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 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 政府会计制度编审委员会 解读

正版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 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 政府会计制度编审委员会 解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政府会计制度编审委员会 著
图书标签:
  • 政府会计
  • 会计制度
  • 实务
  • 解读
  • 案例
  • 编审委员会
  • 财政
  • 会计
  • 公务员
  • 财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恒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83881
商品编码:28297109981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6-01
字数:58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
定价 99.00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开本 16
作者 政府会计制度编审委员会
页数 0
ISBN编码 9787115483881


内容介绍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政府会计制度》)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提前执行。为了帮助广大会计工作者学好、用好政府会计制度,我们集众多专家、学者与实务界人士一起,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依据《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6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深入、详尽的解读。针对重要的会计处理规定,本书以逻辑结构图的形式点明其逻辑结点与流程;以案例解析的形式,将笼统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化为清晰具体的实务操作,全面提升读者的实务操作水平。本书提供案例320多个,均结合制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逐步展示会计处理的全过程,需要读者重点阅读。 本书是一本全景式解读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专业图书,是广大会计工作者学制度、用制度的案头需要具备工具书。它既适合会计实务工作者用以解决日常实务工作中各种疑难与困惑的问题,也适合会计理论工作者、会计专业学生用来掌握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定。

作者介绍
本书编委会 方文彬(会计学硕士,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邢铭强(会计学博士,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汪华亮(法学博士,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姚 宇(经济学博士,陕西财经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 计东亚(会计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 孙蕾蕾(会计学博士、烟台大学会计系副教授) 徐东方(会计学硕士,河北金融学院讲师) 唐斯圆(会计学博士,清华大学)

关联推荐
本书严格依据2018年3月《政府会计制》编写而成,1项基本准则、6项具体准则、1项会计制度; 220多个案例分析、160余幅逻辑导图。深度解读《政府会计制度》规范要求,展示其实操细节
目录
目录
第 1章 政府会计基本理论

1.1 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 1
1.1.1 政府会计的概念 1
1.1.2 政府会计目标 2
1.2 政府会计要素 4
1.2.1 政府会计对象 4
1.2.2 政府会计要素 4
1.3 政府会计原则 6
1.3.1 政府会计基本原则 6
1.3.2 政府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7
1.3.3 政府会计核算的其他原则 10
1.4 政府会计的记账基础 10
1.4.1 权责发生制 11
1.4.2 收付实现制 11
1.5 政府会计的特点 11
1.5.1 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12
1.5.2 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不同 12
1.5.3 会计报告不同 13
1.6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13
1.6.1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变化 13
1.6.2 《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内容 15
第 2章 政府会计的基本方法

2.1 政府会计的记账方法 22
2.1.1 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22
2.1.2 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22
2.1.3 记账规则 24
2.1.4 试算平衡 25
2.2 政府会计的会计凭证 27
2.2.1 原始凭证 28
2.2.2 记账凭证 34
2.3 政府会计的会计账簿 38
2.3.1 会计账簿的分类与设置 39
2.3.2 会计账簿的使用 42
2.3.3 会计账簿的错误更正方法 43
2.3.4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44
2.4 政府会计的会计报表 45
2.4.1 政府会计主体财务报表的种类 45
2.4.2 政府会计主体预算会计报表的种类 46
2.4.3 政府会计主体报表的编制要求 46
2.5 账务处理程序 47
第3章 资产的会计核算

3.1 货币资金 49
3.1.1 库存现金 49
3.1.2 银行存款 53
3.1.3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61
3.1.4 其他货币资金 64
3.2 短期投资 65
3.2.1 短期投资的概念 65
3.2.2 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 66
3.3 应收及预付款项 67
3.3.1 财政应返还额度 67
3.3.2 应收票据 70
3.3.3 应收账款 73
3.3.4 预付账款 76
3.3.5 其他应收款 79
3.4 存货 83
3.4.1 存货的管理 83
3.4.2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84
3.4.3 存货的发出计价 85
3.4.4 存货的会计核算 88
3.4.5 存货的清查盘点 95
3.5 待摊费用 97
3.5.1 待摊费用的科目设置 97
3.5.2 待摊费用的会计核算 97
3.6 长期股权投资 98
3.6.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98
3.6.2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100
3.7 长期债券投资 104
3.7.1 长期债券投资的初始计量 104
3.7.2 长期债券投资的后续计量 105
3.8 固定资产 107
3.8.1 固定资产的概述 107
3.8.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11
3.8.3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15
3.8.4 固定资产的处置 117
3.8.5 固定资产的清查 118
3.9 工程物资 120
3.9.1 工程物资的概念 120
3.9.2 工程物资的会计核算 120
3.10 在建工程 121
3.10.1 在建工程的科目设置 121
3.10.2 在建工程的会计核算 122
3.11 无形资产 129
3.11.1 无形资产概述 129
3.11.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130
3.11.3 研发支出 133
3.11.4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135
3.11.5 无形资产的处置 136
3.12 其他资产 138
3.12.1 政府储备物资 138
3.12.2 公共基础设施 142
3.12.3 保障性住房 147
3.12.4 文物文化资产 149
3.12.5 受托代理资产 151
3.12.6 长期待摊费用 154
3.12.7 待处理财产损溢 154
第4章 负债的会计核算

4.1 短期借款 157
4.1.1 短期借款的概念和管理 157
4.1.2 短期借款的会计核算 157
4.2 应缴财政款 159
4.2.1 应缴财政款的概念 159
4.2.2 应缴财政款的会计核算 159
4.3 应交税费 160
4.3.1 应交增值税 160
4.3.2 其他应交税费 175
4.4 应付职工薪酬 178
4.4.1 应付职工薪酬的科目设置 178
4.4.2 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179
4.5 应付及暂收款项 181
4.5.1 应付账款 181
4.5.2 应付票据 183
4.5.3 其他应付款 185
4.5.4 应付利息 188
4.5.5 应付政府补贴款 189
4.5.6 预收账款 190
4.6 长期应付款项 192
4.6.1 长期借款 192
4.6.2 长期应付款 194
4.7 预提费用 196
4.7.1 预提费用的科目设置 196
4.7.2 预提费用的会计核算 196
4.8 预计负债 197
4.8.1 或有事项 197
4.8.2 预计负债 198
4.9 受托代理负债 198
4.9.1 受托代理负债的科目设置 198
4.9.2 受托代理负债的会计核算 199
第5章 净资产的会计核算

5.1 净资产概述 200
5.1.1 净资产的概念 200
5.1.2 净资产的分类 200
5.2 本期盈余 202
5.2.1 本期盈余的概念 202
5.2.2 本期盈余的会计核算 202
5.3 本年盈余分配 204
5.3.1 本年盈余分配的概念 204
5.3.2 本年盈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204
5.4 累计盈余 205
5.4.1 累计盈余的概念 205
5.4.2 累计盈余的会计核算 205
5.5 专用基金 208
5.5.1 专用基金的概述 208
5.5.2 专用基金的账务处理 208
5.6 权益法调整 209
5.6.1 权益法调整的概念 209
5.6.2 权益法调整的会计核算 210
5.7 无偿调拨净资产 211
5.7.1 经批准无偿调入净资产 211
5.7.2 经批准无偿调出净资产 212
5.8 以前年度盈余调整 214
5.8.1 以前年度收入和费用调整 214
5.8.2 资产盘盈 214
5.8.3 年末结转 214
第6章 收入的会计核算

6.1 收入概述 217
6.1.1 收入的概念 217
6.1.2 收入的分类 217
6.1.3 收入的确认 218
6.2 收入的会计核算 218
6.2.1 财政拨款收入 218
6.2.2 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221
6.2.3 其他收入 222
6.3 事业单位专有收入会计核算 225
6.3.1 事业收入 225
6.3.2 经营收入 228
6.3.3 投资收益 231
6.3.4 上级补助收入 235
6.3.5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237
第7章 费用的会计核算

7.1 费用概述 239
7.1.1 费用的概念 239
7.1.2 费用的分类 239
7.2 费用的会计核算 240
7.2.1 业务活动费用 240
7.2.2 资产处置费用 243
7.2.3 其他费用 245
7.3 事业单位专有费用的会计核算 246
7.3.1 单位管理费用 246
7.3.2 经营费用 248
7.3.3 上缴上级费用 249
7.3.4 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 249
7.3.5 所得税费用 250
第8章 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8.1 预算收入概述 251
8.1.1 预算收入的确认 251
8.1.2 预算收入的管理 251
8.2 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252
8.2.1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52
8.2.2 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54
8.2.3 其他预算收入 255
8.3 事业单位专有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257
8.3.1 事业预算收入 257
8.3.2 经营预算收入 259
8.3.3 投资预算收益 260
8.3.4 上级补助预算收入 262
8.3.5 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 263
8.3.6 债务预算收入 264
第9章 预算支出的会计核算

9.1 预算支出概述 266
9.1.1 预算支出的确认 266
9.1.2 预算支出的管理规定 266
9.2 行政支出会计核算 268
9.2.1 科目设置 268
9.2.2 行政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 268
9.3 事业单位专有预算支出会计核算 270
9.3.1 事业支出 270
9.3.2 经营支出 272
9.3.3 上缴上级支出 274
9.3.4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275
9.3.5 投资支出 275
9.3.6 债务还本支出 277
9.4 其他支出 277
9.4.1 其他支出的科目设置 277
9.4.2 其他支出的会计核算 278
第 10章 预算结余的会计核算

10.1 资金结存的会计核算 281
10.1.1 资金结存的明细科目设置 281
10.1.2 资金结存的账务处理 282
10.2 结转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 289
10.2.1 结转结余资金概述 289
10.2.2 财政拨款结转 289
10.2.3 财政拨款结余 294
10.2.4 非财政拨款结转 297
10.2.5 非财政拨款结余 301
10.3 事业单位专有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 305
10.3.1 专用结余 305
10.3.2 经营结余 306
10.4 其他结余 307
10.4.1 其他结余的概念 307
10.4.2 其他结余的会计核算 307
10.5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 308
10.5.1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的概念 308
10.5.2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308
第 11章 政府会计报表

11.1 会计报表的概述 310
11.1.1 会计报表的概念 310
11.1.2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310
11.1.3 会计报表的分类 311
11.1.4 年终清理 313
11.2 资产负债表 314
11.2.1 资产负债表的概述 314
11.2.2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315
11.2.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15
11.2.4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实例 322
11.3 收入费用表 325
11.3.1 收入费用表概述 325
11.3.2 收入费用表的编制 326
11.3.3 收入费用表报的编制实例 329
11.4 净资产变动表 331
11.4.1 净资产变动表概述 331
11.4.2 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原则 332
11.4.3 净资产变动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32
11.4.4 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实例 334
11.5 现金流量表 336
11.5.1 现金流量表概述 336
11.5.2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337
11.5.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实例 342
11.6 预算收入支出表 346
11.6.1 预算收入支出表概述 346
11.6.2 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 347
11.6.3 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实例 349
11.7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 352
11.7.1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概述 352
11.7.2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编制原则 352
11.7.3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53
11.7.4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编制实例 355
11.8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358
11.8.1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概述 358
11.8.2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原则 359
11.8.3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59
11.8.4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实例 360
11.9 附注 363
11.9.1 附注的概念 363
11.9.2 附注的主要内容 363
11.9.3 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364
11.10 会计报表的审核、汇总与分析 376
11.10.1 会计报表的审核 376
11.10.2 会计报表的汇总 377
11.10.3 会计报表分析 377
11.10.4 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380
第 12章 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

12.1 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382
12.1.1 行政单位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 382
12.1.2 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386
12.1.3 预算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396
12.1.4 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新旧衔接 399
12.1.5 其他事项 399
12.2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400
12.2.1 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 400
12.2.2 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406
12.2.3 预算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419
12.2.4 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新旧衔接 424
12.2.5 其他事项 425


现代财务管理与决策:理论、工具与前沿应用 本书导读 在日益复杂和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财务管理已不再仅仅是记录和报告历史数据,而是成为驱动企业价值创造、支持战略决策的核心职能。本书旨在为财务专业人士、企业管理者以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涵盖现代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前沿工具以及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的应用策略。我们重点关注如何利用先进的财务分析方法和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控制风险,并最终实现可持续的盈利增长。 第一部分:现代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基石 本部分将系统梳理支撑现代财务决策的经典理论框架,并探讨它们在当前经济格局下的演变与挑战。 第一章:财务管理目标与价值最大化 财务管理目标的再审视: 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到利益相关者价值创造的转变。探讨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平衡短期绩效与长期价值。 资本结构理论的最新进展: 深入分析权衡理论(Trade-off Theory)、信号理论(Signaling Theory)和代理成本理论在当代资本市场中的适用性。讨论最优资本结构决策的动态调整机制。 股利政策与信号传递: 考察剩余索取权理论(Residual Theory)和MM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局限性,以及现金流稳定性、并购活动对股利支付决策的影响。 第二章:时间价值与风险评估的量化方法 高级贴现模型: 不仅仅是简单的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重点介绍期权定价模型(如Black-Scholes模型)在评估具有管理灵活性的投资项目中的应用,如实物期权(Real Options)。 风险度量与分散化: 引入更精细的风险衡量指标,如条件风险价值(CVaR, 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及其在压力测试和极端事件情景分析中的应用。探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系统性管理。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局限与替代: 评估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五因子模型等对系统性风险的解释力,并探讨如何在非公开交易市场(如私募股权)中估计非系统性风险溢价。 第二部分:营运资本与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 本部分着重于企业日常运营中现金流的有效管理,确保企业既有足够的流动性应对突发状况,又不至于过度占用资金。 第三章:应收账款与信用政策的优化 信用风险评估的量化模型: 运用判别分析、逻辑回归等统计工具建立客户信用评分模型(Credit Scoring Model)。 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提升: 探讨基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应收账款融资策略,以及动态折扣政策的制定,以平衡销售促进与融资成本。 第四章:存货管理的精益策略 现代库存控制模型: 超越传统的EOQ模型,引入随机需求下的再订货点(ROP)模型,以及考虑供应链中断风险的柔性库存策略。 面向价值链的存货管理: 结合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和敏捷供应链(Agile Supply Chain)理念,实现多级分销网络中的库存协同优化。 第五章:现金管理与短期融资工具 现金流预测的集成方法: 如何整合销售预测、运营预算和资本支出计划,建立多层次、高精度的现金流预测系统。 短期融资工具的选择与成本比较: 全面分析商业票据、保理、透支等工具的优劣,以及如何利用货币市场工具进行高效的短期资金调配。 第三部分:投资决策的战略性评估 本部分深入探讨企业长期投资的评估标准和决策流程,确保资本投向能够带来最高的未来回报。 第六章:长期投资决策的深入分析 投资敏感性分析与情景规划: 运用蒙特卡洛模拟等技术,评估关键变量变化对项目净现值的影响,制定稳健的投资决策阈值。 并购(M&A)中的财务尽职调查与估值: 侧重于交易结构设计、协同效应的量化、以及目标公司特有风险的识别与定价调整。 第七章:融资结构与长期资本的获取 债务融资的结构设计: 探讨各种长期借款、债券发行的条款设计,包括契约保护(Covenants)的设定与影响。 股权融资的市场动态: 分析首次公开募股(IPO)、增发(SEO)的市场时机选择,以及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在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资本获取路径。 第四部分: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整合 本部分关注如何系统性地识别、衡量和管理可能威胁企业财务稳定的各类风险。 第八章: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RM)框架 风险文化的构建: 探讨如何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和日常运营流程,实现自上而下的风险认知。 操作风险的量化与管理: 运用损失数据收集、过程流程图分析等工具,识别和缓解内部流程中的薄弱环节。 第九章:国际财务管理与汇率风险对冲 跨国投资的资本预算: 考虑外币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对跨国项目评估的影响。 外汇风险对冲工具的实战运用: 详细讲解远期合约、外汇期权和互换合约(Swaps)在不同市场预期下的套期保值策略。 第十章:财务报告质量与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财务报告的质量评估: 教授如何识别潜在的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行为,通过分析关键的会计政策选择和判断的合理性。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设计: 结合COSO框架,探讨如何设计和测试内部控制系统,确保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和合规性。 结语:财务职能的数字化转型 本书最后展望了财务职能如何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实现从“记账中心”向“价值创造中心”的转型,为读者提供面向未来的财务管理视野。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内容极为丰富的关于政府会计制度的书籍,它在整体框架上给人一种“包罗万象”的感觉。我是一名在政府部门工作了十几年的老会计,对政府会计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体会。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对许多专业术语的解释都非常到位,而且在讲解某些重要政策时,会引用大量的官方文件和解释,这使得其权威性得以保证。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处理,通过一些图示和表格,将复杂的理论变得更加易于理解。然而,在我尝试去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时,却遇到了一些挑战。书中在讲解一些具体科目的核算时,往往会给出详细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对于这些处理方法背后的管理逻辑和风险控制的考量,则讨论得不够深入。例如,在讲解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时,书中详细列出了各种折旧方法的计算公式,但却没有过多地强调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折旧方法,以及不同折旧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我提供一个业务场景后,能够指导我如何从制度层面去应对,如何通过合理的会计处理来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并且如何利用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决策。这本书虽然提供了大量的制度性内容,但在连接制度与实际管理之间的桥梁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它更像是一部“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操作手册”。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会计,对政府会计制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阅读过不少相关的书籍。这本书的整体风格给我一种“高屋建瓴”的感觉,它在对国家整体的政府会计制度进行宏观解读的同时,也深入到了很多微观的层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历史沿革和政策演变的梳理,这对于理解当前制度的形成逻辑非常有帮助,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政策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方向。然而,在具体到某一个操作层面时,我总觉得书中提供的内容,似乎更侧重于“为什么”和“是什么”,而对于“如何做”的指导,则相对不够具体。比如说,书中在讲解某项收入确认原则时,会引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解释得非常透彻,但当我想要知道具体如何在系统中录入这样的收入,需要填写哪些单据,审批流程是怎样的,以及可能遇到的异常情况如何处理时,书中提供的信息就显得有些模糊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更多地结合实际工作场景,提供一些操作性的建议,比如列出不同业务的流程图,给出标准的凭证填制范例,甚至是在线模拟操作的指引。毕竟,我们一线会计最需要的是能够直接应用于日常工作的“工具箱”,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制度的宏观理解。虽然这本书在理论层面做得很好,但如果能在实务操作层面再加强一些,我认为会更具实用价值。

评分

这本政府会计制度的书,整体来看,确实是信息量巨大,内容相当详实。我是一名刚刚入职不久的政府部门财务人员,对于政府会计制度来说,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学习。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几乎涵盖了政府会计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原则到复杂的科目核算,都有涉及。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一些重要概念的解释,比如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等,作者用了不少篇幅去阐释,而且还举了一些小例子,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然而,在我翻阅到关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勾稽关系的部分时,我发现书中虽然给出了公式和推导过程,但实际操作的例子却显得有些单薄。我希望能看到更多来自不同类型政府单位的实际报表,并且作者能够详细讲解这些报表是如何从日常的账务处理中逐层生成的。例如,当某个资产科目发生变动时,它会如何影响到负债、净资产以及相关的成本费用等,这种关联性的展示,对于我理解整体财务状况至关重要。另外,书中在介绍一些专业术语时,有时会直接引用一些学术化的表达,虽然准确,但对于非专业背景的我来说,理解起来会比较吃力,需要反复查阅其他资料才能弄明白。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增加一些术语解释的附录,或者在首次出现专业术语时,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习的门槛,让更多基层人员能够受益。

评分

作为一名在基层财政部门工作的普通会计,我最近刚接触到一本据说非常权威的关于政府会计制度的书籍,但坦白说,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却有些复杂。首先,它的装帧和排版设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扉页的设计,纸张的质感,都透着一种严谨和专业的气息,这一点我很喜欢。翻开书的第一感觉是厚重,这当然不是说它内容冗杂,而是感觉里面承载了太多的知识和信息。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章节的论述虽然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但其深度和广度似乎超出了我目前所能完全理解的范畴。举个例子,书中在讲解某些特定科目核算时,会引用大量复杂的理论框架和学术研究成果,虽然这本身是学术研究的价值所在,但对于我们这些主要处理日常实务的基层会计而言,可能更需要一些直观、接地气的操作指南和方法论。我期望书中能够更多地提供一些“手把手”式的指导,例如针对一些常见的、容易出错的业务场景,给出详细的流程拆解和注意事项,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此外,书中对一些新概念和新政策的解读,虽然全面,但可能缺乏一些对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预警,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在谈到某些改革措施对现有工作流程的影响时,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平稳过渡、如何调整内部控制的建议,而不是仅仅罗列政策条文。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理论价值毋庸置疑,但其在连接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某些细节,还有提升的空间,特别是对于一线实务工作者来说,更需要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干货”。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关于政府会计制度的书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毕竟它的名字就带着“详解”和“实务”的字样。这本书的开篇部分,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启发,它对一些基础概念的阐述,比如政府会计的目标、基本原则等,都比较清晰。我个人比较看重书籍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也算不错,各个章节之间的衔接比较自然。但是,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一些复杂业务的处理,往往是点到为止,缺乏深入的案例分析。比如,在讲解政府往来款项的管理时,书中只是简单提到了几种常见的往来情形,但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案例来展示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如何防范风险,以及在进行年终结算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往来款项问题,这时就很需要一本能够提供具体解决方案的书籍,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供给就显得有些不足。我期望书中能够多提供一些带有真实背景的案例,并且在案例中详细解析相关的账务处理过程,包括涉及到的科目的选择、凭证的填制、报表的列示等。同时,我还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或者是一些“疑难杂症”的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