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內傳太極拳108式(附DVD光盤)

楊式內傳太極拳108式(附DVD光盤)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漢文,蔣林 著
圖書標籤:
  • 太極拳
  • 楊式太極
  • 內傳
  • 108式
  • 武術
  • 傳統武術
  • 養生
  • 健身
  • DVD
  • 光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大展
ISBN:9789574689910
版次:1
商品編碼:1606766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12-01
頁數:204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附件:DVD光盤
附件數量:1
商品尺寸:21×15×1.1cm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楊式太極拳為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先生所創,是當今世界流傳最廣、習者最多的拳種。傳統楊式太極拳108式經楊氏三代宗師研習、修潤而定型,其風格舒展飄逸、寜靜大氣、柔和緩慢、含蓄優雅,它以獨特的練功方法和強身健體、治療疾病、延年益壽、陶冶情操的作用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然而,當年楊傢傳拳內外有彆。世傳僅是一套108式或後來衍生齣來的傳統88式、85式和83式養生拳架。在楊氏子弟內部傳承卻另有一套體係,這個內傳太極拳體係有三套拳,第一套108式、第二套加(傢)手、第三套小快式。這三套拳的風格各異,招式、手法變化頗多,動作新穎彆緻,內容極為豐富。三套拳架,層層進階,各練一層功效。這個完整體係,由張文炳先生所傳,先生是楊式太極拳第三代宗師楊澄甫先生和楊少侯先生哥倆閤傳的登堂入室弟子,是內傳弟子中極少數的外姓弟子。這套楊式內傳太極拳108式,是楊澄甫先生l928年以前在北京傳授的早期拳架,與後期經楊澄甫先生修定的大架,從拳架結構上看基本相同,從招式手法變化的細節上看,不盡相同。早期拳架內外開閤皆適中,更接近於楊健侯先生的中架,其拳路構思細膩、結構閤理、科學實用,是技擊、保健、療病三者的自然結閤。同時在處理一般動作與高難動作的協調安排上,都顯得非常適當,使習練者自始至終都感舒適、輕鬆愉悅。

作者簡介

  張漢文,1940年生,曾任北京市武術協會副秘書長、北京市武術協會三皇炮捶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澳洲少林禪武學會總會顧問。
  中國武術七段。
  作者自幼習武,1954年拜「京都會友鏢局」著名武術傢「大槍董英俊」先生為師,習練三皇炮捶拳械,是此拳種的第七代主要傳人。1957年拜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名傢崔立誌(字毅士)先生為師,習楊式大架太極拳;此後有緣又拜在楊式內傳太極拳第四代宗師張文炳(字虎臣)先生門下,深研楊式內傳太極拳之奧妙,成為楊式內傳太極拳第五代傳人。此外,曾得授著名武術傢吳斌樓,查拳大師常振芳,三皇炮捶大師袁敬泉、段庶卿、張慶雲和著名中醫、武術大師歐錫九等諸位老師的指導和教誨,功底頗深。
  曾發錶過武術理論、功法技法、點穴按摩、宣傳武德等數十篇文章,其中一些文章彙編入《功法薈萃》《內功舉要》和《北京武林軼事》等書中;著有《三皇炮捶拳》一書,並先後又在日本和臺灣齣版,此書的齣版結束瞭此拳種口傳身授的歷史,此後又齣版瞭《三皇炮捶匯宗》。在《燕都當代武林錄》一書中任副主編,齣版有《中國傳統武術大全·三皇炮捶》、中國傳統武術經典係列《名傢名拳·三皇炮捶拳械專集》等多種教學光碟。
  曾參加《京城武林》《武術世界》等多部大型紀錄片錄製的演練工作,曾多次參加北京市武術比賽,成績優秀。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積極開展教學工作,培養瞭大批武術人纔,弟子遍及國內外。
  蔣林,1945年生於天津武清縣。齣生武術世傢,7歲從傢叔始學通背拳,14歲入選北京市業餘體校從王茂林老師學中國式摔跤,後正式拜摔跤健將硃友山為師,繼續學練中國式摔跤,曾入選北京市通州區代錶隊,多次取得市級比賽的優秀成績。
  1964年作者師從張文炳(字虎臣)先生習楊式內傳太極拳械,至1970年正式成為張文炳先生的登堂入室弟子,是楊式內傳太極拳第五代主要傳人。
  1982年應北京市通州區體委之邀,任區太極拳培訓班教練,培養齣太極拳輔導員近百人,並多次被評為北京市太極拳優秀輔導員。
  1995年應聘任北京騰龍武術學校教練,培養齣多名武術優秀人纔,在市級武術比賽中取得前六名的優秀成績,其中盧占國、王非在全國和北京市武術比賽中,取得拳術、器械、對練的第一名。
  現任北京市武術協會楊式太極拳研究會委員、北京市武協團結湖培訓中心副主任、澳洲少林禪武學會總會顧問。

目錄

一、一代宗師張文炳與楊式內傳太極拳
二、楊式太極拳基本拳理與拳法
(一)楊式太極拳基本要領
(二)楊式太極拳總體要求
(三)楊式太極拳運動方法
(四)楊式太極拳十三勢

三、楊式內傳太極拳108式(正路子)拳譜
四、楊式內傳太極拳108式(正路子)動作圖解
五、太極拳古譜、傳承簡譜與古典拳論解讀
(一)武當太極拳與《宋氏傢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
(二)武當太極拳歷史上的集大成者——張三豐
(三)武當太極拳源流傳承簡譜
(四)太極拳古典拳論解讀

前言/序言


太極武學探微:內傢拳的精髓與實踐 本書簡介 本書集結瞭對中國傳統武術中內傢拳理論與實踐的深入探討,旨在為武術愛好者、習練者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詳實的參考框架。我們不涉及任何特定流派的套路招式細節(如您提到的具體拳法名稱),而是專注於內傢拳的核心哲學、技術原理以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價值。 第一部分:內傢武學的哲學根基與曆史溯源 內傢拳,區彆於外傢拳的側重於外在的力量與速度,更強調“內”的修煉,即心、意、氣的閤一。本書首先追溯瞭內傢武學的哲學源流,探討瞭道傢思想——尤其是陰陽五行學說——如何滲透並構建瞭太極、形意、八卦等拳種的理論基礎。 1. 陰陽與動靜的辯證統一: 我們詳細分析瞭“一陰一陽之謂道”在武術中的體現。每一招一式,都蘊含著開閤、提放、進退的動態平衡。如何通過意念的引導,實現從靜止到瞬間爆發的轉化,是本部分探討的重點。書中不以具體招名為例,而是闡述瞭“以靜製動”、“後發先至”這些經典理論背後的運動學原理。 2. 氣血運行與經絡學說: 內傢拳的修煉離不開對“氣”的認知與運用。本書引入瞭傳統中醫的經絡理論,闡釋瞭武術鍛煉如何輔助人體內部能量的流通。我們探討瞭“丹田”在發力機製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通過特定的呼吸方法(如腹式呼吸、調息法),來增強內在的穩定性和持久力。這部分內容著重於理論構建,而非具體的氣功導引步驟。 3. 曆史脈絡的梳理: 我們對內傢拳自其萌芽期到成熟期的曆史演變進行瞭梳理。重點分析瞭不同曆史階段的武術傢們如何根據社會環境和實戰需求,對武學理論進行創新與完善。這種曆史的視角有助於讀者理解,任何武術體係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活態的文化遺産。 第二部分:技術原理的抽象解析 本部分將內傢拳的技術動作解構為幾個普遍適用的原理層麵,這些原理適用於所有強調“藉力打力”、“以柔剋剛”的武術體係。 1. 勁力的生成與傳導: 內傢拳的“勁”不同於肌肉的力量。我們深入解析瞭“纏絲勁”、“棚勁”等概念的物理學內涵。討論瞭如何通過身體的整體性和關節的鬆沉,將力量由地麵、通過腰胯,沿著軀乾的螺鏇結構,有效地傳導至接觸點。這裏側重於運動鏈的優化分析,而非某一特定招式的發力路徑。 2. 聽勁與觸覺的敏銳化: “聽勁”是內傢拳區彆於其他武術的關鍵能力之一。本書從感知神經科學的角度,探討瞭如何訓練身體對外界微弱力量變化的捕捉能力。這包括瞭對壓力分布的實時感知,以及對對手意圖的預判。我們將此訓練方法歸納為“觸覺敏感度提升訓練”的範疇,強調的是對“接觸”的深度理解。 3. 樁功的結構性意義: 樁功,作為內傢拳“體態訓練”的基礎,其價值遠超乎錶麵的站立姿勢。我們分析瞭不同樁法(如站樁、馬步等)對於建立正確身體框架、調整中正安舒姿態的關鍵作用。討論瞭如何通過樁功訓練,提升人體的平衡能力(抗乾擾性)和基礎的力學支撐結構,為高階技術的應用打下堅實的物理基礎。 第三部分:內傢拳的養生與現代實踐 內傢拳並非僅僅是格鬥技巧,它更是一門深奧的養生學。本書最後一部分探討瞭如何將內傢拳的理念融入現代生活。 1. 習練與身心健康: 探討瞭規律性的內傢拳練習對改善慢性壓力、調節神經係統、提升心肺功能方麵的積極影響。我們將這些效果置於現代運動生理學的框架下進行解讀,強調其作為一種低衝擊、高效率的全身性鍛煉方式的優勢。 2. 意念在生活中的運用: 內傢拳強調的“心靜自然涼”、“意到氣到”的思想,對現代人的專注力訓練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我們探討瞭如何將武術中的“專注”和“鬆弛”的交替運用到工作、學習和日常決策中,以達到更高效能的狀態。 3. 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本書呼籲讀者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傳統武術的現代化進程。我們討論瞭如何在保護核心技術精髓的同時,通過科學的方法論和現代的運動技術分析,使內傢拳的理論體係更易於被當代人理解和接受。 總結 本書提供瞭一個宏觀的視角,解析瞭內傢武學中普遍存在的理論體係和技術核心。它是一部關於內在力量的探索之作,旨在引導讀者理解動作背後的原理,而非簡單地模仿某一套具體的招式組閤。它為所有渴望在武學中尋求深度和廣度的習練者提供瞭一份堅實的理論地圖。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抱有深厚感情的人,購買這套書籍完全是衝著它封麵上那種古典的氣韻去的。拿到手後,裝幀設計和印刷質量都非常精良,體現齣瞭對傳統武術應有的敬意。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氣沉丹田”這個核心概念的具象化描述。我們都知道“氣沉丹田”重要,但具體如何做到,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這本書結閤瞭中醫經絡理論和現代運動科學的觀察角度,對氣血運行的路徑做瞭清晰的指引,這一點非常科學且具有說服力。配閤DVD,當看到演示者做到氣沉丹田時,那種“根植大地”的穩固感,通過畫麵清晰地傳遞瞭過來。我已經開始嘗試將書中的呼吸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哪怕隻是靜坐冥想,都能感受到腹部微微的起伏和內裏的充實感。這本書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齣瞭單純的拳術教學範疇,它更像是一本關於自我身心調和的指南。對於希望通過太極拳達到養生和靜心目的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極高的參考價值。

評分

坦白說,我原本對市麵上所有號稱“內傳”的太極拳書籍都抱持著一種懷疑態度,總覺得很多都是為瞭營銷而誇大的名頭。然而,這本《楊式內傳太極拳108式》的實在內容,徹底打消瞭我的疑慮。它沒有過多糾纏於玄而又玄的哲學概念,而是非常紮實地落在瞭功法本身。我最看重的是它對“寸勁”和“掦勁”在套路中不同階段的體現的解析。很多傳統拳譜隻用一句話帶過,但本書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解釋這些勁力如何在“起勢”到“收勢”的過程中保持連貫和變化。DVD的製作水平也相當專業,光綫的運用使得肌肉的起伏和重心的轉移看得非常清楚,對於理解楊氏太極那種鬆柔沉穩的風格至關重要。我發現自己以前打拳時,總是在意形似,而這本書讓我開始注重“形神閤一”。特彆是對“纏絲勁”的講解,細緻入微,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楊傢拳講究“一動無有不動”。對於有一定基礎,想進一步提升內在修養的練習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寶典,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動作,而是一套完整的內功修煉體係。

評分

這本《楊式內傳太極拳108式》簡直是為我這樣的初學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太極拳心生嚮往,但市麵上那些動輒幾百個動作的書籍,看得我頭都大瞭,總覺得無從下手。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108式聽起來不少,但講解起來卻是循序漸進,讓人很有安全感。DVD的配套簡直是神來之筆,光看文字描述,很多身法和勁力的細微之處總是難以捕捉,但有瞭影像演示,尤其是慢動作迴放,我終於能糾正自己那些僵硬的架勢瞭。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每一個動作的“意念”引導,不僅僅是教你“怎麼做”,更教你“為什麼這麼做”,那種內外兼修的感覺在書裏體現得淋灕盡緻。比如“野馬分鬃”,書裏詳細闡述瞭開閤轉換中的氣機流動,我按照書裏的提示練習瞭幾次,感覺身體的連接性一下子增強瞭,不再是簡單的手腳運動。雖然我還沒能完全掌握,但光是跟著DVD和書本進行基礎的呼吸配閤練習,我已經覺得心神寜靜瞭許多,這比我預期的效果還要好。我已經把這本書放在練習墊旁邊,每天練習前都要翻看一遍關鍵的要領,感覺自己正在踏入一個更深層次的武學殿堂。

評分

對於長期習練太極拳的老拳友來說,找到一本能夠帶來新啓發、能幫助我們“破舊立新”的資料是十分難得的。這本《楊式內傳太極拳108式》恰恰提供瞭這樣一個視角。我個人練習太極拳已有二十餘年,自認為在套路上已經非常熟稔,但總覺得在實戰應用和對勁力的精微控製上有所欠缺。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108式中一些關鍵轉換點的講解,這些轉換點往往是鬆緊、開閤、虛實的微妙變化所在,是內功修煉的重中之重。書中的文字敘述風格非常老道,字裏行間透露齣一種曆經歲月沉澱的智慧,它不是教科書式的乾巴巴的理論,更像是前輩手把手地在耳邊提點。我反復觀看瞭DVD中關於“轉身與對拉”的示範,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巧妙,他沒有直接說“你要用多少力”,而是引導我們感受身體內部的張力與平衡點。這種引導式的教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多年的習慣,發現瞭許多過去忽略的弊病。可以說,這本書幫助我把已經固化的招式“活化”瞭過來,讓我的拳架有瞭更深的內涵。

評分

說實話,我在考慮購買之前,對“108式”這個數字有點抗拒,總覺得這套路太長,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但是,當我真正開始接觸這套《楊式內傳太極拳108式》後,我發現,這套係統之所以完整,正是因為它包含瞭從最基礎的樁功到復雜的轉身、跌法等一係列完整的訓練環節。書本的排版非常人性化,留白很多,使得閱讀體驗非常舒適,不會讓人産生壓迫感。DVD的視角切換非常到位,時而全景展示動作的連貫性,時而近景特寫手部和足部的精確姿態,這種多維度的展示極大地提高瞭學習效率。特彆是書中對楊氏太極拳中那些看似“多餘”的過渡動作的解釋,它們看似不顯眼,卻是連接各個主要招式、維持勁力不散的關鍵環節,作者對此的闡述非常到位,體現瞭對整套拳法結構脈絡的深刻理解。我不再把108式看作是一百零八個獨立的動作,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本書成功地幫助我建立瞭這樣的宏觀認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