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全套3册)

(现货)叶思芬说金瓶梅:世道与人心(全套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思芬 著
图书标签:
  • 金瓶梅
  • 叶思芬
  • 文学批评
  • 明代文学
  • 世情小说
  • 文化研究
  • 古典文学
  • 人性
  • 社会风俗
  • 现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1212122
商品编码:22382517364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揭开《金瓶梅》的神秘面纱,走入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日常生活;结合原版插图,带你细致解读被无数人误解的世界名著,道出千百年来未曾变化的世道人心。
-----
1 数百年来,《金瓶梅》一直被视为“淫书”“禁书”。在这里,作者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解读这部大家都知道却又甚少了解的文学名著,还原它“世情书”的本来面目。
2 这部描写数百年前明朝生活的书,其实与我们当代生活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包括商业城市的繁华生活、人们对名利的追逐、欲望的膨胀、复杂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数百年来从未改变的世道人心。解读《金瓶梅》,仿佛是在照镜子,穿越历史时空看到我们的另一个版本。
3 《金瓶梅》写的是日常生活,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却在日常中,写出了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写出了结实而丑陋的人性。
4 《金瓶梅》还是明朝的百科全书,对经济生活的描绘尤其详尽,可以让我们了解明朝生活方方面面。买房要多少钱,买衣服要多少钱,吃一顿饭、逛妓院要给多少小费,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5 带读者按专题细读小说,解析故事情节、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独立成书,无需对照原著。
6 书中插入明代版插图及《清明上河图》,让读者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
7 本书作者对《金瓶梅》的解读精确到位,如“金瓶物语”专题,从书中的小事物、小细节出发,金簪、鲥鱼,既是精美的衣饰、可口的食物,又是了解人物、背景乃至整个文化的切入点。
8 文字为讲稿风格,略显口语化,流畅自然,可读性强。 
9 专色印刷包装盒,每辑封面搭配不同配色,装帧典雅大方。

  内容简介

《金瓶梅》对世情的揭露,对人性的描绘,比它的情色描写更具冲击力与持久性。
在解读者叶思芬的眼中,这不是一部人们惯常认为的“淫书”“禁书”,而是一部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描写日常生活的书,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朝中后期运河沿岸一个有钱人家的日常生活;看到潘金莲如何挣扎谋求一个更好地未来;看到西门庆在官场、商场乃至欢场的应对进退;看到那个时代的官员、商人、妓女与尼姑的生活点滴,以及这样的日常中,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看到数千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世道与人心。

作者简介

叶思芬,台湾大学中国艺术史硕士,现任教于台湾科技大学,讲授《红楼梦》、艺术赏析、饮食文学等课程。著有《千载余情》《台湾美术全集14——陈植棋》。近十年于敏隆讲堂先后开讲《成住坏空看<红楼梦>》、张爱玲、历代短篇小说、故宫书画精华及《世道人心话金瓶》等课程。

目 录

自序:行到水穷处 I
一辑
一章/ 天下一奇书
一部世情书 2
嬉笑怒骂看人生 5
无关乎道德、宗教 7
开中国文学自然写实的先河 9
《金瓶梅》的“奇”在于“不奇” 12
《金瓶梅》的作者、创作年代和版本 17
词话本与崇祯本的区别 26
第二章/《金瓶梅》的人物、时间和背景
你我所熟悉的人生 44
整理《金瓶梅》的文人之谜 46
《金瓶梅》的人物和创作时间 48
一个令人窒息而又风气大开的时代 52
市民写实,士人写心 58
享受主义大行其道 59
《金瓶梅》大事年表 63
第三章/ 奸夫淫妇谋害亲夫
武松:狭隘的英雄主义 75
潘金莲:这个世界不曾给她一点光 80
西门庆、潘金莲“一见钟情” 87
王婆的欲擒故纵 92
西门庆实施“挨光计” 101
被毒死的“亲夫” 104
崇祯本绣像说奸夫淫妇 106
第四章/ 西门庆借色聚财孟玉楼
“高人”孟玉楼 118
孟玉楼和潘金莲的对比 120
城市商人阶级妇人的自主性 123
女强人薛嫂 127
西门庆、孟玉楼相亲 133
孟玉楼风光出嫁 139
潘金莲的双重焦虑 144
潘金莲孤军深嫁西门府 150
第五章/ 李瓶儿一波三折的情戏
三个女人的算计与考量 157
西门庆和李瓶儿快乐的调情 159
李瓶儿五求西门庆 165
误嫁蒋竹山 169
潘金莲的考量:拥有知情权 173
吴月娘的考量:帮丈夫聚财 174
西门庆终娶李瓶儿 176
妻妾众人各怀心事 180
金瓶物语之金簪 185
金瓶物语之墙 187
第六章/《清明上河图》再现晚明风物
第七章/ 春梅初露头角
性聪慧、善应对的春梅 242
潘金莲与春梅的“革命”情感 245
春梅的自我意识凸显 255
第八章/ 两个金莲生死斗
自然主义的标本 260
复杂多样的宋惠莲 265
不要忘了自己是谁 267
宋惠莲先犯众怒,再惹潘金莲 270
无声胜有声的金莲初斗 275
性明敏、善机变的宋惠莲 279
潘金莲的反击:借刀杀人 283
偷情不是“罪”,害人伤天理 293
金瓶物语之秋千、烧猪头 297
第九章/ 金、瓶、梅同唱一台戏
潘金莲焦虑加倍 304
金瓶物语之鞋:女人如鞋 310
金瓶物语之床:女人的私密空间 320
宿命式的预言 321
不要小看小人物——秋菊 330
一部炎凉书 332
第十章/ 帮闲与妓女
帮闲与妓女:实际的人性 340
不可或缺的角色:应伯爵 342
西门庆十兄弟 345
机要秘书应伯爵 352
《扬州瘦马》:贩卖女子的产业链 357
言情小说和春宫画的盛行 364
妓女扮演公关角色 366
妓女解决了中国古代的爱情荒 368
妓女时尚潮流 369
妓院的富贵风流 373
高消费的烟花之地 379
绣像里的妓院 383
妓女的生存之道 389
妓院的底层——私娼 394
妓女与帮闲的共生共存 398
————
第二辑
一章/ 道是平常也动人
第二章/ 韩道国夫妇登场
第三章/ 西门府的元宵节
第四章/ 借色求财的韩、王夫妇
第五章/ 一步步走向没有光的所在
第六章/ 西门庆在商场与官场
第七章/ 吴月娘的心事
第八章/ 僧尼道之名利场
第九章/ 从因到果的转折
第十章/ 官哥儿之死
第十一章/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第十二章/ 李瓶儿之死谁关心?
第十三章/ 李瓶儿的热闹丧礼
————
第三辑
一章/《金瓶梅》的寻常与不寻常
第二章/ 妓女、帮闲、尼姑、清客
第三章/ 西门庆的后一场荒唐戏
第四章/ 晚明官场现形记
第五章/ 潘金莲再斗吴月娘
第六章/ 西门庆后的满心欢喜
第七章/ 西门庆的贪欲与死亡
第八章/ 西门府的众叛亲离
第九章/ 潘金莲的末路
第十章/ 春梅:《金瓶梅》的一抹亮色
第十一章/ 两个女人迥然不同的命运
第十二章/ 沉重苍劲的结局

前 言

自序:行到水穷处
许久以前,就已经有个构想:如果哪天要孤身前往一座无人荒岛,我要带上《红楼梦》,还有《庄子》。现在,我决定要再加上《金瓶梅》。荒岛上的悠悠岁月可以跟庄子一起看海,可以陪着宝、黛数星星。然后再偶尔看着西门庆那一家人充满活力的吵架、吃东西,应该也是消暑解闷有意思的事。
每一个开始,都是从过去起点的。
年少轻狂,看《金瓶梅》很大原因是好奇。不甚了了之余,只是为潘金莲一生的遭遇愤愤不平。及至翻阅前面弄珠客序“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才稍为释然,并为自己的那点“悲悯”小小得意。
岁月迢迢,浸淫《红楼梦》、张爱玲十数载,一直惦记着张爱玲那句:“这两部书(《红楼梦》《金瓶梅》)在我是一切的泉源。” (《红楼梦魇》序)也是因缘际会,重新拿起《金瓶梅》。这一开卷,豁然开朗,但觉烟云满纸,风光无尽。原来,在看似黑暗、丑陋的情节后面,有如此活泼、强悍的生命力。西门庆的官场、商场、欢场净是现实人生。众妻妾的琐碎纷扰里,则有再真实不过的人情与心情。
《金瓶梅》作者借古讽今,虽是以北宋徽宗为时间坐标,其实抒写的是他所处的当下。因此,书中提及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面貌,成为研究明朝中晚期的一手资料。而15 世纪末、16 世纪初京杭大运河沿岸热闹喧哗的城市风光、频繁细致的应酬事务,遂恰如彩色的长卷风俗画,绵延开展。
生命如飞鸿来去,唯有艺术留下脚印。
如果说,宗教、哲学给答案,艺术的关怀则是安慰。
《红楼梦》,白茫茫雪地中,光着头、赤着脚,身披一件大红猩猩毡的宝玉,向父亲贾政倒身下拜。这一刻,天地静谧和美。
《金瓶梅》,永福寺中白杨树下,潘金莲一堆黄土,数柳青蒿。当此际,唯有深深叹息。
戏台上,狂风暴雷,梁山伯墓裂,英台跃入。窒息的黑暗后,音乐响起,在重新亮起的舞台上,有两只美丽的蝴蝶,冉冉双飞。就在这一刹那,人世间无限的憾恨,终于升华成超现实的美感。也因为这一幕,千百年来,台下千万观众,擦干眼泪,又有了勇气,可以回去面对各自粗糙的人生了。
艺术从不会过时。我们在阅读别人的同时,也还是在阅读自己。

行到水穷处
不见穷,不见水——
却有一片幽香
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周梦蝶
感谢天地。

媒体评论 张爱玲:(《金瓶梅》与《红楼梦》)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
郑振铎:表现真实的中国社会的形形色色者,舍《金瓶梅》恐怕找不到更重要的一部小说了。
鲁迅: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宇文所安:在十六世纪的世界文学里,没有哪一部小说像《金瓶梅》。它的质量可以与塞万提斯的 《堂·吉诃德》或者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相比,但那些小说没有一部像《金瓶梅》这样具有现代意义上的人情味。 免费在线读

《金瓶梅》是一部什么书?
长期以来,《金瓶梅》被认为是“淫秽”读物,是一本禁书。我相信大家对这本书从来都是挺好奇的。讲《金瓶梅》,这真的算是一种挑战。老实讲,现在如果我们想在大学里开一门关于《金瓶梅》的通识课,估计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它的争议性太大,就连很多大学的中文系也不见得会将《金瓶梅》列入学生的选读书。对于这样一部几百年来都被认为是“淫秽”的禁书,我们现在能够公然在一起读它,实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可能有很多朋友拥有这套《金瓶梅》,那么,大家看完了没?看到哪里了?有没有看懂?或者早就“阵亡”在某一回?没有关系,因为它本来就是一部不太容易读的书,相信我们一起读它之后,会改变自己对它的看法。
首先介绍一下《金瓶梅》这部书。《金瓶梅》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大家可能对《红楼梦》都比较熟悉,事实上它和《金瓶梅》这两部书经常被相提并论。我个人认为,《红楼梦》就像台湾阳明山的前山公园,花团锦簇、游人如织,尤其是在花季;而《金瓶梅》就像阳明山的后山公园,没有被多少人重视,但是相对来说,它没有那么多的人工雕琢痕迹,颇负野趣,景致天然,其实不乏妙景。关于“前山公园”,我相信很多人已经走过了,那么大家何妨壮一壮胆,去看看“后山”的样子呢?
在我看来,《金瓶梅》是一部世情书,也是一部奇书。所以,我们不要再说《金瓶梅》是一部淫书,也不是所谓的禁书。说它是一部世情书,意思是说,书里讲的就是你我的日常生活。《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世界文学史上,我们常常会忽略这部书的价值。它极有可能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以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方还要等几百年才有这样一种形式的小说出现。它写的完全是家常琐事,是一般读者,甚至一般作家都不会看在眼里的内容,它居然将吃喝拉撒睡这样的日常生活,写成了百万言的世界名著。
各位想象一下,无论古今中外,世界文学史上的作品大多是写翻天覆地的大场面,比如天灾人祸、战争之类,而很少看到写普通的人生。因此,这一部以西门庆的一生为主的世情书,也就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人生。有学者认为,《金瓶梅》所涵盖的一个个“画面”,其广度只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可以媲美。当然,他所指的不是战争场面,而是人性的诡谲。也可以说,《金瓶梅》写的就是“人”,写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人的可笑在于,一天到晚就在做那一件事情;人的可怕则是,为了一点钱,就可以把人整死;人的可悲可悯,则是世事无常。我们可以这样说:你要是效仿他,你就是畜生;如果你觉得他可怜,你就是菩萨的心。
作者写的是琐碎的人生、平凡的人生,读者大概都会觉得很奇怪,这么平常的生活,怎么读起来会有一种对文字的隔阂感呢?这个不奇怪,只有你渐渐熟悉了之后,才会觉得书里虽然写的就是吃饭、喝酒、饮茶,很琐碎,读起来却不沉闷。这一点和《红楼梦》一样。《红楼梦》在写什么?也是吃饭睡觉,可是写的人不厌其烦,看的人津津有味。事实上,很多称赞《红楼梦》的话,可以移到《金瓶梅》上来。我这一两年都在读《金瓶梅》,不得不承认一句话:如果没有《金瓶梅》的传世,可能《红楼梦》要晚一些才出现,或者不会写得那么好。可以这么说,《红楼梦》是站在《金瓶梅》的“肩膀”上写出来的。

书摘插画









《金瓶梅》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历来备受关注。这部巨著以其对明代社会现实的细致描摹,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世事变迁的精妙铺陈,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对于许多读者而言,《金瓶梅》的晦涩语言、庞杂的人物关系以及宏大的历史背景,都构成了不小的阅读门槛。 本书的诞生,正是为了搭建一座桥梁,连接经典与当下,让《金瓶梅》的智慧光芒穿越时空,照亮今天的读者。我们并非简单地摘录原文,也非一味地进行枯燥的学术考证,而是力求以一种生动、鲜活、贴近生活的方式,去解读这部伟大的作品。 一、 拨开迷雾,重塑《金瓶梅》的时代图景 《金瓶梅》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明代中叶,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又危机四伏的时代。社会的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催生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官场的腐败、商场的逐利、家族的倾轧、人性的沉沦,都在《金瓶梅》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回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通过对书中宏大社会背景的梳理,帮助读者理解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我们将深入剖析明代复杂的官僚体制,揭示权力斗争的潜规则;我们将探究商品经济的兴起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理解商业利益如何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将审视儒家伦理在现实冲击下的动摇,以及新旧观念的碰撞与融合。 在解读这些宏观背景的同时,本书还将聚焦于那些构成《金瓶梅》鲜活肌理的细节。从精美的服饰、华丽的宅邸,到精致的饮食、考究的器物,再到节庆习俗、民间信仰,书中点点滴滴的描绘,都是还原明代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我们将引导读者品味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感受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并从中体察社会风貌的变迁。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通过对时代图景的描摹,帮助读者理解《金瓶梅》中所折射出的普遍性困境。即使时移世易,社会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性中的一些基本欲望、冲突与挣扎,却似乎从未改变。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将《金瓶梅》的时代独特性与普遍人性相连接,让读者在历史的洪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二、 洞察人心,探寻《金瓶梅》的隐秘角落 《金瓶梅》之所以能够成为不朽的经典,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对人性的洞察入微。它不再是传统小说中脸谱化的善恶人物,而是将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角色展现在读者面前。潘金莲的妖娆与狠毒,李瓶儿的温顺与虚荣,庞春梅的狡黠与野心,西门庆的贪婪与权欲,这些人物形象的立体与复杂,至今仍令人惊叹。 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金瓶梅》的人物内心世界,深入剖析他们的动机、欲望、情感与选择。我们不会简单地将人物标签化,而是试图理解他们在特定环境下,为何会做出那样的行为。 欲望的纠缠与异化: 潘金莲对性的原始冲动,对占有和被关注的极度渴望,是如何一步步将她推向深渊?西门庆对财富、权力、女色的无止境追逐,是如何最终导致其身败名裂?本书将深入探讨书中人物的各种欲望,分析这些欲望的根源、表现形式,以及它们如何扭曲甚至异化人的灵魂。我们将看到,在利益的驱使下,人性的底线是如何被一次次突破的。 情感的挣扎与失落: 李瓶儿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她如何在强权与情感之间摇摆?吴月娘作为正妻,在后院的争斗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她的隐忍与算计又源于何处?本书将关注书中人物的情感世界,探讨他们在爱恨情仇中的纠葛,分析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人际关系中的微妙之处。我们将看到,即使在物质极大丰富的西门庆府邸,情感的缺失与失落仍然是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痛。 道德的滑坡与重塑: 在利益和欲望的驱动下,传统道德观念是如何被抛弃的?书中人物的良知是否完全泯灭,还是在某些时刻有过微弱的闪烁?本书将批判性地审视《金瓶梅》中的道德困境,分析社会转型期道德规范的松动,以及个体在道德选择面前的挣扎。我们将探讨,在“吃人”的社会里,个体如何才能保持一份清醒与良知,抑或是注定被洪流吞噬。 命运的无奈与反思: 书中人物的命运,很多时候似乎都充满了无奈与悲剧色彩。他们是否真的是命运的玩偶,还是自身的选择导致了最终的结局?本书将引导读者反思书中人物的命运轨迹,思考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能动性与局限性,以及命运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 通过对人物的深入解读,本书希望帮助读者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多面性以及其内在的矛盾。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警惕内心的阴暗面,珍视人性的光辉,并努力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清明之道。 三、 智慧传承,领悟《金瓶梅》的现代价值 《金瓶梅》并非仅仅是一部描绘古代社会图景的“世情小说”,它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智慧。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描写,实则都围绕着“世道”与“人心”这两大核心展开,它们是理解整部作品的金钥匙。 本书将尝试挖掘《金瓶梅》文本中蕴含的现代价值,将其智慧提炼出来,与当下的读者进行对话。 对“世道”的洞察与警示: 《金瓶梅》对权力腐败、官商勾结、社会不公的揭露,在今天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书将分析书中“世道”的病灶,如权力寻租、利益集团的形成、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等,并反思这些现象是如何对社会结构、个体命运产生深远影响的。它提醒我们,任何一个时代,都可能面临类似的挑战,保持对社会问题的警惕,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对“人心”的警醒与启迪: 《金瓶梅》对人心的描摹,是其永恒的魅力所在。书中人物的贪婪、虚荣、嫉妒、背叛,以及他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不择手段的行为,都在不断警醒着我们:人性的弱点是普遍存在的,需要时刻加以约束和反思。同时,书中那些在困境中闪烁的人性微光,如偶尔的温情、对某种理想的追求(尽管往往是扭曲的),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性的另一维度。本书将引导读者从书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中吸取教训,认识到过度沉溺于物质欲望、丧失道德底线的危险,并从中获得关于如何认识和管理自己内心欲望的启迪。 对生存智慧的审视: 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书中人物为了生存和发展,展现出了种种生存策略。有的人依附权贵,有的人投机取巧,有的人则在夹缝中求生存。本书将引导读者审视这些“生存智慧”,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同时辨析哪些是值得借鉴的,哪些又是需要警惕和批判的。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面临着各种生存挑战,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金瓶梅》的经验,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参考。 文学的魅力与永恒: 除了思想深度,《金瓶梅》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同样是值得称道的。其语言的精炼、结构的宏大、人物塑造的生动,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本书在解读思想内容的同时,也会适时地展现《金瓶梅》的文学之美,引导读者欣赏其文字的韵味,感受其叙事的张力。它让我们明白,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不仅能提供思想的启迪,更能带来艺术上的享受,并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本书希望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让《金瓶梅》这部伟大的古典小说,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经典,而是能够走入寻常读者生活、启发思考、提供智慧的伙伴。我们相信,在对“世道”的深刻洞察和对“人心”的细致剖析中,《金瓶梅》的价值将穿越时空,与当下的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为我们理解世界、认识自我,提供宝贵的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金瓶梅》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它对社会现实的无情描绘,而叶思芬教授的这套解读,更是将这种“无情”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她没有回避作品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而是将它们置于宏大的历史图景中,去审视它们所蕴含的意义。我特别欣赏她对《金瓶梅》的“百科全书式”解读,从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到伦理、道德、情感,几乎无所不包。她用一种非常客观、冷静的视角,分析了晚明社会为何会走向衰败,以及在这种大背景下,个体命运的无奈。我曾反复思考书中关于“世道”的论述,它不仅仅是对一个时代的概括,更是对历史规律的一种深刻反思。叶思芬教授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洞见,她能够从看似平常的叙述中,提炼出深刻的哲理。读这套书,与其说是在读《金瓶梅》,不如说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关于历史和人性的深度对话。

评分

读完这套书,我才真正理解了《金瓶梅》为何会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世情小说”。它并非仅仅描摹风月,更深刻地揭示了晚明社会方方面面的病灶。叶思芬教授的解读,让我看到了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权力运作、经济流转、伦理道德的崩塌,以及在这一切之下,普通人难以挣脱的宿命。她对社会关系的梳理,对人物心理的洞察,都极为精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对潘金莲这个角色的解读,一改以往的道德审判,而是从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出发,展现了她性格的复杂性和悲剧性。这种解读方式,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曾经被定性的人物,也引发了我对当下社会中性别议题的深刻反思。叶思芬教授的文字,犹如一把解剖刀,精准地切开了那个时代的肌体,让我看到了其中的病变,也看到了在病变之下,人性的幽暗与光明。这套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对《金瓶梅》的解读,更在于它提供的社会洞察和思想启发。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叶思芬教授的解读是带着一丝审视的。毕竟,《金瓶梅》这部作品,在很多人的认知里,都带着一层“污名”。然而,这套书的阅读过程,却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叶思芬教授以一种近乎苛刻的严谨,但又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态度,深入剖析了《金瓶梅》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她不仅仅是在讲解故事,更是在解读那个时代的“人”。她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摹,对社会风气的深刻洞察,都让我感到震撼。我特别喜欢她对“人心”的探讨,通过《金瓶梅》中的人物,展现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以及在欲望面前的脆弱与挣扎。她的论述非常有逻辑性,层层递进,让人信服。读完这套书,我对《金瓶梅》的认识,不再停留在简单的淫秽故事层面,而是将其视为一面能够照见历史、洞察人性的镜子。

评分

拿到这套书前,我一直对《金瓶梅》有些敬而远之,总觉得它是一部充斥着情欲与颓靡的禁书,不敢轻易涉足。但叶思芬教授的这套解读,却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对《金瓶梅》的认知盲区。她没有回避书中的“不堪”,而是以一种极其冷静、理性的笔触,将这些看似荒诞的情节,抽丝剥茧地还原到当时的社会语境中。我尤其被她对人物命运的剖析所打动,那些在权力、金钱和情欲漩涡中沉浮的角色,在她笔下不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挣扎,都折射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压抑与扭曲。尤其是在讲到西门庆的崛起与覆灭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无数个“西门庆”的缩影,他们凭借着时代的洪流,一时风光无限,最终却被时代无情地吞噬。叶思芬教授的文字功底也非常了得,她用优美而深刻的语言,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性幽微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读起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让我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评分

我一直觉得,《金瓶梅》是一个巨大的迷宫,充满了各种诱惑和陷阱,稍不留神就会迷失方向。但叶思芬教授的这套解读,就像一张详尽的地图,为我指引了前进的道路。她以一种非常系统和宏观的视角,将《金瓶梅》这部鸿篇巨著中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事件线索,以及它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尤其令我惊叹的是,她能够从看似琐碎的生活细节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意义。比如,她对当时消费主义的分析,对商业利益如何渗透到人际关系中的解读,都让我耳目一新。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晚明社会的另一个侧面。叶思芬教授的语言风格,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轻松的阅读体验,她善于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读完之后,我对《金瓶梅》的理解,可以说是跃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