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不論你以前有沒有學過化學,這本書保證會成為你的第一堂化學課,作者用有史以來的最華麗的視覺饗宴,打開你學習(或者重溫)「一輩子都會用到的化學」的美麗旅程。
打開《看得到的化學-你一輩子都會用到的化學元素知識》,你很難想像:這麼美的化學元素,竟然天天都在我們身邊!
作者Theodore Gray把化學元素的樣貌全部拍成美麗的照片,讓你一睹化學元素的真面目,你一看就能永遠記住這些生活裡頭一定會遇到的化學:
◎ 閃耀的星光,是氫氣變成氦氣的過程
◎ 派對上的氣球一下子就不飄了,裡頭的氦氣跑哪去了?
◎ 手機、筆記型電腦裡頭都有鋰電池,為什麼用鋰?
◎ 綠寶石裏頭有鈹、高爾夫球桿裏頭也有鈹。
◎ 硼氮化物比鑽石硬,沒想到吧?部首不在「金」部,卻可以用來研磨金屬。
◎ 碳化矽和鑽石一樣美,為什麼鑽石特別貴?
◎ 有些製造氮肥的過程會產生氯,很不環保。
◎ 氧,佔地球總重量的一半,佔海洋總重量的86%。
◎ 氟氣可以讓所有物品燒成火焰,我們利用這種特性來作不沾鍋。
◎ 氖元素的英文意思是霓虹燈,為什麼霓虹燈要用氖?
◎ 登陸月亮的火箭,燃料燒的是「柴油」!
怎麼樣?原子序排前面的10個就夠好玩了吧?這裡總共有118個元素的故事!
鑀、鐨、侖琴……既是人名、也是元素名稱,全都跟你有關。還有,為什麼有一串化學元素沒有中文名字?
( 這套解說化學入門知識的元素週期表實在太美了,美到蘋果電腦、賈伯斯愛死它,在iPad上市的第一天就推出電子版。當然,你還是得買我們這本紙張印刷版,因為比較便宜、更好攜帶,還有最重要的是,我們翻譯成中文了!
( 這本書還出現在Discovery頻道的MythBusters節目,紅遍全美國的迪士尼青少年喜劇孟漢娜(Hannah Montana)裡頭,你也能看到這本書成了美國青少年的理科必讀本。
( 因為葛雷的公司同事擔任熱門影集《數字搜查線》的數學顧問,他這本介紹化學元素週期表的書,也登上在這個熱門影集的場景裡。
( 日文版已經上市。網友推崇為「史上最美」的元素週期表。
任何一樣你所能碰觸到的物品都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元素純粹的原貌,另一種是它和其他化學元素結合的樣貌。於是……
作者讓每一個元素都以一個跨頁呈現,左頁是這個元素單獨出場,呈現它最純粹的樣貌。右頁則盡可能蒐羅這種元素在自然界現身的絢麗身影,並且佐以幽默又精簡的文字說明。
化學元素週期表怎麼會背不起來?它再也不是煩惱,而是你接觸美麗世界的敲門磚。閱讀時不必擔心會有深奧的名詞讓你頭痛,但並不是說不會有化學專有名詞,而是在你閱讀的瞬間,你已經都弄懂了。
作者简介
西奧多·葛雷(Theodore Gray),知名科學軟體公司Wolfram Research Inc.的共同創辦人,參與創造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軟體系統Mathematica以及WolframlAlpha(TM)。著有《瘋狂科學:你能在家做的實驗,但最好別做》。作者從2002年開始蒐集所有實體可見的元素出現的實物,他原本以為這個計畫要花上他三十年的時間,沒想到在2009年就大功告成。他居住在美國伊利諾州香檳-Urbana。
内页插图
目录
◎ 序言:
元素週期表怎麼來的?
◎ 原子序1~10請見本書簡介
11?通水管的化學藥劑,遇水會冒泡冒煙,因為裏頭有鈉?
12?鎂,極易燃燒,為什麼拿來做汽車框架?
13?鋁,剛出現的時候和金、銀並稱三大貴重金屬
14?矽,地殼含量第二多的元素,但人類身上沒有矽
15?磷肥的發明,是地球人口大爆炸的原因
16?製造火藥和盤尼西林都得用硫
17?吸入氯,身體會像火燒一樣痛苦,但水中加氯卻能挽救健康
18?有些名貴紅酒會打入氬氣,防止美酒氧化
19?身體缺乏鉀離子,會手指冰冷
20?鈣可以在細胞間自由來去,所以骨頭的鈣可以補血
◎ 這裡開始的元素,你「鐵」定用手摸過
21?鈧,這是啥?球棒和自行車裏頭都有喔
22?鈦金屬用途很廣,蘊藏量極多,但是價格還是貴,為什麼?
23?釩鋼,不是人名、而是金屬扳手的原料
24?你看到的「銀製餐具」其實大部分是鍍鉻
25?70年代的海底挖錳熱潮,竟然是CIA的大騙局
26?鐵離子是血液呈現紅色的原因
27?鈷的顏色迷人,使得含鈷玻璃的網拍價格行情很高
28?黃銅不變色?因為上頭鍍鎳,鎳在黃銅上會變透明
29?銅可以抗菌,以前醫院的門把就用銅
30?鋅是硬幣的原料,橋樑船隻防鏽的輔助材料
◎ 這裡的元素,多半跟你的健康有關:
31?鎵是常溫下呈現液體的金屬,半導體工業常使用
32?含鍺的健康沐浴鹽,都是騙人的
33?砷加入飼料有益雞的健康,人的食物卻絕對不能加砷
34?雷射印表機的滾筒必須塗一層硒,否則無法感光
35?橘子口味汽水顏色這麼均勻漂亮,是因為加了溴
36?氪是氣體,卻可以拿來成為長度標準
37?銣必須變成汽體之後才好用,否則就是當煙火燒
38?強化牙齒的舒酸定牙膏,是因為含鍶
39?釔有助於靈界與人世間的溝通?太扯了吧
40?二氧化鋯,這是什麼?說假鑽石你就知道了
◎ 每一天你都遇到它們,但你未必知道:
41?鈮,大馬士革鋼刀和耳環上都有它
42?鉬鋼用來製造螺絲
43?骨科醫生把鎝注入你的身體,替你的骨頭拍照,這玩意兒有放射性
44?bling bling的首飾,是電鍍了廉價的釕
45?電鍍銠比白金還要亮
46?鈀用在汽車觸媒轉換器裡頭,比銀貴二十倍
47?銀是導電性最佳的元素
48?鎘黃是印象派畫家莫內鍾愛的四種料色之一
49?LCD薄螢幕、薄電視,都得依靠銦
50?無鉛焊料,意思就是這東西錫做的
◎ 別以為原子序愈後面的愈無用、愈跟你無關,像是:
銻,鉛字印刷和子彈頭都用得到它
碲,的意思是地球,藍光影碟裏頭有它
鈰,電影特效裏頭常用
銣鐠化合物眼鏡?戴著她你可以直視強光烈焰!
銪,幾乎所有省電燈泡都少不了她
鋱,音響發燒友廉價就能買到這裏好揚聲器
鐿,雷射用得到
鎢,原來用在燈泡裏頭,現在,頂級鑽頭都有她
鉑,就是白金,比黃金還漂亮,為什麼白金首飾反而不受歡迎?
汞,會堆積在大型、油脂豐富的魚體裡頭,如鮭魚
◎ 諾貝爾、愛因斯坦、費米、門德列夫、侖琴,甚至加州、德國大學、瑞典小村,它們都是元素名稱。此外,除了居禮夫人,週期表裡頭還有一個元素以女性命名,你知道嗎?
《深海探秘:揭开海洋生物的生存密码》 作者: [此处可设定一个与化学无关的虚构作者名] 出版社: [此处可设定一个与化学无关的虚构出版社名] --- 图书简介 潜入那片我们知之甚少、却占据地球表面积百分之七十的蓝色领域。 《深海探秘:揭开海洋生物的生存密码》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海洋生物的图鉴,而是一次深入到地球上最极端、最神秘生态系统的科学考察之旅。本书旨在揭示,在完全黑暗、极高压力、温度变化剧烈且食物来源匮乏的深海环境中,生命是如何进化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适应策略,并构筑起一个迥异于陆地生态系统的复杂网络。 本书的叙事主线围绕着“极端环境下的生存艺术”展开,从海表下数百米的光合作用边缘地带,一直深入到万米之下的深渊平原和热液喷口附近。我们跳脱出传统的生物学分类框架,转而从“生存挑战”的角度切入,探讨生命体如何解决在深海中必须面对的四大核心难题:黑暗与交流、压力与结构、能量与代谢、以及捕食与防御。 第一部分:光之尽头的世界——黑暗中的视觉与交流 深海,被定义为阳光无法穿透的区域,这里的生物早已放弃了我们熟悉的视觉系统,转而发展出各种精妙的替代方案。 1. 生物发光:沉默的语言与致命的陷阱 本书详细剖析了生物发光现象背后的化学机制(注意:此处的化学讨论仅限于生物体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周期表中的宏观化学知识无关)。我们深入研究了不同物种如何利用不同波长的蓝光进行求偶、伪装(反向照明)以及狩猎。例如,某些鮟鱇鱼如何巧妙地利用一个发光诱饵,在永恒的黑暗中吸引猎物,以及腔肠动物如何利用复杂的发光模式进行物种识别。 2. 触觉与化学感知:感知无形 在视觉失效的环境下,压力感应和化学通讯成为主流。我们考察了深海鱼类侧线系统对微小水流变化的极端敏感性,以及它们如何通过释放和感知信息素来定位食物或配偶。书中特别描绘了巨型乌贼和抹香鲸在深海中的“声纳之战”,即利用低频声波进行远程定位和搏斗。 第二部分:压力的雕刻师——结构与形态的极限适应 深海是地球上压力最高的环境之一,每增加十米水深,压力就增加一个大气压。这种无处不在的巨大力量,如何塑造了生物的形态? 1. 蛋白质与膜的稳定性 本书探讨了深海生物细胞膜脂质组成的特殊性——它们如何保持流体性和功能性,抵抗被压缩成固体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我们研究了其蛋白质如何进化出更稳定的三维结构,以防止在极端压力下变性失活。书中对比了浅水生物和深海生物骨骼密度、肌肉组织结构上的根本差异,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深海鱼类身体松软、骨骼退化。 2. 浮力与中性密度 对于那些不生活在海底的生物,如何维持在水中的固定深度至关重要。我们系统梳理了不同物种用来调节浮力的机制,包括鱼鳔的结构演化(以及为何许多深海鱼类失去了鱼鳔,转而依赖油性物质或低密度组织)以及水母等无脊椎动物依靠凝胶状身体实现近乎完美的密度平衡。 第三部分:能量的炼金术——极端环境下的代谢革命 食物在深海是稀缺资源,通常只能依靠“海洋雪”(来自上层水域的有机物残骸)或更直接的能量来源。 1. 热液喷口生态系统:地球的“内部太阳” 这是全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我们聚焦于海底热液喷口——那里喷涌出富含硫化物和甲烷的超热流体。本书详细介绍了“化能合成”这一基础代谢过程,即细菌和古菌如何利用无机化合物(如硫化氢)的氧化反应获取能量,取代了阳光,支撑起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我们探讨了共生关系,例如巨型管虫如何在其体内“饲养”着数以亿计的化能合成细菌,从而在没有口和消化系统的情况下生存。 2. 极端食肉性与代谢抑制 对于依靠“海洋雪”生存的生物,如何应对漫长而周期性的饥饿?书中分析了深海捕食者(如蝰鱼)拥有巨大的嘴巴和可伸缩的胃,以确保一次捕获足够弥补长期饥饿的能量。同时,我们也研究了处于“待机模式”的生物,它们如何将代谢率降至极低水平,以节省每一卡路里。 第四部分:深渊的防御与攻击艺术 生存的压力也催生了令人咋舌的防御和捕食策略。 1. 伪装与反捕食 除了生物发光作为陷阱外,深海生物还发展了独特的“隐形”技术。我们讨论了“红色伪装”的原理——在深海的蓝光环境中,红色看起来是黑色,能够有效隐藏自身。同时,我们也分析了透明体和镜面结构在水中的光学隐身作用。 2. 致命的毒素与化学防御 一些生活在海底沉积物或附着在岩石上的生物,通过释放复杂的生物碱或神经毒素来抵御捕食者。本书将这些毒素视为生物间持续的“军备竞赛”产物,它们在不依赖速度和力量的情况下,实现了有效的自我保护。 --- 结语:我们对深海的责任 《深海探秘》的最后部分将目光投向人类活动对这个脆弱世界的冲击。从深海采矿对热液喷口生态的潜在威胁,到塑料污染如何影响浮游生物群落,本书不仅展示了深海的奇迹,也强调了保护这一地球上最后一片原始疆域的紧迫性。 这是一本献给所有对未知领域怀有好奇心、对生命多样性充满敬畏的读者、海洋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以及任何渴望了解地球上最隐秘角落的人的深度探索之作。 读完此书,你将重新审视“生命”的定义,并认识到在最恶劣的条件下,生命依然能够找到前所未有的出路。 --- (字数统计:约1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