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晓波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经济
  • 企业发展
  • 金融危机
  • 改革开放
  • 商业
  • 历史
  • 2008-2018
  • 水大鱼大
  • 激荡十年
  • 行业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发图书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
ISBN:9787508682624
商品编码:23175460143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01
作者:吴晓波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58.0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508682624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知名财经作者吴晓波新作,畅销十年、销量超过两百万册的《激荡三十年》续篇,至此完成改革开放四十年企业史完整记录。 作为时代记录者,吴晓波有意识地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记录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对我们影响至深的人物与事件,串成一部我们每个人的时代激荡史。而*新的这十年,无疑更壮观,也更扑朔迷离。 很多事情,在当时并未有很深很透的感受,回过头来再看,可能命运的轨迹就在那一刻无意中形成。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应该回望历史的原因。

内容提要

“对于过往的十年,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您的答案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时,这位善于用简洁的表述把深刻的真相披露出来的教授,回答说:“水大鱼大!”的确是水大鱼大。 急速扩容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如同一个恣意泛滥的大水,它在焦虑地寻找疆域的边界,而被猛烈冲击的部分,则同样焦虑地承受着衍变的压力和不适。它既体现在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同时,也体现在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周遭邻国之间的政治及经济关系。 大水之中,必有大鱼。 在这十年当中,中国公司的体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从35家增加到了115家,其中,有四家进入到前十大的行列中。在互联网及电子消费类公司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70倍,闯进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在智能手机领域,有四家中国公司进入前六强,而在传统的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市场上,中国公司的产能均为全球**。在排名前十大的全球房地产公司中,中国公司占到了7家。全球资产规模*大的前四大银行都是中国的。 中国的商业投资界发生了基础设施级别的巨变,以互联网为基础性平台的生态被视为新的世界,它以更高的效率和新的消费者互动关系,重构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在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信息获取、社交、购物、日常服务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因此,这个十年,是中国水大鱼大的十年,风云激荡的十年。这十年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更甚于之前的三十年。在这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之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再次经历这改变了每个人的十年。

作者简介

吴晓波 知名财经作家,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I》和《大败局II》、《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腾讯传》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类经典畅销书。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 2014年开设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超过300万,付费音频会员服务“每天听见吴晓波”,有超过40万付费用户。 吴晓波是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财经出版的创始人。

目录

序言: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 2008:不确定的开始 【企业史人物】2008年 首善光标 2009:V型反弹的代价 【企业史人物】2009 哈儿建馆 2010年:*日本 【企业史人物】2010 大炮开博 2011年:“中国要歇菜了吗?” 【企业史人物】2011 凡客陈年 2012:落幕上半场 【企业史人物】2012 赛道投手 2013年:金钱永不眠 【企业史人物】2013 锤子老罗 2014年:卷土重来的泡沫 【企业史人物】2014 褚健困境 2015年:极端的一年 【企业史人物】2015 女工邬霞 2016年:黑天鹅在飞翔 【企业史人物】2016 莆田医生 2017年:新中产时代到来 【企业史人物】2017 向死而生 2018:改革的“不惑之年” 【企业史人物】中国企业家谱系(1978—2018)


激荡十年:中国经济的蜕变与未来图景(2008-2018) 一个时代的侧影,一幅波澜壮阔的商业画卷 2008年至2018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个极为关键且充满张力的“十年”。这是一个全球金融海啸余波未平,中国经济在结构性改革与产业升级的巨变中艰难前行的时期。本书并非仅仅是对宏观经济数据的罗列,而是深入企业肌理,聚焦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涌现、挣扎、蜕变乃至沉寂的“水大鱼大”的商业主体,力求勾勒出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群像的真实面貌与内在逻辑。 第一部分:危机中的韧性与转型(2008-2012):从“世界工厂”到“内生动力”的探索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高度依赖出口的中国制造业构成了近乎颠覆性的挑战。大量外贸订单的瞬间蒸发,使得“世界工厂”的灯火一度暗淡。本书详尽分析了中国政府在应对危机时采取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对实体经济的复杂影响。我们看到,一方面,这笔庞大的资金有效避免了大规模失业,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另一方面,其对资源错配、地方债务膨胀以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埋下的隐患也进行了细致的剖析。 在这一阶段,优秀的企业家们并未固守传统的低成本竞争模式。本书聚焦于第一批开始“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他们如何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寻找新的立足点。例如,在新能源、高铁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起步阶段,国有巨头与民营新锐之间的竞合关系,以及外资企业在技术转移和本土化战略上的博弈,都构成了那个时期商业叙事的重要篇章。特别关注那些在危机中逆势加码研发投入,开始构建自身技术壁垒的“隐形冠军”的成长路径。 第二部分:互联网浪潮的颠覆与重塑(2013-2016):信息时代的原住民崛起 如果说前一个阶段的主题是“应对外部冲击”,那么中后期则完全被“互联网革命”所主导。本书以深度个案研究的方式,剖析了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如何完成从“连接用户”到“连接一切”的战略跃迁。 我们不再仅仅讨论电商的规模扩张,而是深入探究移动支付如何重塑底层金融基础设施、O2O(线上到线下)服务如何改变传统零售和生活服务业的效率逻辑,以及内容付费和社交媒体如何催生出全新的文化消费生态。本书特别关注了传统行业在面对互联网“降维打击”时的反应:一些老牌企业选择“触网”,但往往陷入模式模仿的困境;另一些则通过“产业互联网”的思维,开始利用数字化工具改造供应链和生产流程,探索出一条“硬科技”与“软信息”融合的道路。 此外,本书对“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的风险投资生态进行了批判性审视。数以万计的初创企业如何在全球资本的狂热追逐下,经历了从爆炸性增长到大浪淘沙的残酷洗牌。从共享经济的野蛮生长到P2P爆雷后的行业治理,这些事件揭示了创新速度与监管滞后之间的固有张力。 第三部分:供给侧改革与结构性调整的阵痛(2016-2018):从“速度”到“质量”的艰难切换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理解后半段企业生存逻辑的关键。本书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告别粗放式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聚焦于钢铁、煤炭等传统重工业如何在新环保标准和去产能政策的压力下进行痛苦的自我剥离与升级。那些依靠高污染、高能耗获取利润的企业面临生死考验,而率先完成技术改造和流程优化的企业则抓住了市场集中度提高的历史机遇。 更重要的是,本书探讨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具体行业中的落地情况。从半导体制造的卡脖子困境,到高端数控机床的国产化进程,再到生物医药领域的突破,本书试图描绘出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尤其是在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外部环境下,所展现出的“硬核”研发决心和战略定力。这些努力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死,更关乎国家产业安全的宏大叙事。 企业家的“水性”与“土性” 贯穿全书的是对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复杂观察。我们看到,成功的企业家往往兼具两种特质:“水性”——适应性强,能够迅速融入新的商业环境,如互联网时代的“风口追逐者”;和“土性”——根植于中国特有的商业土壤,懂得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资源调配和政策解读的“实干家”。 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本书也毫不回避地揭示了在高速扩张期,一些企业在公司治理、债务风险、乃至法律合规方面出现的系统性问题。监管环境的日趋成熟,使得企业过去依赖的灰色地带逐渐消失,迫使所有参与者重新学习“游戏规则”。 结语:展望新周期的起点 2018年末,中国经济站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企业们消化了前一个十年的狂热、危机与转型之痛。本书的终点,并非是对所有问题的解答,而是为读者提供一套理解中国企业在特定历史语境下行为逻辑的框架。这十年,是中国企业从“搭便车”到“自主创新”的艰难成人礼,是“大而不强”到“强而不均衡”的深刻反思。理解了这十年,方能更清晰地洞察未来的航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和张力,让人立刻联想到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只有最强壮的鱼才能生存。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中国企业在这十年间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当初依赖低成本优势的制造业,到如今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崭露头角,这中间的转型过程绝非易事。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这段历史背后的人物故事和企业战略。那些在危机中不退反进的领导者,那些敢于颠覆传统的创业者,他们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他们又是在怎样的市场土壤和政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期望书中能够深入挖掘那些成功企业的共性,以及它们在不同行业中展现出的多样化发展路径。同时,我也想了解那些曾经被寄予厚望,最终却未能实现预期发展的企业,它们的故事同样具有警示意义。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堂生动的中国商业发展史课,让我得以窥探中国经济腾飞的内在逻辑。

评分

对于《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这本书,我抱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审慎的态度。2008年是一个分水岭,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无数中国企业面临严峻考验,但也激发了它们前所未有的求生欲和创新力。接下来的十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互联网浪潮席卷、新经济模式层出不穷的时代。书中“水大鱼大”的比喻,恰如其分地描绘了那个时期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激烈竞争。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于那些真正抓住了时代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大鱼”们的详细解读。它们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凭借精准的判断和果断的行动,成为行业翘楚?是技术创新?是商业模式的颠覆?还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我同样也关注那些在浪潮中沉浮的企业,它们的失败并非毫无价值,往往能折射出更深层次的经济规律和管理挑战。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详实的数据支撑、生动的人物刻画以及深刻的行业分析,那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商业史诗。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就带着一种史诗感,“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光是听着,就让人联想到中国经济在2008年至2018年这十年间的波澜壮阔。我一直对这段时期中国企业的发展轨迹非常好奇,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到互联网经济的崛起,再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这期间涌现出无数令人惊叹的故事。这本书无疑抓住了这个关键的十年,聚焦于中国企业如何在这场时代的洪流中乘风破浪,甚至掀起巨浪。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那些曾经风光无限又或是黯然退场的企业,它们的故事往往是时代变迁最鲜活的注脚。是哪些战略决策让它们脱颖而出?又是什么样的内部或外部因素导致了它们的兴衰?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理解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的基因和韧性。读罢此书,我希望自己能对中国经济的脉搏有更深切的感受,对企业家的智慧与勇气有更透彻的理解,或许还能从中汲取一些关于未来发展的启示。

评分

当我看到《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过去十年中国企业所经历的跌宕起伏。2008年,一个转折点,世界经济格局的动荡,中国企业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抓住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东风,以及互联网技术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实现了惊人的发展。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大鱼”是如何在“水大”的中国市场中游弋生存,甚至引领潮流的。它们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凭借颠覆性的创新?是精益求精的运营?还是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案例研究,让我能够更具体地理解这些企业的成功之道。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触及那些未能如愿的企业,因为它们的经历同样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商业世界的复杂性与残酷性。

评分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这个书名,光是听着就让我想到了那十年的中国经济是如何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孕育出无数令人瞩目的商业巨头。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当时的中国经济而言,既是冲击,也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那些能够迅速调整策略、拥抱变革的企业,往往能在危机中找到新的增长点。而随后的十年,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彻底改变了商业格局。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那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的企业家和他们的企业。是他们敏锐的商业嗅觉,还是卓越的管理能力,亦或是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让他们在这片“水大”的市场中捕获了“大鱼”?我希望能从书中看到那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了解他们在面对技术革新、市场竞争、政策变化时的应对之道。这本书,对于想要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或是对企业管理和战略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