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柏拉图重要的作品,这部对话涉及了哲学的多个方面的议题,其中的议题纵横复杂,思想成熟而谈锋锐利,启发了后来众多哲人和政治思想家。《理想国》对西方思想史具有非常的价值和意义,它给人类思想和历史留下了深刻印记。这是一座通向柏拉图思想和古代思想的通俗的严肃读物。后人将这部谈话分为十卷,十卷的分法并不是对话自然的分界线,许多对话的主题跨越了两卷的内容。为便于读者理解,译者将全书十卷分为五十四章,并加以标题。
作者简介柏拉图(前427-前347年),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西方理性主义的代表,西方学术体系的开创者,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哲人之一。
目录导 读 /1
第一卷
一、苏格拉底下到比雷埃夫斯 / 1
二、克法洛斯谈老年与临终亏欠/ 3
三、正义给出什么?/ 7
四、特拉叙马霍斯论强者利益即正义 / 15
五、特拉叙马霍斯论大规模的极端不正义 / 25
六、正义的目的及报酬 / 27
七、正义者与不正义者的对比 / 31
第二卷
一、格劳孔论契约正义、正义的魔戒和受难 / 43
二、阿德曼托斯论攘助不义之人 / 49
三、思想实验的开端:简朴城邦 / 54
四、城邦的贪奢 / 61
五、保卫者的品质 / 65
六、诗人关于众神的谎言 / 68
第三卷
一、诗歌教育 / 79
二、音乐教育 / 96
三、体育与医术观 / 104
四、医治恶的法律 / 111
五、音乐教育与体育的原则/ 113
六、保卫者经受考验 / 116
七、金属的寓言与保卫者的无私产 / 119
第四卷
一、全体幸福原则与中产化原则 / 124
二、城邦的强大、统一与规模 / 127
三、城邦的礼法 / 129
四、城邦四美德 / 135
五、灵魂的正义 / 145
第五卷
一、男女平等 / 162
二、共同体中的婚姻与子女抚育 / 174
三、和睦 / 180
四、不和与战争 / 187
五、知识与意见 / 194
第六卷
一、真哲学家 / 208
二、伪哲学家 / 217
三、哲人王的城邦 / 225
四、哲人王与善德 / 232
五、真善美与存在 / 237
六、可知与可见世界的划分/ 241
第七卷
一、拯救洞穴中的人 / 246
二、算术教育 / 254
三、几何学教育/ 262
四、天文学教育 / 263
五、和声学教育 / 267
六、辩证法教育 / 269
第八卷
一、依序堕落的五种政体 / 282
二、论荣誉政体及其政治家 / 285
三、论寡头政体及寡头 / 291
四、论民主政体及其政治家 / 298
五、僭主政体 / 307
第九卷
一、僭主 / 320
二、五种政体的比较 / 332
第十卷
一、造物者与模仿者 / 351
二、感性与理性、诗与哲学之争 / 362
三、灵魂不朽 / 370
四、正义的讨债 / 375
五、后的审判与选择 / 377
主题词译名对照表 /387
历史人名地名表 /389
神话人名地名表 /391
一全体幸福原则与中产化原则
这时候,阿德曼托斯插了进来。
“苏格拉底,”他说,“如果有人对你说,你在让这些人不幸,而他们自己正是他们不幸的原因,你会怎样回答呢?城邦虽然属于他们,但他们无法因此而生活得哪怕更好一点;反之,其他人则获得了土地,起造宽敞漂亮的房舍,拥有漂亮的家居,为自己向诸神献祭,待人大方;此外,正如你刚才所说,他们还拥有金子和银子。而所有这些通常都是财富中令人艳羡的。而我们可怜的公民比驻扎在城邦里放哨站岗的雇佣兵好不到哪里。”
“没错,”我说,“你还可以补充说,与别人不同,他们除了供应的食物就什么也没有。因此,即使他们乐意旅行也无法做到;他们没钱养情人,也没钱可用于任何点儿的爱好等等可以被称为人伦之乐的东西。此外,你还可以提出很多性质相同的指责。”
“但是,”他说,“让我们假定,所有这一切都将被包含在指控之中。”
我说:“你是不是打算问,我们的回答将是什么?”
“是的。”
“如果我们沿着原来的路子讨论下去,”我说,“我相信我们会做出回答。我们的回答是,即便那些是事实,他们也很有可能会成为幸福的人。在创建城邦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不是哪个阶级享有不恰当的幸福,而是全体的大幸福。我们认为,在一个着眼于全体利益的良治的城邦里,我们易发现正义;而在混乱的城邦里则为不义。找到这两个城邦后,我们就可以确定哪个城邦更为幸福。目前,我们在塑造一个幸福的城邦——是整体而不是局部,更不是仅仅造福于少数公民。不久之后,我们将考察相反的城邦。假定我们正在给一个雕塑着色,有个人走过来对我们说:‘你们为什么不给身体美丽的部分描上美丽的色彩呢?眼睛应该是紫色的,你们却给它们着了黑色。’我们也许可以清楚地回答他:‘先生,你肯定不愿意让我们把眼睛美化到它们再也不是眼睛的程度。请你稍微思考一下,通过赋予眼睛和面部其他部分特征它们应有的比例,我们不是让整体变美丽了吗?’因此,我要对你说,不要强迫我们给保卫者不应拥有的别的幸福。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农民穿得如同君王,头戴金冠,愿意耕种时耕种,其他什么也不做;我们也可以让我们的陶工睡在卧榻上,在火炉边宴饮,推杯换盏,陶轮就在他们手边,随其意愿想制陶便制陶;或许这样可以让每个阶级都感到幸福,如你所想,整个城邦都是幸福的。但是,请不要把这种想法放入我们的头脑中,因为如果我们听了你的话,农民将不再是农民,陶工将不再是陶工;城邦中没有人再会有阶级的清晰身份。社会败坏的后果不止于此,人们会僭越本分,自我标榜;如果法律和国家的保卫者也有名无实,那么就等着看他们怎样把城邦翻个底朝天吧!而只有他们能够给城邦带来秩序和幸福。我们想让我们的保卫者成为城邦真正的拯救者,而不是毁灭者。然而,我们的对手却希望我们是欢宴中作乐的农民,而不是正在履行国家职责的公民。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与他想的并不是一个东西,而他所谈论的也不是城邦。因此,我们必须想清楚,我们任命保卫者是旨在看到保卫者个人的大幸福呢,还是幸福的原则常驻整个城邦。如果是后者,那么保卫者、支持者及所有同胞,必然深受鼓舞和激励,尽其所能去工作,整个城邦将因此而繁荣昌盛,各个阶级也将获得上天赋予的相配的幸福。”
“我觉得你说得非常对。”
“我想知道你是否还会同意我的另外一种看法。”
“什么看法?”
“技艺退化的原因似乎有两个。”
“哪两个?”
“富裕和贫穷。”我说。
“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过程是这样的,你想想,当一个陶工变得富裕了,他还会再吃那份由他的技艺带来的苦吗?”
“肯定不会。”
“他会变得越来越懒惰,越来越不负责任吧?”
“很对。”
“那么,其结果就是,他将成为一个比较糟糕的陶工?”
“是的。他已经大大退化了。”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他没钱,无法给自己买工具和器械,他将不会把他的工作做得同样好,也不会教他的儿子或徒弟去同样好好工作。”
“肯定不会。”
“那么,无论是受了富裕还是贫穷的影响,工人以及他们的工作都容易退化。”
“显然。”
“那么,”我说,“我们对罪恶就有了新的发现。保卫者将不得不密切注意它们,否则它们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溜进城邦。”
“什么罪恶啊?”
“富裕和贫穷啊,”我说,“一个是和懒惰之母,另一个是吝啬和邪恶之母,而两者都是不满足之母。”
二城邦的强大、统一与规模
“的确是那样。”他回答说,“但是,苏格拉底,我还想知道,如果我们的城邦被剥夺了战争资源,我们还能参加战争吗,尤其是在我们对抗一个富强的敌人时?”
“与这样一个敌人作战,当然会有困难,”我说,“但是,如果有两个这样的敌人,那就没有困难了。”
“怎么会这样?”他问道。
“首先,”我说,“如果我们不得不打仗,我们这一边将是训练有素的战士,而对方则是一只由富人组成的军队。”
“没错。”
“那么,阿德曼托斯,你是否认为,一个技艺精湛的拳击手可以轻易地打败两个肥胖、富裕而不谙拳术的人?”
“如果两个人同时向他发动攻击,他几乎赢不了。”
“如果他能避其锋芒,然后转过身来攻击那个先发动攻击的人,会怎样呢?”我说,“假如烈日炎炎,作为一个专业拳手,他连续作战,他所击倒的胖人就不止一个了。”
“当然了,”他说,“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没什么可惊奇的了。”
“然而,与军事素质相比,富人可能在拳击技术和练习领域拥有更大的优势。”
“完全有可能。”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假定,我们的运动员能敌得过比他们的数量多两三倍的敌人?”
“我同意你的看法,因为我认为你是对的。”
“那么,让我们假设,在开战前,我们的公民向那两个城邦中的一个城邦派遣使节,告诉他们实情,对他们说:‘我们没有金子和银子,也不允许拥有金子和银子,但你们可以拥有,因此你们可以在战争中帮助我们,从另外一个城邦取得战利品。’听到这些话,谁还会选择去和瘦而结实的狗打架,而不愿意站在狗的一边去攻击肥而软弱的绵羊呢?”
“那是不太可能。但是,如果很多城邦的财富都集中到了一个城邦,那么对于贫穷的城邦来说,这就可能构成一种威胁。”
“你把‘城邦’这个词用于所有城邦而不是我们的城邦,未免太单纯了!”
“为什么?”
“你应该用复数形式来称呼其他城邦。他们中的每一个都不是一个城邦,而是像他们在对弈游戏中常说的那样有很多城邦。因为,实际上任何一个城邦,无论多么小,都可以分成两个城邦,一个是穷人的城邦,另一个是富人的城邦,并且这两个城邦还互相打仗。这两个城邦中的每一个城邦的内部还存在更小的部分,如果你把他们全都当作一个城邦来对待,你就完全失策了。但是,如果你把他们当作很多城邦来对待,并把其中一个的财富、权力、人员交给其他的,那么你将永远朋友多而敌人少。如果现在所描述的这项明智的原则持续盛行,你的城邦将成为所有城邦中强大的城邦。我所谓的强大并非名望和外观上的强大,而是事实上的真实的强大,即便它只有不到一千名保卫者。在希腊人和野蛮人那里,尽管都有着很多看起来同样强大或强大数倍的城邦,但你几乎找不到一个堪与她媲美的城邦。”
“你说的完全正确。”他说。
我说:“当我们的统治者考虑城邦的规模及其所要包含的领土的数量时,其确定的佳边界和不可越过的限度是什么?”
“你觉得限度是什么?”
“我会让城邦的扩大维持在能保持统一的程度,我认为那就是适当的限度。”
“很好。”他说。
“那么,”我说,“我们将不得不向我们的保卫者传达另外一条命令。那就是,让我们的城邦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而要让它成为一个统一的、自给自足的城邦。”
“毫无疑问,”他说,“我们给他们下达的这个命令还不是很严格。”
“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那个命令甚至更加容易做到。”我说,“我指的是一种职责,那就是,当保卫者的后代变差,就把他们降级;如果较低阶层的子孙天性出众,就把他们升入保卫者阶层。我们的意图是,就公民的整体状况而言,每个人天性适合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一个人一个工作,那么每个人都将做他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从事一种工作而不是多种工作,整个城邦因而就会成为一个城邦而不是多个城邦。”
“是的,”他说,“那不困难。”
……
说实话,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完全被那种宏大的政治构想所震撼了。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政治学讨论,它简直是在描绘一个“应然”的世界,一个数学家和哲学家共同治理的城邦。作者构建的那个著名的“洞穴寓言”,至今仍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那个从黑暗中走出来,最终被强光刺痛双眼,却又不得不转身回去,试图唤醒同伴的囚徒形象,太具象征意义了。它深刻地揭示了真理的获得是多么痛苦,而传播真理的代价又是多么高昂。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个从洞穴里探出头的人,看到了以往从未察觉的阴影和光线的本质区别。这种对人类认知局限性的精准剖析,放在两千多年前的背景下,简直是天才之举。它让我们不得不去深思,我们如今所依赖的“现实”,究竟有多少是未经检验的幻象,又有多少是真正坚不可摧的基石。这种对形而上学的探索,让人感觉自己的思维都得到了极大的延展和提升。
评分这部经典巨著,初翻开时,那沉甸甸的纸张和油墨的清香就扑面而来,让人立刻感受到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感。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啃下开篇的几页,那种感觉就像是站在一座宏伟的古堡前,试图理解其每一块砖石的来历。柏拉图的文字并非轻快的叙事,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辩论赛,苏格拉底作为核心人物,以其标志性的诘问方式,层层剥开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识”。我尤其欣赏他对“正义”的探讨,他没有直接给出武断的定义,而是通过对话,引导读者自己去构建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这种循序渐进、引人深思的结构,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与乐趣。它迫使你不断停下来,反思自己对这个世界运行规则的理解,真的,这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那种抽丝剥茧的逻辑推演,即便是对哲学初学者来说,也清晰得如同数学证明一般,让人忍不住想继续往下探索,看看这条追寻真理的道路究竟通向何方。
评分这本书的宗教意味,虽然不是直接宣讲教义,却以一种更深层次的方式影响着后世的信仰结构。它对灵魂不朽的探讨,对完美形态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描绘,都与后来的诸多宗教思想产生了奇妙的共振。我从中读出了一种对超越此世的永恒价值的向往。它提出的“理想国”的治理者必须是哲学家,这背后隐藏的逻辑,其实是对“智慧主宰”的终极信仰的投射。这不仅仅是对城邦的规划,更像是一种对宇宙秩序的隐秘假设。每一次读到关于灵魂分层的描述,我都会联想到人在世间面临的各种诱惑与挣扎。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高的道德参照系,让你在面对现实的妥协与诱惑时,能有一个清晰的标尺来衡量自己的行为,这对于一个寻求内心平静的现代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场漫长而精妙的智力马拉松。它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其结构上的对称美感和辩证的严密性。从《理想国》的前几卷开始构建问题,到中间通过神话和隐喻来阐述核心理论,最后回到现实的政治结构,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逻辑链条几乎无懈可击。不同于那些专注于批判或实证的哲学著作,柏拉图在这里展现的是一种积极的建构精神,他不仅指出世界有什么“不好”,更重要的是,他倾尽全力去构想“应该如何”。这种构建的雄心壮志,让我作为一个读者,也油然而生一种改造自身认知、优化自身生活的冲动。合上书本时,外界的喧嚣似乎都远去了一些,留下的是一种被涤净的、对事物本质的澄明感。这绝对是值得反复品味,每次都会有新感悟的传世之作。
评分作为一本哲学经典,它的文字翻译质量至关重要,而中华书局的这个版本处理得相当到位。那种古雅又不失流畅的中文表达,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严谨性,同时又避免了晦涩难懂的陷阱。我注意到,在涉及“理念论”的部分,译者采用了非常克制的措辞,既传达了柏拉图对彼岸永恒实在的坚持,又没有将其描述得过于玄乎,这对于理解其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关于“善的理念”的论述,它如同整个城邦的太阳,照亮了所有知识和存在的基础。我喜欢它这种将哲学思考与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困境紧密结合的方式。阅读时,我常常会想,如果我身处雅典的广场上,面对苏格拉底的提问,我该如何辩护自己的立场?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使得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定义,而是真正触动人心的思想火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