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人,古琴史學者。著有《近世古琴逸話》、《梅庵琴人傳》、《金庸識小錄》、《七弦古意:古琴歷史與文獻叢考》等,編有《掌故》、《高羅佩事輯》、《民國古琴隨筆集》等。
作者: 陸蓓容
嚴曉星/編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9/2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0849820
規格:精裝 / 776頁 / 10 x 1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这本日历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件艺术品!厚实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手工制作的质感和细微的不完美,反而透出一种匠心独运的温度。封面烫金的字体在光线下闪烁着低调的光泽,虽然我还没翻开内页,但光是看着它摆在书架上,就觉得整个空间都提升了一个档次。我尤其欣赏那种“限量典藏”的感觉,仿佛自己收藏了一件难得的珍宝,而不是随处可见的批量印刷品。这种对物理形态的极致追求,本身就给予了使用者一种仪式感,让人更加珍惜每一天的翻阅过程。我期待着,当我在某个清晨,小心翼翼地揭开前一天的纸页时,那种触感和视觉上的享受,能瞬间将我拉入一个充满古韵的境界。这不仅仅是一个记录日期的工具,它更像是一个可以被长久珍藏的、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物件。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对“港台繁体”的出版形式有种莫名的偏爱。繁体字的排版和笔画本身就带着一种流动的韵律美,与古典诗词的意境更为契合。在阅读那些经过历史淘洗的文字时,使用原汁原味的字体,总能带给我一种更贴近古人书写时的感受。此外,港台出版物在印刷和校对上往往有着极高的标准,这对于以“典藏”为卖点的产品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它在用词选择上保持严谨,确保我们接收到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这种对细节的苛求,正是体现了出版者对文化传承的尊重,也让我们这些追求品质的读者感到物有所值。
评分作为一个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人,我购买这类“慢阅读”产品,本质上是在对抗数字时代的碎片化信息。这本日历,它要求我每天停下来,哪怕只有短短的三分钟,去专注地品味一句诗。它提供了一种“拒绝分心”的理由。我期待它在设计上能巧妙地引导我,比如使用某种特殊的留白或字体大小,来强调当日诗句的重点,让我的目光无法轻易地滑过。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本书就成功地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建立了一个每日的“精神休憩站”。我购买的不是一年的诗句,而是为自己争取到了一整年的、可以被诗意打断的、有质量的独处时间。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唐诗”二字去的。我对唐诗的痴迷由来已久,但以往的诗集往往是按照作者或年代编排,缺乏一种日常的、持续的陪伴感。我设想,这本“一日一诗”的设计,能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每天都能接收到一份来自盛唐的馈赠。我希望它能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不仅仅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最好也能穿插一些相对冷门的佳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岁岁梦唐时”的深度沉浸。想象一下,在处理完一堆琐碎的工作后,看到那一小方天地里跃然纸上的壮丽或婉约,那份精神上的慰藉,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它提供了一种固定的锚点,让我的思绪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仍能找到一处诗意的栖居之所。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读者角度来看,我非常好奇它的内容编排逻辑。它如何平衡“日历”的实用性和“诗词鉴赏”的深度?我更倾向于认为,这并非简单的日期与诗句的叠加,而是某种精心设计的“时间线索”。或许每一天的诗句选择都暗合了当季的节气变化,或是与农历的某个特殊节点相呼应?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超越了一般的诗集,它成为了一个连接自然时序与古典文学的桥梁。我甚至希望它能附带一些简短的、精妙的赏析文字,不求长篇大论,但求一语中的,能为初读者点亮理解诗境的钥匙。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远比生硬的注释来得更令人愉悦和信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