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医古籍; 第1版 (2003年12月1日)
平装: 289页
开本: 32开
ISBN: 9787800136214, 7800136213
条形码: 9787800136214
商品尺寸: 20.2 x 14 x 1 cm
商品重量: 499 g
释迦正法中,文殊表大智,普贤表大行,弥勒表大慈,观音表大悲,唯地藏表大愿。“我不入地狱,谁人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度尽六道众生,而无一众生可度者”。此种大愿,是融会大智大行大慈大悲之大愿,是当娑婆世界六道众生之机之大愿,既是世尊之理想遗愿,又是诸佛菩萨之共同心愿,是以释尊以六道众生再三殷勤嘱托地藏也。唯斯地藏菩萨大愿,是以特殊行愿境以表诸佛菩萨之别愿,正如普贤以特殊大行以表诸佛菩萨之通愿一样,故同称为大愿王也。缘起性空为佛法之根本教义,地藏菩萨经法以度六道众生为行愿境,从业感缘起上证明般若之空不空;上供下施为佛法之根本行持,地藏菩萨经法以度七世父母兴供施,从根本上教孝、教施、教愿、教信,教人脚踏实地、现前起修。所以地藏经法是一部圆融大小、显密、世出世法之大法也。
《地藏菩萨本愿经》,从唐实叉难陀译汉以来,代不绝传。九华山地藏道场开发后,地藏信仰愈来愈广,地藏经法影响也愈来愈大。但过去弘扬,或判为小乘,或收之密部,唯清灵栾判为《法华》后《涅架》前而为之科注,堪称允当。近代疑古,又疑为伪经,信者不取焉。
二学园掌法顾净缘为度亡母亡弟,发愿弘扬地藏经法,因而著有《地藏菩萨本愿略释》、《地藏菩萨本愿经略释》。对地藏本愿经法,阐幽发微,多明学人所应注,发前人所未发,实修学地藏经法之根本法本也。余对先师经法,亦曾侍讲侍修,感应现前,真实不虚。一九九五年夏,应净慧法师之请,余在河北赵县柏林寺讲地藏经法,赖肖梅女士根据录音整理,李家振、徐荪铭、胡维新、岳小丁、蔺湘东诸先生为之校排,梦一法师、罗国添居士等赞助,终使《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定稿,可作缘师《略释》之补充。余因是将《略释》、《讲记》合而为此本《地藏经法研究》,用申供养,报诸恩处,志其缘起,藉谢各方,如有功德,普皆回向。
序言
《地藏菩萨本愿经》略释
地藏菩萨本愿略释
《地藏菩萨本愿经》略释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开经偈
释题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
分身集会品第--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地狱名号品第五
如来赞叹品第六
利益存亡器第七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称佛名号品第儿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卜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盂兰盆供讲义
序
佛说盂兰盆经
盂兰盆供讲义
教孝的缘起、意义
教施的缘起、意义
教食的缘起、意义
附
地藏菩萨仪轨
东密地藏菩萨印明及坛场
佛说地藏菩萨陀罗尼经
地藏菩萨十斋日
光明真言易行法
吴信如编著书目
我发现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初读时可能只会领会到表面意思,但随着反复品味和对照其他资料,其深层的妙义才会逐渐显现。作者在行文间偶尔穿插的一些个人感悟和修行体会,虽然篇幅不长,但为原本严肃的学术性论述增添了一抹人情味,使得整本书的温度得以提升。装帧设计上,虽然谈不上华丽,但其内敛稳重十分契合内容的主旨,书页的厚度使得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度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细致研读的书来说至关重要。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而不是一本轻松的小册子,它要求读者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准备好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这正是它价值所在——它激发了读者的主动探索欲。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光是掂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封面设计得朴实无华,透着一种古老的庄重感。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对佛学的一些基础概念还处于懵懂阶段,尤其是对地藏菩萨的愿力和事迹了解得非常有限。书本的装帧质量看起来相当不错,纸张的触感也让人感到舒服,没有那种廉价印刷品的粗糙感。一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整理和阐述这些深奥教义时所付出的巨大心血。从排版上看,内容组织得非常清晰,注释和原文的穿插安排得当,使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跟上作者的思路。我特别欣赏它在结构上的严谨性,仿佛是经过了精心规划的学术著作,而不是随意的笔记汇编。每一次拿起它,都会有一种准备进行一次严肃学习的敬畏感,很期待能在其中找到解读佛经的有效途径。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漫长的心灵旅程,而非单纯的知识获取。作者在叙述中展现出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尤其是在探讨“孝道”与“地藏愿力”之间的内在关联时,文字的力量感十足,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古代文献和祖师语录时,引用标注非常规范,这大大增强了论述的可信度和学术价值。全书的语言风格在保持传统佛教术语准确性的同时,又尽量以现代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阐释,这种平衡把握得非常到位,避免了陷入晦涩难懂的泥潭。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习惯性地会停下来,回味一下其中的深层含义,感觉自己的心境似乎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洗礼,变得更加平和与内敛。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实践佛法的视角和动力。
评分从书籍的整体风格来看,它体现了一种扎实、求真的学术态度,而非追求轰动效应的商业出版物。书中的引文和参考资料部分做得非常详尽,这对于有志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佛学义理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对作者处理一些历史典故和不同版本经文差异时的谨慎态度表示赞赏,这种严谨性在宗教典籍的研究中尤为重要。这本书的体量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系统学习某一特定佛经的参考主书,可以长期摆在书架上,随时翻阅查证。每一次合上书本,总有一种被充实和引导的感觉,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菩萨的故事,更像是提供了一套理解佛教宇宙观和伦理体系的钥匙,让人对世界的运行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论述逻辑结构极其严密,仿佛一座精心搭建的知识殿堂,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不同于市面上一些只停留在表面、流于口号式的佛学读物,这本书深入到了经典的文本肌理之中,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辨析。特别是对“地狱”和“救度”的阐释,作者似乎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平衡“恐怖”与“慈悲”两种极端情绪的表达,使得读者在理解业力法则的严肃性的同时,不至于产生彻底的绝望感。书中的一些论述角度非常新颖,让我这个长期接触佛学资料的读者都感到耳目一新,它成功地将古老的教义与当代社会的精神困境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对接。整体阅读下来,能清晰感受到作者是一位对经典有着深厚根基,同时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学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