如何用逻辑和事实说话,如何避免人身攻击。同时,我被“勇于改变才会进步”这句话深深打动,它提醒我,学习不是静止的,而是需要行动和实践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让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沟通技巧,从而真正地实现自我成长。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行动指南,指引我走向一个更好的自己。

评分

我被《理直氣平:勇於改變才會進步-講理就好8》这个书名所吸引,它点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要素:“理直气平”。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需要沟通和解决分歧的场合,而我常常会因为情绪的波动,或者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而错失了原本可以圆满解决的机会。这本书的出现,给我带来了一种新的希望,我期待它能够教会我如何在坚持自己正确立场的同时,又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让情绪占据上风。我尤其对“勇于改变才会进步”这句话产生了共鸣,它提醒我,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主动去学习,去实践,去突破旧有的模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帮助我理解如何去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去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以及如何用更加清晰、有逻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渴望从中获得智慧,能够让我在面对挑战时,不再感到无助和沮丧,而是能够以一种更成熟、更自信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最终实现自我提升和进步。

评分

不错的外文书,值得一读。

评分

满意,售后不错。。。。。。

评分

书买了一大堆,慢慢看

评分

看了一半了,觉得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不错的外文书,值得一读。

评分

还不错,帮朋友买的

评分

还不错,帮朋友买的

评分

还不错,帮朋友买的

评分

GOOD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