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间禁忌
:11.80元
作者:任聘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2010436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禁忌讳莫如深,无处不在。人的身体发肤、言谈举止、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无不受到它的无形制约。但是,神秘、超凡的禁忌并不是*的,有多少禁忌,民间就能发明多少禳解的办法。
目录
神圣/伴君如伴虎
不洁/ 女人是祸水
/ 男不露脐,女不露皮
文身/ 攻击与保护
发须/ 巫术的畏惧
性别/ 男女之别,国这大节
/ 图腾的遗迹
卜婚/ 八字与属相
婚嫁/ 坐花轿与红盖头
洞房/ 人不闹鬼闹
回门/ 回娘家与不落夫家
再婚/ 寡妇门前是非多
房事/ 养生与节欲
孕育/ 别惊动胎神
胎教/ 心到神到
分娩/ 事关生死劫
婴儿/ 冲犯与庇护
教子/ 子不教,父之过
服饰/ 等级标识与防范联想
饮食/ (一)民以食为天
(二)不能随便过瘾
居住/ 泰山石敢当
行旅/ 祖道保平安
称谓/ 避讳以示敬
语言/ (一)忌言以避祸
(二)改称以求吉
成殓/ 事死如事生
葬埋/ 福佑及后人
祭扫/ 缅怀亲人的礼讳
春节/ 小心过大年
农时节令/ 祈佑风调雨顺
端午/ 避五毒谐趣
祭灶 /敬祀与戏谑
禁忌的禳解/百无禁忌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要说最近让我最“惊艳”的一本书,《民间禁忌》绝对榜上有名。我一直以为自己对这些东西算有点了解,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我只是触及了皮毛。作者的笔触非常有力量,也很细腻,把那些流传在民间,甚至有时被人们忽视的禁忌,讲得活灵活现,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实的鲜活。书中对“不往外倒水”、“不许跨过门槛”等禁忌的解读,都让我耳目一新。它没有简单地说“这样不好”,而是追溯到古代的卫生习惯、祭祀礼仪,甚至是对家庭关系的考量。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禁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阐释。它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的约束,更是维护社会秩序、人际关系、乃至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方式。读到关于“送神”和“接神”的章节时,我更是被书中描绘的古老仪式感所打动。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体验了过去人们的生活,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文明生活,也更加敬佩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
评分老实说,我拿到《民间禁忌》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抱着一种略带怀疑的态度。毕竟“禁忌”这个词,总带着点神秘、不祥的色彩,我担心内容会过于偏激或者流于肤浅。然而,读了之后,我发现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作者在处理这些民间禁忌时,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平衡感和人文关怀。它并没有刻意放大禁忌的恐怖之处,而是侧重于解释这些禁忌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渊源以及它们在民间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书中关于“不准在房间里挂风铃”的解读,就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简单地说“会招鬼”,而是结合了古代人们对声音的敏感,以及风铃在不同文化中象征意义的演变,探讨了这种习俗可能与对安宁的追求、对未知声音的警惕有关。更让我觉得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禁忌视为落后的迷信,而是尝试去理解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合理性,甚至是积极的意义。比如,关于“孕妇不宜动土”的说法,书中就从保护孕妇健康、避免劳累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让我们看到禁忌背后也藏着对生命的呵护。这本书让我对“禁忌”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束缚,而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连接过去与现在、个体与集体的纽带。
评分《民间禁忌》这本书,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民间生活史。我一直对那些代代相传的规矩、说辞感到好奇,但总是觉得它们零散而难以窥探全貌。这本书就像一位细心的导游,带领我穿梭于古老村落的街巷,聆听着人们低语的禁忌,解读着那些隐藏在日常中的密码。《不许在屋里撑伞》、《不许在晚上剪指甲》……这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害怕的规矩,在这本书里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它们归为迷信,而是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比如,对于“不许在屋里撑伞”的解释,就提到了民间对“伞”与“散”谐音的忌讳,也探讨了在过去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室内撑伞可能带来的不便和危险。更令我惊喜的是,作者还探讨了某些禁忌背后所反映出的社会心理和群体认同。它不仅仅是关于“不能做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不能做”,以及“这样做会带来什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些看似琐碎的民间禁忌,其实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塑造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也承载着对和谐、安宁、繁荣的美好愿望。
评分这本书《民间禁忌》最近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觉得我们日常生活里有很多习俗和讲究,但从来没想过它们背后可能藏着如此丰富的故事和文化根源。拿到这本书,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一开始,我以为它会像市面上很多“冷知识”类的读物一样,简单罗列一些“不能做”的事情。但没想到,作者的笔触远比我想象的要细腻和深入。它没有简单地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在夜里吹口哨”,而是娓娓道来,从古代的迷信传说、神鬼观念,到对生死的敬畏,再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都做了细致的梳理。我尤其喜欢它对某些禁忌的解读,比如关于“送客不问客走”的章节,它不只停留在“不吉利”的表层,而是探讨了这种做法背后所蕴含的对客人隐私的尊重,以及对分别时刻的含蓄处理。读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很多看似迷信的说法,其实承载着古人朴素而又深刻的生活智慧。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老者,用他的人生经验和对历史的洞察,为我们揭示了那些隐藏在日常中的文化密码,让人读来既增长了见识,又引发了对自身行为的深思。它不是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人情味和故事性的文化探索,让我感觉自己也跟着书中描绘的世界,进行了一场奇妙的旅行。
评分一口气读完《民间禁忌》,感觉像是参加了一场盛大的民间文化庙会,充满了新奇、热闹,又不失古朴的韵味。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如此”!我一直觉得很多事情我们从小就被告知“不能做”,但从来没有真正明白过原因。比如“搬家当天不能吵架”,我一直以为就是怕吵到搬家的人,但书中却从“新居开张,喜气最重要”的角度进行解读,认为争吵会冲淡新家的喜气,甚至会带来不好的兆头。还有关于“灶王爷”的章节,让我对这位家庭的守护神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明白了为什么要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书中对于每一个禁忌的阐述,都像是在挖宝藏,一点一点地揭开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文化内核。我特别喜欢作者的叙述方式,既有故事性,又不失严谨性。它不是冷冰冰的考据,而是将历史、传说、民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引人入胜。这本书让我对我们祖先的生活智慧和情感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发现原来很多行为背后都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