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本辰也编著的这本《京都流年(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以日本重要的历史名城——京都——的主要文化名胜为视点,考察其历史渊源、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的情感纠葛,以及日本人的历史意识与审美意识;以日本文化名人为另一视点,考察人物的性格特征、命运兴衰,以及两者的关联,显示了独特的史家眼光。全书并非枯燥的学术说教,语言平实风趣,恬淡雅致,可读性很强。
《京都流年(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是奈 良本辰也研究日本文化的重要著作之一。京都是日本 旧都,也是日本文化的象征及繁荣之地。《京都流年 (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从日本传统文化出发 ,以青、朱、白、玄四章,向读者详细介绍了京都及 其周围的建筑风物、文化精神、历史变迁。作者从一 庭一园、一水一木、一人一事,自建筑而文化,自文 化而精神,娓娓道来,趣味横生,而“何为日本”这 一思想学术主题,亦在此得到清晰呈现。
京都大学教授,历史学家。
代序
**章 青之章日本人的美意识
一 大津庭园
二 禅与庭园
三 我的民间工艺趣味
四 书如其人
五 桂离宫
六 修学院离宫
第二章 朱之章历史与风景
一 草庵的孤独与风雅
二 太平盛世的处世方法
三 后鸟羽院
四 天下坚城
五 赖山阳
六 酒道与文人
七 城下町物语
八 宫廷庭园
九 光悦的艺术村
十 妖怪出没的云之田
十一 京都地藏盆
十二 祗园与岛原
十三 鞍马街道
十四 秀吉与战迹
十五 琵琶湖旅愁
十六 信乐町里
第三章 白之章日本人的灵魂深处
一 神化与水的罗曼司——平安建都以前
二 *胜烟柳荫都径·平安京
三 不在平家不成人
四 骄者难久长
五 京城时尚
六 法华之都
七 世界*大的都城
八 风云告急
第四章 玄之章近代之志·时代的乐天性与泯灭美学
一 幕末与现代——以高杉晋作为契机的思考
二 开启纷乱时代的乐天主义
三 所谓乐天主义,即为狂气
四 新选组与泯灭美学
奉上对通达人生的敬意——追忆奈良本辰也先生左方郁子
出典一览
日本之所以是日本(译后记)——日本文化论系谱中的奈良本辰也
《京都流年》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仿佛能听到时间在京都古老街道上轻轻流淌的声音。“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更是直接触动了我对日本文化的敏感神经。我一直认为,日本的美学是一种含蓄而又精致的存在,它不像西方文明那样直白热烈,而是需要慢慢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深意。京都,这座承载着日本古老文明的城市,无疑是体验这种美意识的最佳场所。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京都独特魅力的窗口,让我能够以一个更深层次的视角去理解这座城市。我想了解的是,那些历经沧桑的寺庙、庄严的神社、宁静的庭园,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独特的“美意识”。它们不仅仅是古老的建筑,更是承载着日本民族精神和哲学思想的载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细致地解读这些“风景”背后的文化内涵,让我不仅仅是“看”到它们,更能“感受”到它们所传递的,那种对自然、对时间、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悟。这种深度的探索,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待。
评分初次翻开《京都流年》,就被那深邃的标题所吸引。“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仅仅是这八个字,就足以让人联想到古寺的飞檐、庭院的苔痕、以及那些在岁月长河中沉淀下来的,难以言喻的韵味。我总觉得,旅行不仅仅是脚步的丈量,更是心灵的涤荡。而京都,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无疑是承载这份涤荡的最佳载体。我曾无数次在脑海中勾勒出祗园小巷里,艺伎们摇曳的身影,想象她们身上那精致的和服,如同盛开在夜色中的花朵。也曾幻想过,在清水寺的木质舞台上,眺望远方层叠的山峦,感受古人留下的虔诚与祈愿。这本书,仿佛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理想之地的窗口,让我无需远行,便能身临其境,去探寻那些藏在京都每一个角落里的,关于美与历史的故事。那是一种温婉而又坚韧的力量,在城市的肌理中流淌,等待着被有心人发现,被懂得之人品味。我想,这本书一定会带领我,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之外的,京都特有的,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学。
评分《京都流年》(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这个名字,光是听着就让人心生向往。京都,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日本传统文化深度体验的向往。我一直对日本的“物哀”情结和“侘寂”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是日本人骨子里的一种哲学,一种与自然和时间共处的方式。这本书的副标题“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正是我最想深入了解的。我迫切地想知道,在京都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城市里,这些美意识是如何体现在建筑、艺术、生活方式,甚至人们的心灵深处的。比如,我希望能读到关于京町屋的介绍,了解它们在设计上的智慧,以及如何体现出日本人对空间的利用和对自然的尊重。也希望能读到关于京都传统节庆的描写,感受那种代代相传的仪式感和社区凝聚力。更希望作者能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那些隐藏在古寺、神社、庭园中的故事,它们承载着怎样的历史记忆,又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京都。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日本文化根源的探索。
评分当我看到《京都流年》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与京都相关的画面:金阁寺在阳光下闪耀的金光,伏见稻荷大社朱红色的鸟居绵延的山径,还有岚山竹林中那幽静的绿色隧道。这本书承诺要带我“阅读日本”,而京都,无疑是这趟阅读之旅中最重要的一章。我尤其对“日本的美意识”这个概念很感兴趣。日本的美,常常不是张扬的,而是藏匿在细节之中,是一种需要静下心来才能体会的韵味。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去“看”京都,不仅仅是看到那些著名的景点,更能看到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文化含义和审美取向。例如,一件日式庭院的石灯笼,一个茶室的挂轴,甚至是街边某个不起眼的木栅栏,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美学思考。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具体的实例分析,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抽象的美学概念具体化,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日本人的审美哲学。同时,“历史风景”也暗示着本书会讲述京都的历史变迁,我渴望了解这座城市如何在岁月的洗礼中,依然保留着它独特的气质,又如何在新时代中发展创新。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京都流年》本身就带有一种悠远而又诗意的感觉,让人不禁对京都这座城市产生无限的遐想。《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这个副标题更是直接点明了核心,我一直对日本那种极致的、内敛的美学非常着迷,无论是侘寂(wabi-sabi)的残缺之美,还是物哀(mono no aware)的感伤情怀,都深深吸引着我。京都,作为日本的千年古都,无疑是这些美意识最集中的体现之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美学观念是如何渗透在京都的历史建筑、园林设计、甚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一座古老的寺庙里,我希望能了解到建筑师在设计时的巧思,如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巧妙融合,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或者,在探访某个枯山水庭院时,书中能够解释那些石块、沙砾的摆放背后所蕴含的禅意与哲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引导我去感受那种“流年”之下,京都人在时间流逝中,如何保持着一种不变的、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这种“不变”与“流变”的交织,大概就是京都最迷人的地方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