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書

日夜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韓少功 著
圖書標籤:
  • 日記
  • 生活
  • 情感
  • 隨筆
  • 散文
  • 個人成長
  • 思考
  • 文字
  • 治愈
  • 閱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聯經齣版事業(股)公司
ISBN:9789570843026
商品編碼:1606907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11-16
頁數:328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緻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嚮20世紀90年代的青春緻敬
  韓少功以《日夜書》嚮50後「緻青春」

內容簡介

  2010年第2屆紐曼華語文學獎得主
  以《馬橋詞典》享譽國際
  中國當代文學最重要的作傢之一──韓少功
  醞釀十年 最新長篇小說
  獻給命運、獻給同代人的標竿之作
  為他們畫像,為他們說話,寫齣他們這代人在當下的命運
  重現中國大陸50後一代知青的真實生活
  紀念自己這代人過去的歲月。

作者簡介

  韓少功,漢族,1953年1月齣生於中國湖南省。1968年初中畢業後赴湖南省汩羅縣插隊務農;1974年調該縣文化館工作;1978年就讀湖南師範大學中文係;先後任《主人翁》雜誌編輯、副主編(1982);湖南省作傢協會專業作傢(1985);《海南紀實》雜誌主編(1988)、《天涯》雜誌社社長(1995)、海南省作協主席(1996)、海南省文聯主席(2000)等職。現居海南。
  他的主要文學作品有《韓少功係列作品》(九捲,人民文學齣版社,2008),最新中篇小說《紅蘋果例外》、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以及著名的長篇小說《馬橋詞典》。另有譯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惶然錄》等。
  作品曾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0、1981),上海市第四屆中、長篇小說優秀大獎(1997)、《亞洲週刊》評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1999年)、全國魯迅文學獎(2007)、華語傳媒文學大獎(2007),以及法國文化部頒發的法蘭西文藝騎士勳章(2002);此外他於2010年榮獲第二屆紐曼華語文學獎。最受矚目的長篇小說《馬橋詞典》被兩岸三地專傢推選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之一。作品已有三十多種外文譯本在國外齣版。

精彩書摘

  那一天我記得很清楚。我去學校查看升學名單的公告,然後在雙槓上閒坐瞭一會兒,準備迴傢做煤球。我知道,政策規定不滿十六週歲的可繼續升學,父母身邊也可留下一名子女,我是兩條都閤得上,不必下鄉當知青,被不少同學羨慕。
  我似乎還能繼續坐雙槓,投射紙飛機,在上學的路上盤帶小石塊,去學校後門外的小店裡吃米粉,把酸辣湯喝得一如既往。
  下雨瞭,我一時迴不去,便在大樓裡閒逛。這時候的學校都成瞭旅客散盡的月臺,一本本沒有字跡的白頁書。全國大亂結束瞭,中學生幾乎都被趕下鄉去。到處空空蕩蕩,在走廊裡咳嗽一聲竟然迴聲四起,讓人禁不住心裡發毛。白牆上到處是紅衛兵的標語殘痕。窗戶玻璃在武鬥的石塊和槍彈下所剩無幾。樓梯上的一個大窟窿標記齣這裡曾為戰場─不久前的那一次,一個冒失鬼齣於派爭之恨,覺得自己沒罵贏,打架也沒占上風,居然把一個手榴彈扔上教學樓。幸虧當時周圍沒人,隻是把幾塊樓闆炸塌瞭,嚇齣瞭樓闆下一窩逃命的老鼠。
  我推開二○二房,我們不久前的紅衛兵司令部,但這裡已沒有大旗橫挑在窗外,沒有我熟悉的鋼闆、蠟紙、油印機、漿糊桶,隻剩下幾張濛塵的桌椅,完全是匪軍潰逃後的一片狼藉。「唯有犧牲多壯誌,敢叫日月換新天」─不知是誰臨走前在牆上塗抹下這樣的筆墨悲壯。忍不住,我又習慣性地走進二○八、二○九、三一一……門吱吱呀呀地開瞭,但這些地方更冷清,一張床是空的,另一張床是空的,另一張床還是空的。所有的床都隻剩下裸露的床闆,用木闆結束一切。破窗紙在風中叭叭響。
  我踢到瞭一個空紙盒,呼吸到夥伴們的氣息,包括女孩子們身上似香若甜的氣息─那些喜歡做鬼臉和發尖聲的姐們。
  親愛的,我被你們拋棄瞭。
  我有一種充滿瞭風聲和雨聲的痛感,於是迴傢寫詩,寫下瞭一些誇張的句子,決定放棄自己的升學。
  ……
《星火燎原:一個時代的側寫》 捲首語: 曆史的長河奔騰不息,總有一些瞬間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它們或隱於塵煙,或高懸天際,記錄著人類在麵對未知、挑戰與變革時所展現齣的勇氣、智慧與掙紮。《星火燎原:一個時代的側寫》並非宏大的史詩,而是一係列聚焦於特定曆史節點的微觀觀察,試圖捕捉那些構成時代肌理的真實脈動。 第一章:舊日的迴響與新芽的萌動 本書的開篇,將讀者帶迴一個劇烈變動的年代交匯點。那時,舊有的秩序如同風中殘燭,搖搖欲墜,而新興的力量正在暗流湧動,蓄勢待發。 1.1 城市邊緣的剪影: 我們將目光投嚮一座正在經曆快速工業化的港口城市。高聳的煙囪日夜吞吐著濃煙,象徵著生産力的飛速提升,同時也帶來瞭無聲的代價——被排擠齣傳統土地的流民、在工廠陰影下掙紮的童工,以及新興資産階級的傲慢與不安。書中細緻描繪瞭碼頭上的喧囂,鐵軌上轟鳴的蒸汽機,以及那些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為下一頓飯而奔波的傢庭。這不是對工業革命浪漫化的描繪,而是深入到最底層,感受那種被時代洪流裹挾的無助與堅韌。 1.2 知識分子的睏境: 學院派的象牙塔開始齣現裂痕。一群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他們身處傳統與現代的夾縫之中。他們試圖用新的哲學思辨來解釋眼前的混亂,但他們的理論在街頭的飢餓麵前顯得蒼白無力。書中記錄瞭他們秘密集會的情景,在陰冷的地下室裏,他們爭論著進步的定義、民族的未來,以及個體存在的意義。他們的理想主義與現實的殘酷碰撞,發齣瞭陣陣令人心碎的火花。其中一個重要的側麵,是關於“翻譯的焦慮”——當西方的思潮如洪水般湧入時,如何用本土的語言去承載這些全新的概念,本身就是一場艱巨的文化戰役。 1.3 鄉村的靜默革命: 與城市的喧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廣袤鄉村的靜默。土地的兼並、新作物的引入、傳統宗族關係的鬆動,都在無聲地重塑著農業社會的基礎。我們跟隨一位鄉村教師的腳步,他試圖將新的科學知識引入濛昧的田間地頭。他遇到的阻力不僅來自迷信與保守,更來自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集體恐懼。書中的一節詳述瞭歉收之年,村民們如何依據古老的習俗和近乎本能的互助,艱難地維持著社群的存續,這展現瞭超越政治口號的、更深層次的社會韌性。 第二章:衝突與界限的重塑 時代變革的陣痛必然伴隨著衝突。本章聚焦於那些決定性的、改變瞭社會麵貌的幾次交鋒,無論是武裝的對抗,還是觀念的交鋒。 2.1 邊界綫的模糊: 隨著交通的便利和信息的流通,原本涇渭分明的地域和階層開始齣現交叉滲透。書中詳述瞭一場發生在邊境小鎮的事件——一個由不同民族和信仰構成的群體,在共同麵對外部壓力時,如何短暫地達成共識,又如何在利益重新分配時迅速瓦解。通過對幾個關鍵人物的命運交叉分析,揭示瞭“共同體”的脆弱性。 2.2 新舊意識形態的較量: 本章深入探討瞭幾次具有象徵意義的公開辯論和思想交鋒。這些辯論不僅僅是學者的唇槍舌戰,更是普通民眾對未來生活方式的選擇。一個章節專門剖析瞭當時流行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如何滲透到傢庭內部,導緻瞭祖輩與孫輩之間巨大的代溝。這些“小規模的戰爭”往往比大規模的戰役更能持久地影響人們的思維定勢。 2.3 媒介的力量: 在新的印刷技術和快速報紙的推動下,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本章分析瞭早期“小報”和宣傳冊對公眾輿論的塑造作用。我們看到瞭匿名信件如何引發流言蜚語,以及精心編排的政治宣傳如何輕易地激起群眾的情緒。書中引用瞭大量當時的印刷品片段,展示瞭語言如何被工具化,成為動員和分化的利器。 第三章:個體在洪流中的微光 宏大的曆史敘事往往掩蓋瞭普通人的生存狀態。本章著重於記錄那些在時代巨變中努力維持自我完整性的小人物。 3.1 堅守者的肖像: 描繪瞭一位傳統手工藝人,他的技藝在機械化生産麵前正迅速失去市場。他拒絕改變,堅持使用最古老的方法製作工具或布匹。他的生活充滿瞭貧睏和被遺忘的色彩,但他的堅持本身構成瞭一種無聲的抵抗——對“效率至上”哲學的質疑。書中詳述瞭他工作時的每一個精確動作,仿佛在進行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3.2 漂泊者的故事: 記錄瞭幾段跨越地域、尋找新生活的漂泊故事。他們或是因為政治迫害,或是因為經濟衰退而背井離鄉。他們帶走的,不僅僅是行李,更是舊有的文化記憶。書中詳細描述瞭他們在陌生環境中的適應過程,如何學習新的方言,如何與新的鄰裏建立信任,以及他們心中那份難以磨滅的“故土情結”。這些故事強調瞭人類在麵對流離失所時的適應性和創造力。 3.3 秘密的庇護所: 在高壓的社會氛圍下,人們總會尋找私密的角落來保護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感。本章記錄瞭地下沙龍、傢庭聚會,以及秘密詩社的運作方式。這些空間是思想的孵化器,也是情感的慰藉所。通過對幾位參與者留下的隻言片語的分析,展現瞭在公共領域被壓抑的私人生活和情感需求是如何通過非正式渠道得以維係和發展的。 結語:不滅的火種 《星火燎原》最終將目光投嚮未來。這個時代留下的不僅是戰爭、飢餓和動蕩,更重要的是,它留下瞭對更好生活的永恒追問,以及無數人前赴後繼播下的思想火種。這些火種或許微弱,但它們從未熄滅,正是它們,預示著下一次更具實質性的變革的到來。本書旨在提醒讀者,曆史不是綫性的進步,而是由無數次掙紮、妥協與堅持交織而成的復雜織物。理解這些側寫,就是理解我們自身處境的深層邏輯。

用戶評價

評分

語言風格上,這本書展現齣一種極其獨特的韻味,它不像某些暢銷小說那樣追求直白易懂,而是更偏嚮於一種古典的、富有詩意的錶達方式。作者對詞匯的選用極為考究,很多描述性的句子,單獨拎齣來都可以被視作獨立的散文佳作。例如,他對景物的描摹,總能捕捉到那些極其細微的光影變化和季節更迭的微妙之處,讓人仿佛能聞到空氣中特有的味道。這種細膩的筆觸,使得故事中的世界觀構建得無比真實可感,每一個場景都具有強烈的畫麵感。不過,這種風格也意味著閱讀門檻稍微高瞭一些,偶爾需要停下來,細細品味那些被精心雕琢過的句子,纔能完全領會其深層含義。但對於我這種偏愛文字美感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場盛宴,每一次重讀都能從中發掘齣新的語言層次。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深邃的藍與古樸的金色調搭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目光。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一傢老舊的書店角落裏發現它的,書脊上的燙金字體在昏暗的燈光下泛著微光,透露齣一種沉澱瞭歲月的厚重感。拿到手裏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紙張的質地,那種微微粗糙的觸感,仿佛能將人瞬間拉迴到一個遙遠的時代。裝幀的工藝也十分講究,書頁的邊緣處理得非常精細,整體給人一種匠心獨運的感覺。這本書的體積適中,拿在手中很有分量,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探索其中蘊藏的故事。它的存在本身,就像是一件藝術品,不僅僅是閱讀的載體,更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我至今還記得當時拿起它時,那種莫名的悸動,仿佛預示著一場深刻的旅程即將開始。這本書的實體書質量,絕對是值得收藏的。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精妙,作者仿佛是一位高明的音樂指揮傢,將情節的起承轉閤處理得恰到好處。初讀時,你會感覺故事像是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溪,看似平淡無奇,但水麵下暗流湧動,處處埋藏著伏筆和綫索。隨著閱讀的深入,節奏逐漸加快,某些關鍵轉摺點的鋪陳極其有力,像是一陣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將所有人物命運推嚮高潮。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時間跨度時的手法,時而拉得極長,細緻入微地描繪人物的內心掙紮,時而又進行大幅度的跳躍,讓讀者在信息缺失中産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高度的專注力,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微妙的暗示。每次閤上書頁,都需要幾分鍾的時間纔能從那種被情節裹挾的狀態中抽離齣來,足見其敘事的魔力。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更像是一次深度的哲學探討,而非單純的故事敘述。它探討瞭關於時間、記憶、以及“真實”與“虛構”之間那條模糊界限的本質問題。作者通過層層嵌套的敘事結構,不斷地引導讀者去質疑自己所接收到的信息。讀完之後,我花瞭相當長一段時間來整理自己的思緒,思考那些書中拋齣的宏大命題——我們所堅信的曆史,究竟有多少是構建齣來的幻象?它不像一本提供明確答案的書籍,更像是一個不斷嚮你提齣尖銳問題的引導者。這種閱讀體驗是極具挑戰性的,它要求讀者放下既有的認知框架,以一種近乎孩童般的好奇心去重新審視世界。閤上書本時,帶來的那種智力上的滿足感和對自身理解的顛覆感,是極其罕見且令人難忘的。

評分

書中人物的塑造,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復雜與立體。沒有絕對的善惡標簽,每個角色都帶著他們那個時代、那種環境下必然形成的局限性與光芒。我尤其對那個配角,那位似乎永遠在陰影中觀察著一切的智者印象深刻。他的動機從來沒有被明確揭示,但他的每一個行動,每一次不經意的發言,都像是一把精準的刻刀,在推動著核心劇情的發展。作者沒有急於去解釋他們的所有行為,而是將選擇權交給瞭讀者,讓我們去揣測、去判斷,甚至去同情那些看似錯誤的決定。這種模糊處理,反而讓角色擺脫瞭臉譜化的窠臼,變得鮮活而充滿生命力,讓你在讀完很久之後,依然會時常想起他們,思考他們若是處於另一種境遇,又會做齣何種不同的選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