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定价:25.00元
作者:刘余莉 , 萧祥剑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11338617
页码: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两位传统文化老师学习《群书治要》后,结合当前社会现实所做的心得报告
★文化是民族之灵魂 教育是文化之生机
★我们希望籍由这本小书,为您开启中华文化之大门,领会古圣先贤以德为本、以教为先的良苦存心,继往圣,开来学,为中华文明的承传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内容简介】
《礼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即治国安民,要务就是推行道德教化。可见,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群书治要》是唐朝君臣开创大唐贞观盛世的治国龟鉴,是历代古圣先王治国安民的经验集萃。本书是两位作者在学习《群书治要》后结合当前社会现实所作的心得报告。《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群书治要>看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在学习《群书治要》后,结合中国古圣先贤教诲,联系当前的国情和社会现实,指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就一定要重视国民的道德教育,并总结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特点和经验,可为今日领导干部的借鉴。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从<群书治要>看社会治乱的特征和规律》是作者萧祥剑老师在学习《群书治要》后所作的一篇演讲报告。该报告指出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社会治乱的标准,更透过历史,总结了中国几千年社会治乱盛衰的规律,强调了社会风俗、经济发展和道德教化对社会盛衰的重要影响,为领导干部如何运用《群书治要》的智慧,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了镜鉴。
【书籍目录】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从《群书治要》看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一、其人存,则其政举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人心
二、忽视道德教育的制度建设容易导致的问题
三、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特点和经验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从《群书治要》看社会治乱的特征和规律
一、社会治乱的标准
二、社会治乱的特征以及规律
三、如何运用《群书治要》的智慧
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附录一:对传统文化复兴的思考
一、内涵:以和谐为贵
二、复兴:以教学为先
三、弘传:以德为本
附录二:《群书治要》治化格言选录
【作者介绍】
刘余莉,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研究。曾获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并应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地,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等专题进行演讲和研讨。讲授课程有《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国古代官德》《以德修身、任人唯贤》《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管理》《领导干部心理调适》等。代表著作有英文专著《TheUnityof RuleandVirtue》(2004),中文著作《儒家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等,在牛津的《中国哲学》、《应用哲学》等知名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
萧祥剑,湖南省城步县人,兰陵萧氏后裔,从事出版工作十余年,于近年接触传统文化,深受其益。2010年读到《群书治要》,先后承担《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译注》的出版工作。
我常常在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机会,但为何又常常感到知识的碎片化,思想的空虚?这本书,通过刘余莉教授对“群书治要”的品读,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她将“教学”提升到“建国君民”的高度,让我意识到,教育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整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教授对古代教育理念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古人对于教育的系统性和战略性的思考,他们将教育视为一种长远投资,一种塑造国家未来的关键力量。这种理念,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她不仅仅是在讲解历史,更是在揭示一种普遍适用的治理智慧。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模式,是否能够真正地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家国情怀的公民?教授的品读,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照系,也让我对“教学”二字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读罢刘余莉教授关于“群书治要”的品读,我的脑海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殿堂。教授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将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珍贵思想重新发掘出来,并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我尤其欣赏的是,教授并非简单地复述原文,而是将自己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融入其中,使得冰冷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仿佛作者本人就坐在我面前,娓娓道来。她对于“教学”二字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的阐释,更是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个人成长的阶梯,却从未如此清晰地认识到,它更是国家稳固、民众安定的根本。教授通过对“群书治要”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古人对于“教学”的重视是如何贯穿于国家政策、社会伦理的方方面面,这是一种深邃的治国哲学,也是一种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她让我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在于经济和军事,更在于其国民的素质和精神的传承,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学”二字的先行。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震撼,远非一时的惊叹。它像一泓清泉,洗涤了我对传统文化的一些刻板印象。我原以为“治要”仅仅是帝王将相们的权谋之术,却没想到,在刘余莉教授的引导下,我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厚人文关怀和对民众福祉的极致追求。尤其是“教学为先”这一理念,在教授的抽丝剥茧之下,展现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智慧。她让我们看到,古人并非一味地强调统治者的绝对权威,而是将提升民众的认知水平和道德素养视为治国的根本。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教育来得以实现,其深刻性让我感到自愧不如。教授的解读,就像一位引路人,带领我穿越重重迷雾,看到了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宏大叙事和细腻情感。我开始重新审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真正意义,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塑造,是文明的延续,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评分这是一本能让人“静下来”的书。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裹挟,难以静心思考。刘余莉教授对“群书治要”的深入解读,尤其是其中关于“教学为先”的论述,为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让我能够放慢脚步,去体悟古人的智慧。教授并非用枯燥的学术语言进行讲解,而是以一种充满温度和人文关怀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思想融入到我们当下的语境中。她让我看到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对心灵的滋养,对品格的塑造。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能够“建国君民”的根本。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内心充实而平静,仿佛有了一份来自古人的馈赠,能够帮助我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到一份安宁和力量。我对“教学”二字的理解,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就让我眼前一亮,“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光是这几个字就足够引人深思。我一直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为当下社会提供智慧启示的典籍。而“教学为先”这四个字,更是直接点出了教育在国家治理和民众福祉中的核心地位。这本书能够将“教学”二字如此清晰地放在治国的理念之下,本身就具有一种前瞻性和深刻性。我想,刘余莉教授的解读,一定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为何教育会成为“建国君民”的基石,以及在古代是如何实践的。从书名来看,它并非只是简单地梳理历史事件,而是试图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治国理念和教育智慧,这对于我们今天在面临各种社会挑战时,无疑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古人智慧的大门,让我能以一种更宏观、更深刻的视角去审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或许还能从中找到解决当下某些困境的线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