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描寫三國時代戰爭英雄的風雲際會與鬥爭的故事。作者對於戰爭的場麵、英雄與梟雄之間的鬥爭、以及各個政治勢力的勾心鬥角,都有十分精采的著墨。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手法是「文學的」而不是「歷史的」,能生動的復原歷史的真實感。
在改寫時,有一些權宜的措施:
章目:原書分章迴是為瞭說書的方便,如今因時製宜,為求整體的效果,而把章迴打散,分成廿四章。章目為求簡明,用四字句,然常不能收提綱挈領之效。
語言:原書以淺白的文言為骨幹,間雜摻用當時的口語。譬如某人說話穩重,便以文言錶達;某人說話粗獷,便以口語錶達。現在把這些語言全改寫成白話文,不免有損於原書一部分語言的奧妙。
對白:對白的齣現,依書中原有的先題名的方式:「某曰……」。由於人物繁多的緣故而未能把對白穿插在情節的敘述中。
情節:採重點處理的方式。情節中涉及迷信的部分盡可能刪去,或者加以簡化。
書中的專有名詞,如官名、職稱、地名,為免影響整個故事的進行,依原典,不作解釋考證。
作者簡介
邵紅
曾任:颱灣大學中文係教授。
現已退休。
著作:《敦煌石室講經文研究》一書,以及〈敦煌石室的歷史故事〉、〈敦煌石室的佛經變文〉、〈公安竟陵文學理論的探究〉、〈陶□夢一一書的性質〉等文章。
內頁插圖
目錄
齣版的話
【導讀】龍爭虎鬥誰為雄? 邵紅
風起雲湧龍虎榜
一、桃園結義
二、孟德獻刀
三、孫堅匿璽
四、計獻貂蟬
五、移駕許都
六、血字密詔
七、擊鼓罵曹
八、掛印封金
九、坐領江東
十、躍馬檀溪
十一、三顧茅廬
十二、火燒新野
十三、結連東吳
十四、蔣幹中計
十五、赤壁鏖戰
十六、三氣周瑜
十七、議取西蜀
十八、閤淝之戰
十九、智取漢中
二十、樊城之難
廿一、吳魏交惡
廿二、南徵西討
廿三、齣師未捷
廿四、三分歸一
附錄一 《三國演義》的文學特質及其悲劇藝術 羅龍治
附錄二 原典精選
前言/序言
齣版的話
時報文化齣版的《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已經陪大傢走過三十多個年頭。無論是早期的紅底燙金精裝「典藏版」,還是50開大的「袖珍版」口袋書,或是25開的平裝「普及版」,都深得各層級讀者的喜愛,多年來不斷再版、複印、流傳。寶庫裡的典籍,也在時代的巨變洪流之中,擎著明燈,屹立不搖,引領莘莘學子走進經典殿堂。
這套經典寶庫能夠誕生,必須感謝許多幕後英雄。尤其是推手之一的高信疆先生,他秉持為中華文化傳承,為古代經典賦予新時代精神的使命,邀請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共同完成這套钜作。二○○九年,高先生不幸辭世,今日重讀他的論述,仍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他殷殷切切,不殫編務繁瑣而規劃的宏偉藍圖。他特別強調:
中國文化的基調,是傾嚮於人間的;是關心人生,參與人生,反映人生的。我們的聖賢纔智,歷代著述,大多圍繞著一個主題:治亂興廢與世道人心。無論是春鞦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各傢的傳經事業,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程硃陸王的心性義理;無論是貴族屈原的憂患獨歎,樵夫惠能的頓悟眾生;無論是先民傳唱的詩歌、戲麯,村裏講談的平話、小說……等等種種,隨時都洋溢著那樣強烈的平民性格、鄉土芬芳,以及它那無所不備的人倫大愛;一種對平凡事物的尊敬,對社會傢國的情懷,對蒼生萬有的期待,激盪交融,相互輝耀,繽紛燦爛的造成瞭中國。平易近人、博大久遠的中國。
可是,生為這一個文化傳承者的現代中國人,對於這樣一個親民愛人、胸懷天下的文明,這樣一個塑造瞭我們、嗬護瞭我們幾韆年的文化母體,可有多少認識?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觸的機會,把握的可能呢?
參與這套書的編撰者多達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大傢當年都是滿懷理想與抱負的有誌之士,他們努力將經典活潑化、趣味化、生活化、平民化,為的就是讓更多的青年能夠瞭解繽紛燦爛的中國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歲月裡,大多數的參與者都還在文化界或學術領域發光發熱,許多學者更是當今獨當一麵的俊彥。
三十年後,《中國歷代經典寶庫》也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我們重新掃描原著,針對時代需求與讀者喜好進行大幅度修訂與編排。在張水金先生的協助之下,我們就原來的六十多冊書種,精挑齣最具代錶性的四十種,並增編《大學中庸》和《易經》,使寶庫的體係更加完整。這四十二種經典涵蓋經史子集,並以文學與經史兩大類別和朝代為經緯編綴而成,進一步貫穿我國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在齣版順序上,首先推齣文學類的典籍,依序有詩詞、奇幻、小說、傳奇、戲麯等。這類文學作品相對簡單,有趣易讀,適閤做為一般讀者(特別是青少年)的入門書;接著推齣四書五經、諸子百傢、史書、佛學等等,引導讀者進入經典殿堂。
在體例上也力求統整,尤其針對詩詞類做全新的整編。古詩詞裡有許多古代用語,需用現代語言翻譯,我們特別將原詩詞和語譯排列成上下欄,便於迅速掌握全詩的意旨;並在生難字詞旁邊加上國語注音,讓讀者在朗讀中體會古詩詞之美。目前全世界風行華語學習,為瞭讓經典寶庫躍上國際舞颱,我們更在國語注音下麵加入漢語拼音,希望有華語處,就有經典寶庫的蹤影。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從一個構想開始,已然開花、結果。在傳承的同時,我們也順應時代潮流做瞭修訂與創新,讓現代與傳統永遠相互輝映。
時報齣版編輯部
《星河彼岸》:一麯關於探索、生存與人性的史詩 類型: 硬科幻/太空歌劇/生存冒險 字數預估: 約 1500 字 --- 內容簡介: 人類文明的火種早已熄滅。在被稱為“大寂靜”的時代降臨後,我們所熟知的地球成瞭一座布滿輻射和廢墟的紀念碑。殘存的人類,蝸居在數以韆計的“方舟”巨型太空站中,漂流在廣袤無垠的銀河係邊緣。他們依靠著對失落科技的殘缺記憶和嚴苛的資源配給製度,艱難地維係著文明的最後一點光亮。 《星河彼岸》的故事,聚焦於“方舟-734號”——一個長期被認為是技術落後、即將被“中央理事會”放棄的冷門方舟。在這個鐵銹斑斑的鋼鐵孤島上,生活著一群被主流社會遺忘的工程師、生物學傢和底層技術員。他們不相信中央的“永恒漂流”理論,堅信在遙遠的星圖邊緣,存在著一片被古代星圖標記為“伊甸環”的宜居星係。 故事的主角是艾琳·凡,一位年僅二十三歲,卻擁有卓越星圖解析能力的年輕導航員。她的父親曾是堅定的“奔嚮星圖”派的領袖,在一場失敗的探索任務中失蹤,留給艾琳的,不僅有無盡的悲痛,更有一份被嚴密封鎖的加密數據核心。 當“方舟-734號”的生命維持係統在一次意外的流星體撞擊後加速衰竭時,中央理事會發齣瞭最終的拋棄指令。麵對被判處集體死亡的命運,艾琳知道,留給她的時間不多瞭。她必須激活父親留下的核心,帶領這艘行將就木的老舊方舟,進行一次賭上所有生命的“超光速躍遷”——目標,正是那片傳說中的“伊甸環”。 第一幕:鐵銹中的覺醒 艾琳的行動一開始就遭遇瞭內部的巨大阻力。方舟上的“維護派”長老們,深信盲目逃亡隻會加速毀滅,他們主張與中央理事會談判,爭取微薄的援助。艾琳必須在政治鬥爭和技術故障的雙重夾擊下,秘密修復那颱早已被認定為報廢的“相位驅動器”。 她的盟友包括:卡萊布·“鋸齒”,一個脾氣暴躁但技藝超群的機械師,他為瞭給患有“零度輻射病”的妹妹爭取更好的治療,願意冒險進行任何非法操作;以及澤諾比亞,一位沉默寡言的基因學傢,她發現瞭一個驚人的秘密:方舟上的部分休眠艙內,竟然被植入瞭與星圖核心數據相匹配的生物芯片。 在一次驚心動魄的潛入行動中,艾琳和卡萊布進入瞭被隔離的“引擎核心區”。他們發現,驅動器並非完全損壞,而是被一種從未見過的“生物聚閤材料”故意堵塞瞭關鍵管道。這並非意外,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係統性停擺”。追查幕後黑手,指嚮瞭被譽為“方舟守護者”的中央執行官維剋多·索恩。索恩的動機令人不寒而栗:他認為資源有限,為瞭保證“精英方舟”的生存,必須犧牲掉那些低效、老舊的群體。 第二幕:穿越“靜默之海” 在方舟的居民發動瞭一場混亂卻有效的暴動,暫時壓製瞭維護派的反對後,艾琳啓動瞭相位驅動器。伴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金屬哀鳴,方舟-734號撕裂瞭已知的空間。 躍遷過程並非如理論中那樣平穩。他們衝入瞭一片被稱為“靜默之海”的未知空間區域。這裏的物理法則似乎與常規宇宙模型相悖:光綫被扭麯,時間感官變得混亂,更可怕的是,他們遭遇瞭“迴響生物”。 這些生物不是碳基生命,而是以高能粒子和信息流為食的能量體。它們能侵入方舟的神經網絡,引發船員的集體幻覺和記憶錯亂。在這次生死考驗中,卡萊布的機械天賦和澤諾比亞對生物信號的敏感性發揮瞭關鍵作用。他們發現,這些迴響生物對特定頻率的“失落文明音樂”錶現齣極端的排斥反應。通過播放父親留下的殘缺音樂片段,艾琳暫時驅散瞭威脅,但也讓她開始懷疑:父親的失蹤,是否與這些超越理解的能量體有關? 第三幕:伊甸的誘惑與背叛 經過數個“時滯周期”的顛簸,《星河彼岸》終於齣現在瞭他們的視野中——“伊甸環”並非一個單一的行星,而是一個由數以萬計的微型生態圈構成的巨大環狀星雲。 然而,當他們小心翼翼地靠近第一個可著陸的生態圈時,迎接他們的不是天堂,而是陷阱。 他們發現,這裏早已有人類存在。但他們並非來自其他方舟,而是被稱為“純化者”的群體。他們穿著統一的銀色製服,擁有遠超方舟科技水平的生命維持係統和武器。純化者領袖,一個被稱為“先知”的冷漠女性,嚮艾琳展示瞭一幅令人心寒的畫麵:伊甸環的資源是有限的,他們的“永恒漂流”理論,其實是純化者散布的謊言,目的是將資源匱乏的方舟引嚮那些危險的、不宜居的邊緣星區,從而維持純化者對核心星域的絕對控製。 更殘酷的是,艾琳發現,她父親的“失蹤”並非意外,他曾是第一批發現伊甸環並試圖將其公之於眾的探險傢,但被純化者秘密捕獲,其基因和知識被用於“優化”純化者的下一代。 絕望中,艾琳必須決定:是屈服於強大的純化者,接受被“同化”的命運,還是點燃她方舟上所有殘存的反抗力量,與這個僞裝成天堂的集中營進行一場以卵擊石的決戰。 《星河彼岸》探討的不僅是星際旅行的技術難題,更是文明在極限生存壓力下對人性的拷問:當希望變成瞭一種危險的資源時,我們該如何定義生存的價值?是卑微地苟活,還是為信念燃燒殆盡?這場跨越數萬光年的旅程,最終將導嚮一個無可避免的結局:要麼獲得真正的自由,要麼成為另一個殘酷秩序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