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订 一日一詩心,歲歲夢唐時(手工裝幀 限量典藏 365天的唐詩日曆)/港台繁体诗词文学书

预订 一日一詩心,歲歲夢唐時(手工裝幀 限量典藏 365天的唐詩日曆)/港台繁体诗词文学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陸蓓容 著,嚴曉星 编
图书标签:
  • 唐诗
  • 日历
  • 诗词
  • 文学
  • 港台书
  • 繁体
  • 手工装帧
  • 限量典藏
  • 古典诗歌
  • 文化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善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ISBN:9789570849820
商品编码:18655533172
开本:10 x 19 cm
出版时间:2017-09-21
页数:776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手工裝幀 限量珍藏
從「燃燈朝復夕,漸作長年身」,
到「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365天,每天讀一首唐詩,賞一幅古畫。

品味唐人的歲時節令,日常風情,
體會詩人的憂思愁緒,瀟灑自在。

365天的唐詩日曆
手工裝幀,萬年可用

di一本365天的唐詩日曆
  你喜愛秋夜的清涼,那你一定會喜歡杜牧的〈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冬天雖然難得見到雪,但相信你能體會白居易的〈問劉十九〉:
  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春日花草繽紛,讀一首戴叔倫的〈蘇溪亭〉更讓人心情飛揚: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炎炎夏日,萬物活力充沛,韋應物的〈夏花明〉讓你感到如火般的熱情:
  夏條綠已密,朱萼綴明鮮。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翻風適自亂,照水復成妍。歸視窗間字,熒煌滿眼前。

  唐詩之美,透過描寫四季景色的變化更迭,抒發詩人內心的喜怒哀樂。詩人以簡潔乾淨的文字,感嘆人間的悲歡離合、朝代的遞嬗、歲月的飛逝。幾千年來歷久不衰,在不同世代的讀者之間,總能一再引起共鳴。

  唐詩的價值無庸置疑,唐詩的韻律及文字之美,則需要你細細品讀,親身體會。

  《一日一詩心,歲歲夢唐時》隨四季流轉選取相關唐詩,並選配涵義相近的中國歷代繪畫。入選的詩作,每一篇都酌加評注,疑難字詞做了解釋。讀者可以在讀詩賞畫中,具體而微地體會唐詩之美。

  《一日一詩心,歲歲夢唐時》為一本實用的萬年曆,今年讀過的詩,明年再讀,能有不同領會;今年記下的事,明年再看,更有自我策勵之效。

  單日為詩,雙日為畫,並有空白頁可供記錄要事或抒寫心情,集實用性、藝術性和收藏價值於一身,不僅可以自用,也是上佳的節日禮品。

本書特色

  ◎精心挑選183首唐詩,出自71位詩人:除了大家熟悉的名家名詩,也選錄了許多不同風格清新特出的詩人詩作。隨著四季變化選取相關律詩、絕句,以及二十四節氣與重要節日的應景之作,讓讀者彷彿能親眼一睹唐人的生活風采。

  ◎超過200張精美古畫:配合四季更迭,選取各朝各代重要畫家的佳作,有大開大合的壯麗山水、色彩鮮豔的花鳥工筆,也有清逸瀟灑的水墨小品。讓讀者得以想像古人詩中吟詠的山水景色、花鳥草木、亭台樓閣。詩句裡的畫面躍然紙上。

  ◎簡單易懂的白話評注:並非如國文課般死板的難字注解或內容分析,而是著重讓讀者體會詩文的意念和氛圍,欣賞、品味、吟誦,就算無法了解每一個古字的意義,又何妨?

  ◎精緻書盒,典雅裝幀:書封以淺褐色日本繁星紙裱貼,配上米色封面圖,賦予現代設計感;內文以雪白畫刊紙全四色印刷,文字直排,又顯古典婉約。全書手工裝幀,獨特精裝貼皮,適合天天翻閱,精巧開本便於攜帶及收藏;厚實書盒美觀大方,可以送禮,有可自己珍藏。


編注者簡介
陸蓓容

  浙江杭州人,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史博士。《張充和詩文集》詩詞部分特約審校。現任職於浙江社科院。編有《大家國學:夏承燾卷》等。

嚴曉星

  江蘇南通人,古琴史學者。著有《近世古琴逸話》、《梅庵琴人傳》、《金庸識小錄》、《七弦古意:古琴歷史與文獻叢考》等,編有《掌故》、《高羅佩事輯》、《民國古琴隨筆集》等。


作者: 陸蓓容
嚴曉星/編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9/2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0849820
規格:精裝 / 776頁 / 10 x 1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翰墨丹青:古典诗词与书画艺术的千年对话 一部穿越时空的鉴赏指南,带你领略中华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本书并非关于日常诗歌摘录或固定格式的日历集,而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诗词与书画艺术之间深刻内在联系的学术性与欣赏性兼备的著作。它着重剖析的是两种艺术形式如何在历史长河中相互渗透、彼此成就的复杂图景。 第一部分:意境的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哲学基础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如何指导了诗词与绘画的创作。我们探讨了魏晋南北朝以来,文人阶层如何将对自然的观察、哲学的思辨,以及个人的情志融入艺术表达之中。 山水精神的溯源: 详细考察了早期山水诗(如谢灵运的描摹)如何为后世山水画的“卧游山水”理念奠定理论基础。诗歌中对“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追求,直接映射到绘画理论中对“笔墨精神”的强调。 文学体裁与绘画主题的对应: 阐述了五言绝句、七言律诗在结构上如何对应了卷轴画(长卷)和立轴的构图逻辑。例如,律诗的颔联、颈联的对仗,在绘画中体现为景物的层次分明和主次关系的协调。 诗题画心: 探讨了画家如何从特定的诗句中汲取灵感,将抽象的文学意象转化为具象的视觉符号。书中分析了若干经典案例,如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在李唐以来瀑布画中的演绎,以及苏轼“拣尽寒枝不肯下”的意象在寒江雪景题材中的象征意义。 第二部分:笔墨的对话——从书体到画幅的技法互鉴 本卷聚焦于具体的技术层面,展示了书法与绘画在工具、技法和审美标准上的相互影响。本书不教授具体书写或绘画技巧,而是分析其理论融合。 “书”入“画”: 详尽讨论了中国画中“用笔”理论的成熟过程。从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开始,到五代荆浩、关仝的“笔墨”论,书法的线条(皴法、点法)逐渐被提炼为独立的绘画语言。重点分析了董源“披麻皴”与米芾的草书笔意之间的内在联系。 题跋的艺术: 详细研究了画作上题跋的重要性。题跋不仅是作者的署名,更是对画面意境的二次阐释,是诗词融入绘画的直接手段。书中收录并解析了历代名家题跋的范例,展示了书法水平的高低如何影响整幅作品的艺术价值。 色彩与意象的互译: 分析了文人画中的“水墨”倾向如何是对传统赋色山水(如唐代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的一种“去装饰化”的回归,这种回归深受魏晋以来玄学思想和“淡泊”诗风的影响。 第三部分:特定时代下的艺术群像——唐宋元明清的流变轨迹 本书的后半部分以时间为轴,选取了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深入剖析了不同时代背景下诗词与绘画的互动模式。 唐代:浪漫主义的巅峰与对立: 探讨了盛唐诗人(如王维的“诗中有画”)对山水画的先导作用,以及工笔重彩与水墨写意两种路线的初步分化。 宋代:理学与写实精神的融合: 聚焦于宋代院体画的高度写实技巧与“格物致知”的学术思潮,以及与之并行的文人画(如苏轼、米芾)如何通过诗意表达对院体风格的内在反思。 元代:士人的精神庇护所: 重点分析了元四家如何将诗歌中的“隐逸”主题和书法中的“姿态”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诗、书、画彻底合流,成为“文人画”的典范。 明清:多元化的探索与回归: 分析了晚明画派的商业化倾向,以及清代“四王”对元代传统的继承与程式化,以及石涛、八大山人等个体在诗歌意境中寻求突破的艺术实践。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诗句和画作,而是构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帮助读者理解: 1. 何为“意境”: 如何通过视觉和文字共同构建一个超越现实的审美空间。 2. 何为“气韵”: 艺术作品中那种难以言喻的生命力和精神内涵,是如何通过共同的审美规范(如线条的节奏感)达成的。 3. 艺术史的连续性: 诗词的发展与绘画的演变并非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互提供营养的生命共同体。 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如《江山雪霁图》、《辋川图》等传世名作)的图文并茂的解析,读者将获得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视角,去欣赏和理解中华传统艺术的“活的灵魂”,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题材认知。本书旨在为艺术爱好者、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份兼具学术严谨性和阅读趣味性的深度鉴赏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日历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件艺术品!厚实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手工制作的质感和细微的不完美,反而透出一种匠心独运的温度。封面烫金的字体在光线下闪烁着低调的光泽,虽然我还没翻开内页,但光是看着它摆在书架上,就觉得整个空间都提升了一个档次。我尤其欣赏那种“限量典藏”的感觉,仿佛自己收藏了一件难得的珍宝,而不是随处可见的批量印刷品。这种对物理形态的极致追求,本身就给予了使用者一种仪式感,让人更加珍惜每一天的翻阅过程。我期待着,当我在某个清晨,小心翼翼地揭开前一天的纸页时,那种触感和视觉上的享受,能瞬间将我拉入一个充满古韵的境界。这不仅仅是一个记录日期的工具,它更像是一个可以被长久珍藏的、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物件。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对“港台繁体”的出版形式有种莫名的偏爱。繁体字的排版和笔画本身就带着一种流动的韵律美,与古典诗词的意境更为契合。在阅读那些经过历史淘洗的文字时,使用原汁原味的字体,总能带给我一种更贴近古人书写时的感受。此外,港台出版物在印刷和校对上往往有着极高的标准,这对于以“典藏”为卖点的产品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它在用词选择上保持严谨,确保我们接收到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这种对细节的苛求,正是体现了出版者对文化传承的尊重,也让我们这些追求品质的读者感到物有所值。

评分

作为一个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人,我购买这类“慢阅读”产品,本质上是在对抗数字时代的碎片化信息。这本日历,它要求我每天停下来,哪怕只有短短的三分钟,去专注地品味一句诗。它提供了一种“拒绝分心”的理由。我期待它在设计上能巧妙地引导我,比如使用某种特殊的留白或字体大小,来强调当日诗句的重点,让我的目光无法轻易地滑过。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本书就成功地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建立了一个每日的“精神休憩站”。我购买的不是一年的诗句,而是为自己争取到了一整年的、可以被诗意打断的、有质量的独处时间。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唐诗”二字去的。我对唐诗的痴迷由来已久,但以往的诗集往往是按照作者或年代编排,缺乏一种日常的、持续的陪伴感。我设想,这本“一日一诗”的设计,能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每天都能接收到一份来自盛唐的馈赠。我希望它能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不仅仅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最好也能穿插一些相对冷门的佳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岁岁梦唐时”的深度沉浸。想象一下,在处理完一堆琐碎的工作后,看到那一小方天地里跃然纸上的壮丽或婉约,那份精神上的慰藉,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它提供了一种固定的锚点,让我的思绪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仍能找到一处诗意的栖居之所。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读者角度来看,我非常好奇它的内容编排逻辑。它如何平衡“日历”的实用性和“诗词鉴赏”的深度?我更倾向于认为,这并非简单的日期与诗句的叠加,而是某种精心设计的“时间线索”。或许每一天的诗句选择都暗合了当季的节气变化,或是与农历的某个特殊节点相呼应?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超越了一般的诗集,它成为了一个连接自然时序与古典文学的桥梁。我甚至希望它能附带一些简短的、精妙的赏析文字,不求长篇大论,但求一语中的,能为初读者点亮理解诗境的钥匙。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远比生硬的注释来得更令人愉悦和信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