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淮南子
定价:89.00元
作者:陈广忠译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101083132
字数:750000
页码:全两册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标识:23514500
编辑*
暂无
内容提要
《淮南子》一书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客集体编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奇书。它既保存了先秦时期光辉灿烂的文化,又开启了两汉以后的文化。它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该书还保存了大量的神话传说资料,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价值。
目录
前言
上册
*卷 原道训
第二卷 傲真训
第三卷 天文训
第四卷 地形训
第五卷 时则训
第六卷 览冥训
第七卷 精神训
第八卷 本经训
第九卷 主术训
第十卷 缪称训
第十一卷 齐俗训
下册
第十二卷 道应训前言
上册
*卷 原道训
第二卷 傲真训
第三卷 天文训
第四卷 地形训
第五卷 时则训
第六卷 览冥训
第七卷 精神训
第八卷 本经训
第九卷 主术训
第十卷 缪称训
第十一卷 齐俗训
下册
第十二卷 道应训
第十三卷 汜论训
第十四卷 诠言训
第十五卷 兵略训
第十六卷 说山训
第十七卷 说林训
第十八卷 人间训
第十九卷 惰务训
第二十卷 泰族训
第二十一卷 要略
作者介绍
暂无
文摘
暂无
媒体*
暂无
拿到这本书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厚重而沉静,封面设计很朴素,却透着一种古朴的气息。我原本就对先秦诸子的思想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不断重新发掘和解读的文本情有独钟。这本书的译注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译者在处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功底和对原文精神的精准把握。他并没有一味追求字面上的对等,而是更注重传达出“淮南子”文本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深层含义,这使得阅读过程变得尤为流畅和富有启发性。比如,对于其中一些关于宇宙生成和阴阳五行的论述,译注者的阐释就非常到位,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用现代的语言逻辑进行了梳理,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可感可知。这套书的排版也很讲究,注释和原文的对照清晰,查阅起来非常方便,这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一种对“博学”与“通达”的重新理解。不同于其他学派的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淮南子”本身就以其广博的视野而著称,涵盖了天文、地理、人事、伦理等诸多方面。译注者显然深谙此道,他在注释中展现出的那种跨学科的知识储备令人叹服。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因为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词条,而被引导到对古代天文学或地理学知识的探索中去。这种知识的链式反应,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体验。坦白说,如果不是有这样详尽而专业的译注作为支撑,我恐怕早就迷失在那些繁复的隐喻和古老的术语中了。这本书就像一个耐心且知识渊博的向导,带着我穿梭于古人的精神世界,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知识整合的最高水平。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经典著作的阅读总是抱着一种“敬畏”和“畏惧”交织的心态,担心自己无法企及其中蕴含的深邃智慧。然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出乎我的意料。它更像是一位饱学之士,耐心地牵引着初涉者一步步走进一个宏大而精妙的知识体系。尤其欣赏的是,译注者在处理那些与现代认知存在较大偏差的古代观念时,采取了一种审慎的态度,他没有简单地用现代的科学或哲学框架去裁剪古人的思想,而是尽力还原其原貌,同时辅以必要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翻译”了文字,更在于“重建”了一种思维方式。我发现自己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许多过去认为理所当然的观念,在对照书中思想后,开始产生微妙的松动和新的思考。这种智力上的碰撞感,是阅读一本好书最令人兴奋的地方。
评分我是一个习惯于做笔记和勾画重点的读者,这本译注本在装帧和纸张的选择上,非常符合我的使用习惯。纸张的质地适中,墨迹清晰,即使用钢笔书写也不会有明显的洇墨现象,这使得我在阅读时能够随心所欲地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感悟。更值得称道的是,译注者在一些关键的概念辨析上,做了大量的旁征博引,参考了其他典籍的佐证,使得“淮南子”的某些核心观点不再是孤立的文本碎片,而是被有机地嵌入到先秦思想的广阔图景之中。这对于理解“淮南子”在诸子百家中独特的地位和贡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特别喜欢那些涉及修身养性、治国方略的章节,译注的文字精准而富有哲理,读起来让人心神宁静,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那份超然与旷达。
评分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令人心悦诚服的学术成果,其价值远超一本简单的“译本”。它更像是一部精心打磨的“导读手册”,让“淮南子”这座巍峨的思想宝库,向普通但求知欲旺盛的读者敞开了大门。我尤其看重的是,译注者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兼顾了文本的可读性。他没有为了炫耀学问而故意使用晦涩的表达,相反,所有的增补和解释都紧紧围绕着“服务于理解原文”这一核心目标。读完特定篇章后,合上书本,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对译注者辛勤工作的最好回馈。对于任何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史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译注本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伴,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