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描寫三國時代戰爭英雄的風雲際會與鬥爭的故事。作者對於戰爭的場面、英雄與梟雄之間的鬥爭、以及各個政治勢力的勾心鬥角,都有十分精采的著墨。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手法是「文學的」而不是「歷史的」,能生動的復原歷史的真實感。
在改寫時,有一些權宜的措施:
章目:原書分章回是為了說書的方便,如今因時制宜,為求整體的效果,而把章回打散,分成廿四章。章目為求簡明,用四字句,然常不能收提綱挈領之效。
語言:原書以淺白的文言為骨幹,間雜摻用當時的口語。譬如某人說話穩重,便以文言表達;某人說話粗獷,便以口語表達。現在把這些語言全改寫成白話文,不免有損於原書一部分語言的奧妙。
對白:對白的出現,依書中原有的先題名的方式:「某曰……」。由於人物繁多的緣故而未能把對白穿插在情節的敘述中。
情節:採重點處理的方式。情節中涉及迷信的部分盡可能刪去,或者加以簡化。
書中的專有名詞,如官名、職稱、地名,為免影響整個故事的進行,依原典,不作解釋考證。
作者简介
邵紅
曾任: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現已退休。
著作:《敦煌石室講經文研究》一書,以及〈敦煌石室的歷史故事〉、〈敦煌石室的佛經變文〉、〈公安竟陵文學理論的探究〉、〈陶□夢一一書的性質〉等文章。
内页插图
目录
出版的話
【導讀】龍爭虎鬥誰為雄? 邵紅
風起雲湧龍虎榜
一、桃園結義
二、孟德獻刀
三、孫堅匿璽
四、計獻貂蟬
五、移駕許都
六、血字密詔
七、擊鼓罵曹
八、掛印封金
九、坐領江東
十、躍馬檀溪
十一、三顧茅廬
十二、火燒新野
十三、結連東吳
十四、蔣幹中計
十五、赤壁鏖戰
十六、三氣周瑜
十七、議取西蜀
十八、合淝之戰
十九、智取漢中
二十、樊城之難
廿一、吳魏交惡
廿二、南征西討
廿三、出師未捷
廿四、三分歸一
附錄一 《三國演義》的文學特質及其悲劇藝術 羅龍治
附錄二 原典精選
前言/序言
出版的話
時報文化出版的《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已經陪大家走過三十多個年頭。無論是早期的紅底燙金精裝「典藏版」,還是50開大的「袖珍版」口袋書,或是25開的平裝「普及版」,都深得各層級讀者的喜愛,多年來不斷再版、複印、流傳。寶庫裡的典籍,也在時代的巨變洪流之中,擎著明燈,屹立不搖,引領莘莘學子走進經典殿堂。
這套經典寶庫能夠誕生,必須感謝許多幕後英雄。尤其是推手之一的高信疆先生,他秉持為中華文化傳承,為古代經典賦予新時代精神的使命,邀請五、六十位專家學者共同完成這套鉅作。二○○九年,高先生不幸辭世,今日重讀他的論述,仍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他殷殷切切,不殫編務繁瑣而規劃的宏偉藍圖。他特別強調:
中國文化的基調,是傾向於人間的;是關心人生,參與人生,反映人生的。我們的聖賢才智,歷代著述,大多圍繞著一個主題:治亂興廢與世道人心。無論是春秋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各家的傳經事業,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程朱陸王的心性義理;無論是貴族屈原的憂患獨歎,樵夫惠能的頓悟眾生;無論是先民傳唱的詩歌、戲曲,村里講談的平話、小說……等等種種,隨時都洋溢著那樣強烈的平民性格、鄉土芬芳,以及它那無所不備的人倫大愛;一種對平凡事物的尊敬,對社會家國的情懷,對蒼生萬有的期待,激盪交融,相互輝耀,繽紛燦爛的造成了中國。平易近人、博大久遠的中國。
可是,生為這一個文化傳承者的現代中國人,對於這樣一個親民愛人、胸懷天下的文明,這樣一個塑造了我們、呵護了我們幾千年的文化母體,可有多少認識?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觸的機會,把握的可能呢?
參與這套書的編撰者多達五、六十位專家學者,大家當年都是滿懷理想與抱負的有志之士,他們努力將經典活潑化、趣味化、生活化、平民化,為的就是讓更多的青年能夠了解繽紛燦爛的中國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歲月裡,大多數的參與者都還在文化界或學術領域發光發熱,許多學者更是當今獨當一面的俊彥。
三十年後,《中國歷代經典寶庫》也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我們重新掃描原著,針對時代需求與讀者喜好進行大幅度修訂與編排。在張水金先生的協助之下,我們就原來的六十多冊書種,精挑出最具代表性的四十種,並增編《大學中庸》和《易經》,使寶庫的體系更加完整。這四十二種經典涵蓋經史子集,並以文學與經史兩大類別和朝代為經緯編綴而成,進一步貫穿我國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在出版順序上,首先推出文學類的典籍,依序有詩詞、奇幻、小說、傳奇、戲曲等。這類文學作品相對簡單,有趣易讀,適合做為一般讀者(特別是青少年)的入門書;接著推出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史書、佛學等等,引導讀者進入經典殿堂。
在體例上也力求統整,尤其針對詩詞類做全新的整編。古詩詞裡有許多古代用語,需用現代語言翻譯,我們特別將原詩詞和語譯排列成上下欄,便於迅速掌握全詩的意旨;並在生難字詞旁邊加上國語注音,讓讀者在朗讀中體會古詩詞之美。目前全世界風行華語學習,為了讓經典寶庫躍上國際舞台,我們更在國語注音下面加入漢語拼音,希望有華語處,就有經典寶庫的蹤影。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從一個構想開始,已然開花、結果。在傳承的同時,我們也順應時代潮流做了修訂與創新,讓現代與傳統永遠相互輝映。
時報出版編輯部
《星河彼岸》:一曲关于探索、生存与人性的史诗 类型: 硬科幻/太空歌剧/生存冒险 字数预估: 约 1500 字 --- 内容简介: 人类文明的火种早已熄灭。在被称为“大寂静”的时代降临后,我们所熟知的地球成了一座布满辐射和废墟的纪念碑。残存的人类,蜗居在数以千计的“方舟”巨型太空站中,漂流在广袤无垠的银河系边缘。他们依靠着对失落科技的残缺记忆和严苛的资源配给制度,艰难地维系着文明的最后一点光亮。 《星河彼岸》的故事,聚焦于“方舟-734号”——一个长期被认为是技术落后、即将被“中央理事会”放弃的冷门方舟。在这个铁锈斑斑的钢铁孤岛上,生活着一群被主流社会遗忘的工程师、生物学家和底层技术员。他们不相信中央的“永恒漂流”理论,坚信在遥远的星图边缘,存在着一片被古代星图标记为“伊甸环”的宜居星系。 故事的主角是艾琳·凡,一位年仅二十三岁,却拥有卓越星图解析能力的年轻导航员。她的父亲曾是坚定的“奔向星图”派的领袖,在一场失败的探索任务中失踪,留给艾琳的,不仅有无尽的悲痛,更有一份被严密封锁的加密数据核心。 当“方舟-734号”的生命维持系统在一次意外的流星体撞击后加速衰竭时,中央理事会发出了最终的抛弃指令。面对被判处集体死亡的命运,艾琳知道,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她必须激活父亲留下的核心,带领这艘行将就木的老旧方舟,进行一次赌上所有生命的“超光速跃迁”——目标,正是那片传说中的“伊甸环”。 第一幕:铁锈中的觉醒 艾琳的行动一开始就遭遇了内部的巨大阻力。方舟上的“维护派”长老们,深信盲目逃亡只会加速毁灭,他们主张与中央理事会谈判,争取微薄的援助。艾琳必须在政治斗争和技术故障的双重夹击下,秘密修复那台早已被认定为报废的“相位驱动器”。 她的盟友包括:卡莱布·“锯齿”,一个脾气暴躁但技艺超群的机械师,他为了给患有“零度辐射病”的妹妹争取更好的治疗,愿意冒险进行任何非法操作;以及泽诺比亚,一位沉默寡言的基因学家,她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方舟上的部分休眠舱内,竟然被植入了与星图核心数据相匹配的生物芯片。 在一次惊心动魄的潜入行动中,艾琳和卡莱布进入了被隔离的“引擎核心区”。他们发现,驱动器并非完全损坏,而是被一种从未见过的“生物聚合材料”故意堵塞了关键管道。这并非意外,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系统性停摆”。追查幕后黑手,指向了被誉为“方舟守护者”的中央执行官维克多·索恩。索恩的动机令人不寒而栗:他认为资源有限,为了保证“精英方舟”的生存,必须牺牲掉那些低效、老旧的群体。 第二幕:穿越“静默之海” 在方舟的居民发动了一场混乱却有效的暴动,暂时压制了维护派的反对后,艾琳启动了相位驱动器。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金属哀鸣,方舟-734号撕裂了已知的空间。 跃迁过程并非如理论中那样平稳。他们冲入了一片被称为“静默之海”的未知空间区域。这里的物理法则似乎与常规宇宙模型相悖:光线被扭曲,时间感官变得混乱,更可怕的是,他们遭遇了“回响生物”。 这些生物不是碳基生命,而是以高能粒子和信息流为食的能量体。它们能侵入方舟的神经网络,引发船员的集体幻觉和记忆错乱。在这次生死考验中,卡莱布的机械天赋和泽诺比亚对生物信号的敏感性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发现,这些回响生物对特定频率的“失落文明音乐”表现出极端的排斥反应。通过播放父亲留下的残缺音乐片段,艾琳暂时驱散了威胁,但也让她开始怀疑:父亲的失踪,是否与这些超越理解的能量体有关? 第三幕:伊甸的诱惑与背叛 经过数个“时滞周期”的颠簸,《星河彼岸》终于出现在了他们的视野中——“伊甸环”并非一个单一的行星,而是一个由数以万计的微型生态圈构成的巨大环状星云。 然而,当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第一个可着陆的生态圈时,迎接他们的不是天堂,而是陷阱。 他们发现,这里早已有人类存在。但他们并非来自其他方舟,而是被称为“纯化者”的群体。他们穿着统一的银色制服,拥有远超方舟科技水平的生命维持系统和武器。纯化者领袖,一个被称为“先知”的冷漠女性,向艾琳展示了一幅令人心寒的画面:伊甸环的资源是有限的,他们的“永恒漂流”理论,其实是纯化者散布的谎言,目的是将资源匮乏的方舟引向那些危险的、不宜居的边缘星区,从而维持纯化者对核心星域的绝对控制。 更残酷的是,艾琳发现,她父亲的“失踪”并非意外,他曾是第一批发现伊甸环并试图将其公之于众的探险家,但被纯化者秘密捕获,其基因和知识被用于“优化”纯化者的下一代。 绝望中,艾琳必须决定:是屈服于强大的纯化者,接受被“同化”的命运,还是点燃她方舟上所有残存的反抗力量,与这个伪装成天堂的集中营进行一场以卵击石的决战。 《星河彼岸》探讨的不仅是星际旅行的技术难题,更是文明在极限生存压力下对人性的拷问:当希望变成了一种危险的资源时,我们该如何定义生存的价值?是卑微地苟活,还是为信念燃烧殆尽?这场跨越数万光年的旅程,最终将导向一个无可避免的结局:要么获得真正的自由,要么成为另一个残酷秩序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