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資治通鑑(六):漢紀二十八~三十五》
叢書/系列名:古籍今注新譯叢書/歷史類
ISBN13:9789571462240
出版社: 三民書局
作者:張大可;韓兆琦等-注譯
裝訂/頁數:平裝/508頁
版次:初
規格:23.2cm*17.2cm (高/寬)
出版日:2017/02/06
商品簡介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領銜修撰的歷史名著,全書兩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記載了戰國初年迄於五代末葉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鑑」。顧名思義,即史學要「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在選用史料以及敘述方面,「專取關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全書內容緊扣於「治、亂、興、衰」四字上。《資治通鑑》吸收《左傳》、《漢紀》,以及紀傳史敘事的優點,在政治軍事中關注禮樂、曆數、天文、地理及經濟、文化等面向,並極力描繪各種戰爭場景,是一部內容豐富的編年通史。
《資治通鑑》的史學價值主要有三:(1)幫助人們貫通古今、以史為鑑。對於瞭解歷史、總結歷史,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2)按年月日記事的方式編纂,讓讀者能夠掌握大勢,並將一定時期歷史演變的概貌展現在讀者面前;(3)廣泛收集史料,遍及正史、雜說,種類達三百餘種,更添內容的豐富與價值。
本書由張大可、韓兆琦等多位學者教授共同點校注譯。正文以清胡克家本為底本,參考章鈺校記與當今研究成果釐定文字。每卷開頭皆有「題解」,指出該卷大事內容,「章旨」則以注釋段落首尾完備的大事件為單元,述與評結合,提示重要史事。「注釋」詳盡明確、「校記」勘校嚴謹、「語譯」通順流暢。卷末則有「研析」,評點大事、總結史實。真正達到普及學術,雅俗共賞,對於專家學者與一般讀者,都有極大的幫助。
本冊記載漢紀二十八(西元三年)至漢紀三十五(西元四六年)間的大事。
作者簡介
張大可,重慶市長壽縣人,生於一九四○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業,曾任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甘肅省中青年歷史學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和秦漢三國史的教學與研究,發表有論文百餘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史記研究》、《三國史研究》、《中國歷史文獻學》等近十部,並獲得全國及省級社科優秀圖書獎。
韓兆琦,天津市靜海縣人,生於一九三三年。一九五九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一九六二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歷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新譯史記》等二十餘種相關著作,為著名的《史記》與傳記文學研究專家。
我最近在整理我的私人图书馆,发现很多旧书虽然内容经典,但阅读体验却不尽如人意,不是纸张泛黄就是注释过于简略。相比之下,这本《资治通鉴》的新译版本,简直是脱胎换骨的体验。首先,它的翻译质量非常高,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而是非常流畅地将文言文的精髓传达出来,读起来毫无障碍,仿佛司马光先生亲自主讲一般。我以前看一些古代典籍,常常需要对照好几本参考书才能理解一个复杂的情节或典故,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注释详尽且切中要害,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的军事部署和官僚体系的变迁,作者们的解读显得格外到位和透彻。这本的“港台原版”特色也令人称道,据说是保留了更原汁原味的学术风貌,这对于追求学术严谨性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故事,更是在教你如何像一个历史学家那样去分析和审视那个宏大而复杂的历史进程。这本书已经成了我书桌上使用频率最高的历史读物之一,其价值远超定价。
评分作为一个重度历史迷,我对于工具书的选择是极其挑剔的,尤其是在涉及如《资治通鉴》这类里程碑式的巨著时。这本三民书局的版本,首先在装帧和字体选择上就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重要的是,它的“新译”理念非常成功。它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古奥的对等翻译,而是更注重“意译”与“直译”之间的平衡,确保了文本的现代可理解性,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著的语气和磅礴气势。在处理复杂的史实陈述时,翻译者们展现出了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让那些在原文中可能晦涩难懂的诏令、奏折和外交辞令,变得清晰明了,逻辑清晰。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频繁地停下来查阅字典或背景资料,这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界面”,让我们可以更顺畅、更深入地进入司马光的历史世界,是任何严肃的历史学习者书架上都不可或缺的一笔。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三国鼎立之前的历史脉络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我得说,光是看书名和作者阵容,就知道这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普及读物。张大可和韩兆琦这两位大家的名字摆在那里,本身就是质量的保证。我最近沉迷于研究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总觉得很多现代社会现象的根源都能在那个时期的决策和权谋中找到影子。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也颇具匠心,三民书局出品,果然是精雕细琢。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配合着清晰的注释和详实的考据,让人有种捧着珍宝的感觉。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对于史料的精细梳理,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事件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政治智慧或权力斗争的缩影。读起来虽然需要全神贯注,但每一次拨开历史的迷雾,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是无与伦比的。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智慧的深度考古之旅,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往下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细节。对于想要系统性理解汉代后期的历史走向,这本书绝对是不可替代的案头工具书。
评分我一直相信,好的历史书能让人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而这本【中商原版】新译本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我特别关注那种被传统解读常常忽略的“细节”和“人情世故”,而这套书在这方面展现了惊人的洞察力。例如,在描述朝堂上的权力倾轧时,它不像一些通俗读物那样只是简单地标签化人物,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政治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动机和挣扎。那种对人性复杂性的细腻捕捉,让历史人物一下子变得立体起来,而不是扁平的符号。张大可和韩兆琦的学术功底毋庸置疑,他们对史实的考辨非常严谨,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安全感”,确信自己接收到的是经过反复检验的知识。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历史深度的挖掘,使得这本书即便在众多《通鉴》译本中也显得鹤立鸡群。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书,更是一部关于政治学、社会学和人性学的百科全书,值得反复咀嚼和品味。
评分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资治通鉴》的时候,感觉它像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山,内容浩瀚,时间跨度巨大,让人望而生畏。但自从入手了这套由张大可和韩兆琦解读的新译本后,我的感觉完全变了。这本书成功地将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的厚重感,转化成了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节奏。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史料,而是巧妙地串联起各个历史节点,让你清楚地看到事件之间的因果链条。比如,在解读汉纪二十八到三十五这个阶段时,对于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和中央集权的衰弱,作者们描绘得入木三分,让你能清晰地捕捉到那个时代权力转移的微妙之处。我最欣赏的是,它在保持学术深度的同时,没有牺牲可读性,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某个关键的评价或洞察而停下来深思良久。这对于我个人理解中国政治哲学的演变,非常有启发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原本高冷的史学著作,变得触手可及,是真正能让人爱上“读历史”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