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围棋界巨擘吴清源,在生平所有棋局中自选出一百局精华。百盘高质量对局,彻底体现吴清源围棋的魅力。
从席卷日本棋界的中国天才少年、到接连不断的十番棋恶战将当时所有一流棋士降格,通过这具有代表性的百局经典对局,回顾吴清源的传奇人生。
不仅有吴清源本人对棋局的细部分析,还叙述了对局当时的背景及时代风貌,其中包括许多与棋界名人之间的轶事。
从八百多局棋战中精选出的这《吴清源自选百局》,不仅对棋局的战况、胜负手进行解说,还记述了当时自己的生活状况及时代风貌。通过这百局棋谱,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高手棋局厮杀之酷烈,也能从围棋神手的运子之间领会到棋道的高妙之处。
吴清源,本名吴泉,字清源。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同年移居北京。七岁时由父亲进行围棋启蒙。十一岁父亲辞世,同年,以少年棋手身份出入段祺瑞府邸,被誉为“围棋天才少年”而扬名北京。十四岁与母亲、长兄一同赴日,继续学弈。十九岁时运用打破传统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引起棋界轰动。1939年由“镰仓十番棋”开始,在长达十五年有余的接连不断的升降十番棋中,战胜了当时所有日本*一流棋士,被民间誉为“昭和棋圣”。1961年遭遇车祸,棋力受到影响。七十岁引退,在日本出版《吴清源回忆录:以文会友》。而后为世界围棋发展、中日两国友好不懈奔走。2014年去世,享年一百岁。
序言
上卷
1座子棋
2井上孝平五段
3北京的测验棋
4在日*一战
5秀哉授二子局
6模仿棋
7艺兄木谷实
8大手合全胜
9连过十人
10朝日决胜局
11读卖闯关局
12时事报连胜
13新布局的萌芽
14十六六指
15三三·天元局
16对艺兄执白和棋
17新布局诞生局
18新旧对立
19悬赏三番棋
20二十岁六段
21坂田少年局
22久保松天元局
23对局过多的年份
24贴目的先驱
25复活之秋
.......
下卷
注释
后记
作为一本工具书,它的实用性体现在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学习高段位围棋手思考方式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替代。我特别关注那些被标记为“名局”或“精妙对局”的篇章,它们不仅仅是棋力的展示,更是哲学层面的体现。如何在大局观和局部精算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如何处理那些看似无解的复杂局面?这些书中蕴含的答案,远比单纯的招法记忆要珍贵得多。我打算将其中几局标记出来,反复推演,特别是在时间压力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的环节,这对我日常的线上对弈帮助会非常大。这本书不只是一本“看”的教材,它更像是一本需要你“动手”去实践和消化的实战手册,每一页都充满了可挖掘的学习点,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一次投入。
评分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布局上的匠心独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棋谱堆砌在一起,而是似乎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在贯穿始终。虽然还没有完全细读每一局,但从目录的粗略浏览就能感受到编者在选择对局时所下的功夫。它不像市面上很多选本那样只偏爱那些大屠杀式的碾压局,而是似乎更侧重于展现吴老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风格棋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变化无穷”的艺术性。那些看似平淡的开局,往往蕴含着深邃的战略意图,而到了中盘的缠斗,更是步步惊心,充满了教科书式的典范。我试着跟着几局推演了一下,发现那些复杂的战斗不仅没有让人感到晦涩难懂,反而因为棋谱的精美呈现,让原本抽象的棋理变得具体而鲜活。这种编排方式,很能激发读者的主动探索欲,让人愿意放下手机,静下心来,真正去体会那“一枰一世界”的境界,而不是走马观花地翻阅。
评分这本书的“昭和棋圣”这一题眼,也让我对收录的对局背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注意到,有些对局的时代背景似乎跨越了非常长的时期,这本身就极具研究价值。能够跨越数十年的时间,保持在世界顶尖水平,并且不断创新和适应新的棋风,这才是吴老真正的伟大之处。我非常期待能通过这些对局,梳理出他整个职业生涯的演进脉络——从早期的锐不可当,到中期的圆融厚重,再到晚年的返璞归真。而且,书中收录的对手阵容想必也是极为豪华,能从这些对局中窥见当时顶尖高手们各自的特色,以及吴老是如何克制或适应他们的。这不仅仅是学习棋艺,更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去感受那个围棋黄金年代的竞争氛围和人文精神。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真是没得挑剔,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精品。硬壳精装,纸张的质感也特别好,那种微微泛着哑光的触感,让人忍不住想多摩挲几下。而且,印刷的清晰度简直无可挑剔,黑白的棋盘线条清晰锐利,棋子的分布一目了然,即便是像我这种视力不算太好的人,也能轻松看清每一个细节。要知道,研究棋谱最怕的就是那些模糊不清的图,不仅影响判断,还容易让人感到心烦意乱。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相当大气,留白恰到好处,让棋谱看起来既不拥挤,又能保持信息的完整性。从封面到扉页,再到内文的每一个章节布局,都透着一股沉稳和专业的气息,这无疑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极佳的心理基础。它不像那些匆忙出版的普及读物,更像是为真正热爱围棋的爱好者量身打造的珍藏品,光是放在书架上,都觉得整个房间的“棋味”都浓厚了几分。这种对物理品质的重视,往往也暗示着内容编排上的严谨与专业,让人对其中收录的对局质量充满了期待。
评分从我个人对几盘重点对局的初步感受来看,这本书对于棋谱的注释和解说部分,处理得非常到位,拿捏得恰到好处。它没有陷入那种过度繁琐、恨不得把每一步都解释成哲理散文的窠臼,也没有简单粗暴地只给出胜负结果。编者显然是深谙“留白”之道的,他们总是在最关键的转折点,用精炼的语言点拨出核心的棋理或者吴老当时的布局思路,剩下的部分则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和验证。这种“引导式”的讲解,对于我们这种想要提升实战能力的棋手来说,简直太友好了。它逼着你动脑子,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塞给你。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本死板的棋谱集,而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老到的前辈,在对局结束后,轻描淡写地提点几句关键的妙手,让你自己去咂摸其中的滋味。这种尊重读者的学习方式,是很多教程书所欠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