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本书收入了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为帮助各国读者了解中国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本书作了必要注释。该书还收入了书记各个时期的照片45幅,帮助读者了解他的工作和生活。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第二卷:
本书收入的是书记在2014 年8 月18 日至2017 年9 月29 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 篇。全书分为17 个专题,每个专题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编辑时作了必要的注释,附在篇末。本书还收入书记这段时间内的图片29 幅。
不得不说,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特别喜欢第二卷中关于改革开放的讨论,它不仅仅是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是对改革的逻辑和方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其中一些关于如何平衡发展与稳定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注意到书中提到了很多具体的案例和实践,这使得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了坚实的落地基础。虽然有时会觉得某些部分过于理论化,不易于普通读者理解,但我相信,对于那些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发展道路和理念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浓缩的智慧结晶,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和解读。
评分这本书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精力和时间去理解。然而,一旦你沉浸其中,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智慧。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的讨论,它让我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影响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提出的许多战略性概念,如“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展现了作者宏大的全球视野和对未来世界格局的构想。虽然有些地方的表述比较概括,需要读者自行去联想和补充,但它所传递的核心理念是清晰而有力的。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着实有些冗长,一开始我看到的时候,脑子里闪过一丝犹豫,但最终还是因为对“治国理政”这个概念本身的好奇而下单了。收到书的那一刻, packaging 倒是比我想象的要严实,书本完好无损。翻开第一卷,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比较宏大叙事的风格,它不是那种轻松易读的小说,更像是一份厚重的报告,或者说是一次深入的理论阐述。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消化其中的一些观点,特别是关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部分,很多时候需要反复阅读,甚至借助一些背景知识才能理解得更透彻。虽然有些篇章的语言会显得比较书面化,但其中所蕴含的思考深度是毋庸置疑的。读完第一卷,我感觉自己对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一些重大决策有了更清晰的脉络。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国家治理体系的好奇。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如何处理复杂社会矛盾、如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有着非常系统和深刻的论述。其中关于基层治理和民生改善的章节,让我看到了决策者在面对具体问题时的思考路径和解决策略。虽然有些观点我可能无法完全认同,或者需要更深入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其精髓,但整体而言,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发展。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国家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远的规划和精细的治理,这其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远超我的想象。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方式非常人性化,虽然是平装版,但纸张的质量和印刷的清晰度都做得很好,阅读体验很舒适。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经济发展模式的阐述,它并非一味强调增长速度,而是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性。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比如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开放的社会,都让我产生了许多思考。我发现,这本书并非只是陈述一些既定的事实,而是包含着作者对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和战略规划。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社会经济发展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份指南,帮助我梳理了许多模糊的认识,并引发了更多关于国家未来走向的讨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