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乒乓球直闆反膠打法訓練(附光盤)
:32.00元
作者:吳敬平
齣版社:人民體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500933625
字數:
頁碼:15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直闆反膠打法在其發展道路上,經曆瞭不斷地創新和探索,逐漸形成瞭如今具有中國特色的直闆反膠技術特點和戰術風格,並已經達到水平,這充分體現瞭中國乒乓球界的、科研人員、教練員以及運動員在探索乒乓球運動規律的過程中勇於實踐,堅持樹立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正因為如此,纔使得中國乒乓球運動五十多年長盛不衰,始終站在世界乒乓球運動的前列,並成為中國體育事業的一麵旗幟。
相信這《乒乓球直闆反膠打法訓練》不僅會給各省、市隊的直闆反膠運動員以及教練員帶來很大的幫助,對全國各地的青少年運動員、教練員以及廣大的乒乓球愛好者,也不失為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好書。
目錄
章 直闆反膠打法的曆史迴顧
節 直闆反膠打法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直闆反膠打法的探索與成功
第二章 主要技術打法類型
節 單麵攻型
第二節 左推右攻型
第三節 直闆橫打型
第三章 選材與基本功訓練
節 如何選材
一、心理素質的選材
(一)頑強的意誌品質
(二)性格和氣質特點
(三)如何調節比賽時的心理狀態
二、運動員'手感'的選材
三、時間和空間感的選材
第二節 握拍法
一、單麵拉型和左推右攻型的握拍法
二、直闆橫打型的握拍法
第三節 站位與準備姿勢
第四節 基本技術的訓練方法
一、發球
(一)發球與接發球的關係
(二)重視發球的訓練
(三)怎樣練發球
二、發球搶攻的訓練方法
(一)發球搶攻意識的轉變
(二)發球搶攻技術的訓練方法
三、接發球的訓練方法
(一)接發球意識的更新
(二)接發球搶攻技術的訓練方法
(三)接發球的一些基本規律
(四)接發球的基本方法
四、正手拉球的訓練方法
(一)拉好定點下鏇球
(二)拉好定點上鏇球
(三)練好反拉弧圈球
(四)近颱正手快帶弧圈球
(五)訓練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五、直闆反麵的訓練方法
(一)處理好幾個關係
(二)反麵技術的基本訓練方法
六、步法訓練的基本方法
(一)單球訓練中的步法訓練
(二)多球訓練中的步法訓練
七、多球訓練的基本方法
(一)教練員直接發球的訓練方法
(二)多球單練的訓練方法
第四章 戰術組閤訓練
節 發球搶攻的組閤訓練
一、發球直接搶攻後的組閤訓練
(一)發側身位短球搶攻後的組閤訓練
(二)發正手近網短球搶攻後的組閤訓練
二、發球被對方控製後的組閤訓練
(一)對方接發球擺短後的組閤訓練
(二)對方接發球晃撇挑後的組閤訓練
第二節 接發球後的組閤訓練
一、搶拉半齣颱球後的組閤訓練
(一)正手位搶拉半齣颱球的組閤訓練
(二)側身位搶拉半齣颱球的組閤訓練
二、接發球挑打颱內球後的組閤訓練
(一)正手近網短球挑打後的組閤訓練
(二)側身挑打近網短球後的組閤訓練
三、颱內球的控製與反控製
(一)主練方發球後的訓練
(二)在多球訓練中進行
四、接發球劈長後的組閤訓練
(一)主動劈長到對方正手位後的組閤訓練
(二)主動劈長到對方反手位底綫後的組閤訓練
第三節 相持球的組閤訓練
一、反手相持球的組閤訓練
(一)反麵與反麵銜接的組閤訓練
(二)反麵拉挑後與推擋銜接的組閤訓練
二、全颱相持球的組閤訓練
第五章 主要戰術運用
節 從正右方突破的戰術和意識
一、接發球直接搓正手位長球
二、相持中反麵快抽直綫或推擋加力變直綫形成正手對拉
三、發對方正右方近網短球
第二節 調右壓左的戰術意識
一、接發球直接搓對方正手位長球
二、在相持中主動變直綫
三、對方側身後馬上變正手
第三節 從中路突破的戰術意識
一、闆搶衝直接從中路突破
二、相持中正手主動搶拉中路後再搶拉其他落點
三、相持中反麵和推擋主動壓中路再壓反手後側身進攻
第六章 訓練原則
節 從實戰齣發的原則
一、訓練計劃的製定
二、訓練計劃的實施
三、訓練方法和手段的不斷完善
第二節 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三節 從量變到質變的原則
第四節 突齣重點的原則
一、在分管的運動員中要明確重點
二、在運動員的技術發展上必須明確重點
(一)訓練理念決定訓練手段和方法
(二)用特長技術帶動一般技術
第五節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
第六節不斷創新的原則
第七章 教練員在訓練中的作用
節 教練員應具備的素質
一、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
二、良好的敬業精神
三、善於學習鑽研的意識
第二節 如何建立教練員的威信
一、對所分管的運動員要盡職盡責
二、不斷鑽研業務,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三、多和運動員進行溝通
四、注意抓好細節
第三節 控製和把握訓練進程
一、教練員對訓練進程的控製
二、製定具有個性特點的訓練套路
三、調動訓練對手的積極性
四、敢於大膽創新
五、教練員的語言藝術
作者介紹
吳敬平,男,漢族,1954年5月齣生於四川隆昌。1972年1月進入四川省體工隊乒乓球隊,1979年10月離隊擔任男二隊教練。1981年9月考入天津體育學院教練員專修科學習,1983年7月畢業,迴隊後繼續擔任男二隊教練。1987年11月至1990年5月,在科威特海灘俱樂部執教。1990年6月至1991年7月,任四川乒乓球隊領隊。1991年8月在蔡振華擔任中國乒乓球男隊主教練後調中國乒乓球男一隊任教練員至今。1999年獲得教練員職稱。 在擔任國傢乒乓球男一隊教練員期間,在主教練和其他教練的幫助下,培養瞭呂林、林誌剛、馬琳、秦誌戩、王皓、陳兄等世界冠軍和奧運會冠軍,他們共奪得17人次的世界冠軍和3人次的奧運會冠軍。另外他們還獲得瞭16人次的世界前3名,6人次亞洲冠軍或亞運會冠軍,20人次的全國冠軍和全運會冠軍。為此,在1993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貢獻奬和津貼;2005年被評為國傢體育總局先進工作者;共9次獲得國傢體育總局頒發的體育榮譽奬章。目前在中國乒乓球隊分管馬琳、王皓、李平、周斌、翟一嗚、徐剋等隊員的訓練工作。 三十餘年的乒乓球運動生涯,使作者積纍瞭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相應的理論知識,訓練之餘,他經常在國內專業雜誌上發錶有關乒乓球技術、戰術及訓練等方麵的文章,頗受廣大乒乓球愛好者和專業人員的歡迎。他還多次在國傢體育總局乒羽中心舉辦的全國高級教練員學習班授課並指導,是目前我國一綫教練員隊伍中較為突齣的“文武雙全”者。
文摘
第二節 循序漸進的原則
運動員的成長有一定的周期性,運動員技術水平的提高也是一個不斷豐富、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想使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比較成熟的階段是不太現實的,即使是很有乒乓球運動天賦的運動員也有一個不斷提高、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我們的訓練中必須對運動員技術水平的提高有一個大概的長遠規劃,然後根據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反映齣來的問題不斷地加以解決,從而使其技術水平隨著訓練的不斷強化而提高。對此我有著深刻的體會。
比如對馬琳的訓練。馬琳剛進國傢隊分到我的訓練組時,他的打法是正手反膠,反麵長膠,技術特點是以正手搶攻為主,兩麵不同性能的膠皮倒闆使用為輔,整個打法局限性很大。經過我和蔡振華總教練商量以後,把馬琳反麵的長膠改為反膠,整個技術風格朝著以正手單麵搶拉為主配閤直闆橫打的方嚮發展。從技術訓練的角度看,根據馬琳手感好、正手使用率大、人也比較聰明的特點,首先是建立馬琳的特長技術,主要解決瞭三個問題:一是解決正手的殺傷力。馬琳剛到國傢隊的時候,由於正手拉球動作結構不閤理,正手的殺傷力很差。作為一個以正手單麵進攻為主要得分手段的運動員來講,正手缺乏殺傷力就不可能打到很高的水平。因此,馬琳進國傢隊的個鼕訓,主要任務就是練正手的殺傷力。二是解決正手搶拉半齣颱球的能力。馬琳的發球是以轉不轉為主,對方接發球基本上是以擺短為主,因此,搶衝半齣颱球就成瞭發球搶攻技術的關鍵。在當時,對半齣颱球的處理基本上是以吊為主,搶先上手,而後形成全颱的正手連續進攻。但由於這樣形成的正手連續進攻都是在中遠颱,被對方調右壓左迴到反手就非常被動,這也是當時為什麼直闆單麵拉打法一直不能取得優異成績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對半齣颱球的處理上,不管是發搶還是接發球,要求馬琳一定要堅決搶衝,加快進攻的速度,使下一闆的正手連續進攻在中近颱,提高進攻的殺傷力。三是接發球的快擺短。因為馬琳的手感好,對球的控製能力很強,因此,要求馬琳在接發球時以快擺短為主,控製對方的闆上手,當對方迴擺時,馬琳就搶衝這闆球,形成正手的連續進攻。沒想到馬琳的手感好,擺過去的球又低又轉,對方基本上隻能迴擺,這就給馬琳創造瞭很多主動進攻的機會。經過一年多的訓練,這三點成瞭馬琳的技術絕招,形成瞭馬琳鮮明的技術特點,以至到現在還在發揮齣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一招鮮吃遍天”在日益發展的乒乓球技術麵前是行不通的,當你取得一定的成績以後,對手就會研究你的技術,尋找你的技術漏洞,因此,你的技術就必須要創新。在這一點上,經過不斷的訓練和比賽,我和馬琳在認識上達成瞭共識,隻有不斷地創新,纔能立於不敗之地。在以後的訓練中,針對馬琳技術上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通過訓練加以解決,使馬琳的技術越來越豐富,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多次奪得世界冠軍,為祖國爭得瞭榮譽,並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和陳圮配閤奪得瞭男子雙打,圓瞭馬琳的奧運冠軍夢。
……
序言
初次翻閱這本書時,我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晦澀難懂,畢竟涉及到很多專業的運動學概念。 但事實證明,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能夠將復雜的原理用非常生動的語言錶達齣來。 我最喜歡的是其中關於“預判能力”的訓練方法。 作者將其分解為“信息捕獲”、“信息處理”和“反應執行”三個階段,並為每個階段設計瞭相應的專項練習。 例如,在“信息捕獲”部分,他建議使用特殊的視覺追蹤訓練工具,並逐步提高對手來球的頻率和變化性,這比傳統的“看球盯球”要係統得多。 這種結構化的思維訓練方法,極大地幫助我改善瞭在多迴閤對拉中容易失位的問題。 此外,書中對節奏變化的講解也十分精彩,它不隻是告訴你什麼時候該快,什麼時候該慢,而是教你如何通過微小的擊球力度調整來“設置”比賽的節奏,從而牽著對手的鼻子走。 這種教練級彆的思維輸齣,讓這本書的價值迅速攀升,它已經成為我指導我隊裏年輕隊員時的重要參考資料。
評分我是一個打球多年的老球友,技術定型瞭很久,很難再有大的突破,所以對市麵上那些泛泛而談的“秘籍”大多不屑一顧。 然而,這本書在“心理建設”和“比賽策略微調”方麵的論述,卻成功地引起瞭我的興趣。 作者沒有過多糾纏於那些大眾化的技術講解,而是將筆墨集中在瞭如何應對技術瓶頸期,以及如何在關鍵分上保持穩定的心率和判斷力。 特彆是關於如何通過“非慣用手”側的調動來迷惑對手的章節,提供瞭一些我從未想過的角度。 此外,書中對“高質量的訓練安排”的建議非常實用,它提供瞭一套不同強度和側重點的周訓練模塊,指導讀者如何科學地分配體能和技術練習的時間,而不是盲目地重復擊球上韆次。 這種對訓練體係的宏觀把控,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執教經驗。 盡管書中的很多技術細節對我來說已經駕輕就熟,但這種從思維層麵提升球商的指導,纔是真正難得的財富,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去訓練的不足之處。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主要是衝著那個附帶的光盤去的,因為光盤裏展示的那些高速鏇轉的實戰畫麵,是文字描述再詳盡也難以體會的。 沒想到的是,書本內容本身也遠超我的預期。 我注意到作者在講解反手快帶和颱內擺短時,采用瞭非常直觀的“力綫”分析法。 這種分析視角非常新穎,它不僅僅告訴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這樣做最有效”。 例如,在處理下鏇球時,書中對比瞭傳統搓球和現代快帶的差異,著重強調瞭在極短距離內,如何通過手腕的“摺疊”和“鞭打”來搶占主動權,這對於那些總是在球網前被動周鏇的球友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 隨後的章節對步法和移動的講解也十分到位,它將步法與擊球時機緊密結閤,強調“擊球到位不如腳步到位早”。 書本的裝幀設計也體現瞭專業性,紙張的韌性很好,長期翻閱也不會輕易損壞。 這種注重細節和實戰導嚮的編排方式,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其定價。 我已經把它列為我未來半年訓練計劃的“聖經”之一瞭。
評分這本書的字體選擇和行距布局讓人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 內容上,我對其中對球拍膠皮性能與使用環境相互作用的分析深感震撼。 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各種膠皮的硬度和海綿厚度,而是深入探討瞭在不同濕度、不同溫度環境下,如何通過調整觸球時間和擊球角度來最大化或最小化膠皮性能的衰減。 這種近乎於物理實驗報告的嚴謹性,讓這本書在眾多技術指導書中脫穎而齣。 舉例來說,關於如何根據自己的拉球力量來選擇反膠的“形變閾值”,書中提供瞭一張詳細的對照錶,結閤圖示說明瞭不同形變下球的初速度和摩擦力的變化麯綫,這對於追求極緻控製的選手來說,是無價之寶。 這種將技術動作與材料科學相結閤的寫作手法,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見到的。 總之,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指導價值是並存的,它不僅教你如何打球,更教你如何“理解”打球的物理原理。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排版和印刷質量確實令人眼前一亮,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 拿到書的當天,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閱瞭前幾章。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介紹基礎理論時的那種嚴謹態度,每一個技術動作的分解都配有清晰的插圖和詳細的文字說明,即便是像握拍、站位這種看似最基礎的環節,也被挖掘齣瞭很多值得深思的細節。 比如,關於正手攻球的發力軌跡解析,書中用好幾頁篇幅去闡述瞭如何利用身體的轉動和手臂的協調配閤來産生高質量的弧圈球,這一點對我觸動很大。 過去我總覺得是單純靠手臂“掄”起來的,現在理解到核心在於“引拍”和“送”的連貫性。 另外,書中對不同類型選手(例如快攻結閤弧圈、削球手)的戰術應對策略也進行瞭梳理,這對於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在實戰中構建清晰的思路非常有幫助。 整體來看,這本書的理論深度足夠,而且緊密結閤瞭現代乒乓球的發展趨勢,絕不是一本簡單的技術動作圖解集,更像是一本係統化的訓練手冊。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對於某些高階鏇轉控製的描述,可能需要結閤光盤反復觀看纔能完全領悟,但瑕不掩瑜,對於想紮實提高基本功的人來說,這是個極佳的選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