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AutoCAD 2018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 |
| 图书定价: | 55元 |
| 图书作者: | 南山一樵工作室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ISBN号: | 978711546927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35 |
| 版次: | 1-1 |
| 内容简介 |
| 本书重点介绍了AutoCAD 2018中文版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全书分为3篇共14章,分别介绍了AutoCAD 2018基础知识、简单二维绘制命令、文字与表格、基本绘图工具、二维编辑命令、复杂二维绘图与编辑命令、尺寸标注、图块及其属性、辅助绘图工具、绘制和编辑三维网格、三维实体绘制、三维实体编辑、机械工程实例、建筑设计工程实例。在介绍的工程中,注意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本书解说翔实、图文并茂、语言简洁、思路清晰。每章的知识点都有案例讲解,帮助读者对知识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每章的后面都配有上机实验,使读者对全章的知识点能够综合运用。 本书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AutoCAD自学教程和参考书籍,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的教学参考书。除利用传统的纸面讲解之外,还提供多功能学习光盘和二维码两种学习方式,读者可以轻松愉悦地学习本书。 |
| 目录 |
| * 1章 AutoCAD2018基础知识 1.1 操作界面 1.1.1 标题栏 1.1.2 绘图区 1.1.3 坐标系图标 1.1.4 菜单栏 1.1.5 工具栏 1.1.6 命令行窗口 1.1.7 布局标签 1.1.8 状态栏 1.1.9 滚动条 1.2 设置绘图环境 1.2.1 圆形单位设置 1.2.2 图形边界设置 1.3 图形的缩放和平移 1.3.1 实时缩放 1.3.2 实时平移 1.4 文件管理 1.4.1 新建文件 1.4.2 打开文件 1.4.3 保存文件 1.5 基本输入操作 1.5.1 命令输入方式 1.5.2 命令执行方式 1.5.3 命令的重复、撤销、重做 1.5.4 坐标系统与数据的输入方法 1.5.5 按键定义 1.6 上机实验 第 2章 简单二维绘制命令 2.1 直线类命令 2.1.1 直线段 2.1.2 构造线 2.2 圆类命令 2.2.1 圆 2.2.2 圆弧 2.2.3 圆环 2.2.4 椭圆与椭圆弧 2.3 平面图形 2.3.1 矩形 2.3.2 正多边形 2.4 点 2.4.1 点 2.4.2 等分点 2.4.3 测量点 2.5 综合演练——汽车的绘制 2.6 上机实验 第3章 文字与表格 3.1 文本样式 3.2 文本标注 3.2.1 单行文本标注 3.2.2 多行文本标注 3.3 文本编辑 3.4 表格 3.4.1 定义表格样式 3.4.2 创建表格 3.4.3 表格文字编辑 3.5 综合演练——绘制电气制图样板图 3.6 上机实验 第4章 基本绘图工具 4.1 设置图层 4.1.1 利用对话框设置图层 4.1.2 利用面板设置图层 4.2 设置颜色 4.3 图层的线型 4.3.1 在“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中设置线型 4.3.2 直接设置线型 4.4 绘图 4.5 对象约束 4.5.1 建立几何约束 4.5.2 设置几何约束 4.5.3 建立尺寸约束 4.5.4 设置尺寸约束 4.6 综合演练——轴 4.7 上机实验 第5章 二维编辑命令 5.1 选择对象 5.2 复制类命令 5.2.1 复制命令 5.2.2 镜像命令 5.2.3 偏移命令 5.2.4 阵列命令 5.3 删除及恢复类命令 5.3.1 删除命令 5.3.2 恢复命令 5.3.3 清除命令 5.4 改变位置类命令 5.4.1 移动命令 5.4.2 旋转命令 5.4.3 缩放命令 5.5 改变几何特性类命令 5.5.1 修剪命令 5.5.2 延伸命令 5.5.3 拉伸命令 5.5.4 拉长命令 5.5.5 圆角命令 5.5.6 倒角命令 5.5.7 打断命令 5.5.8 打断于点命令 5.5.9 分解命令 5.5.10 合并命令 5.6 综合演练——螺母 5.7 上机实验 第6章 复制二维绘图与编辑命令 6.1 多段线 6.2 样条曲线 6.3 多线 6.3.1 绘制多线 6.3.2 定义多线样式 6.3.3 编辑多线 6.4 图案填充 6.4.1 基本概念 6.4.2 图案填充的操作 6.4.3 渐变色的操作 6.4.4 边界的操作 6.4.5 编辑填充的图案 6.5 对象编辑命令 6.5.1 钳夹功能 6.5.2 修改对象属性 6.6 综合演练——深沟球轴承 6.7 上机实验 第7章 尺寸标注 7.1 尺寸样式 7.1.1 新建或修改尺寸样式 7.1.2 线 7.2 标注尺寸 7.2.1 长度型尺寸标注 7.2.2 对齐标注 7.2.3 角度型尺寸标注 7.2.4 直径标注 7.2.5 基线标注 7.2.6 连续标注 7.3 引线标注 7.3.1 利用LEADER命令进行引线标注 7.3.2 快速引线标注 7.4 形位公差 7.5 综合演练——标注阀盖尺寸 7.6 上机实验 第8章 图块及其属性 8.1 图块操作 8.1.1 定义图块 8.1.2 图块的存盘 8.1.3 图块的插入 8.1.4 动态块 8.2 图块属性 8.2.1 定义图块属性 8.2.2 修改属性的定义 8.2.3 图块属性编辑 8.3 综合演练——微波炉电路图 8.4 上机实验 第9章 辅助绘图工具 9.1 设计中心 9.1.1 启动设计中心 9.1.2 插入图块 9.1.3 图形复制 9.2 工具选项板 9.2.1 打开工具选项板 9.2.2 新建工具选项板 9.2.3 向工具选项板中添加内容 9.3 对象查询 9.3.1 查询距离 9.3.2 查询对象状态 9.4 综合演练——绘制居室布置平面图 9.5 上机实验 第 二篇 三维绘图篇 第 10章 绘制和编辑三维网格 10.1 三维坐标系统 10.1.1 右手法则与坐标系 10.1.2 创建坐标系 10.1.3 动态坐标系 10.2 观察模式 10.2.1 动态观察 10.2.2 视图控制器 10.3 绘制基本三维网格 10.3.1 绘制网格长方体 10.3.2 绘制网格圆锥体 10.4 绘制三维网格曲面 10.4.1 直纹网格 10.4.2 平移网格 10.4.3 边界网格 10.4.4 旋转网格 10.5 综合演练——茶壶 10.5.1 绘制茶壶拉伸截面 10.5.2 拉伸茶壶截面 10.5.3 绘制茶壶盖 10.6 上机实验 第 11章 三维实体绘制 11.1 创建基本三维建模 11.1.1 螺旋体 11.1.2 长方体 11.1.3 圆柱体 11.2 布尔运算 11.3 特征操作 11.3.1 拉伸 11.3.2 旋转 11.3.3 扫掠 11.3.4 放样 11.3.5 拖曳 11.4 特殊视图 11.4.1 剖切 11.4.2 剖切截面 11.5 建模三维操作 11.5.1 倒角 11.5.2 圆角 11.5.3 干涉检查 11.6 综合演练——饮水机 11.6.1 饮水机机座 11.6.2 水桶 11.7 上机实验 第 12章 三维实体编辑 12.1 编辑三维曲面 12.1.1 三维阵列 12.1.2 三维镜像 12.1.3 对齐对象 12.1.4 三维移动 12.1.5 三维旋转 12.2 编辑实体 12.2.1 拉伸面 12.2.2 删除面 12.2.3 旋转面 12.2.4 倾斜面 12.2.5 着色面 12.2.6 抽壳 12.2.7 复制边 12.2.8 夹点编辑 12.3 显示形式 12.3.1 消隐 12.3.2 视觉样式 12.3.3 视觉样式管理器 12.4 渲染实体 12.4.1 设置光源 13.4.2 渲染环境 12.4.3 贴图 12.4.4 材质 12.4.5 渲染 12.5 综合演练——壳体 12.5.1 绘制壳体主体 12.5.2 绘制壳体的其他部分 12.5.3 倒角与渲染视图 12.6 上机实验 第三篇 综合实例篇 第 13章 机械工程实例 13.1 完整零件图绘制方法 13.1.1 零件图内容 13.1.2 零件图绘制过程 13.2 零件图绘制实例 13.2.1 圆柱齿轮 13.2.2 减速器箱体 13.3 完整装配图绘制方法 13.3.1 装配图内容 13.3.2 装配图绘制过程 13.4 减速器装配图 13.4.1 配置绘图环境 13.4.2 拼装装配图 13.4.3 修剪装配图 13.4.4 标注装配图 13.4.5 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13.5 上机实验 第 14章 建筑设计工程实例 14.1 建筑绘图概述 14.1.1 建筑设计概述 14.1.2 建筑设计特点 14.1.3 建筑总平面图概述 14.1.4 建筑平面图概述 14.1.5 建筑立面图概述 14.1.6 建筑剖面图概述 14.1.7 建筑详图概述 14.2 别墅建筑图绘制 14.2.1 绘制别墅平面图 14.2.2 绘制别墅立面图 14.2.3 绘制别墅剖面图 14.2.4 绘制别墅建筑详图 14.3 上机实验 |
这本《AutoCAD 2018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简直是为我这种对机械制图一窍不通的小白量身定做的!我原本对CAD软件望而生畏,觉得那些复杂的命令行和操作界面简直是天书。然而,这本书的编排思路异常清晰,它不是那种堆砌专业术语的冷冰冰的技术手册。作者仿佛坐在我旁边手把手地教我,从最基础的绘图环境设置,到如何准确地捕捉对象,每一步都配有清晰的截图和细致的文字说明。特别是关于三维建模那一部分,我原本以为是最难啃的骨头,但书中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实例,比如绘制一个简单的零件,让我很快就掌握了拉伸、旋转等核心命令的用法。视频讲解的辅助作用更是锦上添花,有些操作光看文字描述容易产生歧义,但有了视频演示,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诀窍。对于想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的我来说,这种“理论+实例+视频”的组合拳,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和自信心。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面对一个庞然大物,而是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可以触摸到的、具体的小目标。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精通”二字的铺垫,让我对未来能独立完成复杂的设计图纸充满了期待。
评分说实话,我对很多号称“从入门到精通”的书籍都持保留态度,它们往往入门部分浅尝辄止,一到深入讲解就突然拔高难度,让人措手不及。但《AutoCAD 2018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深度给我带来了惊喜。它在基础讲解完毕后,并没有止步于软件功能的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许多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会遇到的技巧和规范问题。例如,书中关于图层管理和样式设置的章节,讲解得极其细致,这对于保证图纸的专业性和可读性至关重要,而这恰恰是很多初学者容易忽略的地方。我尤其欣赏它对“机械制图标准”的融入,使得学习软件操作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掌握行业规范。我用它配合其他一些零散的资料进行对比学习,发现这本书对那些晦涩难懂的标注工具和布局设置的解释最为到位,解决了困扰我很久的“为什么我画的图不符合标准”的难题。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软件操作指南,更像是一本兼顾理论基础的实战手册。
评分坦白讲,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是冲着“视频讲解”这个噱头去的,因为我总觉得纯文字很难吃透复杂的动态操作。看完这本书后,我必须承认,视频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它将书本上那些抽象的步骤具象化了。但是,真正让我觉得这本书核心价值所在的是其内容的逻辑性和对机械行业特性的聚焦。它并没有把AutoCAD当作一个通用的绘图工具来介绍,而是非常明显地偏向了机械领域的应用场景。例如,在讲解剖视图和断裂处的画法时,它使用的案例都是齿轮、轴承之类的机械部件,这使得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软件技能与我熟悉的专业知识立刻联系起来,大大加速了知识的内化过程。这种深度定制化的内容,远比那些泛泛而谈的通用教程要实用得多。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或初入职场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软件技能,更是一份结合行业实践的实战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自学友好度”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是一个工作党,白天时间碎片化,只能晚上才有整块的时间进行学习。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即使中断学习几天再拾起来,也能很快找到上次中断的地方并顺利衔接下去。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技术腔调,读起来非常顺畅,让人没有心理负担。最让我感到实用的是书中提供的那些“疑难解答”和“常见错误”的板块。它们就像是预判了学习者可能遇到的所有“卡壳点”,并提前给出了解决方案。比如,我第一次尝试布局空间打印时,遇到了比例尺设置混乱的问题,翻阅这本书的相应章节后,作者用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立刻帮我理清了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的关系。这种对学习者心智模型的体贴,使得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大大降低,极大地巩固了我的学习热情。
评分作为一名有一定基础的设计人员,我原本只是想快速浏览一下2018版本的新特性和效率提升技巧。结果发现,这本书虽然定位是“入门”,但其对高级功能和效率优化的讲解深度完全可以作为案头参考书。特别是它对自定义工具和批处理操作的介绍,让我耳目一新。我过去习惯性地重复劳动,比如每次都要手动设置一堆变量才能开始绘图,但看完这本书后,我学会了如何利用脚本和自定义界面来极大地缩短前期准备时间。书中对那些看似不起眼但实则能决定工作效率的“小技巧”的挖掘非常到位,比如快捷键的组合应用、外部参照的高级管理等。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不仅教你怎么“做”,更教你怎么“做得快、做得专业”。对于那些想从“能用CAD”提升到“高效运用CAD”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后半部分价值极高,绝对物超所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