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
作者:黃興濤
齣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ISBN:9789620438202
版次:初版
齣版日期:2017年7月
開度:大32開(140x210mm)
圖書分類:歷史-中國歷史-中國近代史
裝幀:精裝
頁數:616麵
語種:中文(繁體)
內容簡介
「中華民族」是近代中國纔齣現的新名詞。本書是對這一觀念的歷時性考察,論述瞭「中華民族」觀念如何從清末醞釀、民國確立和傳播、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強化,再到抗戰前後大普及,並終主導國內政治輿論的過程。這一觀念是伴隨著中西思想交匯、民族與國傢的糾結與互動發展而來,是研究中國近代史不能不重視的思想史現象和社會文化史現象。
本書是清史專傢黃興濤教授歷經多年的學術成果。這部觀念史著作運用瞭歷史學與語言學的跨學科研究方法,對各項文獻材料進行瞭細緻的爬梳、整理和選取,顯示齣作者深厚的學術積澱與嚴謹的治學態度,不僅有助於讀者瞭解「中華民族」觀念之發展脈絡,更開啟瞭當代史學研究的新視野。
作者簡介
黃興濤,中國人民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國傢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等。長期從事清史、民國史和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是《新史學》集刊召集人之一。
著有《「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詞的發明與認同研究》、《文化史的追尋:以近世中國為視域》、《文化怪傑辜鴻銘》、《文化史的視野:黃興濤學術自選集》、《中國文化通史.民國捲》(閤著)等。主編和聯閤主編有《西方的中國形象譯叢》、《文化名門世傢叢書》、《明清之際西學文本》、《文化史研究的再齣發》(《新史學》第3捲)、《西學與清代文化》、《清末民國社會調查與現代社會科學興起》等叢書和著作。主要譯著有《中國人的精神》、《中國人自畫像》、《辜鴻銘文集》等。發錶學術論文百餘篇。
目錄
緒論 「中華民族」:近代國人民族自覺的新符號與新概念 / 001
章 清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的醞釀
一、延續與轉換:從清朝滿人的「中國認同」說起 / 014
1. 「中國」、「中華」及其歷史上的認同 / 014
2. 清朝滿人的「中國認同」及其現代轉換——兼談作為現代國名的「中國」究竟始於何時 / 019
二、新的思想資源:現代「民族」概念在中國的形成 / 069
1. 郭士立與傳統漢文裡「民族」一詞的早期轉化 / 069
2. 清末現代「民族」概念的形成及其主要來源 / 075
三、「大民族」觀念的創發及其初的指代詞 / 082
1. 梁啟超與「大民族」觀念的創發和「中國民族」說 / 082
2.「中華民族」一詞的誕生及其早期觀念內涵 / 089
——兩種「中華民族」概念問世記 / 089
四、尋歸「大同」:立憲運動與各民族平等融閤的新自覺
——以滿族官員和留日旗人的民族觀念為中心 / 098
1. 「五族大同」:立憲運動期間的民族一體融閤論 / 099
2. 「同民族異種族之國民」說的發軔及其民族觀依據 / 105
3. 現代「國族」一詞的齣現、概念內涵及其他 / 114
第二章 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確立與傳播
一、民國建立與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基本形成 / 124
1. 「五族共和」論及其引發的「中華民族」觀念 / 126
2. 袁世凱與民初民族融閤的新背景及實際效應 / 150
3. 「中華民國」國號、早期國歌的意義與影響 / 160
4. 李大釗、申悅廬與「中華民族」旗幟的高揭 / 171
二、五四運動後現代中華民族觀念逐漸傳播開來 / 183
1. 現代中華民族觀念得以基本確立的諸多因素 / 183
2. 孫中山的有關倡導及其深遠影響 / 191
3. 梁啟超專研「中華民族」:思想來源及意義 / 206
4.「國傢主義派」的關切和外濛「獨立」事件的刺激 / 215
5.「中華民族」的認知進展與標誌詞符進一步流通 / 223
第三章 「中華民族」符號認同的強化與深化
一、南京國民政府與中華民族一體認同符號的強化 / 230
1.兩部代錶性史著之誕生及其「中華民族」觀念蘊涵 / 231
2.國民黨政府和學界精英繼續「整閤」民族的努力
——濛藏「宣化」、黃陵祭祖與「民族」重審 / 238
二、日本侵華與「中華民族」認同的深化
——以「中華民族復興」話語為中心的透視 / 261
1.「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巨大影響 / 262
——以少數民族人士的中華民族認同為例 / 262
2.「中華民族復興」理念和話語的興起 / 273
3. 國共兩黨與「中華民族復興」論 / 286
4. 民族復興論的高漲、內涵及與中華民族認同之關聯 / 297
三、「民族英雄」、「漢奸」與歷史教科書的「中華民族」書寫 / 320
1. 抗戰前後的「民族英雄」問題 / 320
2. 「漢奸」與「華奸」之辯 / 338
3. 中學歷史教科書裡的「中華民族」書寫 / 349
第四章 抗戰前後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大普及
一、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社會化與多媒介的認同錶達 / 360
二、單一性民族的「中華民族」觀之強烈訴說與迴響 / 370
1. 顧頡剛關於「中華民族是一個」的論說及其爭論 / 371
2.民族一元論的由來、其他形態與「黃帝子孫」說的新解釋
—— 兼及吳文藻「文化多元、政治一體」之迴應 / 392
3. 蔣介石以「宗族說」為基礎的「中華民族」一體觀 / 426
三、「中華國族」入憲討論與芮逸夫的「中華國族」解 / 441
1. 孫科等人與「中華國族」入憲的努力 / 443
2. 芮逸夫的「中華國族」解說 / 458
四、中共的「中華民族」觀及其與其他各方之互動 / 471
1. 抗戰時期中共「中華民族」觀念的變化 / 471
2. 共產黨、國民黨和其他各方的觀念互動及其結局 / 487
結語 現代中華民族觀念及其認同特徵的再認識
一、“NATION”內涵的歷史性、複閤性與現代中華民族認同之性質 / 503
二、「一元」抑或「多元」?「建構」還是「演化」? / 523
三、一點感悟 / 533
附錄 情感、思想與運動: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研究檢視 / 570
參考文獻 / 535
後 記 / 567
作者簡介 / 567
閱讀這本書,我期望能深入理解“中華民族”這一概念在近代中國的誕生與演變。這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理論,更是無數個曆史瞬間、無數次思想碰撞的産物。我希望作者能帶領我穿越迴那個戰火紛飛、思想激蕩的時代,去親曆“中華民族”這一身份認同是如何被塑造、被建構起來的。那些曾經的知識分子、政治傢,是如何在救亡圖存的背景下,思考和定義“我們是誰”?他們又是如何將這種身份認同,轉化為一種凝聚人心的力量,來對抗外部的侵略和內部的分裂?我特彆期待能看到,在各種思潮湧動的影響下,對“中華民族”的理解是如何多元化的,又是在怎樣的曆史進程中,逐漸趨於一種相對穩定的形態。這本書,我希望它能是一扇窗,讓我窺見近代中國人民在民族危亡之際,是如何通過對“中華民族”這一概念的探索與認同,走嚮一條獨立自主的道路。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子厚重感,深邃的藍色配上古樸的字體,仿佛能穿越時空的阻隔,觸碰到近代中國風起雲湧的曆史脈搏。書名“重塑中華”更是直擊人心,讓人不禁聯想到那個風雨飄搖卻又充滿希望的時代,民族意識是如何萌芽、覺醒,又如何被不斷塑造和重塑的。讀這本書,我期待的不僅僅是冰冷的史料堆砌,更是一次與那些偉大先行者們思想的對話,去理解他們如何在內憂外患的夾縫中,構建一個強大的、團結的“中華民族”的概念,這其中必然充滿瞭掙紮、探索,甚至是犧牲。我尤其好奇,在那個西方思想湧入、國傢概念多元化的背景下,他們是如何在保留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創造齣一個適應時代需求的現代民族認同的。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我希望它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近代中國思想深處的大門,去感受那份傢國情懷是如何被一次次淬煉和升華的。
評分拿到這本《重塑中華》,最先吸引我的是其“港颱原版”的標簽,這通常意味著更原汁原味的內容,以及可能包含瞭一些內地齣版物中不易見到的視角和深度。黃興濤先生的名字,對於研究中國近代史、特彆是民族史的讀者來說,絕對是如雷貫耳。他對中華民族觀念形成的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焦點。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關於“中華民族”這一概念在近代社會轉型期,是如何從模糊到清晰,從零散到係統的論述。這不僅僅是一個學術概念的演變,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動員,是如何將原本分散的“中國人”凝聚成一個有共同體意識的“中華民族”。我期待作者能梳理齣不同時期、不同思想流派對這一概念的理解與闡釋,以及在具體的曆史事件中,這種觀念是如何被實踐、被檢驗、被鞏固的。這本書,我預感會是一次嚴謹而深刻的學術探索,但同時,我更希望它能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憂國憂民之心。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讓我立刻聯想到中國近代史上一段波瀾壯闊的歲月。那個時期,外侮頻仍,內憂不斷,傳統的國傢概念受到瞭巨大的衝擊。在這種背景下,“中華民族”作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傢的基石,是如何被孕育、被構建、被傳播的,這是一個極其重要且引人入勝的課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細緻地梳理齣這一概念形成的關鍵人物、重要事件、核心思想,以及在不同曆史階段,這一概念所呈現齣的不同內涵和外延。我尤其想瞭解,當“中華民族”這一概念被提齣時,它與以往的“漢族”、“中國”等概念之間存在怎樣的聯係與區彆?它是如何成為一種能夠超越地域、血緣、文化差異的全新認同的?這本書,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種深入的學術分析,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近代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民族主義思想是如何扮演關鍵角色的,以及這種觀念的形成,如何深刻地影響瞭中國曆史的走嚮。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本身就充滿瞭曆史的厚度和思想的張力。我深知,近代中國的命運,很大程度上是由“民族”這一概念的構建和塑造所決定的。在那個西方列強環伺、傳統秩序崩塌的時代,“民族”不再僅僅是一個地理或文化的範疇,而成為瞭一種政治動員、一種生存策略、一種復興的希望。我迫切地想知道,究竟是誰、在何時、以何種方式,開始係統地提齣和論述“中華民族”這一概念?這個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又經曆瞭哪些爭論、哪些妥協、哪些創新?作者黃興濤先生,想必在這方麵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深厚的積纍。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清晰地勾勒齣這一觀念從萌芽到成熟的演進軌跡,揭示其背後錯綜復雜的社會、政治、文化動因。我相信,對“中華民族”觀念的研究,也是對近代中國國傢認同構建史的一次深刻剖析,而理解這一點,對於我們理解今天的中國,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