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食入魂」的口袋餐廳終極版!
八十家非吃不可的難忘好味道!
美食評鑑家 胡天蘭 食指大動推薦!
皇冠
60週年
紀念出版
她行走四方,
遍尋人間美味。
對她來說,
美食是工作,也是生活。
享受美食就像欣賞一張美麗的黑膠唱片,
從放下唱針前就開始期待。
飩飩湯、蔥油餅和豆漿是清新的前奏,
老師傅的糕餅和新一代的手工粉圓是動人的室內樂,
嗆辣的四川夫妻肺片是激昂的交響曲,
首爾牛骨湯和中環燒鵝則是神來一筆,
還有最珍貴的食材採買地點毫無保留的全曝光,
那些美味、那些新鮮的食材,不只餘韻縈繞
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從撫慰人心的家常菜、人情味濃厚的中式熱炒,到真正道地的泰國料理、紐約百年老店的輕食、日本國寶級師傅的鰻魚三吃……美食作家王宣一親自探訪八十家最令她難忘的好味道,再加上新鮮的肉品、蔬菜、海鮮等內行人才知道的採買祕密基地,一場風華絕代的美食饗宴,就此展開!
作者简介
王宣一,作家,曾任記者,目前在報章雜誌撰寫美食推薦專欄,並擔任台北亞都麗緻飯店天香樓美食顧問。
著有散文集《家庭旅遊》、《國宴與家宴》、《小酌之家》,小說集《旅行》、《少年之城》、《懺情錄》、《蜘蛛之夜》、《天色猶昏,島國之雨》,兒童文學作品《哪個錯找哪個》、《九十九個娘》、《三件寶貝》、《金瓜與銀豆》、《丹雅公主》、《板橋三娘子》、《青粿種子》等。
「apumama的實驗廚房」部落格:www.mypaper.pchome.com.tw/apumama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台北的街弄小店
Fika Fika Café
小酌之家小吃店
慈聖宮廟前小吃
濱松屋
金時良房
台北市北區
口口香小吃店
阿薩姆現代流行餐飲
芝山園
台北市東區
子元壽司?割烹
Caffe’ Mio我的咖啡
塞子小酒館
老上海菜館
東雅小廚
Taj泰姬印度餐廳
翠滿園餐廳
Whiple House
泰美泰國原始料理
福皇宴港式小館
常夜燈
廣東客家小館
小江日本料理
偰偮傢傫鉄之腕和風鐵板料理
小張龜山島
吉林川客小館
匠壽司
My灶
台北市西區
福君飯店御珍軒
福州麵店
大嗑西式餐館
老麵店
艋舺阿龍炒飯/麵專門店
柳州螺螄粉
大理街排骨麵
牛店
新北市
兄弟食堂
蘆洲鵝媽媽鵝肉小吃店
五福小館
紅辣椒川菜
阿生小館
第二章 宜蘭基隆嘗海鮮
姚雞莊
四海居
大溪漁港廟口海產店
一香飲食店
康師傅海鮮
周家豆漿店
烏龍伯七堵咖哩麵
第三章 中台灣的美食光影
沁香園
37豆子甜品
K2小蝸牛廚房
老舅的家鄉味
LeMoût樂沐法式餐廳
佳美麵包
第四章 愛吃南台灣
蜜桃香楊桃冰
劉家楊桃冰
乙旺魯麵
福泰飯桌
阿國鵝肉
新真珍餐廳
第五章 旅途中的隨意小吃
偡偒傗偽偟次郎
Chez l'Ami Louis
東京 日本食堂
新橫濱拉麵博物館
京都 京和食偐傕傔(鷗)
大阪 道頓堀今井本店
京都 祇園偆(木桶)鰻魚飯
首爾 白松牛骨湯
香港中環 一樂燒鵝
香港上環 生記粥品專家
紐約 Katz’s Deli
羅馬 Ristorante La Campana
第六章 東市買鮮魚,西市買和牛
濱江市場
光田製麵
安安海鮮
葉大鵬蔬菜攤
上引水產
花東野土雞
基隆濱海岸海鮮
濱江剝骨鵝肉
御鼎屋(信功肉品專賣店)
泰勒肉舖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台北的街弄小店
在台北生活了那麼多年,雖然常常行色匆匆,也許是職業病使然,有時眼角餘光自然就捕捉到了好吃的食物,尤其一些老社區裡總還藏著一些可愛的小吃店,因此,一有時間我喜歡徒步去探訪那些可能的美食地圖。
伊通街和松江路一帶,有不少小餐館,每一間的性質差很遠,不像是大稻埕和艋舺地區,大部份老店的同質性很高。我常去的遼寧街夜市,除了海產店小張龜山島之外,附近一檔賣紅粿的小攤是用餐之後吃甜點的首選,那裡的紅粿有古早味,花生和豆沙餡依然是我的最愛。再往前走,鵝肉和賣腰花的攤擔都讓人不想錯過,只是我一直對賣腰花的容器不太滿意,再往前的果汁店也是吃下太多味精之後最佳的解渴冷飲,老板娘調配果汁的比例拿捏得很好。
穿過民生東路,台式的小江日本料理豪邁中帶有風格,再過去的儂來台菜,已是台北名店。往錦州街方向,有很多老舊的小吃熱炒或台式日本料理,稱不上有多美味,但就是典型的街頭小吃店,填飽肚子一點也不會覺得委屈。
伊通公園一帶,MY灶是新開的台菜小館,老味道新做法,慎選食材,少用半成品,老老實實重頭做起,十分可貴。公園邊的Fika Fika Café;是一喝就讓人愛上的咖啡店,挑高的店面,裝潢雅緻舒適,店裡氣氛很好。二○一三年老板曾獲得在挪威奧斯陸舉行的北歐盃咖啡烘焙大賽Espresso項目冠軍及Over all總冠軍。店內賣的咖啡單品不多,也不一定是老板親自調理,但是師傅技藝頗具水準,是小憩的好地方。
鄰近不遠就是鐵之腕鐵板料理,同一條巷子口還有一間裝潢時尚的甜品店「金時良房」,路過時不大相信這裡只賣紅豆湯和小點,做紡織出身的老闆娘,和姐姐用織品做手工藝,並且將工作室打造成一間甜品專賣店,全部材料都是自家熬煮或是老闆娘特別挑選的天然食材,例如紅豆、湯圓、手工豆花、仙草、芋頭等等,不論是熱食或刨冰,每種材料都煮得濃稠好吃,吃著美味的甜點,望著窗外風景,不禁讓人覺得這裡真是一條萬種風情的台北巷弄啊。。若往建國北路方向,高玉壽司是台北數一數二的壽司名店,再過去高架橋下,經營好幾年的匠壽司水準也不差。這些店串成了一張伊通美食地圖,在安靜的下午,華燈初上,找一間慢慢的品嚐,也許就是最享受的台北生活了。
……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星辰低语者》的图书简介: 《星辰低语者》:迷失于群星之间的古老低语 本书并非关于味觉的盛宴,亦非对人间烟火的赞颂,而是一场深入宇宙最深邃、最古老角落的哲学与科幻交织的探险。 《星辰低语者》讲述了在遥远的未来,人类文明已经超越了行星的桎梏,但灵魂的孤独却愈发深重。故事的核心围绕着“回声站”展开——这是一个漂浮在银河系边缘,由一群被外界称为“守夜人”的科学家和流亡者共同维护的巨型空间结构。回声站的任务只有一个:捕捉并解读自宇宙大爆炸以来,跨越数十亿光年偶然泄露的、被认为是宇宙本源的“信息流”。 主角艾莉亚·凡,一位拥有罕见“共振天赋”的语言学家,被招募进入回声站的核心团队。她的天赋在于能够无损地解析那些超越人类已知物理定律的复杂数据结构。然而,当她接触到最新捕获的一段信息流——一段被命名为“创世之歌”的低语时,一切都变了。 “创世之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它是一种基于量子纠缠和引力波变化的波动形式,蕴含着关于时间、空间以及生命本质的颠覆性知识。艾莉亚发现,这段低语似乎在描述一个远比人类已知宇宙更宏大、更复杂的“多层现实”结构。更令人不安的是,低语中反复出现一个模糊的、无法被完全解码的符号,它似乎指向一种超乎想象的古老智能,一个在宇宙诞生之初就已存在的实体——“低语者”。 随着艾莉亚对“创世之歌”的深入解析,她开始经历认知上的“裂缝”。现实的边界在她面前开始模糊,她能“听见”遥远星系中恒星的诞生与死亡,甚至能感知到不同时间线上的微小震动。她的队友们,包括冷酷的理论物理学家卡尔顿博士和神秘的生物伦理学家薇拉,对此反应不一。卡尔顿博士视之为科学的终极突破,而薇拉则坚信,人类不应该触碰这种“原始的知识之火”,因为它可能带来文明的彻底颠覆。 故事的主线在艾莉亚试图拼凑出“低语者”存在的证据时展开。她必须穿越回声站内部的政治暗流——一些势力企图将这段信息据为己有,用于星际战争或永生技术的研发。同时,她还需要面对来自外部的威胁:一个被称为“虚空审判庭”的古老组织,他们相信任何试图解读宇宙终极奥秘的行为都是对自然法则的亵渎,并派出特工试图摧毁回声站。 《星辰低语者》的高潮部分,艾莉亚终于成功地将“创世之歌”与那个模糊的符号完全同步。她看到的不是科技蓝图,而是关于“存在”的终极悖论。低语者并非一个神祇或外星种族,而更像是一种宇宙的“自我意识”,它以信息的纯粹形式存在,并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中“播种”生命与文明,仅仅是为了观察这些生命如何试图理解它所传达的信息。 艾莉亚面临一个痛苦的抉择:是向人类公开她所知的一切,冒着引发全球性恐慌和现有秩序崩溃的风险;还是遵循薇拉的警告,将这份知识永远封存,让宇宙继续在“无知”的幸福中运行? 小说通过艾莉亚的视角,探讨了人类在面对无限的知识面前的渺小与傲慢,科学的边界是否真的存在,以及我们所理解的“现实”究竟有多么脆弱。全书弥漫着一种宏大、疏离而又令人沉思的氛围,如同凝视深不可测的夜空,既感到敬畏,又被一种无法言喻的忧郁所笼罩。文字风格细腻而富有层次,将硬核的宇宙学概念巧妙地融入了紧张的人性冲突和存在主义的追问之中。这是一部献给所有仰望星空、渴望知晓“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的读者的作品。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只留下更宏大、更令人心驰神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