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裏的夢田 (三毛典藏新版)

心裏的夢田 (三毛典藏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三毛 著
图书标签:
  • 三毛
  • 散文集
  • 台湾文学
  • 回忆录
  • 游记
  • 成长
  • 经典
  • 女性作家
  • 文学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9573327400
版次:1
商品编码:16009450
包装:平裝
丛书名: 三毛典藏
开本:25開
出版时间:2010-12-20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4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商品尺寸:15*21cm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從沙漠流浪到海島的真愛,化為感動的星光,燦亮到永恆!
燃燒一個人的靈魂的,正是對生命的愛,那是至死方休!
三毛的青春歲月及心靈札記!
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的來說,它是細水長流,碧海無波,在芸芸眾生裡做一個普通的人。
--三毛
三毛逝世二十週年紀念
重新編輯.全新改版
用最真的心,在那畝小小的田裡,種下了往昔、夢想,與滿滿的快樂……
從少女時期我就愛寫文章,雖然現在看來是些喃喃自語的夢話,但我依然想與大家分享,因為那是一個生命的階段,造就了我的成長。隨著數不清的旅行,我看到許多奇妙的人生風景;文學藝術的滋養,讓我的靈魂被深深觸動;教書時和學生的互動,則促使我追求沉澱生命的結晶。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大喜大悲、起起落落的遭遇,儘管伴著錐心刺骨的痛,但我也因此更能淋漓盡致的表達出愛!
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全是寫作的素材,再提筆,我已不再是那個悲苦、敏感、浪漫而又不負責任的少女,我的心境已更上一層樓,明白了歲月之美,就在於它必然的流逝。人生亦如此,只要你平靜去體會,心裡的那畝田地必然會朝氣蓬勃!
《心裏的夢田》收錄三毛從年少到後期的作品,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她文風的轉變及心路的轉折。結束異鄉生活後,三毛回台教學,她那種全力付出、燃燒自我的熱誠令人動容!而經歷了生命中的風風雨雨,三毛更有智慧與想法了,但不變的是她依然歡天喜地的把生活記錄下來,也讓我們從中學習到像她那樣享受生命每一瞬間的快樂。
迦納利島上的商店裡買的娃娃船,荷西在娃娃的腳底畫上了圓點點,還在小船邊寫著:一九七八--Echo號。三毛於是烤了一條魚形蛋糕,放在Echo號旁邊。荷西說:「了不得,這艘小船,釣上來好大一條甜魚,裡面還存著新鮮奶油呢。」

作者简介

三毛
她本名陳懋平,因為學不會寫「懋」那個字,就自己改名為陳平。她十三歲就蹺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時逃學去墳墓堆讀閒書。旅行和讀書是她生命中的兩顆一級星,最快樂與最疼痛都夾雜其中。她沒有數字觀念,不肯為金錢工作,寫作之初純粹是為了讓父母開心。她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應到前世的鄉愁,於是決定搬去住,苦戀她的荷西也二話不說地跟著去了。然後她就和荷西在沙漠結婚了,從此寫出一系列風靡無數讀者的散文作品,把大漠的狂野溫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盡致展現在大家面前,「三毛熱」迅速的從台港橫掃整個華文世界,而「流浪文學」更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接著,安定的歸屬卻突然急轉直下,與摯愛的荷西錐心的死別,讓她差點要放棄生命,直到去了一趟中南美旅遊,才終於又重新提筆寫作。接著她嘗試寫劇本、填歌詞,每次出手必定撼動人心。最終,她又像兒時那樣不按牌理出牌,逃離到沒人知道的遠方,繼續以自由無羈的靈魂浪跡天涯。她就是我們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瀟灑的--永遠的三毛。

精彩书摘

當三毛還是在二毛的時候。
我之所以不害羞的肯將我過去十七歲到二十二歲那一段時間裏所發表的一些文稿成集出書,無非只有一個目的──這本《雨季不再來》的小書,代表了一個少女成長的過程和感受。它也許在技巧上不成熟,在思想上流於迷惘和傷感;但它的確是一個過去的我,一個跟今日健康進取的三毛有很大的不同的二毛。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不承認,青春,有一日是要這麼自然的消失過去。
而人之可貴,也在於我們因著時光環境的改變,在生活上得到長進。歲月的流失固然是無可奈何,而人的逐漸蛻變,卻又脫不出時光的力量。
當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她是一個逆子,她追求每一個年輕人自己也說不出到底是在追求什麼的那份情懷,因此,她從小不在孝順的原則下做父母請求她去做的事情。
一個在當年被父母親友看作問題孩子的二毛,為什麼在十年之後,成了一個對凡事有愛、有信、有望的女人?在三毛自己的解釋裏,總脫不開這兩個很平常的字──時間。
對三毛來說,她並不只是睡在床上看著時光在床邊大江東去。十年來,數不清的旅程,無盡的流浪,情感上的坎坷,都沒有使她白白的虛度她一生最珍貴的青年時代。這樣如白駒過隙的十年,再提筆,筆下的人,已不再是那個悲苦、敏感、浪漫而又不負責任的毛毛了。
我想,一個人的過去,就像《聖經》上雅各的天梯一樣,踏一步決不能上升到天國去。而人的過程,也是要一格一格的爬著梯子,才能到了某種高度。在那個高度上,滿江風月,青山綠水,盡入眼前。這種境界心情與踏上第一步梯子而不知上面將是什麼情形的迷惘惶惑是很不相同的。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二毛的確跌倒過,迷失過,苦痛過,一如每一個「少年的維特」。
我多年來沒有保存自己手稿的習慣,發表的東西,看過就丟掉,如果不是細心愛我的父親替我一張一張的保存起來,我可能已不會再去回顧一下,當時的二毛是在喃喃自語著些什麼夢話了。
我也切切的反省過,這樣不算很成熟的作品,如果再公諸於世,是不是造成一般讀者對三毛在評價上的失望和低估,但我靜心的分析下來,我認為這是不必要的顧慮。
一個家庭裏,也許都有一兩個如二毛當時年齡的孩子。也許我當年的情形,跟今日的青年人在環境和社會風氣上已不很相同,但是不能否認的,這些問題在年輕的孩子身上都仍然存在著。
一個聰明敏感的孩子,在對生命的探索和生活的價值上,往往因為過分執著,拚命探求,而得不著答案,於是一份不能輕視的哀傷,可能會佔去他日後許許多多的年代,甚而永遠不能超脫。
我是一個普通的人,我平凡的長大,做過一般年輕人都做的傻事。而今,我在生活上仍然沒有穩定下來,但我在人生觀和心境上已經再上了一層樓,我成長了,這不表示我已老化,更不代表我已不再努力我的前程。但是,我的心境,已如渺渺清空,浩浩大海,平靜,安詳,淡泊。對人處事我並不天真,但我依舊看不起油滑;我不偏激,我甚而對每一個人心存感激,因為生活是人群共同建立的,沒有他人,也不可能有我。
《雨季不再來》是我一個生命的階段,是我無可否認亦躲藏不了的過去。它好,它不好,都是造就成今日健康的三毛的基石。也就如一塊衣料一樣,它可能用舊了,會有陳舊的風華,而它的質地,卻仍是當初紡織機上織出來的經緯。
我多麼願意愛護我的朋友們,看看過去三毛還是二毛的樣子,再回頭來看看今日的《撒哈拉的故事》那本書裏的三毛,比較之下,有心人一定會看出這十年來的歲月,如何改變了一朵溫室裏的花朵。
有無數的讀者,在來信裏對我說──「三毛,妳是一個如此樂觀的人,我真不知道妳怎麼能這樣凡事都愉快。」
我想,我能答覆我的讀者的只有一點,「我不是一個樂觀的人。」
樂觀與悲觀,都流於不切實際。一件明明沒有希望的事情,如果樂觀的去處理,在我,就是失之於天真,這跟悲觀是一樣的不正確,甚而更壞。
我,只是一個實際的人,我要得著的東西,說起來十分普通,我希望生兒育女做一個百分之百的女人。一切不著邊際的想法,如果我守著自己淡泊寧靜的生活原則,我根本不會刻意去追求它。對於生活的環境,我也抱著一樣的態度。我唯一鍥而不捨,願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過是保守我個人的心懷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個真誠的人,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在有限的時空裏,過無限廣大的日子。如果將我這種做法肯定是「樂觀」,那麼也是可以被我接受和首肯的。
再讀《雨季不再來》中一篇篇的舊稿,我看後心中略略有一份悵然。過去的我,無論是如何的沉迷,甚而有些頹廢,但起碼她是個真誠的人,她不玩世,她失落之後,也尚知道追求,哪怕那份情懷在今日的我看來是一片慘綠,但我情願她是那個樣子,而不希望她什麼都不去思想,也不提出問題,二毛是一個問題問得怪多的小女人。
也有人問過我,三毛和二毛,妳究竟偏愛哪一個?我想她是一個人,沒法說怎麼去偏心,畢竟這是一枝幼苗,長大了以後,出了幾片清綠。而沒有幼苗,如何有今天這一點點喜樂和安詳。
在我的時代裏,我被王尚義的《狂流》感動過,我亦受到《弘一法師的傳記》很深的啟示和嚮往。而今我仍愛看書,愛讀書,但是過去曾經被我輕視的人和物,在十年後,我才慢慢減淡了對英雄的崇拜。我看一沙,我看一花,我看每一個平凡的小市民,在這些事情事物的深處,才明白悟出了真正的偉大和永恆是在哪裏,我多麼喜歡這樣的改變啊!
所以我在為自己過去的作品寫一些文字時,我不能不強調,《雨季不再來》是一個過程,請不要忽略了。這個蒼白的人,今天已經被風吹雨打成了銅紅色的一個外表不很精緻,而面上已有風塵痕跡的三毛。在美的形態上來說,哪一個是真正的美,請讀者看看我兩本全然不同風格的書,再做一個比較吧!
我不是一個作家,我不只是一個女人,我更是一個人。我將我的生活記錄下來了一部分,這是我的興趣,我但願沒有人看了我的書,受到不好的影響。《雨季不再來》雖然有很多幼稚的思想,但那只是我做二毛時在雨地裏走著的幾個年頭,畢竟雨季是不會在三毛的生命裏再來了。
《雨季不再來》本身並沒有閱讀的價值,但是,念了《撒哈拉的故事》之後的朋友,再回過來看這本不很愉快的小書,再拿這三毛和十年前的二毛來比較,也許可以得著一些小小的啟示。三毛反省過,也改正過自己在個性上的缺點。人,是可以改變的,只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時間。我常常想,命運的悲劇,不如說是個性的悲劇。我們要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固執不變當然是可貴,而有時向生活中另找樂趣,亦是不可缺少的努力和目標;如何才叫做健康的生活,在我就是不斷的融合自己到我所能達到的境界中去。我的心中有一個不變的信仰,它是什麼,我不很清楚,但我不會放棄這在冥冥中引導我的力量,直到有一天我離開塵世,回返永恆的地方。
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的來說,它是細水長流,碧海無波,在芸芸眾生裏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剎間的喜悅,那麼我們即使不死,也在天堂裏了。
? 本篇原為三毛全集《雨季不再來》自序

夢裏花落知多少。
──迷航之四
那一年的冬天,我們正要從丹娜麗芙島搬家回到大迦納利島自己的房子裏去。
一年的工作已經結束,美麗無比的人造海灘引進了澄藍平靜的海水。
荷西與我坐在完工的堤邊,看也看不厭的面對著那份成績欣賞,景觀工程的快樂是不同凡響的。
我們自黃昏一直在海邊坐到子夜,正是除夕,一朵朵怒放的煙火,在漆黑的天空裏如夢如幻的亮滅在我們仰著的臉上。
濱海大道上擠滿著快樂的人群。鐘敲十二響的時候,荷西將我抱在手臂裏,說:「快許十二個願望,心裏跟著鐘聲說。」
我仰望著天上,只是重複著十二句同樣的話:「但願人長久,但願人長久,但願人長久,但願人長久──」
送走了去年,新的一年來了。
荷西由堤防上先跳了下地,伸手接過跳落在他手臂中的我。
我們十指交纏,面對面的凝望了一會兒,在煙火起落的五色光影下,微笑著說:「新年快樂!」然後輕輕一吻。
我突然有些淚溼,賴在他的懷裏不肯舉步。
新年總是使人惆悵,這一年又更是來得如真如幻。許了願的下一句對夫妻來說並不太吉利,說完了才回過意來,竟是心慌。
「你許了什麼願。」我輕輕問他。
「不能說出來的,說了就不靈了。」
我勾住他的脖子不放手,荷西知我怕冷,將我捲進他的大夾克裏去。我再看他,他的眸光炯炯如星,裏面反映著我的臉。
「好啦!回去裝行李,明天清早回家去囉!」
他輕拍了我一下背,我失聲喊起來:「但願永遠這樣下去,不要有明天了!」
「當然要永遠下去,可是我們先回家,來,不要這個樣子。」
一路上走回租來的公寓去,我們的手緊緊交握著,好像要將彼此的生命握進永恆。
而我的心,卻是悲傷的,在一個新年剛剛來臨的第一個時辰裏,因為幸福滿溢,我怕得悲傷。
不肯在租來的地方多留一分一秒,收拾了零雜東西,塞滿了一車子。清晨六時的碼頭上,一輛小白車在等渡輪。
新年沒有旅行的人,可是我們急著要回到自己的房子裏去。
關了一年的家,野草齊膝,灰塵滿室,對著那片荒涼,竟是焦急心痛,顧不得新年不新年,兩人馬上動手清掃起來。
不過靜了兩個多月的家居生活,那日上午在院中給花灑水,送電報的朋友在木柵門外喊著:「Echo,一封給荷西的電報呢!」
我匆匆跑過去,心裏撲撲的亂跳起來,不要是馬德里的家人出了什麼事吧!電報總使人心慌意亂。
「亂撕什麼嘛!先給簽個字。」朋友在摩托車上說。
我胡亂簽了個名,一面回身喊車房內的荷西。
「妳先不要怕嘛!給我看。」荷西一把搶了過去。
原來是新工作來了,要人火速去拉芭瑪島報到。
只不過幾小時的光景,我從機場一個人回來,荷西走了。
離島不算遠,螺旋槳飛機過去也得四十五分鐘,那兒正在建新機場,新港口。只因沒有什麼人去那最外的荒寂之島,大的渡輪也就不去那邊了。
雖然知道荷西能夠照顧自己的衣食起居,看他每一度提著小箱子離家,仍然使我不捨而辛酸。
家裏失了荷西便失了生命,再好也是枉然。
過了一星期漫長的等待,那邊電報來了。
「租不到房子,妳先來,我們住旅館。」
剛剛整理的家又給鎖了起來,鄰居們一再的對我建議:「妳住家裏,荷西週末回來一天半,他那邊住單身宿舍,不是經濟些嘛!」
我怎麼能肯。匆忙去打聽貨船的航道,將雜物、一籠金絲雀和汽車托運過去,自己攜著一只衣箱上機走了。
當飛機著陸在靜靜小小的荒涼機場時,又看見了重沉沉的大火山,那兩座黑裏帶火藍的大山。
我的喉嚨突然卡住了,心裏一陣鬱悶,說不出的悶,壓倒了重聚的歡樂和期待。
荷西一隻手提著箱子,另一隻手搭在我的肩上向機場外面走去。
「這個島不對勁!」我悶悶的說。
「上次我們來玩的時候不是很喜歡的嗎。」
「不曉得,心裏怪怪的,看見它,一陣想哭似的感覺。」我的手拉住他皮帶上的絆扣不放。
「不要亂想,風景好的地方太多了,剛剛趕上看杏花呢!」 他輕輕摸了一下我的頭髮又安慰似的親了我一下。
只有兩萬人居住的小城裏租不到房子。我們搬進了一房一廳連一個小廚房的公寓旅館。收入的一大半付給了這份固執相守。
安置好新家的第三日,家中已經開始請客了,婚後幾年來,荷西第一回做了小組長,水裏另外四個同事沒有帶家眷,有兩個還依然單身。我們的家,伙食總比外邊的好些,為著荷西愛朋友的真心,為著他熱切期望將他溫馨的家讓朋友分享,我曉得,在他內心深處,亦是因為有了我而驕傲,這份感激當然是全心全意的在家事上回報了他。
島上的日子歲月悠長,我們看不到外地的報紙,本島的那份又編得有若鄉情。久而久之,世外的消息對我們已不很重要,只是守著海,守著家,守著彼此。每聽見荷西下工回來時那急促的腳步聲上樓,我的心便是歡喜。
六年了,回家時的他,怎麼仍是一樣跑著來的,不能慢慢的走嗎?六年一瞬,結婚好似是昨天的事情,而兩人已共過了多少悲歡歲月。
小地方人情溫暖,住上不久,便是深山裏農家討杯水喝,拿出來的必是自釀的葡萄酒,再送一滿懷的鮮花。
我們也是記恩的人,馬鈴薯成熟的季節,星期天的田裏,總有兩人的身影彎腰幫忙收穫。做熱了,跳進蓄水池裏游個泳,趴在荷西的肩上浮沉,大喊大叫,便是不肯鬆手。
過去的日子,在別的島上,我們有時發了神經病,也是爭吵的。
有一回,兩人講好了靜心念英文,夜間電視也約好不許開,對著一盞孤燈就在飯桌前釘住了。
講好只念一小時,念了二十分鐘,被教的人偷看了一下手錶,再念了十分鐘,一個音節發了二十次還是不正確,荷西又偷看了一下手腕。知道自己人是不能教自己人的,看見他的動作,手中的原子筆啪一下丟了過去,他那邊的拍紙簿嘩一下摔了過來,還怒喊了一聲:「妳這傻瓜女人!」
第一次被荷西罵重話,我呆了幾秒鐘,也不知回罵,衝進浴室拿了剪刀便絞頭髮,邊剪邊哭,長髮亂七八糟的掉了一地。
荷西追進來,看見我發瘋,竟也不上來搶,只是依門冷笑:「妳也不必這種樣子,我走好了!」
說完車鑰匙一拿,門碰一下關上離家出走去了。
我衝到陽台上去看,淒厲的叫了一聲他的名字,他哪裏肯停下來,車子刷一下就不見了。
那一個長夜,是怎麼熬下來的,自己都迷糊了。只念著離家的人身上沒有錢,那麼狂怒而去,又出不出車禍。
清晨五點多他輕輕的回來了,我趴在床上不說話,臉也哭腫了。離開父母家那麼多年了,誰的委屈也受下,只有荷西,他不能對我兇一句,在他面前,我是不設防的啊!
荷西用冰給我冰臉,又拉著我去看鏡子,拿起剪刀來替我補救剪得狗啃似的短髮。一刀一刀細心的給我勉強修修整齊,口中嘆著:「只不過氣頭上罵了妳一句,居然絞頭髮,要是一日我死了呢──」
他說出這樣的話來令我大慟,反身抱住他大哭起來,兩人纏了一身的碎髮,就是不肯放手。
到了新的離島上,我的頭髮才長到齊肩,不能梳長辮子,兩人卻是再也不吵了。
依山背海而築的小城是那麼的安詳,只兩條街的市集便是一切了。
我們從不刻意結交朋友,幾個月住下來,朋友雪球似的越滾越大,他們對我們真摯友愛,三教九流,全是真心。
週末必然是給朋友們佔去了,爬山,下海,田裏幫忙,林中採野果,不然找個老學校,深夜睡袋裏半縮著講巫術和鬼故事,一群島上的瘋子,在這世外桃源的天涯地角躲著做神仙。有時候,我快樂得總以為是與荷西一同死了,掉到這個沒有時空的地方來。
那時候,我的心臟又不好了,累多了胸口的壓迫來,絞痛也來。小小一袋菜場買回來的用品,竟然不能一口氣提上四樓。
不敢跟荷西講,悄悄的跑去看醫生,每看回來總是正常又正常。
荷西下班是下午四點,以後全是我們的時間,那一陣不出去瘋玩了。黃昏的陽台上,對著大海,半杯紅酒,幾碟小菜,再加一盤象棋,靜靜的對弈到天上的星星由海中升起。
有一晚我們走路去看恐怖片,老舊的戲院裏樓上樓下數來數去只有五個人,鐵椅子漆成鋁灰色,冰冷冷的,然後迷霧淒淒的山城裏一群群鬼飄了出來捉過路的人。
深夜散場時海潮正漲,浪花拍打到街道上來。我們被電影和影院嚇得徹骨,兩人牽了手在一片水霧中穿著飛奔回家,跑著跑著我格格的笑了,掙開了荷西,獨自一人拚命的快跑,他鬼也似的在後面又喊又追。
還沒到家,心絞痛突然發了,衝了幾步,抱住電線杆不敢動。
荷西驚問我怎麼了,我指指左邊的胸口不能回答。
那一回,是他背我上四樓的。背了回去,心不再痛了,兩人握著手靜靜醒到天明。
然後,纏著我已經幾年的噩夢又緊密的回來了,夢裏總是在上車,上車要去什麼令我害怕的地方,夢裏是一個人,沒有荷西。
多少個夜晚,冷汗透溼的從夢魅裏逃出來,發覺手被荷西握著,他在身畔沉睡,我的淚便是滿頰。我知道了,大概知道了那個生死的預告。
以為先走的會是我,悄悄的去公證人處寫下了遺囑。
時間不多了,雖然白日裏仍是一樣笑嘻嘻的洗他的衣服,這份預感是不是也傳染了荷西。
即使是岸上的機器壞了一個螺絲釘,只修兩小時,荷西也不肯在工地等,不怕麻煩的脫掉潛水衣就往家裏跑,家裏的妻子不在,他便大街小巷的去找,一家一家店舖問過去:「看見Echo沒有?看見Echo沒有?」
找到了什麼地方的我,雙手環上來,也不避人的微笑癡看著妻子,然後兩人一路拉著手,提著菜籃往工地走去,走到已是又要下水的時候了。
總覺相聚的因緣不長了,尤其是我,朋友們來約週末的活動,總拿身體不好擋了回去。
週五帳篷和睡袋悄悄裝上車,海邊無人的地方搭著臨時的家,摸著黑去捉螃蟹,礁石的夾縫裏兩盞濛濛的黃燈扣在頭上,浪潮聲裏只聽見兩人一聲聲狂喊來去的只是彼此的名字。那種喊法,天地也給動搖了,我們尚是不知不覺。
每天早晨,買了菜蔬水果鮮花,總也捨不得回家,鄰居的腳踏車是讓我騎的,網籃裏放著水彩似的一片顏色便往碼頭跑。騎進碼頭,第一個看見我的岸上工人總會笑著指方向:「今天在那邊,再往下騎──」
車子還沒騎完偌大的工地,那邊岸上助手就拉信號,等我車一停,水裏的人浮了起來,我跪在堤防邊向他伸手,荷西早已跳了上來。
大西洋的晴空下,就算分食一袋櫻桃也是好的,靠著荷西,左邊的衣袖總是溼的。
不過幾分鐘吧,荷西的手指輕輕按一下我的嘴唇,笑一笑,又沉回海中去了。
每見他下沉,我總是望得癡了過去。
岸上的助手有一次問我:「你們結婚幾年了?」
「再一個月就六年了。」我仍是在水中張望那個已經看不見了的人,心裏慌慌的。
「好得這個樣子,誰看了你們也是不懂!」
我聽了笑笑便上車了,眼睛越騎越溼,明明上一秒還在一起的,明明好好的做著夫妻,怎麼一分手竟是魂牽夢縈起來。
家居的日子沒有敢浪費,扣除了房租,日子也是緊了些。有時候中午才到碼頭,荷西跟幾個朋友站著就在等我去。
「Echo,銀行裏還有多少錢?」荷西當著人便喊出來。
「兩萬,怎麼?」
「去拿來,有急用,拿一萬二出來!」
當著朋友面前,絕對不給荷西難堪。掉頭便去提錢,他說的數目一個折扣也不少,匆匆交給尚是溼溼的他,他一轉手遞給了朋友。
回家去我一人悶了一場,有時次數多了,也是會委屈掉眼淚的。哪裏知道那是荷西在人間放的利息,才不過多久,朋友們便傾淚回報在我的身上了呢!
結婚紀念的那一天,荷西沒有按時回家,我擔心了,車子給他開了去,我借了腳踏車要去找人,才下樓呢,他回來了,臉上竟是有些不自在。
匆匆忙忙給他開飯──我們一日只吃一頓的正餐。坐下來向他舉舉杯,驚見桌上一個紅絨盒子,打開一看,裏面一只羅馬字的老式女用手錶。
「妳先別生氣問價錢,是加班來的外快──」他喊了起來。
我微微的笑了,沒有氣,痛惜他神經病,買個錶還多下幾小時的水。那麼借給朋友的錢又怎麼不知去討呢!
結婚六年之後,終於有了一隻手錶。
「以後的一分一秒妳都不能忘掉我,讓它來替妳數。」荷西走過來雙手在我身後環住。
又是這樣不祥的句子,教人心驚。
那一個晚上,荷西睡去了,海潮聲裏,我一直在回想少年時的他,十七歲時那個大樹下癡情的孩子,十三年後,在我枕畔共著呼吸的親人。
我一時裏發了瘋,推醒了他,輕輕的喊名字,他醒不全,我跟他說:「荷西,我愛你!」
「妳說什麼?」他全然的駭醒了,坐了起來。
「我說,我愛你!」黑暗中為什麼又是有些嗚咽。
「等妳這句話等了那麼多年,妳終是說了!」
「今夜告訴你了,是愛你的,愛你勝於自己的生命,荷西──」
那邊不等我講下去,孩子似的撲上來纏住我,六年的夫妻了,竟然為著這幾句對話,在深夜裏淚溼滿頰。

前言/序言


《山海奇谭:古籍新证》 作者: 陈墨轩 出版社: 翰林文化出版社 页数: 680页 开本: 16开 装帧: 精装,附赠手绘地图与古籍拓片影印本 --- 内容简介 《山海奇谭:古籍新证》并非一本探讨心灵疗愈或文学散文的作品,而是一部深度聚焦于中国古代地理、神话谱系与早期博物学的学术专著。作者陈墨轩,一位在古典文献学与地理学交叉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以其严谨的考据精神和敏锐的跨学科洞察力,对先秦至魏晋时期关于“山海”的经典文献——尤其是《山海经》及其相关异文——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性重构与解读。 本书的核心目标,在于剥离流传千古的神话光环,试图从古代先民的地理认知、物种观察乃至早期宗教仪式中,探寻隐藏在奇珍异兽传说背后的真实历史与文化脉络。全书结构宏大,内容涵盖上古地理重构、奇兽图谱的生物学原型考证、早期冶金与矿藏的地理分布推测,以及神灵信仰的区域性演变等多个维度。 第一部分:地理之核——重绘上古山川图谱 本书的第一部分着重于地理定位。陈墨轩教授摒弃了将《山海经》视为纯粹虚构的传统观点,而是将其视为一份极其珍贵、但记载方式充满时代局限性的“古代地理调查报告”。 一、河流体系的溯源与校勘: 章节详细比对了《山海经》中记载的河流源头与流向,与现代河流地貌学、水文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交叉比对。例如,书中对“弱水三千”的描述进行了详尽的考证,提出了一种基于古河道变迁理论的可能源头指向,并结合考古发现的古代聚落分布,推演出一条可能存在于上古时期的水系网络。这部分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地质图表与卫星遥感图像的分析,力求将虚无缥缈的古地名落实到可考证的地理坐标上。 二、山脉走向与区域文明的联系: 作者深入探讨了“昆仑之墟”、“不周之山”等核心地理意象的文化象征意义。通过对不同方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迁徙路径分析,陈墨轩指出,许多看似神话的描述,实则是早期部落对周边复杂地形(如高原、盆地、主要山隘)的特征性概括。书中特别开辟了一章,详细论述了古代矿产资源(如玉石、青铜冶炼所需的金属)的分布如何塑造了早期文明的贸易路线和军事边界,从而解释了为何特定“山”的描述会出现在特定篇章中。 第二部分:奇兽之谜——博物学原型与文化投射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对《山海经》中记载的数以百计的“异兽”的系统性生物学和人类学考证。陈墨轩教授认为,这些异兽并非完全虚构,而是古代先民对未知生物、外来物种,甚至是特定动物形态的夸张记录,以及对特定文化符号的拟人化或兽化投射。 一、动物学原型考证: 作者细致地分析了“九尾狐”、“驺虞”、“人面鸟”等典型形象。例如,对于“九尾狐”,书中不再停留于文学解读,而是援引了动物行为学和基因研究的边际资料,探讨了古代对某些特定犬科或狐科动物的变异形态的早期观察记录。针对那些形态组合极其复杂的异兽,作者提出“多源复合”理论,即一个神兽形象可能是对几种不同动物特征(如鹿角、蛇身、兽爪)的组合描述,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交流中对同一动物的不同认知。 二、服饰、医药与仪式功能: 重要的突破在于将“异兽”的描述与古代的巫术、祭祀和医药实践联系起来。书中详细考证了古籍中记载的食用或佩戴特定“异兽”部位(如皮、血、骨)的功效。通过与《神农本草经》等早期药物学文献的对照,作者试图重建一个古代的“神性动植物图谱”,揭示哪些“异兽”实际上是古代尚未被科学识别的珍稀药材或有毒生物。 第三部分:信仰的演变——区域神话的史学重构 第三部分将视角从地理和生物转向了人文社会学,重点分析了不同山系区域所代表的巫觋信仰和氏族图腾的地域性差异。 一、山神谱系的地域差异: 陈墨轩教授指出,《山海经》并非单一作者一次性完成,而是历代采风的汇编。书中通过对不同篇章中神祇权力范围和祭祀方式的语言学分析,成功划分出至少四个主要的上古信仰区域(如东山系、西山系、海外诸山系),并梳理了这些区域神祇如何在历史进程中相互融合或冲突。例如,书中探讨了巴蜀文化中的神灵体系如何影响了对某些“海外”山脉记载的形成。 二、图腾、方国与服饰的互证: 结合考古发现的青铜器铭文和玉器纹饰,作者对书中记载的某些“国”的社会结构和服饰特征进行了推测。书中附有大量的文物图片,与文献描述进行一一印证,展示了古代社会如何通过“神兽崇拜”来构建自身的身份认同和区域霸权。 --- 本书价值与特点 《山海奇谭:古籍新证》的出版,是对传统《山海经》研究范式的重大挑战与革新。它不仅是一部面向古典文献爱好者的深度读物,更是地理学、考古学、生物学史和人类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严谨的考据方法: 全书引用了数千条古籍文献佐证,注释详尽,逻辑推演环环相扣,展现了高标准的学术规范。 跨学科的整合: 成功地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现代动物分类学知识与古代文献进行有效对话,提供了看待上古世界的全新视角。 丰富的图示材料: 随书附赠的特制地图和拓片,是理解书中复杂地理与神话关联的直观工具。 本书适合: 古典文献研究人员、中国古代史和地理史爱好者、对上古神话和博物学起源感兴趣的读者。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并愿意沉浸于严谨的学术探究之中。本书旨在揭示隐藏在神话表象之下的,是古代先民对未知世界所进行的早期、勇敢而系统的探索历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集子,与其说是文学作品,不如说是一本被精心标注的“人生地图”。我常常在想,有些人的人生是线性的,目标明确,而作者的人生轨迹,更像是一张由无数岔路口、惊喜转弯和意料之外的风景构成的复杂网络。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跟随她那双充满好奇的眼睛,去看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但视角却完全不同。文字的节奏感极强,时而如同沙漠中疾驰的马蹄般热烈奔放,时而又像深夜里的一盏孤灯,沉静而幽远。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不确定性”的拥抱。在如今这个追求“确定性”的时代,这种对未知保持敬畏与热忱的态度,显得尤为珍贵。它不是教你如何规避风险,而是鼓励你,把风险本身看作成就生命厚度的重要砖石。读完后,我不再那么害怕那些突如其来的变故,反而开始期待,下一个转角究竟会带来怎样的惊喜或者挑战,这种心境的转变,对我来说,是无价的收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在于它对“真实”二字的极致追求。现代人的交流,太多时候都戴着一层精致的面具,我们害怕展示自己的脆弱和不完美。然而,在这本书里,那些优点和缺点,那些光芒万丈的瞬间和几近崩溃的低谷,都被毫无保留地摊开来。这是一种极大的勇气,也是一种对读者的尊重。我读到那些关于友谊的片段时,感触尤深。真正的友谊,不是锦上添花时的喧闹,而是雪中送炭时的沉默和理解。作者的文字,精准地捕捉到了那种不需要过多言语就能达成的默契。它没有宏大的叙事,全是生活中的“切片”,但这些切片组合起来,却构成了一个完整、有血有肉的灵魂肖像。每次读到激动处,我都会放下书,抬头望向窗外,感觉周遭的一切都变得清晰了许多,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又重新浮现了轮廓。

评分

这本书,真的像一个老朋友在耳边轻声细语,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却又鲜活如初的过往。我总觉得,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文字的输入,不如说是一种灵魂的共振。它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雕琢,文字的流动自然而然,仿佛是信手拈来,却又字字珠玑。读着那些关于旅行、关于生活哲学的片段,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异域的香料味,感受到阳光炙烤下的粗粝沙砾。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渗透在每一个细微观察中的真诚。我尤其欣赏作者描述人与人之间复杂情感时的细腻,那种看透不点破的洞察力,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禁不住为自己的过往经历做一番审视。整本书读下来,最大的感受是释放——释放了被日常琐事束缚的心灵,让它得以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呼吸。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成功,而是如何更坦然、更丰富地去“存在”。这种沉淀后的力量,比任何激昂的文字都更具持久的感染力,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像一杯陈年的佳酿,初尝时觉得平淡,细品之后,回甘悠长,层次丰富。它不是那种追求华丽辞藻堆砌的“美文”,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深刻的意境。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那种简练却又极具画面感的笔触,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比如描述一次日出或一场雨,你看到的不是简单的天气变化,而是其中蕴含的生命哲学。这种将个人体验与宏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阅读视野。它提醒我,生活中的所有细微末节,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和记录。它没有刻意说教,但读完之后,你的世界观会悄然发生一种温和的位移,让你开始用一种更富诗意和敬畏的眼光去看待脚下的土地。

评分

对于我这样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难得的反思空间。它像一个静谧的港湾,让你暂时逃离外界的喧嚣和效率至上的逻辑。我最欣赏的是其中流淌出的那种对“失去”的坦然接受。人生必然伴随着告别和失去,有的人选择沉溺其中,而作者却能从中提炼出新的生命力。文字中透露出的是一种深刻的韧性——不是硬碰硬的抵抗,而是水一般的柔韧与适应。这种韧性,比任何强硬的盔甲都更可靠。读罢此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排毒”,那些积压已久的焦虑和不安,似乎都随着书页的翻动被轻轻拂去。它让我更加确信,真正的丰盛,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如何感知和珍惜你所经历的一切。

评分

希罗多***

评分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註:此為舊版《三毛全集》書名,收入新版《三毛典藏》系列《撒哈拉歲月》中)是中文世界裡,首次以神秘的撒哈拉沙漠為背景的作品,對於長期蟄居在台灣島國的人,無異開啟了寬闊的視野,加上她的文筆幽默生動,內容豐富有趣,從第一篇〈沙漠中的飯店〉發表之後,即造成轟動,後來更掀起了巨浪般的「三毛旋風」。

评分

终于收集齐全了 很喜欢三毛的作品

评分

從撒哈拉沙漠搬到一百公里對面的迦納利群島,三毛依然本著正義感十足又真誠開朗的個性,過著最有情味的日子。在她筆下,每一件瑣碎小事、每一個人物都那麼鮮明的活起來了!三毛曾擔心自己離開沙漠會寫不出好文章,事實上,如此熱愛生活、心靈豐美的她,注定到哪裡都有講不完的故事,把我們深深的吸引住!

评分

三毛逝世二十週年紀念

评分

有一種思念,像一個永遠不會褪色的夢、像一條不會枯竭的長河,串起了我們之間最純粹的情感……

评分

很不错,原版 适合收藏

评分

书很新,快递很给力,感谢京东

评分

在火山與海洋的愛情結晶之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