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挂图(第5版)

针灸穴位挂图(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无 著
图书标签:
  • 针灸
  • 穴位
  • 中医
  • 医学
  • 挂图
  • 养生
  • 保健
  • 图解
  • 临床
  • 人体穴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希尔麦医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72875
商品编码:1638596864
包装:01
丛书名: 无
开本:04
出版时间:2013-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针灸穴位挂图(第5版)

原价:20元

作者:靳士英

出版社:人民卫生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ISBN:9787117172875

字数:

页码:63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8

商品重量:440 g


内容介绍

内容提要


暂无相关内容


基本信息

书名:针灸穴位挂图(第5版)

原价:20元

作者:靳士英

出版社:人民卫生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ISBN:9787117172875

字数:

页码:63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8

商品重量:440 g

编辑推荐


《针灸穴位挂图(第5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一、全身主要解剖标志与骨度折量寸
表1全身主要解剖标志
表2全身主要骨度折量寸
二、十四经经穴表解
表3手太阴肺经
表4手阳明大肠经
表5足阳明胃经
表6足太阴脾经
表7手少阴心经
表8手太阳小肠经表
9足太阳膀胱经
表10足少阴肾经
表11手厥阴心经
表12手少阳三焦经
表13足少阳胆经
表14足厥阴肝经
表15督脉
表16任脉
三、经外穴表解
表17经外穴(头颈部穴)
表18经外穴〈胸腹背部穴)
表19经外穴(上肢穴)
表20经外穴(下肢穴)
四、耳穴表解
表21耳穴(耳郭正面)
表22耳针穴位(耳郭背面

内容提要


暂无相关内容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媒体评论

编辑推荐


《针灸穴位挂图(第5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目录

目录


一、全身主要解剖标志与骨度折量寸
表1全身主要解剖标志
表2全身主要骨度折量寸
二、十四经经穴表解
表3手太阴肺经
表4手阳明大肠经
表5足阳明胃经
表6足太阴脾经
表7手少阴心经
表8手太阳小肠经表
9足太阳膀胱经
表10足少阴肾经
表11手厥阴心经
表12手少阳三焦经
表13足少阳胆经
表14足厥阴肝经
表15督脉
表16任脉
三、经外穴表解
表17经外穴(头颈部穴)
表18经外穴〈胸腹背部穴)
表19经外穴(上肢穴)
表20经外穴(下肢穴)
四、耳穴表解
表21耳穴(耳郭正面)
表22耳针穴位(耳郭背面



针灸学:古老智慧与现代应用的交融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临床疗效,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它不仅是中国古代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针灸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等各个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甚至是一些疑难杂症,都有着令人欣喜的疗效。 一、 针灸学的核心理论基石 理解针灸,首先要掌握其核心理论。这主要包括: 阴阳学说: 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人体生理病理的基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组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阴阳关系。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疾病。针灸治疗正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失衡,使之恢复协调统一。例如,阴虚则阳亢,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躁;阳虚则阴寒内生,表现为畏寒肢冷、精神萎靡。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或补益不足(补法),或泻去太过(泻法),来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五行学说: 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之间存在相生(促进)和相克(制约)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人体脏腑也与五行相对应: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之间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也遵循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例如,木克土,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脾胃的运化;水生木,肾的阴精不足会影响肝的阴血。针灸治疗时,可以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选择相对应的穴位进行治疗,以达到“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效果,从而调整脏腑功能,维护整体平衡。 气血津液理论: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多种功能。血是运行于脉管中,具有濡养、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津液则泛指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涕、泪、唾、涎、汗、尿等,具有滋润、滑利、清洁的作用。气、血、津液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则是气血在经络上汇聚或通过的特殊部位。当气血运行不畅、亏虚或停滞时,就会出现疾病。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纠正气血的不足或过剩,从而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脏腑经络学说: 脏腑是人体构成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主要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经络是遍布全身、纵横交错的通路,是气血运行的径道,也是脏腑与体表、脏腑与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的通路。经络系统包括经脉和络脉,而穴位则分布在经络之上。“循经取穴”是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直接影响其所属经络的循行,进而调整相关脏腑的功能。例如,足阳明胃经循行于面部、胸腹、腿部,与胃、肠等脏腑相连,因此胃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病症。 二、 针灸疗法的实践与应用 针灸疗法主要包括毫针刺法、艾灸法、拔罐法、电针法、耳穴疗法等多种形式,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毫针刺法: 这是最常用、最经典的针灸方法。选取特定穴位,用消毒的毫针刺入皮肤,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刺激穴位,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毫针刺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疗效显著,适应症广。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患者体质,医生会选择不同的穴位组合和手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例如,对于头痛,可能选取百会、太阳、风池等穴位;对于腰痛,可能选取肾俞、大肠俞、阿是穴等。 艾灸法: 艾灸是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的一种疗法。艾叶性温,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扶阳固脱的功效。艾灸特别适合治疗虚寒性疾病,如畏寒肢冷、腹泻、痛经等。通过温热的刺激,可以温通经络,驱散体内寒气,改善血液循环。常见的艾灸方法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等。 拔罐法: 拔罐是通过燃烧产生负压,将特制的罐子吸附在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利用负压的吸引力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祛除湿邪。拔罐常用于治疗肌肉酸痛、风湿痹痛、感冒咳嗽等。罐子吸附产生的“罐印”是气血在此处受到激发、疏通的标志。 电针法: 电针是在毫针刺入穴位后,在针柄上连接电针仪,通以直流电或脉冲电,加强对穴位的刺激。电针疗法能增强穴位刺激的强度和时间,提高疗效,尤其适用于神经性疼痛、瘫痪等疾病。它将传统针灸与现代物理疗法相结合,具有更强的治疗作用。 耳穴疗法: 耳朵是一个微型全身,上面分布着许多穴位,对应着人体的各个脏腑和组织。耳穴疗法通过在耳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针刺、埋针、贴压等治疗,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治疗全身性疾病。耳穴疗法具有操作方便、痛苦小、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常用于减肥、戒烟、失眠、疼痛等症的治疗。 三、 针灸学的临床应用领域 针灸学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医学科室,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疼痛管理: 针灸在缓解各种疼痛方面有着卓越的疗效,如头痛、颈肩痛、腰腿痛、关节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它通过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同时激发人体自身的镇痛物质释放,达到镇痛的目的。 神经系统疾病: 针灸在脑血管病后遗症(如偏瘫、失语)、面神经麻痹(面瘫)、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肌肉运动协调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消化系统疾病: 针灸对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便秘、腹泻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调节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道微循环,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 呼吸系统疾病: 针灸对于感冒、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它可以通过疏通肺经,宣肺止咳,改善呼吸功能。 妇科疾病: 针灸在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能够调节内分泌,活血化瘀,调理冲任。 其他疾病: 此外,针灸在治疗失眠、抑郁、焦虑、过敏性鼻炎、眩晕、肥胖、戒烟等方面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四、 针灸学的现代研究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对针灸疗法的研究也日益深入。通过神经电生理、影像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科学家们正在逐步揭示针灸作用的科学机制。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激素水平,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现代针灸学在继承传统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针具、器械和疗法,如微针、激光针、埋线疗法等。同时,针灸的标准化、规范化也在不断推进,为针灸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针灸学作为一种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医学疗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在人类健康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造福全人类的健康财富。深入了解和掌握针灸学的知识,对于促进身心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传统医学充满好奇的学生,尤其对中医的针灸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学习针灸的书籍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这本《针灸穴位挂图(第5版)》以其清晰的图文结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对每一个穴位的定位,都配有详细的图解,从不同的体表标志到具体的测量方法,都讲解得十分到位,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学习穴位的“圣经”。我发现,书中的穴位图不仅准确,而且美观,色彩的运用也很科学,能够有效地突出穴位的重要性和层次感。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图片,还附带了详实的文字说明,包括穴位的功效、主治,甚至还有一些临床应用的建议。这让我能够将抽象的穴位知识与具体的临床应用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针灸的实际操作和治疗效果。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可靠的向导,引领我一步步走进针灸的世界,让我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外治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实践的针灸书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本《针灸穴位挂图(第5版)》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惊喜。它的实用性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对于每一个穴位,它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定位方法,甚至包括了一些细微的解剖标志,这对于临床操作来说至关重要。很多时候,穴位找得准不准,直接影响到疗效。其次,书中的一些配图,比如关于特定病症的穴位组合推荐,以及一些常见疾病的取穴思路,都非常有借鉴意义。这让我不再是单纯地背诵单个穴位,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我试着根据书中的指导,为一些小毛病进行尝试,虽然效果可能还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但起码方向是正确的,而且过程中让我觉得信心十足。这本书的编排也很有逻辑,从基础穴位到特定病症的应对,循序渐进,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它就像一本活的工具书,随时可以翻阅,解决实际操作中的疑问,让我从一个旁观者,逐渐变成一个能够动手实践的爱好者。

评分

拿到这本《针灸穴位挂图(第5版)》的时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这种厚重感,并非指物理上的重量,而是它所承载的知识的丰富性和内容的严谨性。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针灸方面的书籍,但很多要么是过于浅显,要么是过于晦涩,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好。它既有足够的深度,能够满足一些有一定基础的读者的需求,比如对某些穴位的精细解剖位置的描述,对不同流派针灸手法的侧重分析;同时,对于初学者而言,它的整体结构和语言也都非常友好,不会让人望而却步。我特别欣赏它对每一个穴位的多维度介绍,不仅有穴位图,还有文字解释,甚至还会有一些相关的临床应用案例分享,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一个穴位的功能和价值。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它让我对针灸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真的像是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我一直对中医,尤其是针灸,怀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那些古籍里的描述太过抽象,难以落地。直到我翻开了这本《针灸穴位挂图(第5版)》,才真正找到了一个直观、清晰的学习入口。首先,它在视觉呈现上做得非常出色。那些精美的、线条流畅的穴位图,每一个都标注得一丝不苟,颜色区分也很合理,让人一眼就能抓住重点。我尤其喜欢它将穴位在人体上的分布,通过不同角度和层次的展示,仿佛把人体的经络脉络都立体化了。这对于我这样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穴位图,还附带了大量文字说明,每个穴位的作用、主治病症、操作方法,都解释得通俗易懂,不会让人产生畏难情绪。我经常会在阅读其他中医理论书籍时,对照着这里的图谱来理解,效率瞬间提升了不少。它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认识和学习针灸的奥秘,让我觉得中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秘学问,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的实用技艺。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医养生情有独钟的人,我一直在追寻那些能够指导我进行日常保健和调理的读物。这本书《针灸穴位挂图(第5版)》,虽然看起来像是一本专业工具书,但它对穴位的阐释,却能巧妙地与养生理念相结合。我发现,许多书里提到的与“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相关的穴位,在这本书里都有清晰的图示和说明。例如,关于健脾胃的穴位,关于助睡眠的穴位,关于缓解颈椎不适的穴位,它都进行了非常具体的介绍。我学会了在感觉疲劳的时候,可以尝试按摩哪些穴位来提神醒脑;在睡前,也可以通过按压某些穴位来帮助放松,改善睡眠质量。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并没有回避穴位操作的细节,但又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觉得养生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可以通过触摸和按压,切实感受到变化的过程。它就像一本“私家养生指南”,让我能够更主动地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并找到调节身心的方法,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